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勞損是由于急性腰肌扭傷沒有得到有效及時的醫(yī)治,損傷沒有完全修復,或者多次反復的腰肌輕微損傷等原因而引起腰部酸痛的一種病癥。腰肌勞損多見于成年人,與長期固定體位和不良姿勢有關。
癥狀表現(xiàn)
本病常反復發(fā)作,其具體癥狀是腰部一側或者兩側有大范圍的疼痛,以酸痛為主,勞累時加重,休息時減輕,適當活動和經(jīng)常改變體位時減輕,活動過度又加重。不能堅持彎腰工作,晨起輕,夜間重,調換體位、挺腰扶髖可緩解。
腰部有壓痛點,多在骶棘肌處,髂骨脊后部、骶骨后骶棘肌止點處或腰椎橫突處。腰部外形及活動多無異常,也無明顯腰肌痙攣,少數(shù)患者腰部活動稍受限。
患者注意
(1)患者應避免在寒濕、濕熱環(huán)境中生活,不要坐臥濕地,不要冒雨涉水,勞作汗出后及時擦拭身體,更換衣服。
(2)勞動中注意體位,避免在不良體位下勞動時間太長,對單一勞動姿勢者,應堅持按時鍛煉。
(3)可雙手叉在腰部,兩腿分開與肩同寬,腰部放松,呼吸均勻,做前后左右旋轉搖動,開始旋轉幅度要小,逐漸加大,一般旋轉80~100次。
按摩穴位
■肩背腰臀部 腎俞穴、腰眼穴、腰三橫突、八髎穴、秩邊穴、環(huán)跳穴、居髎穴
1 按揉腎俞穴
位置 腰部,第2腰椎旁開1.5寸處,左右各一穴。
按摩方法 取坐位或立位,雙手中指分別按于兩側腎俞穴(拇指附著在肋骨上),用力按揉30~50次;或握拳用食指掌指關節(jié)突按揉穴位30~50次;或握空拳揉擦穴位30~50次,擦至局部有熱感效佳。
功效 治療腰酸腿痛、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癥、下肢腫脹、全身疲勞、月經(jīng)不調等。
2 按揉腰眼穴
位置 第4腰椎棘突下,旁開3.5寸處。
按摩方法 取坐位或立位,握拳,用中指掌指關節(jié)突起部按揉腰眼穴,力度適中,按揉至局部有熱感或酸脹感療效佳。
功效 主治腰部軟組織損傷,腰椎骨質增生,椎間盤突出癥,尿失禁,尿潴留,腎下垂,月經(jīng)不調,帶下病。
3 揉腰三橫突
位置 第3腰椎橫突處。
按摩方法 站位或坐位,用手握拳對準腰三橫突部位,揉3分鐘,以達到有明顯酸脹感或酸痛感,并有輕度溫熱感為佳。
功效 緩解疼痛,松解粘連。
4 揉擦八髎穴
位置 在骶椎上,分為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個穴位,分別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稱'八髎穴'。
按摩方法 取坐位。用掌揉法或擦法自上而下揉擦至尾骨兩旁約2分鐘,以局部有酸脹感為佳。
功效 治療腰骶部疼痛、便秘、小腹脹痛、盆腔炎、小便不利、月經(jīng)不調、痔等。
5 按揉秩邊穴
位置 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開4橫指。
按摩方法 取立位,雙手掌根分別按于兩側秩邊穴,向外按揉2~3分鐘,以局部有溫熱感或酸脹感為度。
功效 治療腰背痛、下肢痛、便秘、痔、小便不利、陰痛等。
6 揉按環(huán)跳穴
位置 側臥屈股,當股骨大轉子最高點與骶管裂孔連線間的外1/3與內2/3的交點處。
按摩方法 取側臥(伸下腿,屈上腿)或俯臥位,用同側拇指或中指按于環(huán)跳穴,用力揉按20~30次。局部可感到酸脹或電麻感向下肢放射。
功效 對坐骨神經(jīng)痛、下肢癱瘓、髖關節(jié)炎及周圍軟組織損傷等疾病有防治作用。
7 推按居髎穴
位置 當髂前上棘與股骨大轉子最凸點連線的中點處。
按摩方法 取站位,用拇指指峰用力深推居髎穴,指力逐步加重,漸漸深透,持續(xù)2~3分鐘。
功效 治療腰腿痹痛、癱瘓、足痿、疝氣。
■下肢 委中穴
按揉委中穴
位置 腘橫紋中央。
按摩方法 取坐位,用中指或食指按于患側委中穴(拇指按于髕骨外側或膝眼),由輕漸重地按揉20~40次。
功效 治療一切腰背部疼痛、腰酸腿疼、下肢腫脹、緩解全身疲勞、膝關節(jié)周圍疼痛、下肢痿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