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的經絡在身體上看不見摸不著。然而幾千年來,中國的刮痧、拔罐、砭石、足療及針灸、推拿按摩和氣功這些與經絡密切相關的技術對中華民族的養生、保健、醫療又起著巨大的作用。這些醫療活動卻又證明經絡是實實在在地存在著的。這些看不見卻又行之有效的經絡究竟是什么?它保健養生、治病防病的奧秘究竟在哪里?
這里,我們將地球比作人體來說明。大家都知道,地球上有經線和緯線,起到網織地球的作用。相應的,人體上有縱行的經脈,和走行其間起到聯絡作用的絡脈,經脈與絡脈相互交織,網絡人體,共同構成了人體的經絡系統。穴位就如同地球上的河流、湖泊,河流、湖泊,星羅棋布,滋養著山川樹木,地球上的生命才能欣欣向榮,人類才能居住在有著美好環境的地球上。同樣的,人體的穴位分布于機體的各個部位,其間運行的氣血津液,起到滋養臟腑、肌肉、骨骼、筋脈等的作用,穴位里的氣血津液充足,生命才能欣欣向榮。
【什么是經絡 】
經絡是一種奇特的生命結構,是運行氣血、聯系臟腑、體表及全身的通道,是人體功能的調控系統。經絡學也是針灸、按摩、氣功、刮痧等方法的理論基礎,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經絡系統的組成 】
經絡系統由經脈和絡脈組成。經脈包括十二經脈、奇經八脈、附屬于十二經脈的十二經別、十二經筋、十二皮部;絡脈包括十五絡脈和浮絡、孫絡等。
1.十二經脈
十二經脈是指十二臟腑所屬的經脈,是經絡系統的主體,故又稱“十二正經”。十二經脈分為手三陽經、手三陰經、足三陽經和足三陰經,分別為手陽明大腸經、手太陽小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其中六條陰經連接六臟,六條陽經連接六腑,并分別與相表里的臟腑相互聯系。陰經分布在身體內側或腹面,陽經分布在身體外側或背面。十二經脈將氣血津液等營養物質周流全身,使組織器官、四肢百骸得到營養供應,從而維持身體功能活動的正常進行。
2.奇經八脈
奇經八脈是指別道奇行的經脈,包括督脈、任脈、沖脈、帶脈、陰維脈、陽維脈、陰蹺脈、陽蹺脈共8條。這8條經“別道奇行”,既不隸屬于十二臟腑,也無相表里的經脈絡屬。奇經八脈中的任脈和督脈有固定的穴位,與十二經脈一起合稱為“十四經”,是經絡系統的主要部分。
3.十五絡脈
十二經脈和任、督二脈各自別出一絡,加上脾之大絡,共計15條,稱為十五絡脈。十二正經的絡脈從本經發出,走向相表里的經脈,即陰經的絡脈走向陽經,陽經的絡脈走向陰經。脾之大絡散布胸脅,任脈的絡脈散布腹部,督脈的絡脈聯絡足太陽經。
4.十二經別
十二經別是十二正經離、入、出、合的別行部分,是正經深入體腔的分支。十二經別匯合成六組,稱為“六合”。
5.十二經筋
十二經筋布于筋肉骨節的體系,是附屬于十二經脈的筋肉系統。經筋的作用是約束骨骼、屈伸關節、維持人體正常運動功能。
6.十二皮部
十二皮部是十二經脈功能活動反映于體表的部位。十二皮部的分布區域是以十二經脈在體表的分布范圍而劃分的,是居于人體最外層的衛外屏障。
【經絡為什么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1.經絡是聯系人體的橋梁
由于經絡循行于人體的全身,在體表又分布了不少穴位,所以在這些穴位進行針灸、拔罐、刮痧、按摩、推拿、足療等都可以通過經絡作用于體內。
2.經絡的循行
有起于足而上行至頭,也有發于頭而下行至足的,所以腰病可以取委中(腘窩),耳病可以取下,其原理就在于此。
3.經絡穴位分布有特區
由于經穴在人體分布有特區,這些特區和人體的中樞通過經絡有聯系,所以一些經穴可作急救振奮中樞用,如人中、百會、涌泉、勞宮、神闕等都有急救的作用。
4.經絡中有經氣在運行
通過導引、氣功可以促進經氣的運行,從而促進血行、強腎、強臟氣的作用,這就是經絡養生的奧秘。
5.經絡存在感傳現象
經絡運行于全身,和臟腑相聯系,又溝通體表,所以人體有病可在經絡表現出來,即通過經絡的色澤、溫度、痛感反映出來,這就是經絡感傳現象。通過經絡的感傳可以預測疾病,這也是中醫學“有諸內必形諸外”的理論基礎。
6.經絡不是一個孤立的系統
經絡與自然界及人體之氣密切相關的,所以通過經絡養生是符合五臟養生的,由此也說明經絡養生是中國獨特的保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