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小龍蝦已經成為大眾追捧的美食,2018年消費者僅在美團平臺上,就吃掉了4.5萬噸小龍蝦。什么概念,把這些小龍蝦首尾相連,可以繞地球赤道3圈。
但其實,好吃的東西也存在風險,比如,小龍蝦最常見的就是橫紋肌溶解綜合征。
好吃的美食,卻也能“致病”。惠州祝女士一家,為了滿足口腹之欲,沒想到這一吃,卻把自己送進了醫院。
與往常一樣,祝女士點了一個三人份的小龍蝦外賣,一家三口都是小龍蝦的愛好者,一周不吃上一次,總感覺少了點什么。
可是這天宵夜后的凌晨,祝女士突然感覺身體隱隱的不舒服,家人看其一直發抖,渾身無力,趕緊把她送醫救。醫院的檢查結果讓祝女士家人大吃一驚:肌鈣蛋白T值高達1400多,比正常值40多出30幾倍。
醫生告知祝女士家人,病人隨時有心跳靜止的危險,需要進ICU進一步觀察。在進一步檢查中,醫生還發現祝女士肌酸激酶高達51800U/L,是正常數值的幾萬倍。
由此,醫生確定了祝女士的病癥為食用小龍蝦后的橫紋肌溶解綜合征。
小龍蝦常常吃,但橫紋肌溶解綜合征卻罕有聽說,這種病怎么與美味的小龍蝦聯系上了?橫紋肌溶解癥是因肌細胞產生毒性物質而導致腎損害的一種疾病,俗稱肌肉溶解。當患者發病時,會表現出肌肉疼痛、乏力、肌肉痙攣、肌肉腫脹、伴有少尿、醬油色尿、無尿等急性腎功能衰竭等臨床表現。
橫紋肌溶解綜合征在國際上被定義為哈夫病,其實除了小龍蝦,水牛魚、淡水鱈魚、鱔魚、梭子魚等海產品,在食用后24小時內,都有可能導致出現該病。
除了食用海產品,蛇咬蜂蜇、毒品、自身免疫疾病、一般的感染、有機磷農藥中毒、砷中毒、劇烈運動都可能造成橫紋肌溶解癥。說白了,這個病的誘發因素很多,并不只有小龍蝦才會引起。
那到底是人的問題?還是蝦的問題?專家表示,食用小龍蝦,還是要看個體差異。有些人天生特別敏感,如果食用的小龍蝦洗不干凈,沒有煮熟,或用洗蝦粉洗過,都有可能誘發橫紋肌溶解綜合征。
同時醫生建議,如果自己患有有支氣管炎,反復發作性過敏性皮炎等的話,不適合吃小龍蝦,最好把自己嘴管住。
雖說目前,國內外的案例都表明,尚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食用小龍蝦會導致橫紋肌溶解綜合征。但大家在購買和食用小龍蝦時,還是要注意:
1、盡量去正規市場購買小龍蝦,不要貪便宜,就去無證的流動攤購買。買回來之后,一定要將小龍蝦清洗干凈;
2、從食品衛生的角度來說,不要進食死蝦;新鮮的小龍蝦和其他水產品煮熟煮透再吃;小龍蝦的頭部(肝胰腺性腺)和蝦線(腸道)對毒素有富集作用,因此最好不要吃。
3、在外就餐時,選擇去正規、干凈衛生的餐館吃小龍蝦,最好不要去街頭攤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