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蕭惠
文/畢德廣
蕭惠
蕭惠,字伯仁,又作貫寧、管寧,小字脫古思,遼興宗朝北府宰相,淳欽皇后弟阿古只五世孫。生于遼景宗乾亨五年(983年),卒于遼道宗清寧二年(1056年),享年74歲。
蕭惠自小性寬厚,智聰慧,深得伯父排押喜愛,五歲起便跟從蕭排押習武射箭,得排押身教,練得一身好武藝。因蕭惠為圣宗元妃蕭耨斤之弟,遂于圣宗朝統和中期拜為國舅詳穩。統和二十八年(1010年),28歲的蕭惠隨其伯父蕭排押率3萬大軍東征高麗,行至奴古達之北嶺,高麗以5萬大軍據險對抗,遼方士卒見雙方兵力懸殊,士氣大衰,將帥均主張撤軍,僅蕭惠一人主戰,并在軍中鼓舞士氣,最終以少勝多。隨后蕭惠繼續率軍東征,進攻開京,距開京二十里處,蕭惠整飭軍隊,再三強調士卒進城不可搶掠無辜百姓。圣宗聞之,以軍律整肅,授蕭惠契丹行宮都部署一職。
開泰二年(1213年)升蕭惠為南京統軍使,是年,圣宗與群臣共議國事,帝曰“遼東自太祖建國以來一直為我朝重地,非有親之皇親貴族不能擔任,卿等以為何人能夠勝任知東京留守事一職,負責遼東地區軍政之務。后改西北路招討使,封魏國公。開泰六年(1217年)又因功授右夷離畢,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太平六年(1026年),圣宗命蕭惠討伐回鶻阿薩蘭部,蕭惠立即向各路征調軍隊,準備率大軍進攻阿薩蘭部。各部酋長均聽命按期調遣軍隊,唯阻卜酋長直剌誤期,惠立即將他斬首示眾,以整飭軍規,威懾四方。隨后蕭惠率軍進軍甘州,包圍并攻打甘州三天三夜,由于甘州易守難攻之特殊環境,蕭惠無功而返。此時,直剌之子趁眾兵士氣大衰,聚集部眾前來偷襲,阻卜新任酋長烏八暗中相告,蕭惠不以為然。恰逢西阻卜叛變,襲擊三剋軍,都監耶律捏魯古,突舉部節度使耶律諧理,耶律阿不呂戰死,士兵潰散。蕭惠得知此消息后,匆忙列陣,但還是遭遇敵軍攻占我軍營壘。此時眾將請求乘機奮勇擊敵,蕭惠認為我軍疲憊,不可出擊,沒有采納眾將提議。阻卜新酋長也請求乘夜偷襲敵營,蕭惠還是不予采納。等到阻卜叛軍撤退,蕭惠設伏兵擊之,前鋒剛剛交戰,敵軍便潰逃,但我軍仍損失慘重。由于蕭惠擔任西北路招討使期間不信任他人,剛愎自用,因此多年來,屢受到周邊部族侵犯搶掠,兵馬疲憊。太平七年(1027年)圣宗降他為南京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后蕭惠深刻認識到自身問題,認真反省,不久又升任為南京統軍使。
遼圣宗耶律隆緒于太平十一年(1031年)三月病重,六月崩于行宮,圣宗之子耶律宗真即皇帝位于柩前,是為遼興宗。興宗即位時,蕭惠知興中府,歷任順義軍節度使、東京留守,西南面招討使,加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師,兼侍中,封鄭王,贈推誠協謀竭節功臣。重熙六年(1037年),復為契丹行宮都部署,加守太師,徙王趙。拜南院樞密使,更王齊。
遼興宗
