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是人體非常重要的器官,我們所接收的外部信息有90%是通過眼睛獲取的,而它又是非常脆弱的。有1/6的部位裸露在空氣中很容易受到傷害。
當眼球受到無法治愈的傷害時,最終的處理方式往往是摘除眼球。在眼科疾病臨床治療上,眼球摘除手術是最讓眼科醫生無奈的手術之一,它本身是一項破壞性手術,目的是解除無視力眼的疼痛、防止惡性腫瘤擴散、以及改善容貌等,通常是患者和醫生最終迫不得以的選擇。
由于該手術的影響是終身的,所以術前必須明確診斷經病人及家屬簽名同意,辦理合法術前手續方可進行手術。
什么是眼球摘除手術
眼球摘除手術是將眼球周圍的組織(包含六條外眼肌以及視神經)切斷,使其與眼球分離,然后將整個眼球摘除出來。
眼球摘除手術圖例
保留結膜囊用來后期放置眼眶植入物,同時大部分的眼外肌肉都保留在眼眶內,為日后義眼的活動性提供基礎。
什么情況下需要摘除眼球
眼球摘除手術是最終不得已的選擇,一般來說,當發生以下情況時,病人需要接受眼球摘除手術。
1、眼球內惡性腫瘤,例如發生在兒童身上的視網膜母細胞瘤,以及主要發生在成人身上的黑色素瘤。為防止腫瘤發生眼外或全身轉移,危及生命,而只能犧牲眼球,將它摘除。
2、眼睛失去視覺功能且眼球失去正常結構或者發生眼球萎縮,出于重建眼眶支持力和外觀的考慮,需要摘除“壞眼”,換上眼眶植入物和義眼來維持支撐眼眶的力量,同時改善外觀。
3、完全失明且眼痛,例如青光眼末期,視神經被完全破壞而致視力完全喪失,但過高的眼壓會造成難以忍受的疼痛,這種情況下可以考慮進行眼球摘除手術。
4、眼睛外傷令眼球組織破壞嚴重,視力完全喪失而且無法恢復。另外,如果一只單眼受到嚴重受傷感染,為預防患病的單眼造成健康眼睛發生交感性眼炎,通常只能摘除這一只受傷的單眼。
術后護理注意事項
眼睛護理
手術后的一段時間,預防感染和止痛十分重要。可以使用抗生素(口服或者靜脈使用)來預防感染;使用止痛藥物或冰敷眼眶周圍,以減輕腫痛及出血。術后手術眼會用紗布包扎加壓,包扎的紗布在術后三天左右由醫生拆除,改用眼墊紗布覆蓋并開始使用眼藥。術后一至兩月待傷口完全愈合后,可在醫生的安排下裝置義眼。 在此期間,如果出現持續眼睛紅腫、疼痛或有膿性分泌物流出、發燒、頭部僵硬等癥狀,應立即找醫生診治,以防感染或其它并發癥的發生。
手術后病人的活動和飲食并沒有特別限制, 但需要注意的是,單眼視力會喪失立體感,導致對物距的判斷不正確,因此從事日常活動如上下樓梯、倒熱水等應特別小心,避免意外發生。
心理護理
因疾病或受傷,接受眼球摘除手術往往是最無奈的選擇,由于得知需要進行眼球摘除噩耗的刺激,又考慮到眼球摘除將影響生活和工作,造成生理殘疾和視功能的喪失,使得病人承受極大的心理壓力。
除此之外,病人有時還會產生厭倦的負面情緒,對術后的護理措施采取排斥的態度,從而影響手術效果。因此,接受眼球摘除的病人除了要照顧其眼睛的健康外,還應該注意對病人進行心理護理,減輕消極情緒的影響,保證病人健康的心理狀態和行為活動。
Q/A關于眼球摘除手術,你可能還想問這些
1. 摘除眼球后還能夠正常流淚嗎?
即使眼球被摘除,但淚腺分泌仍然會正常工作,如果眼瞼沒有損壞,仍然會正常流淚。
2. 手術后可以移植眼球嗎?
眼睛的神經細胞就像大腦細胞一樣,細胞死亡后就不能再生。因此,正如大腦不能移植,以目前的技術還不能做到眼球移植。
不過,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已經有不少儀器用于輔助失明人士獲得部分“視覺”,例如舌頭導盲儀等,讓他們能通過身體的其他部位去“看”世界。而通過刺激大腦來獲得視覺的研究,也已經開始在病人身上得到較滿意的效果,當然,還需要更多的研究去完善這些儀器和技術,相信在可預見的將來,失明人士重見光明,也將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