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與人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工具的使用,而“火”的使用在區分人與動物的時候也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在原始時期,人們不僅用火來烤熟食物還用火把驅趕一些具有攻擊性的動物。我國古代神話故事中記載了關于人工取火的事跡,而讓“火”成為人類能夠隨意使用的一種工具的是燧人氏。
《太平御覽》卷八六九引《尸子》云:“燧人上觀辰星(即心宿),下察五木,以為火也。
古人取火
時至今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都少不了火的使用,現在人利用火來轉化成電能用來發電,進行烹任食物,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樣資源。但是火的產生必須需要某種燃料作為中介,原始人一般都是以木頭作為生火的主要原材料,在如今的現代社會中,森林的過度開采導致森林面積逐日減少,所以還用木材作為主要燒火的材料的話不易于自尋死路。
在古代的時候,人們還發現了一種材料能夠代替木頭來產生“火”那就是煤炭,煤炭因為比木頭產生的熱能多一倍所以在當時深受大家的喜愛,但是隨著上千年的開采,煤炭資源日漸枯竭,當然與煤炭同名的還有化石燃料和石油。
煤炭
化石燃料其實就是古時候動物植物的尸體演化而來的,像這種資源演化的周期非常的長,所以用一點少一點,屬于不可再生資源,目前這兩種使用最多的資源都是屬于不可再生的。可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所需要的資源消耗也是十分的巨大,許多國家都紛紛開始研制一些新型能源從而代替這些不可再生資源。
發電站
在十九世紀,核能的產生在人們眼前一亮,這種資源不僅產生的能量大而且還沒有污染性氣體,但是切爾諾貝利與福島核電站爆炸后對人們產生的恐慌,對當地生態環境帶來的毀滅性打擊,不僅讓人們心中籠罩上了一層黑影,對核能也是敬而遠之。因此在各個國家中都有研制新型能源的實驗室,一旦研制成功的話,對世界來說都是一種福音。
中國,作為世界上面積第三大國家,我們孕育的人口也是世界之最,自然我們的消耗資源的能力也是頂尖。我國最近這些年一直在尋找可以替代原始能源的新型能源,就在南海有了突破性的發現,南海海面突然的一把大火,卻燒出了5000億噸“黃金”,在南海上燃燒的正是可燃冰。
可燃冰
可燃冰是一種在海里的一種資源,全名叫做:天然氣水合物,這種物質是天然氣和水在某種高溫高壓狀態下結合在一起所產生的一種新型能源,它燃燒后只會產生二氧化碳和水,不會產生任何污染空氣的氣體,是一種非常干凈的新型能源。
雖然說這種燃料非常的好用,但是它的開采難度是非常大的,它所處的位置位于深海之中或者是大陸永凍土之中,為了能夠在開采可燃冰的時候能夠100%的開采,各個國家都在研制該如何進行100%的開采。2017年5月,我國的開采科研團隊對南海的可燃冰開采實驗非常的成功,意味著我國開采可燃冰的技術是世界一流。
南海一把火
可燃冰的形成條件非常的嚴苛,所以這種資源也就意味著十分的珍貴,我國在南海能夠探測出一個非常巨大的可燃冰資源庫,相當于發現了一個十分巨大的“藏寶庫”為人類進一步的發展開啟了一扇嶄新的大門,這里面所蘊含的意義不低于發現了一個蘊含5000億黃金的資源庫。
中國在開采可燃冰的技術上已經十分的成熟,所以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想從中國手中買到這項技術,但是我們怎么會將如此重要的開采技術賣給其他國家呢?
根據我國開采的數據顯示,專家推斷在我國南海底布所儲備的可燃冰儲量能夠提供全世界使用好幾千年。雖然我國在對可燃冰的試采過程中取得了成功,技術也比世界上其他國家所領先,但是我們還要認清一點,那就是開采可燃冰的技術并沒有達到一個十分成熟的階段,我們也是像孩童一樣剛剛學會走路,在以后科研技術方面我國要走的道路還非常的長,但是一旦熟練掌握此技術后,在未來的資源開拓中必能搶奪先機。
可燃冰
中國之所以能夠取得如今的成就,是離不開幕后科研團隊的辛苦付出的,沒有他們的刻苦鉆研也不會有如今科學技術如此發達的中國。我們在享受生活中各種便利的時候,一定不能忘記他們在背后的默默付出。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
參考資料:
《太平御覽》
《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南海可燃冰——第173個礦種》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