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農,請關注我,有更多精彩。
感謝邀請。
農村人說農村事。最近幾年農村里討論最多的事情無非就是農業戶口取消,土地承包,土地確權以及醫保等這些事,以前不談的養老也成為茶余飯后的談資。
自十八屆三中全會后,我國就開始逐步取消農業戶口。也就是將農民的戶口都變成了統一的城鄉居民戶口。到2018年末土地確權工作全部結束后,農業戶口將全面取消,那農業戶口取消后對農民有哪些影響呢?我看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土地承包使用及宅基地的保障。這應該是農民最關心的問題。很多人會以為沒有農業戶口那不是沒有土地了嗎?不是的。國家今年的“一號文件”指出二次承包到期后可以繼續承包原有土地使用權30年不動。現在全國范圍內也正在搞危房改造、土地確權以及宅基地不動產確認工作。等確權工作結束,以后就可以不需要農業戶口了,你的宅基不動產證以及土地確權證就是你的保障。如今的宅基地確權要求比較準確,同時對于農村違規的宅基地不予確權。農村的宅基地申請嚴格按照“一戶一宅”的制度執行,農民申請宅基地也不是那么容易。從長遠角度來看,宅基地確權對于農村的發展有著好處,但對于部分農民可能不是那么好的消息,比如說戶口在農村人卻在城市,也一直沒有土地的人,或者說現在有農村戶口,但在農村沒有房子了的人。
二,醫療養老。這也是農民很關心的問題。很多人也在想取消農村戶口,城鄉居民統一,那我們是不是也享有同城市居民一樣的醫療養老保障?其實這正是國家想給農村居民帶來的東西。國家一直努力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取消農業戶口實行城鄉統一,就是在做城鄉醫療接軌的準備工作。可以這么說,城鄉醫療方面的待遇段時間內不可能完全一樣,會存在一定的差距。在農村,新農合在門診的報銷比例是30%—40%,而當城鄉醫療并軌后,報銷比例應該在70%以上。在養老方面,以前從來沒聽說農民可以有養老保險,現在國家推行起新農保。而新農保里有一條原則叫做“有彈性”,比如設計的繳費標準從100元到200元、300元、400元、500元。農民可以根據自己的收入水平進行選擇,同時允許地方增設繳費標準,可以向上增設,也可以向下增設,這就是為了適應各地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和農民收入水平差異相對較大的實際情況,不搞“一刀切”。所以在醫療養老方面可以實現“病有所醫,老有所養”。
三,孩子教育。取消農業戶口后,城鄉居民孩子可以享受一樣的教育資源。以往我們通常說“兩免一補”是指在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免書本費、免學雜費,補助寄宿生活費。政策實施時只針對在農村的義務教育學生。農民工子女隨遷入學后,往往要承受各種高額的入學費用。城鄉義務教育統一后,農民工子女隨遷入學照樣可以享受“兩免一補”的政策,新政策的出臺可讓更多的農民工子女進城接受良好的教育。
雖然取消農業戶口長遠來說有很多好處,就短期來說還是有一些問題是必須要正視的。這主要體現在生活成本的增加。在過去,由于農業戶口原因,農村的生活成本相對比較低,但隨著農業戶口的取消,農村和城市的生活消費水平將會慢慢的一致,而農村本來的經濟條件就此城市差,這也有可能會給那些收入低的農民帶來一定的經濟負擔。大家感受最深的可能就是新農合費用的上漲。
取消農業戶口不會影響附著在曾經的農業戶口背后的集體土地承包權、農村宅基地使用權、村集體經濟分配權等。戶籍制度的改革盡管暫時可能會給農民帶來一定壓力,但從農民自身發展的長遠角度來說,農業戶口的取消有利于促進農村醫療衛生、養老保險、子女教育等問題與城市的一體化,這對于農民還是很有好處的。
朋友們,你們那農村現在是什么情況呢?歡迎大家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