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正月,己未朔,日有食之。
(1)春季,正月,己未朔(初一),出現日食。
(2)辛酉,大赦。
(2)辛酉(初三),劉宋實行大赦。
(3)辛未,上祀南郊。
(3)辛未(十三日),劉宋文帝赴南郊祭祀天神。
(4)燕王數為魏所攻,遣使詣 建康稱藩奉貢。癸酉,詔封為燕王;江南謂之黃龍國。
(4) 北燕多次遭北魏進攻, 北燕王馮弘派使臣來到 建康進貢,甘為藩屬。癸酉(十五日),劉宋文帝下詔,封 北燕王馮弘為燕王。江南人稱北燕為 黃龍國。
(5)甲申,魏大赦,改元 太延。
(5)甲申(二十六日),北魏實行大赦,改年號為 太延。
(6)有老父投書于敦煌東門,求之,不獲。書曰:“涼王三十年若七年。” 河西王牧犍以問奉常張慎,對曰:“昔虢之將亡,神降于莘。愿陛下崇德修政,以享三十年之祚;若盤于游田,荒于酒色,臣恐七年將有大變。”牧犍不悅。
(6)北涼有位老叟把一封信投放到敦煌城的東門之內。官府派人追查,沒有找到。那封信上說:“涼王三十又七年。”北涼 河西王沮渠牧犍就信的含義請教奉常張慎。張慎說:“當年虢國快要滅亡的時候,有神仙降臨在莘。我希望陛下推廣恩德,勵精圖治,可能還可以在國王的寶座上統治三十年。如果過分沉溺于游獵,貪戀酒色而荒廢政事,我擔心七年以后,將有大變。” 沮渠牧犍聽罷很不高興。
(7)二月,丁未,魏主還宮。
(7)二月,丁未(二十日),北魏國主拓跋燾回宮。
(8)三月,癸亥,燕王遣大將湯燭入貢于魏,辭以太子王仁有疾,故未之遣。
(8)三月,癸亥(初六),北燕王馮弘派大將湯燭前往北魏進貢。借口太子馮王仁有病,所以沒有派他來魏國。
(9) 領軍將軍劉湛與仆射 殷景仁素善,湛之入也,景仁實引之。湛既至,以景仁位遇本不逾已,而一旦居前,意甚憤憤;俱被時遇,以景仁專管內任,謂為間己,猜隙漸生。知帝信仗景仁,不可移奪,時司徒義康專秉朝權,湛嘗為義康上佐,遂委心自結,欲因宰相之力以回上意,傾黜景仁,獨當時務。
(9)劉宋 領軍將軍 劉湛與仆射 殷景仁一向私交很好。 劉湛入朝作官,實際上是由 殷景仁推薦的。 劉湛任職以后,卻認為 殷景仁的職位本來不比自己高,而竟位居自己之上,于是憤憤不平。當時劉、殷二人都被劉宋文帝寵信, 劉湛認為 殷景仁專門負責內部事務,恐怕會離間自己與皇上的關系,逐漸萌生了猜忌之心。 劉湛深知皇帝信任并依靠 殷景仁,難以奪寵。當時司徒劉義康掌握朝中大權, 劉湛曾經擔任過 劉義康的上佐,于是他盡力結交劉義康,打算用劉義康的影響改變皇上的意圖,罷黜 殷景仁,以獨攬朝政。
夏,四月,己巳,帝加景仁中書令、中護軍,即家為府;湛加太子詹事。湛愈憤怒,使義康毀景仁于帝,帝遇之益隆。景仁對親舊嘆曰:“引之令入,入便噬人!”乃稱疾解職,表疏累上;帝不許,使停家養病。
夏季,四月,己巳(疑誤),劉宋文帝加授 殷景仁中書令、中護軍等官職,可以在私宅辦公。 劉湛也加授 太子詹事。 劉湛因此更加惱怒,慫恿 劉義康在文帝面前詆毀 殷景仁,而文帝卻更加信任殷景仁。 殷景仁對親朋舊友嘆息道:“我把他引薦入朝,進了朝廷就咬人!”于是,殷景仁稱病要求辭職,一再上疏,劉宋文帝沒有批準,讓他在家安心養病。
湛議遣人若劫盜者于外殺之,以為帝雖知,當有以解之,不能傷義康至親之愛。帝微聞之,遷護軍府于西掖門外,使近宮禁,故湛謀不行。
劉湛建議劉義康乘 殷景仁外出時,派人假扮強盜殺掉他。即使皇上知道了真相,也可以想辦法解釋,總不致因 殷景仁的緣故傷害了與 劉義康的手足之情。文帝略知他們的陰謀,就把 殷景仁的私宅中護軍府遷到西掖門外,使它靠近皇宮禁院。因此, 劉湛的陰謀不能施行。
