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多高會對人體產生傷害,主要取決于血壓具體水平、年齡、具體靶器官損害情況等綜合因素。
首先,血壓是指人們血管內的血液對血管壁的壓力,是保證各個臟器能正常灌注的一種生理現象,只有保證一定的血壓數值,各個臟器才不會發生缺血缺氧。但這個血壓數值必須保持在一定范圍內才行,超過一定的數值就就可能對人體造成不良影響。成人理想的血壓是收縮壓<120><><><><><90mmhg。循證醫學表明,如果血壓長期超過140>
但即使超過140/90mmHg,比如維持在150/95mmHg左右的血壓,對血管、靶器官的損害是緩慢進展的,一般不會短期內造成很大的影響,比如高血壓腎病的患者一般是在高血壓病10年左右發病。所以沒有靶器官損害的初發1級高血壓病(血壓<160 00mmhg)患者,也可以暫時不用藥,通過3~6個月的生活方式改善觀察血壓是否會降到正常。再如高血壓病患者在調整降壓方案過程中,血壓如果2~4周內不達標(但=""><160>
其次,血壓數值對人體的危害,還要結合年齡。通常情況下,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人們的血壓會隨著自身年齡的增長有所增加,對于老年人特別是高齡老年人的血壓也不應過于苛求,應充分考慮老年人的耐受程度。近期發表在頂級國際心血管期刊《Circulation》的一篇文章的作者認為,2017年AHA/ACC指南不考慮年齡,建議將所有高血壓患者的血壓降低至<130 0="">
最后,血壓具體數值對人體的危害還取決于靶器官已經受損的情況,如果是高血壓合并心、腦、腎等靶器官損害的患者,一般血壓數值多要求相對嚴格些;而對于沒有靶器官損害的高血壓患者,血壓數值可適當放寬。所以高血壓的控制目標,在不同人群是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