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齡同鄉好友王士禎則為《聊齋志異》題詩:“姑妄言之姑聽之,豆棚瓜架雨如絲。料應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詩。”士禎對《聊齋志異》甚為喜愛,給予極高評價,所謂“數奇其才,謂非尋常流輩所及也。”,并為其作評點,甚至欲以五百兩黃金購《聊齋志異》之手稿而不可得。乾隆年間,余集在整理《聊齋志異》刊刻寫序,指出這部作品在“恍惚幻妄,光怪陸離”之中“托志幽遐”,有“微旨所存”。
紀曉嵐:“留仙之才,余誠莫逮其萬一。”
馮鎮巒于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評點《聊齋》,并稱“當代小說家言,定以此書第一”。“聊齋非獨文筆之佳,獨有千古,第一議論醇正,準情酌理,毫無可駁。如名儒講學,如老僧談禪,如鄉曲長者讀誦勸世文,觀之實有益于身心,警戒頑愚。至說到忠孝節義,令人雪涕,令人猛醒,更為有關世教之書。”陳廷機《聊齋志異》序:“亦以空前絕后之作,使唐人見之,自當把臂入林,后來作者,宜其擱筆耳。”
魯迅評論《聊齋志異》:“《聊齋志異》雖亦如當時同類之書,不外記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寫委曲,敘次井然,用傳奇法,而以志怪。變幻之狀,如在目前;又或易調該弦,別敘崎人異行,出于幻滅,頓入人間;偶敘瑣聞,亦多簡潔,故讀者耳目,為之一新。……明末志怪群書,大抵簡略,又多荒誕不情;《聊齋志異》獨于詳盡之處,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是人情,和易可親,忘為異類,而又偶見鶻突,知復非人。”1。 郭沫若先生說過“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