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歷史Q 百家號
俄羅斯發現一地宮,墓主人是中國古代名將:他被冤枉了2000多年
發布時間:2021-11-29 23:50:16
1940年在俄羅斯的土地上發現了一座遺址,其中滿是中國建筑風格的格局無疑證明了這是屬于一位中國人的宮殿,當然最引人注目的還是其中的一塊瓦當,因為上面的字讓我們發現我們竟然冤枉了一個英雄2000多年的歷史。
在我國一代偉人毛澤東的筆下,漢武帝是可以與秦始皇、唐太宗、宋太祖并列的人物,他最大的功績莫過于擊退了匈奴,為人們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更好的環境,不過在與匈奴作戰的時候,不僅僅是戰死了大批將領士兵,還有一些人被迫承受了不白之冤。
其中一個人就是李陵,也是我們說的那個被冤枉了兩千多年的人,提起李陵我們可能最先就想到了司馬遷,司馬遷身受宮刑,但是卻仍然以遠超常人的意志完成了流傳千古的《史記》。大家都知道司馬遷受宮刑是因為他得罪了漢武帝,而得罪漢武帝的原因就是他說了不該說的話,這話是什么呢?就是給李陵求情。
可我們為什么要說李陵是冤枉的?又憑什么證明李陵就是被冤枉的人呢?
一、李陵投降
既然說到了李陵被冤枉,就不得不看一看整個事件的起末。說起李陵,其實他的身份可并不一般,他的祖先是秦國的名將李信,也就是大家常玩的王者榮耀中的那個人,而他的祖父呢就是我們經常說的“飛將軍”李廣,叔叔是李敢,這些人都是非常有名氣的,但他們還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也都挺慘的。
李信作為秦國大將,卻是在進攻楚國的時候遭遇了大將項燕,最后大敗;李廣的功績不由質疑,但卻是一生沒有被封侯;再看看霍去病,年僅18歲就封侯了;至于李敢,死在了霍去病的箭下。這一些人似乎都被命運開了個玩笑。
在李陵35歲的時候正值壯年,渴望建功立業,而他也的確繼承了李廣的驍勇善戰。恰好當時霍去病李廣等人已經過世,匈奴好了傷疤忘了疼,又開始了和大漢的摩擦。
對于這種情況,漢武帝當然不能容忍,就派遣李廣利去迎戰匈奴,李陵則負責押運糧草,不過李陵當時并不服氣,他主動和漢武帝請命,希望能夠允許他率領5000騎兵直接殺入單于的大本營。
漢武帝一方面被李陵的氣勢感染,另一方面也是希望李陵能夠繼承李廣的英雄氣魄,再一次打得匈奴數十年不敢來犯。可惜的是李陵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他的能力是否有李廣利那么強咱們尚且不論,李廣利這個人可是沒有一點能力啊!
作為統帥的李廣利的確是殺過不少匈奴人,問題是他傷亡的至少是匈奴的兩倍以上,他能夠被委以重任,完全是依仗自己的姐姐受寵而已。因此,李陵出師不利,他本來應該是建功立業,卻不想遭人算計被漢武帝一怒之下趕到了浚稽山,也就是在這里,李陵進行了他生命中的第一次大戰也是最后一次大戰。
浚稽山這里是單于主力部隊的所在地,足足有三萬人的兵馬,當然李陵不愧是名將后人,他告訴士兵不要慌張,一時之間竟然真的把匈奴打的東倒西歪,單于最后求助左右賢王,一共8萬人馬包圍了李陵的5000人,俗話說亂拳打死老師傅,更何況匈奴的兵力并不弱,數量還多,李陵也知道自己突圍無望。最后李陵讓士兵突圍后把自己的情況說給漢武帝,他知道自己作為主將逃跑無望最后詐降。
二、千古冤屈
可是李陵的部下逃回去后卻是不知李陵的具體情況如何,就和漢武帝胡亂說了一通,漢武帝聽說后以為李陵應該是戰死了,但后來漢武帝知道李陵并沒有死反而是投降了匈奴,盛怒之下要誅殺李陵三族,司馬遷也因為替李陵求情受了宮刑。
當詐降的李陵知道這樣的處置后也是非常心涼,真的投降了匈奴,不僅娶了一個公主為妻,還管理匈奴的堅昆地區。這么說,這樣一位將領真的就這么徹底投降于匈奴了嗎?
過了很久,漢武帝終于想明白了李陵當時的處境和無奈,就派遣一位大臣帶兵去接回李陵,可是那大臣并沒有找到李陵,就回來騙漢武帝說李陵在幫助匈奴練兵,漢武帝再一次大發雷霆,把整個李家的人都殺了。并且李陵還活著的族人也都為他感到非常的恥辱。
可是事實上當初幫匈奴練兵的并不是李陵,而是另外一個姓李的將領而已,可憐了李陵一片忠心,但是這樣忠誠的人在后來又一次有使者請他回國的時候為何拒絕呢?難道他已經被匈奴給融化了嗎?
事情還要到漢昭帝繼位的時候,當時朝廷中有霍光、上官桀輔政,可是說真正有了能夠讓李陵大顯身手的舞臺,可是面對任立政的勸歸,李陵卻還是選擇了拒絕,理由就是自己不能當一個朝三暮四的小人,已經背叛了漢朝的他豈能夠再背叛匈奴。
三、一錘定音
關于李陵究竟是不是背叛的漢族的事情在歷史上一直是頗有爭議,雖然司馬遷和班固等歷史學家都認為李陵是冤枉的,就連唐太宗李世民也說李陵就算有過,也是功大于過。
不過也有很多人認為李陵投降就是對大漢的背叛,如果他真的是心向大漢的,為何不求死呢?這樣的爭議持續了2000多年的歷史。
瓦當就是西漢和東漢的時候用來裝飾檐頭的建筑附件,而上面的10個大字就是“天子千秋萬歲長樂未央”。等到人們看到的時候,第一感覺就都是李陵被辜負了。
試問有哪一個真的背叛君主的人還會在自己的宮中寫下這樣的文字呢?要知道李陵可沒算到后人會看到,就算看到,也是2000多年后的現代,根本不值得的事情。所以李陵的忠心是無可非議,可惜的是我們足足冤枉了他2000年之久。要知道李陵可沒算到后人會看到,就算看到,也是2000多年后的現代,根本不值得的事情。
所以李陵的忠心是無可非議,可惜的是我們足足冤枉了他2000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