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章,歡迎轉載,轉載請載明出處】
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把聘請律師擔任常年法律顧問作為預防法律風險的一項基本措施。但是,企業如何簽訂法律顧問服務合同才能保障自己的權益呢?本文重點提示企業簽訂法律顧問合同過程中的常見風險點及規避風險的方法。
風險點一:名律師簽合同,助理律師辦業務。
毋庸置疑,大多數企業選擇律師事務所簽訂法律顧問合同的時候,都是沖著某個律師或律師團隊的知名度去的。我國律師法也規定當事人只能與律師事務所簽訂委托合同,而不能同律師個人簽署合同。因此,很多律師事務所就在此處玩起了花招,在簽署顧問合同前,全程由知名大律師接洽,以精湛的專業水平讓當事人臣服,迅速簽下法律顧問合同。但是,合同簽訂后,顧問費收到后,知名律師再也難得露面,全程都是助理律師在經辦全部法律顧問業務。再就是,明明看中了某個律師的專業素質,但是服務過程中,律師轉所到了別的律師事務所,新接手的律師,專業水平非企業滿意的。
【避險措施】1、在合同中明確指定主辦律師姓名和主辦律師業務辦理范圍。可以明確哪些業務必須由主辦律師親力親為(如參加顧問單位相關會議、股權投資等專業問題咨詢);或直接使用排除法,規定“除日常合同審核、整理檔案資料等輔助性工作可以由助理律師執行外,全部法律顧問業務必須由主辦律師親自辦理。
2、合同中保留有利于自己的解除權條款。可以在指定主辦律師的同事,在合同中約定,如果主辦律師因故不能主辦本合同項下的法律顧問服務,企業有權單方面解除本合同,并要求退還剩余服務期限的法律服務費。也可以規定企業指定的主辦律師離開律師事務所的,企業有權單方面解除法律顧問合同,并要求退還剩余服務期限的法律服務費。
3、基于合同,給主辦律師發《聘書》,從形式上進一步確認誰是主辦律師。對于有多個主辦律師的,分出“首席法律顧問”、“日常法律顧問”、“XX業務專業法律顧問”等。
風險點二:李逵沒有找到,找到了李鬼。
一些企業由于對律師缺乏了解,或者是基于“熟人”的介紹,在選擇律師事務所時候,并沒有認真考察律師的資質或能力,結果顧問合同簽下來后,才發現,沒有找到專業素質過硬,適合本企業法律顧問服務的律師。如何避免找不到李逵找到了李鬼呢?
【避險措施】1、聘請時應當查驗律師事務所的執業許可證和律師個人的執業證書。
2、企業在簽訂聘請合同時應當充分了解律師事務所和律師在充當企業法律顧問工作方面的能力,最好找個某個專業懂行的專家一起和律師會談,通過談話,了解律師的專業素質。
3、在完全了解律師和律師事務所之前,嚴格控制法律顧問合同簽訂期限。
風險點三:律師事務所的義務約定抽象、模糊。
對于合同簽訂,律師事務所與企業本來就不在一個專業層面上。有些律師事務所利用專業優勢,往往對客戶的義務約定詳細具體,對自己的義務約定抽象模糊。導致在合同履行期間,企業發現律師法律顧問服務不盡人意時,卻找不到制約律師事務所的條款。
【避險措施】法律顧問合同中對律師事務所義務的約定通常應當包含以下條款:
1、律師及人員應當勤勉、盡責地完成合同約定和企業委托的法律事務;
2、主辦律師不得敷衍塞責、“顧而不問”,使顧問流于形式或讓他人代為負責處理法律事務;
3、律師應以其所掌握法律、經驗做出判斷,盡最大努力維護企業利益;
4、在取得企業要求與提供的資料后,及時完成委托事項,及時通報工作進程;
5、在擔任法律顧問期間,不得為企業方員工個人提供任何不利于企業的咨詢意見;
6、在訴訟案件和商務代理相互沖突時,不得擔任另一方的法律顧問或者代理人;
7、對獲知的企業商業秘密負有保密責任,非由法律規定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披露;
8、對接受的企業票據、證據、法律文件和財物妥善保管,不得丟失或擅自使用。
風險點四:費用約定不明,另行收費項目太多。
由于法律顧問服務的特殊性,律師通常會深度涉及企業的事務,而法律顧問合同中通常約定了法律服務費的同時還聲明了某些服務需要另行收費,某些服務屬于“專項法律服務”,必須另行收費。如果另行收費的項目約定不明,企業往往在實際履行合同中才發現很多項目都是要另行收費的。
【避險措施】1、明確另行收費項目,細化到具體的每一件事項。
2、要求律師事務所在簽訂合同同時附上另行收費項目的清單和價格表。
3、在合同中約定,對于專項法律服務,如果來不及簽署專項法律服務協議,可以先按照計時收費,區分主辦律師、助理律師,按小時或按天計算服務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