興宗即位后有一統天下的打算,重熙十年(1041年)圖謀奪取三關(瓦橋關,益津關、淤口關),于是召集群臣商議,蕭惠曰:“遼宋兩朝之強弱,陛下考慮得很清楚。宋人連年征戰,軍隊勞累,百姓疲困,陛下親自率領六軍前去,必定獲勝。”蕭孝穆則說:“我朝與南朝和平往來多年,現今南朝沒有罪過而討伐他們,理虧在我,更何況勝敗還不可預料,希望陛下能夠仔細考慮。”最后興宗聽從了蕭惠的意見,于重熙十一年(1042年)三月派遣宣徽南院使、歸義軍節度使蕭英,翰林學士、右諫議大夫、知制誥、同修國史劉六符使宋議關南地,于是以增歲幣求和,每年向遼增絹10萬匹,銀10萬兩。這次遼宋之爭以宋向遼增納幣帛而終,蕭惠也因首先倡議此事而得到皇帝嘉獎,晉封為韓王。重熙十二年(1043年)命蕭惠兼北府宰相,同知元帥府事,又擔任北府樞密使。
重熙十三年(1044年)夏國李元昊誘降陰山南面黨項各部落,興宗親征,元昊害怕,請求投降。蕭惠對皇帝說:“元昊忘記世代恩典,萌發奸計,您親征,他都不歸還所掠奪的全部部落,可見此人狡猾多端,不要輕信其言語。”興宗聽從蕭惠建議,于第二天凌晨進軍夏國。夏國人在黃河西面設置拒馬,躲在盾牌后面站立,蕭惠最終用計打敗他們,致使元昊逃走,蕭惠指揮先鋒和右翼軍合擊元昊,最終元昊僅剩一千余人突擊出包圍圈,這時突然刮起大風,風沙瞇眼,致使軍隊混亂,元昊趁機反擊,遼方軍隊踐踏致死者不可勝計,蕭惠馬上下令撤軍,保住了大半兵力。重熙十七年(1048年)蕭惠娶興宗姐姐秦晉國長公主,任駙馬都尉。據說,秦晉公主自小喜愛白鶴,此次出嫁,興宗特備千只白鶴贈予秦晉長公主,作為其陪嫁之物。秦晉國長公主把這千只白鶴送至蕭惠故鄉今法庫縣放飛,希望大遼帝國國祚永昌,圣壽無疆。第二年,皇帝再次征討夏國。興宗與蕭惠分別從不同方向進軍夏國,蕭惠領兵從黃河南面進軍,戰車糧船綿亙幾百里,蕭惠以為夏國主諒祚會迎戰興宗,于是放松警惕,沒有做好戰爭準備,不料讓諒祚打的措手不及,士兵死亡頗多,蕭惠之子慈氏奴也戰死沙場,蕭惠對此悔恨不已,最后興宗念及蕭惠過往功勞及其喪子之痛,下詔赦免了他的罪過。
重熙十九年(1050年),68歲的蕭惠因常年操勞國事,久病纏身,打算回家鄉(今法庫)頤養天年,于是上表請求退休,興宗不準,并下詔允許他乘坐肩輿上朝,拄拐杖上殿,經蕭惠再三上表請求退休,興宗才準許,并晉封蕭惠為魏國王,但規定蕭惠冬夏兩季必須趕赴行在,參與解決疑難問題。臨回鄉前一天,興宗召見蕭惠,令蕭惠隨意挑選珍寶財物賜予他,蕭惠說:“臣下因是外戚而占占據要職,陛下所賜俸祿足夠養我,另外我還有奴婢千余,不缺侍者,陛下還要賞賜,要如何對待比臣下還要貧困的人呢。”興宗深以為然。蕭惠回到家鄉法庫縣后,興宗總是派人送給蕭惠湯藥、布帛等物品,一時之間蕭惠府上門庭若市。蕭惠每年生日之時,興宗還會親自作詩送予蕭惠,以示恩寵。
遼道宗清寧二年(1056年),蕭惠與世長辭,蕭惠臨終前遺言讓家人從簡安葬自己,家人按照他的遺愿,將他簡單安葬與故鄉今法庫縣。蕭惠去世的消息送達朝廷后,道宗皇帝停朝三天,以示哀悼。
才女蕭觀音(興宗母)
蕭惠一生專注國事,清廉為官,從其為國舅詳穩始,無時無刻不為國事操勞。同時也教育其子女忠孝仁愛、勤儉耕讀。蕭惠長子慈氏奴隨父作戰,戰死沙場,為國捐軀;次子兀古匿聽從其父教導,為官清廉,兢兢業業,最終與其父一樣擔任遼朝要職——北府宰相;蕭惠之女蕭觀音,姿容冠絕,善作詩與談論,可自制歌詞,尤善琵琶,為遼朝著名才女,重熙年間,遼道宗為燕趙王時,娶她為妃,清寧初,立為懿德皇后,深得道宗皇帝喜愛,后不幸為耶律乙辛所害,一代才女香消玉損。
(畢德廣:遼寧師范大學歷史文化旅游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