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來了,很多人特別愛出汗,稍微走兩步就大汗淋漓,晚上睡覺也出汗,汗出的多了,身體就虛了。在中醫看來,出汗過多是一種病,得治!
我們的身體需要適當出汗,但是不能過度出汗。汗是什么?汗不只是水,汗為心之液,汗血同源,汗的本質是能量,出汗過多,實際上是在白白浪費身體的能量。
人為什么會出汗呢?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你看,自然界的水是怎么流的?水往低處流,從高勢能的地方流向低勢能的地方。汗呢?也是如此:體內的勢能比體表的勢能高,人就會出汗。大道至簡,大道相通。
中醫又把汗癥分為自汗和盜汗2種。
所謂的自汗,就是汗液自動跑出來,常常發生在白天,稍微走兩步路,或者稍微活動一下,就大汗淋漓,這種就叫自汗。人為什么會自汗呢?原因很簡單,就是體表的能量太低了,汗液自動往體表走,就形成自汗。用專業術語來說,叫做“表虛自汗”。
我們先說自汗的調理方法。自汗的根源是體表的能量太低,那就要想辦法去補足體表的能量。如何補呢?有3個辦法:
第一,最推薦中成藥《玉屏風散》。這個方子是調理表虛自汗的專屬方,方子很簡單,只有3味藥:黃芪、防風、白術,效果很好。玉屏風散是如何補充體表的能量的呢?道理很簡單。
肺主皮毛,要補體表之氣,去補肺氣就行了,補肺氣用誰最好?當屬黃芪。肺的母親是脾土,虛則補其母,所以,還得補土健脾,用誰最好?當屬白術。再加一味防風,既驅風又固表。讓人的體表像一道屏風一樣,擋住外來邪氣,就組成了這道玉屏風散。
經常出汗、容易感冒,容易過敏的人,很適合吃這個方子。玉屏風散不只是治表虛自汗,還能提高人體免疫力,增強抵御外邪的能力。
第二,如果吃玉屏風散效果不好,那是固表的力道還不夠,那就可以吃《牡蠣散》。牡蠣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是一個治療自汗的專屬方,固表力量非常強大。
牡蠣散:黃芪、麻黃根、煅牡蠣各20克、浮小麥10克。這4味藥都有固表斂汗的作用,強強聯合配合在一起,治療汗癥的效果特別好。
第三,如果不想吃藥,可以用穴位來調理,推薦配穴:足三里+氣海+肺俞。用艾灸輪流灸這3個穴位,每天灸上30-60分鐘,直到出汗量回到正常。
如果是表虛自汗,用上這3個方法,基本就可以搞定了。如果不想吃藥的話,平時多吃吃黃芪,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接下來,聊聊“盜汗”的調理方法。
所謂的盜汗,就是這個汗像盜賊一樣,在睡著以后偷偷跑出來,等你醒來,汗也就停了,這就是盜汗。簡單來說,白天出汗大多數是自汗,睡著出汗大多數是盜汗。
當然,有些白天出汗不是自汗,比如午后潮熱出汗,下午2點到4點之間一陣哄熱,然后汗出,這種汗癥很明顯不是自汗,而是胃經有熱的緣故,要用清胃熱的思路,通常用“白虎湯”加減來對治。
人為什么會盜汗呢?原因仍然很簡單,體內的能量太高了,過高的能量迫使汗液外出。有朋友或許還不理解,那為什么在睡覺的時候才盜汗?人的熟睡的狀態跟白天醒來的狀態,是不一樣的。
人在熟睡狀態下,陽是入陰的,換句話說,全身的能量都入到臟腑的陰分里去了,體內的熱能增加,這股熱能迫使津液外出,導致盜汗。
容易發生盜汗的人有3類人,分別是小孩子和更年期左右的人,還有陰虛體質的人。這3類人為什么容易盜汗?原因很簡單:陽有余而陰不足。
所以呢,要解決盜汗的問題,要調整體內的陰陽狀態,核心思路就是6個字:瀉其陽補其陰。推薦的方法有3個:
第一,最推薦的方子是:“一貫煎”+地骨皮。沙參10g,麥冬10g,生地30g,當歸10g,枸杞12g,川楝子5g,地骨皮15g。
這個“一貫煎”,我個人認為是更年期綜合征的專屬方,可以調理更年期的諸多癥狀,如果你剛好處于更年期,加上有失眠盜汗的癥狀,這個方子非常適合。
第二,如果盜汗癥狀不嚴重,只是輕微盜汗,用中成藥“麥味地黃丸”就可以了。麥味地黃丸,是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加了五味子和麥冬,六味地黃丸是滋補腎陰的,加上麥冬滋陰力量更強,再加五味子收斂力量更強,可以把陰分補充起來,把能量收回去,就能解決盜汗的問題了。
第三,如果這2個方法都搞不定,還可以請出最強殺手锏,用《當歸六黃湯》,基本就逃不掉了。
當歸六黃湯:當歸、生地黃、熟地黃、黃芩、黃柏、黃連各6克,黃芪12克。
當歸六黃湯,號稱是盜汗圣藥,跟一貫煎這一類滋陰方相比,最大的區別就是在于加了“黃連,黃芩,黃柏”這三黃,這三黃是大苦大寒之品,直接把人體多余的陽氣泄掉,把能量瀉掉了,自然不會再盜汗了。
只不過要提醒大家,陽氣實在太寶貴了,“瀉陽”這種思路盡量少用,不到萬不得已不要用,就算要用也要中病即止。
另外,大家要知道,盜汗的根源在于“陽有余而陰不足”,所以不建議再用補陽的思路,一般不用熱藥,不用艾灸等療法,通常用滋陰的方法,平時多吃滋陰的食物,比如:鱉甲湯,桑葚,烏梅湯,石斛等。
出汗太多容易傷人正氣,常年不出汗也不好,明天來跟大家分享:如何讓身體出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