脾虛是人們步入中年后會出現的一種疾病,脾氣虛分成兩種,脾陰虛和脾陽虛,兩種類型癥狀有所不同,需要對癥下藥,要聽從醫生的診斷后,再選擇合理用藥治療。脾氣虛和脾陽虛的區別有哪些,來了解一下脾虛的具體癥狀。
脾虛,是常見的一種疾病之一,多表現為患者在胃腸道變化如便溏、消化不良腹痛腹脹,而后出現的身體虛弱、面色蒼白、呼吸短促和四肢乏力等等。治療脾虛就要對癥入手,直到脾虛分成兩類癥狀,一類是脾陰虛,一類是脾陽虛,那么脾氣虛和脾陽虛的區別是什么,來了解脾虛的癥狀!
脾虛分成脾陰虛和脾陽虛兩種,這兩種癥狀的表現有所不同,一般來說,脾陰虛的患者多脾精不足,因此又叫做脾氣虛,整體來看患者脾虛不運,有胃陰虛癥狀,患者本人饑不欲食,肌肉消瘦,出現了體倦乏力等等。患上脾陰虛的人多見于各類營養不良證,要不是勞倦內傷,思慮過度,要不就是溫熱病的恢復期,及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后期等等,多數是由于耗傷脾臟之陰血及津液所致,進而陰虛火旺,形成本證。
一旦患上陰虛就會不愛吃飯,食欲下降,或是食后感到腹脹,脘腹灼痛,口唇干燥和大便干結等,時間久了必定出現形體消瘦。脾陽虛的患者癥狀明顯與陰虛患者不同,脾陽虛又叫做脾虛寒證,指的是患者脾陽虛衰,失于溫運,陰寒內生,以食少、腹脹腹痛、便溏等為主要表現的虛寒證候。一旦發現自己有脾虛的癥狀,就要去醫院檢查,聽從醫生的診斷,合理用藥。
除了正常的藥物配合治療以外,陰虛的患者要多多注意日常飲食的調節。如果是脾陽虛者,就多吃能補益腎陽和溫暖脾陽作用的食物,比如羊肉、雞肉、豬肚、韭菜和肉桂等。而脾陰虛的患者容易出現燥熱,就要多吃清淡的飲食,戒煙戒酒,保持合理的生活規律,少熬夜,早睡早起,鍛煉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