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出自唐朝崔顥的《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賞析
這首詩前寫景,后抒情,一氣貫注,渾然天成,即使有一代“詩仙”之稱的李白,也不由得佩服得連連贊嘆,覺得自己還是暫時止筆為好。為此,李白還遺憾得嘆氣說:“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正由于此詩藝術上出神入化,取得極大成功,它被人們推崇為題黃鶴樓的絕唱,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后來李白登樓時,也詩興大發,當他在樓中發現崔顥一詩,連稱“絕妙、絕妙!”相傳李白寫下了四句“打油詩”來抒發自己的感懷:“一拳捶碎黃鶴樓,一腳踢翻鸚鵡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便擱筆不寫了。有個少年丁十八譏笑李白:“黃鶴樓依然無恙,你是捶不碎了的。”李白又作詩辯解:“我確實捶碎了,只因黃鶴仙人上天哭訴玉帝,才又重修黃鶴樓,讓黃鶴仙人重歸樓上。”真是煞有介事,神乎其神。后人乃在黃鶴樓東側,修建一亭,名曰李白擱筆亭,以志其事。重檐復道,成為燕游之所。實際上,李白熱愛黃鶴樓,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他高亢激昂,連呼“一忝青云客,三登黃鶴樓”。山川人文,相互倚重,黃鶴樓之名更加顯赫。
崔顥
崔顥 唐開元年間進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寶中為司勛員外郎。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是他那首《黃鶴樓》,據說李白為之擱筆,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贊嘆。《全唐詩》存其詩四十二首。
黃鶴樓位于湖北省武漢市長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巔,瀕臨萬里長江,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江南三大名樓”之一,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樓“和”天下絕景“之稱。黃鶴樓是武漢市標志性建筑,與晴川閣、古琴臺并稱“武漢三大名勝”。
黃鶴樓始建于三國時代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三國時期該樓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軍事樓”,晉滅東吳以后,三國歸于一統,該樓在失去其軍事價值的同時,隨著江夏城地發展,逐步演變成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觀賞樓。唐代詩人崔顥在此題下《黃鶴樓》一詩,李白在此寫下《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歷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許多千古絕唱,使得黃鶴樓自古以來聞名遐邇。
黃鶴樓坐落在海拔61.7米的蛇山頂,以清代“同治樓”為原型設計,京廣鐵路的列車從樓下呼嘯而過。樓高5層,總高度51.4米,建筑面積3219平方米。黃鶴樓內部由72根圓柱支撐,外部有60個翹角向外伸展,屋面用10多萬塊黃色琉璃瓦覆蓋構建而成。
黃鶴樓樓外鑄銅黃鶴造型、勝像寶塔、牌坊、軒廊、亭閣等一批輔助建筑,將主樓烘托得更加壯麗。主樓周圍還建有白云閣、象寶塔、碑廊、山門等建筑。整個建筑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散發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氣質、神韻。它與蛇山腳下的武漢長江大橋交相輝映;登樓遠眺,武漢三鎮的風光盡收眼底。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