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說不清楚的年代里,男女之間的婚姻關系,更像是一場等價交換的交易。婚配雙方的男女不管是親人,還是彼此,都在看對方交易的條件,不管其是交易買房,還是交易結婚,感情是次要的,重要的是這場交易要讓雙方家庭與彼此感到滿意。那么,最讓人頭疼的問題就是房產證上寫誰的名字?
產權事件的背后,折射出現代人對婚姻保質期的深切懷疑與極度不自信。這種懷疑和不自信是有現實根據的,面對離婚率的上升,人們意識到婚姻的風險在增大,一些年輕人對此表示擔心和憂慮,從這個角度而言,這又是可以理解的。
買房時購房合同可以寫上幾個人的名字都 可以,通常沒有具體的規定,但按揭購房時,合同上只能寫一個人名字。因為按揭購房只能按照誰貸款誰簽字的原則進行處理,保證購房合同、貸款合同和房產證上 簽名統一,房產證上可以寫幾個名字,無需糾結,必須只能是一個人的名字,其原因是規避銀行的貸款風險。
為此,本文針對不同情況為大家講講房產證上該寫誰的名兒?
男方買房只寫女方名字,離婚時房產歸誰?
男方家里很有錢,結婚之前,男方說婚房就當聘禮,房產證上只寫了女方一個人的名字。現在夫妻感情不和,想要離婚,房子歸誰?
解答:如果房產證上只寫了一方的名字,那么有兩種可能,一是僅僅登記在該方名下,根據新《婚姻法》的規定,這屬于婚前個人財產,結婚后也不會自動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產,若出現離婚,該房產仍屬于原產權人。像當事人這樣的情況,一方或一方的父母出資,但登記在未出資的另一方名下,法院通常認定為一種附條件的贈與行為,如果雙方離婚,該房屋屬于產權證上所載一方的名下,但婆婆有證據證明房款是自己所出,可以要求返還已支付的款項。
《婚姻法》第18條規定:一方的婚前財產,為夫妻一方的財產。婚前買的房產,投資參與的股份(婚后不參與經營),婚前存款都屬于婚前財產。
“只寫一方名字”進一步分析1:
(1)一方或一方的父母出資,僅僅登記在該方子女的名下,根據新《婚姻法》的規定,這屬于該方子女的婚前個人財產,結婚后也不會自動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產。若出現離婚,該房產仍屬于原產權人。
(2)一方或一方的父母出資,但登記在未出資的另一方名下,法院通常認定為一種附條件的贈與行為。如果雙方未結婚,該房屋屬于產權證上所載一方的名下,但對方可以要求返還已支付的款項。如果雙方結婚,則屬于產權證下該方的個人財產。
“只寫一方名字”進一步分析2:
男方結婚前全款買了套房,這房子是他的?正確
結婚前,男方貸款買了套房。這房子還是他的?未必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十條:“夫妻一方婚前簽訂不動產買賣合同,以個人財產支付首付款并在銀行貸款,婚后用夫妻共同財產還貸,不動產登記于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離婚時該不動產由雙方協議處理。”簡而言之:結婚前男方買了房,房產證上寫的是他一個人的名字。結婚后,雙方一起生活,賺的錢擱一起吃吃喝喝用用加還貸。如果有一天,倆人掰了,這房子咋分,倆人可以自己商量。商量不成的,人民法院可以判決這房子歸男方,還沒還完的那些貸款就成了男方的個人債務。倆人結婚后共同還貸的錢還有房子相應的增值,根據《婚姻法》相關規定,離婚時由男方對女方進行補償。
倆人一起貸款買的房子,是他倆的?正確
如果這房子是男方婚前貸款買的,婚后又加上了女方的名字,那婚后這房子增值的部分和共同償還貸款的部分,除夫妻雙方另有約定外,應當視為共同財產。 如果這房子是倆人結婚后湊了首付,一起貸款買的,那自然也是共同財產,歸倆人了。
部分首付由男方父母出,婚房在兩人名下,離婚如何分房?
現實生活中大多是這種情況,婚房寫的是夫妻兩個人的名字,但購買時男方父母支付了首付款(畢竟年輕人沒有存款),小兩口按揭剩下的房款。可現在女方提出離婚,并要求平分房子,看起來對男方很不公平。
解答:這種情況普遍存在,為了表示所謂的“誠意”,男方出了大部分房款,還將女方的名字寫上去。此時,房屋將被認定為夫妻的共有財產,貸款為夫妻的共同債務。在沒有其他證據的情況下,父母的首付款也將被認定為贈與夫妻兩人,歸雙方共有,若出現離異,父母也無權索回出資錢款。但如果有相應證據顯示父母出資是基于“準夫妻”雙方結婚的目的,法院也會認定這部分出資是一種附加條件的贈與,而條件就是雙方結婚,那么婚姻不存在,父母將有權將房款索回。(所以,保留相應的證據是十分必要的)
婚后父母全款買了套房,登記在了一方名下。這房子肯定是他的?正確
根據《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七條,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的房子,產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相關規定,視為只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也就是說,這房子還是他的哦!離婚時,另一方無權要求分割,咋說,都是連墻角都分不到。
房產證上寫孩子的名,有哪些利弊?
為了避免更多的麻煩,很多家庭在生孩子之前就決定把房產證的名字寫成孩子的名字,這樣結果如何呢。
解答:寫孩子名字可以節省一部分過戶的費用,也可以避免以后將房產過戶給子女的繁瑣手續,如果之后一旦征收遺產稅,也可以節省這筆費用。不好的一方面就是,如果雙方離異,誰擁有子女的監護權就擁有了相對較多的房產份額,容易引起不必要的糾紛,如果子女名下已有房產,再次購買屬二套房,相應的首付和利率均會上調。《民法總則》第35條第一款規定:監護人應當按照最有利于被監護人的原則履行監護職責。監護人除為維護被監護人利益外,不得處分被監護人的財產。所以房產證加上未成年子女的名字,不利于房產的轉讓、抵押和擔保等。
房產證上寫“準夫妻”雙方的名字
這是大多數戀人特別是女孩子的觀點。認為既然房子買了是結婚用的,未來也是給他們居住的,當然應該寫戀人雙方的名字。
解答:如果采用這種方案,那么房屋將被認定為夫妻的共有財產,貸款也認定是夫妻的共同債務。如無“借條”等其他證據,父母的出資也將被認定為贈與夫妻兩人,歸雙方共有,若出現離異,父母也無權索回出資錢款。但如果購房后“準夫妻”并沒有進行婚姻登記,而是分手,那么“準婚房”仍將認定為雙方共有財產,貸款也是為雙方的共同債務。但對于父母的出資,如果有相應證據顯示父母出資是基于“準夫妻”雙方結婚的目的,法院也會認定這部分出資是一種附加條件的贈與,而條件就是雙方結婚。但如果雙方沒有結婚,父母就有權索回出資的錢款,上海一家法院此前就出現過這樣的判例。
寫男方及其父母的名字
此時,房屋將認定是男方及其父母的共有財產,貸款也認定為他們的共有債務,相應的增值或貶值由他們共同享有或承擔。而男方的相應產權份額屬于婚前個人財產,根據新的《婚姻法》,這部分財產并不因結婚而產生共有的結果。但如果婚后夫妻雙方用婚后的收入還貸的,若雙方離婚,女方雖無法主張房屋,但對于已支付的貸款本息可主張為夫妻共同財產,并要求男方及其父母返還并平均分割。產權證登記在女方及其父母名下的法律后果亦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