義康僚屬及諸附麗湛者,潛相約勒,無敢歷殷氏之門,彭城王主簿沛郡劉敬文父成,未悟其機,詣景仁求郡。敬文遽往謝湛曰:“老父悖耄,遂就殷鐵干祿。由敬文暗淺,上負生成,闔門慚懼,無地自處。”唯后將軍司馬瘐炳之游二人之間,皆得其歡心,而密輸忠于朝廷。景仁臥家不朝謁,帝常使炳之銜命往來,湛不疑也。炳之,登之之弟也,
劉義康的慕僚以及追隨 劉湛的黨羽,暗中相互約束,誰也不敢登 殷景仁的門。彭城王府主簿沛郡人劉敬文的父親劉成,不明白其中的內幕,來到殷景仁家請求擔任郡守。劉敬文知道后,趕緊晉見 劉湛謝罪說:“我父親老糊涂了,竟到殷鐵(景仁)家中求職。都怪我愚蠢淺簿,辜負大恩,我們全家慚愧恐懼,無地自容。”當時,只有后將軍司馬瘐炳之在殷、劉二人之間來往交游,二人對他都很信任。而瘐炳之卻秘密向朝廷報告,以表達忠心。 殷景仁有病在家不能每天朝見,文帝常派瘐炳之傳遞消息, 劉湛也不疑心。瘐炳之是瘐登之的弟弟。
(10)燕王遣右衛將軍孫德來乞師。
(10)北燕王馮弘派右衛將軍到劉宋,乞求派兵救援。
(11)壽辭曰:“臣祖父崇所以得效功前朝,流福于后者,由梁眷之忠也。今眷元勛未錄,而臣獨奕世受賞,心實愧之。”魏主悅,求眷后,得其孫,賜爵郡公。壽,觀之子也。
(11)五月,庚申(初五),北魏國主 拓跋燾進封宜都公 穆壽為 宜都王,汝陰公 長孫道生為上黨王,宜城公奚斤為恒農王,廣陵公 樓伏連為廣陵王。此外加授 穆壽為征東大將軍。 穆壽推辭說:“我祖父 穆崇,之所以能夠在前朝為朝廷效力建立功勛,使福祉蔭及后代,全是由于梁眷的忠誠。現在,梁眷有大功尚未獲得錄用,我卻累世獨受朝廷賞賜,心里實感慚愧。” 拓跋燾非常高興,四處尋訪梁眷的后人,終于找到了梁眷的一個孫子,賜封為郡公。穆壽是 穆觀的兒子。
(12) 龜茲、疏勒、烏孫、 悅般、渴、 鄯善、焉、鄯善、焉耆、車師、粟持九國入貢于魏。魏主以漢世雖通西域,有求則卑辭而來,無求則驕慢不服;蓋自知去中國絕遠,大兵不能至故也。今報使往來,徒為勞費,終無所益,欲不遣使。有司固請,以為“九國不憚險遠,慕義入貢,不宜拒絕,以抑將來。”乃遣使者王恩生等二十輩使西域。恩生等始渡流沙,為柔然所執,恩生見敕連可汗,持魏節不屈。魏主聞之,切責敕連,敕連乃遣恩生等還,竟不能達西域。
(12)西域 龜茲、疏勒、烏孫、 悅般、渴、 鄯善、焉耆、車師、粟持等九國都派使臣向北魏進貢。 拓跋燾認為,雖然從漢朝開始,西域各國就與中原互通使臣,但是,西域人通常都是有求時言辭恭謹,歸附朝廷;沒有求于中原時,就態度傲慢,不受朝廷約束。因為他們知道西域距中原太遠,中原軍隊不能遠征。所以如今讓使節互相往來,勞民傷財,終究沒有什么益處,因此不打算遣使回訪。有關部門一再請求,認為“西域九國不遠萬里,不懼路途多險,仰慕我朝的仁義恩德,前來朝貢,不應拒絕,那樣會阻止將來關系的發展。”于是,北魏朝廷派出使者王恩生等二十人出使西域各國,王恩生等剛渡過沙漠就被柔然汗國俘虜。王恩生等見到敕連可汗郁久閭吳提,手持北魏皇帝的符節,不肯屈服。 拓跋燾聽說后,派人嚴厲斥責敕連可汗,敕連可汗只好放王恩生等人回國,最后竟未能到達西域。
(13)甲戌,魏主如云中。
(13)甲戌(十八日), 拓跋燾前往云中。
(14)六月,甲午,魏主以時和年豐,嘉瑞沓臻,詔大五日。遍祭百神,用答天貺。
(14)六月,甲午(初八),北魏國主拓跋燾認為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吉祥的征兆頻頻出現,于是下詔,命全國聚會飲酒五天,祭拜所有神祇,報答上天的賜福。
(15)丙午, 高句麗王璉遣使入貢于魏,且請國諱。魏主使錄帝系及諱以與之;拜璉都督遼海諸軍事、征東將軍、 遼東郡公、 高句麗王。璉,釗之曾孫也。
(15)丙午(二十日),高句麗王高璉派使臣向北魏進貢。同時請求示知當今皇帝以及列祖列宗的名字,以免犯諱。 拓跋燾下令抄錄皇帝世系和祖先的名字給他們。任命高璉為 都督遼海諸軍事、 征東將軍、 遼東郡公、高句麗王。高璉是高釗的曾孫。
