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漢字都是一條路,帶領我們回到傳統文化的故鄉。”——流沙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書信時代已被各種應用軟件所取代,人們寫字的機會越來越少了,輸入法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便捷,但是也直接導致提筆忘字的發生。
是“哈密瓜”還是“哈蜜瓜”?是“打鉤”還是“打勾”?是“副作用”還是“負作用”?是“爆冷門”還是“暴冷門”?是“甘敗下風”還是“甘拜下風”?別急,文末揭曉答案。
很多看起來很熟悉的字,寫起來卻猶豫了;很多自以為完全掌握的詞,一下筆卻腦中一片空白。
漢字可以說是中華文化里不可或缺的一門藝術,我們每天都要說話,但是有很多字都已很難下筆怎么辦?別著急,小編為您推薦一本實用書籍《這些年我們用錯的漢字》,將易錯字用在了生動具體的事例中,有效幫助記憶。
書籍封面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漢字大概需要一千多個,聽起來不多,但是要是做得到認得清,會寫,也是很牛的事情。
例如:
1.戊、戌、戍、戎、戒
2.己、已、巳
3.茶、荼、苶
你可能會說,書面語和口語不一樣,我們用的更多的是口語,那么好,請看下面:
1.“兒子哎,幫媽wǎ勺米來?” 搲,舀的意思。
2.“媽,我袖口開了,你給我敹幾針?”敹,liáo,縫綴。
文中問題的答案公布!看看你答對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