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帶異常主要表現為白帶過多。白帶過多,中醫上稱為帶下病。帶下病根據白帶顏色可分為白帶下、青帶下、黃帶下、黑帶下和赤帶下。
帶下這個病都是濕癥,以帶命名是帶脈不能約束而有此病。帶脈通于任督,任督二脈病才引起帶脈病。帶脈約束胞胎之系,帶脈無力則難以提系,必然會引起胞胎不固,所以說帶脈弱則胎易墜,帶脈弱則胎不牢。所以說帶脈弱者開一。然而帶脈之傷,并非只是跌傷損氣而已,縱欲縱酒,雖然沒有疼痛之苦,而有暗耗的害處,氣不能化經水而變為帶下病。帶下病以已婚女性居多,未婚女性較少。并且脾虛、肝郁、濕氣侵犯、熱氣逼迫,怎能不患帶下?。?/p>
白帶下:有婦女長年累月留下白色物,如鼻涕如唾液,無法禁止,甚至臭穢,這就是白帶。白帶都是濕盛火衰,肝郁氣弱,脾虛,氣下陷而引起脾精不守,不能化血為經水,反變為白滑之物,由陰門流下。治療宜補脾胃,稍輔予舒肝,脾氣健而濕氣,自然就沒有白帶過多之病。中藥應該用完帶湯:白術(10g,炒)山藥(10g,炒)人參(10g)白芍(15g,炒)車前子(10g,酒炒)蒼術(10g,制)甘草(5g)陳皮(5g)黑芥穗(10g)柴胡(10g)
青帶下:如果帶下物呈青色,甚至如綠豆汁一樣,很粘稠,氣味腥臭,這就是青帶。青帶是肝經濕熱引起。肝屬木,木色為青,帶下物像綠豆汁,屬肝木之病。解除肝木的火邪,清利膀胱的水濕,青帶病均能去除,應該用加減逍遙散(茯苓15g,酒炒白芍15g,生甘草12g,柴胡10g,茵陳10g,陳皮5g,炒梔子10g)。
黃帶下:婦女有帶下且色黃,如黃茶汁,氣味腥穢,這就是黃帶。黃帶是任脈濕熱導致。任脈本不容納有水氣,濕氣是怎么來的,又是怎么化成黃帶的?帶脈橫生,與任脈相通,任脈直上通于唇齒,唇齒之間原有不斷之泉液下灌于任脈以化精,使任脈無熱氣,則口中的津液盡化為精。唯有熱邪存在于下焦之間,則津液不能化為精,而化為濕。因此,濕氣者,屬土之氣,實際是水的侵襲。熱是火之氣,實際是木生。水色本黑,火色本紅,今濕與熱混合,欲化紅而不能,欲返黑而不得,煎熬成汁,變為黃色。黃帶不從水火化,而從濕氣化,因此很多人就誤認為黃帶為脾胃之濕熱引起,單純去治療脾而不能痊愈,是不知真水、真火合成丹邪、元邪,圍繞與任脈、胞胎之間,而化成黃色,單治脾怎能痊愈?正確的治法是補任脈之虛,清腎火之炎。應該用易黃湯(炒山藥10g,炒芡實10g,鹽炒黃柏10g,酒炒車前子10g,碎白果10枚)。
黑帶下:帶下色黑,甚至如黑豆汁一樣,氣腥,這就是黑帶。黑帶是因熱到極點引起?;鸨炯t,為何成黑?因為下寒之極。殊不知火到了極點就似水,這個是假象。黑帶下,癥狀必有腹痛,小便時如刀割,陰部發腫,面色發紅,時間長了就會黃瘦。飲食必須根據人的身體和狀態來選擇,口中會有熱渴,飲用涼水,很快就會覺得寬快,這就是胃火太旺,以命門、膀胱、三焦之火合而煎熬,所以熬干變成炭色,因取可以判斷是火熱積極的變化,而非寒氣的變化。此等之癥,不至于發狂,全賴腎水,以肺經無病,生生不息之氣,潤心救胃以救之,所以雖成黑帶之癥,但是火結于下而不炎于上。治療上面應以祛火為主,火熱退,則濕氣自除。應該用利火湯(大黃10克,炒白術15克,茯苓10克,車前子10克,王不留行10克,黃連10克,梔子10克,知母8克,煅石膏15克,劉寄奴10克。)
赤帶下:婦女如果帶下色紅,似血非血,淋瀝不斷,這就是赤帶。赤帶也濕病,濕是土之氣,土為黃白之色,現在不見黃白而見赤色,是火熱的緣故?;鹕?,因此帶下也是赤色。帶脈系于腰臍之間,幾乎至陰之地,不宜有火,現在見火癥,其路通于命門,是命門之火出來導致的嗎?殊不知帶脈通于腎,而腎氣又通于肝,婦女憂思傷脾,又加郁怒傷肝,于是肝經之郁火內熾,下克脾土,脾土不能運化,導致濕熱之氣蘊于帶脈之間;而肝不藏血,也滲于帶脈之內,都是由于脾氣受傷,運化無力,濕熱之氣,隨氣下陷,同血一起下流,所以似血非血。其實血與濕不能兩分,很人以為以赤帶屬之心火,錯啦。治法必須清肝火而扶脾氣,則都可治愈。中藥用清肝止淋湯:
白芍(10g,醋炒)當歸(10g,酒炒)
生地(10g,酒炒)阿膠(10g,白面炒)
粉丹皮(10g)黃柏(10g)牛膝(8g)
香附(6g,酒炒)紅棗(十個)小黑豆(10g)
上述五種帶下病最常見的是白帶下和黃帶下,因此最常用的還是完帶湯和易黃湯。帶下?。ò讕н^多)的患者,使用中藥治療時需要辯證論治,辯證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