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1:語文教什么?學什么?解讀《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
無論是2011年版的課程標準還是2022年版的新課標,都要求學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然而課堂卻發現很多學生這三點都做不到,讀得結巴,情感更談不上,正確這個最基本的要求有些學生也難以做到,因為有部分學生讀課文時總會增字、漏字或者讀成別字。當然,還有部分學生就不愿意大聲朗讀,也不知是害羞還是害怕!
其實,大聲朗讀起來就是最美的!
如果在教室里讀,覺得有同學會笑自己,那么在家里大聲讀起來吧!
朗讀有什么作用呢?可不可以只默讀呢?
朗讀的好處太多了,可以培養語感,可以記住讀的內容,可以讓人更專注,可以增加自信心,提高語文能力等。朗讀不是朗誦,不是培養播音員、主持人、朗誦家的,因為他們更注重呼吸、共鳴、表達等“技巧”,而朗讀是讀給自己的,通過自己理解的斷句、停頓、重讀、輕讀等抓住語言文字所表達的真實信息,感知語義,體味感情,領會意境,朗讀得多了還能捕捉到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最終自己能體會文章的立意、結構、語言、情感的目的,不是跟著別人的節奏或者技巧亦步亦趨。所以不走專業的播音、主持等路是不用到培訓機構去專門學習朗讀的,有那些時間可以自己大聲地讀,讀給家長聽,讀給家中的弟弟妹妹哥哥姐姐聽,也可以大家一直大聲地朗讀。所以默讀能不能代替朗讀,當然是不行的。如果你說,孩子就是不愿意朗讀,那怎么辦?我能想到的辦法就是家長和孩子你一句我一句地讀,讓孩子去除對朗讀的害羞或者害怕!
朗讀什么?
一讀課文。語文教材都是無數專家和一線教師付出極大精力選編的文章,雖然有不盡人意的地方,但是仔細思考一下就會明白,選文章不是那么好選,所以首先讀語文書中的能夠看見的文字。我也是這樣要求學生的,每一單元前的引導語是可以背誦的,四上第一單元的引導語就用“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這句寫景的名句,讓人一下感知到山勢蒼茫水流邈遠的壯闊景象,也讓學生感知到本單元是描寫自然景觀的。如果有興趣的學生,還可以把全詩背下來。課文中像這樣有的句子太多,所以第一朗讀就是要讀好課本,可以無一遺漏地把課本讀完讀熟。
二讀自己的習作。新課標沒有出來前,統編教材已經有隨課寫作的特點了。別看從三年級開始,習作一學年就16次,但是平常課文后面、語文園地中就經常有練筆的。寫完后,學生通常都是交給老師批改,自己看下分數或者等級,就沒有然后了。我要求學生寫后自己至少讀三次,這樣讀的好處是可以讀出來不通順的語句或者有錯別字,一、二年級的小朋友通常會寫了后面忘了前面,寫完后讀一讀就知道哪些地方沒有銜接起來了,高年級的學生能讀出更多的內容;讀讀自己的作文可以讓學生知道自己也是能寫得很好的,一些文章默讀并不覺得有什么,但是朗讀出來會覺得文章好像變好了一些;當然了,讀自己的作文也是練習朗讀的極好的時機,因為自己對文章最熟悉。
三讀古詩詞+文言文+現代文。古詩韻律感、節奏感強,像《笠翁對韻》《聲律啟蒙》、兒歌、唐詩及等,適合學齡前和小低年級;隨著年級增長,古詩就會變成朗讀了古詩詞了。文言文除了課本上的,每個年級還有配套的《中華誦讀》,里面選的一些文章也非常好;現代文里面也有詩歌,兒歌、短一些的現代詩也適合學前和低段讀,現代文文章就可以選擇結構工整、邏輯推理清晰的、情感表達色彩濃烈的文章進行朗讀。
實在找不到,新課標中1-6年級的75篇古詩、7~9年級的60篇詩文、高中的72篇古詩文等都是極好的素材。
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朗讀,于是筆者擬錄制1-6年級的語文統編教材中的詩詞和文言文、初中的詩詞文言文及高中72篇必背內容,喜歡的讀者可以掃碼跟讀。
怎么朗讀?
正常語速情況下,每日朗讀控制在15至20分鐘左右為宜??梢允?篇現代文+1篇文言文+1首古詩詞。如果一篇文章篇幅過長,可以分解成幾部分,每天讀一部分。讀到滾瓜爛熟,換下一篇。一般就是每天讀3遍,讀5-7天左右,這個根據孩子實際情況來,沒必要完全按照這個標準,要靈活調整。
每日朗讀是培養語感、養心性的事兒,朗讀是可以隨性一些的。晨讀、午讀、晚讀,效果是一樣的,孩子想什么時候讀就什么時候讀,想一天讀詩詞,一天讀文言文,一天讀現代文,三天一個輪回,也是可以的。
寒暑假不用早早去學校,可以把上學的那段時間用來晨讀;學期中可以完成學習任務后晚讀,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靈活調整。
不用刻意要求背過,“背”只是個結果,“讀”的過程更重要。至于要不要復盤、重復,我個人覺得沒必要,在已經讀的滾瓜爛熟的基礎上,朗讀的量很重要,接觸到的文章越多越好。
朗讀要有任務嗎?
朗讀本身就是任務,所以不要讓學生一上手就感情充沛、抑揚頓挫,也不用要求學生讀了就能背,當然更不能拿起紙筆又來一通摘詞抄句之類的,就是開始讀起來,也許有字讀錯了,也許有漏讀、增讀的情況,那又怎樣呢?下一次注意就行了,只要能養成每天朗讀的習慣,讀一天、讀一月也許看不出來什么效果,但是讀一年、兩年……六年,你是真的了不起!
今天,你朗讀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