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因存款掛失引起的經濟糾紛常見諸于報端,由于我國現行法律對銀行辦理掛失的程序和條件規定過于原則、籠統,在民事訴訟實踐中又常有一種傾向對銀行實行“嚴格責任原則”,往往使銀行處于被動局面。因此,合理規避存款掛失中的操作風險顯得尤為重要。本文試結合日常業務操作中出現的問題,對個人存款掛失業務處理及規避風險進行初淺探討,僅供參考。
(一)辦理存款掛失時銀行應認真履行的相關法規。《儲蓄管理條例》第三十一條規定:“儲戶的存單、存折如有遺失,必須立即持本人居民身份證明,并提供姓名、存款時間、種類、金額、賬號及住址等有關情況,書面向原儲蓄機構正式聲明掛失止付。儲蓄機構在確認該筆存款未被支取的前提下,方可受理掛失手續。掛失七天后,儲戶需與儲蓄機構約定時間,辦理補領新存單(折)或支取存款手續。如儲戶本人不能前往辦理,可委托他人代為辦理掛失手續,但被委托人要出示其身份證明。在特殊情況下,儲戶可以用口頭或者函電形式申請掛失,但必須在五天內補辦書面申請掛失手續。儲蓄機構受理掛失后,必須立即停止支付該儲蓄存款;受理掛失前該儲蓄存款已被他人支取的,儲蓄機構不負賠償責任。” 在實際生活中,在遺失存折(存單)或銀行卡的情況下,很少有人能夠在申請掛失時,準確無誤地向銀行提供賬號和金額,從而使銀行工作人員面臨兩難境地。一方面,要求掛失申請人準確無誤地提供上述情況,有可能被認為過于嚴苛。銀行若因為掛失申請人不能準確無誤地提供上述情況而拒絕受理掛失申請,有可能被法院判令承擔存款被他人支取的賠償責任。另一方面,放松甚至放棄上述審查,又有可能使儲戶的賬戶遭到第三人的錯誤乃至惡意凍結,從而使銀行面臨侵權之訴。對此,銀行如何處理才算合規呢?可以按存款實名制相關要求來操作,開戶網點可根據開戶時提供的身份證件查詢存款的存在,也就是說準確提供開戶身份證件號碼是提出申請掛失的前提,掛失資金是否存在是受理掛失的關鍵。銀行按客戶提供的情況,通過內部查詢確定開戶身份證件號碼正確且資金存在,應視實際情況采取適宜的處置措施:對證件齊全的,可當場辦理書面掛失;對證件不齊或暫時不能提供的,可視為特殊情況先辦理口頭掛失。
(二)謹慎對待他人代辦掛失手續。《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儲蓄存單、存折密碼更換手續有關問題的批復>》中肯定了他人代辦掛失手續的合法合規性。值得注意的是,如儲戶本人不能前往辦理,儲戶可委托他人代為辦理掛失手續,但被委托人要出示其身份證明。銀行工作人員在操作代辦掛失手續時,不僅要審核儲戶本人的身份證明、代理人的身份證明(可以通過公民身份信息聯網核查系統核實儲戶、代理人照片等身份信息),而且需要審查有無委托關系。這些審查環節上,如果銀行存在操作上的疏忽,未能審核出有關證件的真偽,則可能發生銀行承受有關風險的問題。
(三)注意區別掛失和“提前支取”。掛失與提前支取有一定的聯系,有些情況下發生掛失詐騙,往往源于掛失申請人通過掛失來達到提前支取的目的。銀行防范掛失風險的重點環節,尤其是掛失可能帶來的資金損失問題應重點在于防控提前支取的風險。提前支取是存單掛失容易出差錯的環節。根據監管法規的規定,存款人辦理掛失7天后就可辦理“提前支取”。銀行為了避免存款被騙取,操作人員在沒有足夠證據證明“存單掛失”的真實性背景下,應該謹慎對待提前支取。提前支取應該堅持遵循相關規定的手續。
