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響的書法家贊譽很高。據明人宋濂講,趙氏書法早歲學“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趙構)書,中年學“鐘繇及羲獻諸家”,晚年師法李北海。王世懋稱:“文敏書多從二王(王羲之、王獻之)中來,其體勢緊密,則得之右軍;姿態朗逸,則得之大令;至書碑則酷仿李北海《岳麓》、《娑羅》體。”
此外,他還臨撫過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于篆書,他學石鼓文、詛楚文;隸書學梁鵠、鐘繇;行草書學羲獻,能在繼承傳統上下苦功夫。他是集晉、唐書法之大成的很有成就的書法家。同時代的書家對他十分推崇,后世有人將其列入楷書四大家:“顏、柳、歐、趙”。明代書畫家董其昌認為他的書法直接晉人,評價其書法“因熟而俗”。
趙孟頫小楷《無逸》 沒有年款,原帖與(1301)蕭(奭斗)隸書《無逸》、(1299)楊 毅桓篆書《無逸》同裝在一起,《石渠寶笈》初編卷十三著錄,曰“元人三體書無逸篇一卷”。楊書為大德己亥(三年),蕭書為大德辛丑(五年)。趙書大約也在這個期間,那么就是四十六至四十八歲時的中年之作了。《無逸》有的地方筆弱氣虛。《無逸》現藏故宮博物院。
釋文:
嗚呼厥亦惟我周大王王季,克自抑畏,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徽柔懿恭,懷保小民,惠鮮鰥寡,自朝至于日中昊,不遑暇食,用咸和萬 民。文王不敢盤于游田,以庶邦惟正之供。文王受命惟中身,厥享四五十年。周公曰,嗚呼繼自今嗣王,則其無淫于觀,于逸,于游,于田。以萬 民惟正之供。無皇曰:今日耽樂,乃非民攸訓,非天攸若。時人丕則有愆,無若殷王受之迷亂,酗于酒德哉:周公曰:嗚呼:我聞曰,古之人猶婿訓告,婿保惠,婿教誨。民無或婿譸張為幻。此厥不聽,人乃訓之,乃變 亂先王之正刑。至于小大,民否則厥心違怨,否則厥口誼祝。周公曰:嗚呼自殷王中宗,及高宗,及祖甲,及我周文王,茲四人迪哲。厥或告之曰:小人怨汝詈汝,則皇自敬德,厥愆。曰:朕之愆,允若時,不啻不敢含怒。此厥不聽,人乃或譸張為幻,曰:小人怨汝詈汝,則信之,則若時,不永念厥辟,不寬綽厥心,亂罰無罪,殺無辜,怨有同,是叢于厥身。周公曰:嗚呼嗣王其監于茲。吳與趙孟頫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