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一個人如果不經歷黑暗與磨難,往往難成大器。
人生苦短、道路漫長,很多人根本看不到通向黎明的道路,他們無數次地質問:為什么總是擺脫不了苦難的糾纏?殊不知,正是這些磨難,使得人生充實而多彩。
有些人總認為自己生活得不愉快,沒有別人那般滋潤,自認為是世上最不幸的人。殊不知在這大千世界上,每個人都在承受著各式各樣的苦痛和磨難,人生若是少了這些,大概也就失去了真實的意義。
人生的挫折與磨難千姿百態,有的可以輕松克服,有的卻只能繞過。
生活中,人們必然會遇到何種各樣的挫折與磨難。當下,人與人的交往越來越頻繁,人際關系的變化,間接影響到很多人人生目標的確立。
社交的復雜性,從某種程度上增大了人們處事的風險,一味消極地忍耐或回避,根本毫無意義,唯有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才能不斷向成功的目標奮進。
這就是生命,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生存的歡樂,往往需要以承受痛苦和挫折為代價。
這是對人的磨練,也是對一切生命的磨練。孟子曰:“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人在成長和實現自我價值的過程中,經受適當的挫折是很有益的。只有經歷過短暫的黑暗,接受過挫折和失敗的洗禮,才能多一分成熟和堅韌,以更好的心理素質來直面人生的風雨。
每個人都應該勇敢地面對生活,面對一切的曲折坎坷。
是磨難,教會我們失敗后要永不氣餒,從頭再來;
是磨難,教會我們嚴謹務實,一步步邁向人生的高點;
是磨難,教會我們危難時沉著冷靜,開拓屬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磨難是人生的一種不幸,它讓我們感受到了生命的嚴峻和殘酷。
可反過來,很多渴望成功的人,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站起來,為了改變自身的命運,一輩子都在與苦難的現實相抗爭。
這就是生活,永遠都不能放棄自我,放棄了自我,人就徹底失去了生存的意義。
臺灣詩人余光中是這樣解讀人生的:“像瓜而苦,被苦難引渡,其果而生。”
很多時候,人生的結局是美妙而不可知的,很多人挖空心思想從困境中解脫出來,很多人卻甘心在困苦中搏斗一番,不用說,最終的勝利者,自然是那些跨越磨難的人。
因為有了磨難,人生才顯得更加充實,更有意義。
有了勾踐的臥薪嘗膽,才有了“三千越甲可吞吳”的恢宏史詩。
俗話說自古英雄多磨難,峰回路轉的人生才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