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姐,57歲,北京人。18年前確診了糖尿病,當時血糖很高,空腹從未低于12,餐后經常會達到15以上。醫生給李大姐開了胰島素。血糖從15降到了11,但出現了很多癥狀。
短短的3年時間里,李大姐陸續出現了夜尿多、手腳涼、睡眠差等情況。李大姐決定要嘗試一些非藥物的方式,使糖尿病控制的更好,全面的改善健康。
通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和嘗試,跟專家和病友交流,監測血糖,不斷調整控糖方法,終于在今年實現了減藥、控糖、消除不良反應三大目標。為此,李大姐為我們總結了3句“控糖順口溜”,在此與糖友分享:
1、挨餓不一定對,會吃更重要
糖尿病人都知道不能吃飽,不能吃甜,不能多吃。那么這種想法到底對不對呢,其實不對的!只有不當的飲食習慣才是導致糖尿病的關鍵因素,正確科學的飲食方案,不僅對血糖沒有影響,還會讓血糖更好。那么,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呢?
加上目前市面上的很多加工食品、快餐,不但無法提供充足均衡的營養,還高糖、高鹽、高油,增加人體代謝負擔,是絕對不能碰的。
建議:科學搭配飲食,在減少胰島負擔的同時,滿足人體自身需要。建議的每日飲食量,是主食250g,蔬菜600g,水果(低GI)100g,魚、肉150g、牛奶250ml、雞蛋1個、油20g、鹽5g。吃飯順序上也要講究,嚴格按照湯—菜—肉—主食的順序,細嚼慢咽。
2、降糖不靠藥,效果也挺好
要降血糖其實不一定非得靠吃藥,有很多非藥物方法,用對了,降糖效果不比藥差,比如我們自身的一種行為:運動。
首先,運動本身就有消耗血糖的作用,最佳的運動時間是餐后半小時左右,這個時候是人的血糖高峰。通過運動,糖友可以有效的降低平均血糖,推薦的運動方式有快步走、游泳、騎車等,運動量以微微出汗為宜。
3、飲食運動不可少,還有養胰島
學會科學的管理生活,養護好胰島是讓血糖穩定的最好辦法,運動少、食物熱量高,都會使人體的脂肪增多。尤其是腰腹部。如果體重超標或存在腹型肥胖,對于糖友來說,是十分不利的。因為這會加大血糖和并發癥的控制難度,也會加重代謝紊亂,胰島素抵抗,以及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風險。所以科學合理的運動,飲食非常重要!
改善反饋
李大姐不僅僅遵循了上邊的2個不,還在日常生活里有意識的采用物理控糖方法,促進受損的胰島功能的修復,對于糖友的血糖控制也十分重要。
李大姐采取上述方法,逐漸感覺手腳溫度提升了、胃口也好了。3個月內,李大姐減了三次胰島素,如今,胰島素的劑量只是從前的1/4了。而且血糖已控制在了8左右。半年后,胰島素全停,血糖依舊平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