餛飩是起起源于中國北方的一道民間傳統面食,將和好的面團搟成薄皮,包著調味兒的肉餡,下入沸水中煮熟,連湯一起盛入碗中食用。我以前一直分不清餛飩與水餃的區別,直到無意中看到了餛飩的歷史。在古時候,餛飩和水餃其實沒有很大的分別,要說唯一區別,就是餛飩的皮薄而且是方形,而水餃皮厚且皮是圓形。餛飩和水餃若是同時下鍋,餛飩煮的時間要比水餃短很多。唐朝時,餛飩從北方傳入了南方,又融入了很多南方的特色,時至今日,餛飩在南北方人的眼中已經不分伯仲,都是當地非常重要的小吃。
餛飩是包容性很強的食物,這些年,南北方人一直因為愛吃米面的問題爭論不休,而唯獨餛飩,深受全國人民喜愛,因為覆蓋面積廣,所以餛飩的名號也很多,廣東稱云吞,湖北稱包面,江西稱清湯,四川稱抄手,福建稱扁肉,新疆稱曲曲等。雖然口味上有所差異,但是統稱還是餛飩。
記得小時候姥姥經常做上一大鍋餛飩,全家人圍坐在一起,端著熱氣騰騰的大碗餛飩,邊吃邊聊天,尤其東北的冬天里來上一碗,瞬間取走體內所有的寒冷,溫暖著人的胃同時也溫暖著人的心。聰聰小時候吃肥肉吃傷了,所以一直不能吃肥肉,而餛飩餡不放肥肉又很干柴,所以每次聰聰只能就著餛飩湯吃餛飩皮,鮮美的餛飩餡卻無福享受,后來聰聰長大后自己做飯,偶然間跟一個大廚學到了一個小技巧,和餡的時候用這個辦法,無論什么肉餡都不干柴,從那以后我也可以大口大口的吃餛飩了。
下面我們進入正題,來看一下這個做餛飩的小技巧吧。
食材準備:中筋面粉200g,玉米淀粉40g,瘦肉200g,蝦仁5~8只,胡蘿卜1段,蔥1根,黃瓜少許,香菜少許,紫菜少許,蝦米少許,鹽一小勺,醬油一大勺,五香粉少許,食用油少許,香油少許,白胡椒粉少許,白糖少許。
中筋面粉,玉米淀粉加少許鹽,加清水活成絮狀,和成光滑的面團,用保鮮袋或者保鮮膜密封起來,醒半個小時以上。
醒面的過程來準備肉餡,把豬肉和蝦仁切段,放入絞肉機。
豬肉和蝦仁絞成肉餡混合,肉餡里面放蝦仁可以讓肉餡更加鮮美。
這步比較關鍵,在絞好的肉餡中少量多次加入清水,邊加邊順著一個方向攪拌,直到肉餡全部吸收水分。
然后在加過水的肉餡中倒入玉米油,先加油的目的是鎖住水分,最后再放調味料,肉餡在煮熟后水分也不會流失。
放入少許鹽,料酒,五香粉,胡椒粉,醬油,白糖,再放入切好的蔥末和胡蘿卜末,順著一個方向攪拌,肉餡就做好了。
醒好的面放在面板上,直接用大搟面杖搟成薄片。醒好的面不用揉直接搟,否則面皮容易回縮。
面皮切成小方片。
包入肉餡
包餛飩的方法有很多,我是東北傳統餛飩的包法。
包好的餛飩多撒點干粉防止粘連,放到竹簾上備用。
一個雞蛋打散,放入平底鍋攤成蛋餅,切絲備用。
鍋里放少量熱油,加入蔥花炒香。
,倒入清水煮沸,放入黃瓜絲和胡蘿卜絲,然后放少量鹽,醬油,白胡椒粉。
湯燒開后,放入包好的餛飩,煮至餛飩全都漂起來就熟了。
餛飩煮好后放入紫菜,干蝦皮,香菜末,再淋點香油。
美味鮮嫩的餛飩就做好了。
咬一口,皮薄餡大,超過癮。
注意事項
1、和面加入鹽和玉米淀粉,是為了面皮可以搟的很薄。 2、和餡的時候一定先放水把餡調稀,然后再放油鎖住水分,最后放鹽,醬油等調味料,這樣才能保證肉餡口感不干柴。
滑嫩不干柴的小餛飩就做好了,小竅門你學到了嗎?喜歡的話記得關注“聰聰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