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去看病應該都聽醫生說過,哎呀你這是陽氣不足造成的,你這個病是陽虛引起的,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個陽虛是個什么鬼,這醫生口中說的陽氣是個啥?
今天小師妹就給他家系統的講講“陽”到底是個啥!
我覺得陽可以理解為是一種抽象的狀態,也可以說它是一種氣體,看不見,摸不著的,就像愛情一樣,大家都聽過,可是沒見過,如果有人連愛情都沒聽說過,那我在給你舉個例子。
陽氣就像油燈上的火,而陰就像油燈里得油。
在古代,人們把陽氣比作天空上的太陽,如果地球沒了太陽,那么萬物就不能生長,整個世界就會變得陰森森的。
所以天地的運行,必須要有太陽,而人也是一樣,陽氣就像人的一種保護罩,它可以防止病邪的侵入。
《黃帝內經·素問》里說:陽者衛外而為固也,就是指人體有抵御外邪的能力,這種能力就是陽氣。
陽氣的來源有兩種,一種是先天的,這個是父母給的,一種是后天的,主要是從食物中吸收的水谷之精氣轉化而來的。
先天不強這個是沒有辦法改變,因為是父母給的,但是完全可以通過后天來彌補,這里就要看你后天夠不夠努力,夠不夠自律。
陽氣第一大功能;主導生長發育
陽氣可以說是人體物質代謝和生理功能的主動力,如果一個人生長發育夠不夠健碩,體質夠不夠健康,都是陽氣來主導。
所以為什么說“九陽神功”要比“葵花寶典”厲害,就是因為陽氣足啊!
陽氣第二大功能;主導你的壽命
一個人能不能正常生存是需要陽氣來支持,所謂得陽者生,失陽者亡。陽氣耗盡,人就會死亡,咱們老話常說說陽壽,陽壽,有一部分指的就是這個陽氣。
陽氣第三大功能;防未病
上面說了,陽氣就像人體的保護罩,可以防止病邪入侵,陽氣不足,人就會生病,陽氣耗盡,人就會死亡,現在中國有70%的人患有亞健康,通過研究與統計,引起亞健康主要原因就是陽氣不足,因為陽氣它可以溫陽全身組織,維護臟腑功能的作用,如果陽氣虛了,一系列亞健康狀態就出來了。
陽氣的來源與功能基本就是以上這幾點,如果還看不懂,那就在看一遍。
1、疲倦,特別的疲倦,疲倦到任何事情都不想做。
2、怕冷,四肢冰涼,嚴重的四季都會手腳冰涼。
3、少氣懶言,不愛說話,不愛社交,總感覺氣不夠用,運動沒多長時間就氣喘吁吁的。
4、嗜睡,很明顯一個特征就是早上睡醒了,但是過兩個小時又開始瞌睡了,而且總犯困,感覺永遠睡不夠。
5、容易腹瀉,吃不了一點冰冷食物,只要吃了立馬拉肚子。
6、排尿次數頻繁,根據生物學,溫度降低的時候抗利尿激素分泌就會減少,濃縮尿的功能降低,所以尿量就多了,特別是寒性體質,憋尿功能就會變差,所以會出現尿頻癥狀。
7、男的那點事此處省略1000個字..........
如果以上任何一個癥狀長期存在,那你就要注意了,你可能陽虛了。
1、每天多盤盤這些穴位
① 風池穴
風池穴為足少陽膽經腧穴,臨床用于治療頭暈、頭痛、失眠、記憶力下降、頸項酸痛等癥狀。
位置:風池穴位于后頸部,后頭骨下,兩條大筋之間陷窩中,與耳垂齊平。
② 關元穴
關元穴為任脈要穴,臨床用于治療怕冷、尿頻、小腹冷痛、腹脹腹瀉等癥狀。
位置:位于小腹正中,肚臍眼下三寸,即用自己的手橫著量,四根橫指處就是。
③ 腎俞穴
腎俞穴為足太陽膀胱經腧穴,臨床上用于治療腰膝酸軟、夜尿頻數、眼花、耳鳴等癥狀。
位置:位于腰背部,第二腰椎下旁開一寸半,與前面腹部面的肚臍眼平齊。
④ 勞宮穴
勞宮穴屬于手厥陰心包經腧穴,臨床上用于治療失眠、胸悶、心悸、手掌多汗等癥狀。
位置:勞宮穴位于手掌心,當第2、3掌骨之間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中指尖處。
2、動則生陽
看過三國的朋友都知道,司馬懿最后當上了君王,并不是它謀略有多高,最主要的是每天堅持練習《五禽戲》,最后把諸葛亮熬死了,把曹家熬死了,上面也說了,陽氣決定人的壽命,《五禽戲》里有一句名言叫;“動搖則谷氣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這句話真正的含義就是,人只要動一動,搖一搖,那么就氣血流通,百病不生了。
但是很多人都說我不會《五禽戲》怎么辦啊?只要是宜柔緩的運動都可以,比如太極,瑜伽,慢跑,都可以,但是強烈運動出汗多的都不行。
所以沒事了多動動,生命也在于運動。
3、做一個可愛的向日葵
這個方法是最簡單,但是這個曬太陽也有訣竅,一定要曬背部,因為背部有一條不可忽視的經絡——督脈,督脈有“陽脈之海”之稱,總督一身之陽氣。把背曬熱、曬舒服了,人體的陽氣也就充足了。
4、勤泡腳
關于泡腳,中醫有個經典總結“春洗腳,開陽固脫;夏洗腳,暑理可祛(祛濕);秋洗腳,肺潤腸蠕;冬洗腳,丹田濕灼(補陽溫丹田)”,一年四季都可以泡腳,不分季節。
而我們的腳上有6條經絡,其中就有3條陽經終點,膀胱經,胃經,膽經,泡腳就等于刺激這些經絡,經絡受到刺激,對氣血循環液有好處。
像一年四季都手腳冰涼的朋友,泡腳是最好的選擇。
但是泡腳也是有技巧的,不是用熱水就行了,一定要加些佐料,這樣效果會更好。
①;手腳冰涼配方
A;姜片+花椒
B;艾葉+花椒+肉桂+桂枝+紅花,用布包起來,煮20分鐘。
②;脾胃虛寒
干姜30克+小茴香20克+肉桂20克+高良姜30克,做法同上。
5、推薦中成藥
金匱腎氣丸/右歸丸(針對腎陽虛)/小建中顆粒(針對脾胃虛寒/脾陽虛)。
作為保健調理用,量和頻率宜少不宜多,且適可而止無需長期用。
最后總結;保護陽氣,主要是上面幾個點,其實不難做到,稍微注意下就行,對生活也沒什么不便利。現在花點心思,就能避免后面出問題了,畢竟要額外花費很大力氣效果還不一定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