(16)戊申,魏主命驃騎大將軍樂平王丕、 鎮東大將軍徒河屈垣等帥騎四萬伐燕。
(16)戊申(二十二日),北魏國主 拓跋燾命令驃騎大將軍、樂平王 拓跋丕, 鎮東大將軍徒河人屈垣等率領騎兵四萬人攻打 北燕。
(17)揚州諸郡大水,己酉,運徐、豫、南兗谷以賑之。揚州西曹主簿 沈亮建議,以為酒糜谷而不足療饑,請權禁止;詔從之。亮,林子之子也。
(17)劉宋揚州各郡發生嚴重水災。己酉(二十三日),劉宋朝廷運送徐州、 豫州、南兗州的谷米到揚州,賑濟災民。揚州西曹主簿 沈亮建議,釀酒浪費谷米而不能充饑,請朝廷下詔暫時禁止。劉宋文帝下詔依從這個建議。沉亮是 沈林子的兒子。
(18)秋,七月,魏主畋于陽。
(18)秋季,七月,北魏國主拓跋燾在陽狩獵。
(19)己卯, 魏樂平王丕等至和龍;燕王以牛酒犒軍,獻甲三千。屈垣責其不送侍子,掠男女六千口而還。
(19)己卯(二十四日),北魏樂平王 拓跋丕等人抵達 北燕都城和龍城下。 北燕王馮弘用牛肉和美酒犒賞北魏軍,獻出鎧甲三千副。北魏鎮東大將屈垣斥責 馮弘不送兒子做人質,擄掠了男女六千口回國。
(20)八月,丙戌,魏主如 河西;九月,甲戌,還宮。
(20)八月,丙戌(初一),北魏國主拓跋燾前往 河西。九月,甲戌(二十日), 拓跋燾回宮。
(21)魏左仆射河間公安原,恃寵驕恣。或告原謀為逆;冬十月,癸卯,原坐族誅。
(21)北魏朝廷左仆射、河間公安原,仗恃皇上對他的寵信,驕傲狂恣。有人告發 安原陰謀反叛。冬季,十月, 安原及其全族被殺。
(22)甲辰,魏主如定州;十一月,乙丑,如冀州;己巳,畋于廣川;丙子,如鄴。
(22)甲辰(二十日),北魏國主拓跋燾前往定州。十一月,乙丑(十二日),再往冀州;己巳(十六日),拓跋燾在廣川狩獵;丙子(二十三日),前往鄴城。
(23)魏人數伐燕,燕日危蹙,上下憂懼。太常 楊復勸燕王速遣太子入侍。燕王曰:“吾未忍為此。若事急,且東依高麗以圖后舉。”曰:“魏舉天下以擊一隅,理無不克。高麗無信,始雖相親,終恐為變。”燕王不聽,密遣尚書陽伊請迎于 高麗。
(23)北魏多次派兵討伐 北燕,北燕國勢危急,全國上下都籠罩在恐懼的氛圍中。太常楊再次勸說 北燕王馮弘,迅速派太子馮王仁到魏國充作人質。 馮弘說:“我實在不忍心這樣做。如果國家危急,我打算暫且去東方投靠高句麗,等待時機,再重新振興國家。”楊說:“北魏發動全國的軍隊來攻打一個小國,沒有不攻克的道理。高句麗王室一向不講信用,開始時雖然表示親近,最后恐怕還是會發生變化。” 馮弘不聽,秘密派遣尚書陽伊去高句麗,請求派軍迎接。
(24)丹楊尹蕭摹之上言:“佛化被于中國,已歷四代,形像塔寺,所在千數。自頃以來,情敬浮末,不以精誠為至,更以奢競為重,材竹銅彩,糜損無極;無關神祇,有累人事,不為之防,流遁未息。請自今欲鑄銅像及造塔寺者,皆當列言,須報乃得為之。”詔從之。摹之,思話從叔也。
(24)劉宋丹楊尹蕭摹之上疏進言:“佛教傳入中國,已經歷四個朝代。佛像、寶塔、寺廟數以千計。最近以來,世俗崇尚浮華,不以正心誠意為人生的重要內容,卻更加爭相比賽奢侈。木材、竹料、銅鐵、綢緞的消耗浪費沒有限制。對神祇并無益處,對百姓卻有傷害。如不加以禁止,流弊不會自動停止。請下令從今以后,如有打算鑄銅像和建造寶塔、寺廟的人,都應事先呈報,等批準后才可以動工。”文帝劉義隆下詔同意。蕭摹之是蕭思話的堂叔。
(25)魏秦州刺史 薛謹擊吐沒骨,滅之。
(25)北魏秦州刺史 薛謹,襲擊吐沒骨部落,徹底消滅了該部落。
(26)楊難當釋 楊保宗之囚,使鎮 童亭。
(26)氐王楊難當,釋放了被囚禁的侄兒 楊保宗,命令他鎮守 童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