(四)防范儲戶利用存單掛失詐騙。有些儲戶為了騙取銀行貸款或者他人商業信任,在其存單未丟失的情況下,申請辦理掛失手續,待補發新存單后套取現金。儲戶還持原來的存單騙取他人的信任,致使交易對方遭受損失。在前述情形中,如果銀行操作上存在不當或者疏忽,則勢必陷入相關糾紛中去,并可能被要求承擔相關當事人損失的賠償責任。利用掛失存單從事金融詐騙活動,這些詐騙行為都可能使銀行卷入有關糾紛,尤其是銀行存在操作上的瑕疵,則更容易被要求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五)防范非儲戶本人掛失后補領新存單(折)或支取存款的風險。儲戶雖然可以委托他人代辦掛失手續,但是銀行不能向代辦人在掛失后補發新存單(折)或辦理支取存款手續。中國人民銀行在《關于辦理存單掛失手續有關問題的復函》中規定,“儲戶遺失存單的,委托他人代為辦理掛失手續只限于代為辦理掛失申請手續。掛失申請手續辦理完畢后,儲戶必須親自到儲蓄機構辦理補領新存單(折)或支取存款手續”。換一句話說,委托代理情況辦理存款掛失可以由他人代為辦理,但補領新存單則必須由儲戶本人親自領取,決不能將新存單交給代理掛失人或他人,否則,由此造成儲戶存款被他人冒領的,銀行應當承擔全部責任。之所以這樣規定,就是要充分保護儲戶的利益。如果銀行疏忽規定,錯誤地將補發存單或者存折發放給代辦人,則應該承擔由此對儲戶產生損失的賠償責任。
(六)在辦理掛失手續上不宜將夫妻視同一人。夫妻的特殊身份關系,以及夫妻財產共有特殊性,容易使得銀行操作人員疏忽按照相關法規的要求來辦理代辦掛失、存款提前支取等手續,從而銀行陷入有關存單糾紛中去。例如,丈夫私自到銀行將妻子的存單掛失,并將存款全部取出轉存,不久二人離婚。夫妻離婚糾紛中,妻子質疑儲蓄所的工作人員在儲戶本人沒到場的情況下,就將其存單掛失,給其造成重大損失,并要求銀行承擔相關賠償責任。
(七)在嚴格遵守掛失辦理手續要求的同時應適當考慮特殊情況的靈活性,銀行不宜過于機械,而應該為儲戶權益著想適當地兼顧“特殊情況”。①如存款人死亡后,該存款該如何支取?應依照《繼承法》等有關法律規定,將屬于被繼承人(存款人)的個人財產予以分割。只有依法繼承取得該筆存款的人方有權要求銀行辦理存款的提取和過戶手續。從銀行提取存款時,合法的繼承人需要有證明自己合法取款的證據,才能從銀行方取得該存款的所有權。存款人死亡后,繼承人可以向當地公證處申請辦理繼承權證明書,需要繼承人身份證明,存款人死亡證明等,銀行憑公證處辦理的繼承權證明書辦理存款過戶或支付手續。如對存款繼承權發生爭議時,繼承人應當向當地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請求法院就存款人死亡后的繼承問題進行審理,作出對該存款的處理的法律文書。銀行憑法院的判決書、裁定書或調解書,為合法繼承人辦理過戶或支付手續。②如存款人重病昏迷無法親自到儲蓄機構辦理補領新存單(折)或支取存款手續,急需存款治病,存款該如何支取?此時銀行更應該以人為本,從儲戶的實際情況出發來解決問題。銀行應派人去核對昏迷存款人的身份和核實病情及代領人的身份,可要求提供結婚證、戶口本等證明,醫院出具病情證明書,讓合法的繼承人到公證處公證,在銀行辦理相關手續后,銀行可直接將錢轉到存款人所在醫院的賬戶上,專項用于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