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化裝備可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專用型自動化裝備,其中企業具有伴隨特定下游領域成長的機會,技術可延展性是中長期考驗;第二類通用型工業機器人和集成企業,其中企業的市場前景更為廣闊、競爭更為激烈,需要面向客戶的真實需求,扎實推進技術積淀、客戶積累、經營管控等核心競爭力構建。有了基本研究框架,將更好的有助于把握其中投資機會。
自動化裝備在全球普遍具有較好的市場需求前景。以通用型工業機器人為例,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的統計,2016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為294,312臺,銷售金額達到131億美元。其中,中國工業機器人2016年銷量達到87,000臺,占全球比重達到29.6%,而2006-2016年的年復合增長率達到31.1%。
在全球其他區域市場,工業機器人呈現周期成長的需求特征,其周期和成長屬性則取決于各國經濟狀況和工業競爭力演化。以主要發達國家為例,美國的工業機器人銷量的成長性較強,2006-2016年的銷量復合增長率達到7.8%,遠高于其同期的GDP或工業增長水平;而日本的工業機器人則主要體現周期波動,2016年的銷量恰巧與2006年基本相近;德國的情況則介于美國與日本之間,既體現一定的成長性,也有較強的周期波動。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2017-2022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運行態勢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及其占全球銷量的比重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全球其他區域和國家的工業機器人銷量(臺)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7年,機械行業典型的以制造業投資為需求來源的產品多數呈現強有力的改善。工業車輛(叉車)的需求涵蓋制造業、倉儲物流等領域,根據國家統計局,2016年銷量達到37.0萬臺,同比增長13.0%,銷量已創出歷史新高,而2017年銷量更達到49.7萬臺,同比增長34.2%,在高基數上還有增速加快現象。工業機器人的需求主要來自于制造業,受益于制造業升級和勞動力替代效應。根據國際工業機器人聯合會的統計,2006-2016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從5,770臺,增長至87,000臺,復合增長率達到31.1%。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7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為13.1萬臺/套,較上年同期增長68.1%。
我國叉車銷量及其同比增長率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及當年累計同比增速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設備廠商在制造業投資相回暖過程的受益力度,既與產品屬性有關,也與企業競爭力有關。機床與叉車相比,都在制造業工廠中廣泛應用,但前者與工業企業的產能擴張、技術升級的關聯度更高,而后者還受益于勞動力的替代。由于企業競爭力的差異,在此輪制造業回暖過程中,顯示的彈性也各有不同。例如,國家統計局顯示的我國金屬切削機床2017年全年產量為64萬臺,同比增長僅6.8%;但海關總署統計的金屬加工機床進口數量為8.87萬臺,同比增長27.3%;進口金額為87.4億美元,同比增長16.3%。
我國叉車與金屬切削機床的產銷量增速比較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我國金屬加工機床進口金額及其同比增長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