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麻瑞亭治驗集- 舍得的日志 - 網易博客
[麻瑞亭治驗集]
默認分類 2010-11-04 08:38:59 閱讀164 評論0   字號:大中小
[麻瑞亭治驗集]
轉載自正博醫易執業
麻瑞亭治驗集》    陰陽之間,是為中氣。中氣者,陰陽升降之樞軸也。樞軸旋轉,清陽半升于左,則為木,木性升發,故其氣溫;清陽全升于上,積溫成熱,則為火,火性上炎,故其氣熱;濁陰半降于右,則為金,金性收斂,故其氣涼;濁陰全降于下,積涼成寒,則為水,水性蟄藏,故其氣寒。水、火、金、術,名日四象。四象即陰陽之升降,陰陽即中氣之浮沉,分而名之,則日四象,臺而言之,不過陰陽,分而名之,則日陰陽,臺而言之,不過中氣升降浮沉之所變耳。
這是《麻瑞亭治驗集》總論的第二段,這段話比較多,我們一句一句來看。
第一句;是講在陰與陽之間、天與地之間,有一層中氣,也就是管理清氣上而濁氣下的開關,在人體內對應的臟器是脾胃,脾胃功能好的情況下,人的新陳代謝好,如果脾胃失調就會出現上吐下泄,還會出現腹脹,清氣上不去,濁氣下不來的現象,出現這種情況就得通陰陽、調脾胃,讓這個閥門好一點,肝氣是上升的,吃下去的飯是向下的,所以吃飯不生氣,生氣不吃飯,如果你生著氣吃著飯,這樣對脾胃傷害非常大,對肝臟也有損傷,最好別生氣,一不小心生氣最好馬上停下手中的筷子。
第二句;意思是左邊的以上為主,清陽上升,因為人體中左邊對應的是氣,右邊對應的是血,所以左手上“寸、關、尺”對應的人體內臟是“心、肝、心包”右手對應的是“肺、脾、腎”我剛才在百度上沒找到,這是我記憶中的,不知道對不對。肝臟和心臟對應的五行分別是木和火,這倆都是像上長的,我從哪看的我不記得了,說人在冬天為什么只有頭、臉露出體外而不覺冷,是因為頭上的脈全是陽,你想想陰脈也上不去那么高啊。只有水往下流,沒有水往下流,即使是蒸發也需要溫度,這是高僧大德做的事,咱沒這功力,高僧大德為什么要做蒸發的事,因為把水蒸發上去就成了腦髓,腦髓這東西越多越好,越多越聰明就成了慧,開了慧以后,佛祖的指示也就能夠看懂了,修煉也就成了很簡單的事情了,咱凡人是無法做到的,只有通過專門的修煉才能做到,做到之后,便成了佛,心中有佛,我就是佛,佛無處不在,最后七情六欲、生老病死也就對這高僧無任何吸引力,便超脫俗世。人體的清氣上升,濁氣下降者都歸誰管——脾胃,上升東西和下降組織歸誰管,歸其他四臟器——心(火),肝(木)對應的是上升,肺(金)、腎(水)是管下降的,肝為心提供動力,肺為腎提供動力,而這個總開關就是脾胃。故而心和肝都是陽的屬溫,肺和腎都是陰屬寒。其實呢,這四種臟器對應的五行呢,指示一種陰陽變化而已,中氣是開關,下降的兩樣是陰,上升的兩樣屬陽,只是分別的為之命名而已。
這段話也不知道我說明白了沒有,中心意思不多,中氣(脾胃)為開關,下降的陰分為肺(金)和腎(水)兩樣,上升的分為心(火)和肝(木)。其中深意還是得各自慢慢理解。
四象輪旋,一年而周。陽升于歲半之前,半升為春,春之氣溫,屬木;全升為夏,夏之氣熱,屬火;陰降于歲半之后,半降為秋,秋之氣涼,屬金;全降為冬,冬之氣寒,屬水。春生夏長,木火之氣也,故春溫而夏熱;秋收冬藏,金水之氣也,故秋涼而冬寒。土無專位,寄旺于四季之月-各八日,而其司令之時,則茬六月火令之后,名日長夏,其時濕盛,故土之氣濕。土合四象,是謂五行。     介紹完了一些五行陰陽屬性之后,就開始說一年當中五行的分布情況了,木火金水四象一年一個輪回,春天是木,萬物蘇醒,天地陽氣也開始蘇醒,氣候溫涼。夏天屬火,陽氣全盛,氣候熱噪。秋天屬金陽氣開始下降,陰氣開始上升,氣候涼爽。冬日屬水陽氣避藏,陰氣全盛,氣候寒冷。土呢沒有自己特定的季節,在四季當中的交替之時各八日,也就是十六日屬土行。在這個季節里由于夏天過后濕氣提升,所以土的氣候是濕潤的,土與前面說的春夏秋冬所說的四象合在一起,便為五行。
這段主要介紹了陰陽在一年四季的運行規律,同時說了各自的表現形式,就論我國而言有些的地方的季節就不是很明顯,例如廣東,東北,等,我個人覺得不明顯也是存在的,而且我感覺會越來越不明顯,在陰陽交替的過程中,有些地方長有些地方短,春秋是陰陽交替的變化過程,夏冬是陰陽交替的起始和終點,就像八卦,循環往復的轉動,如果說一年當中論太陽起始的話應該是冬至,終點是夏至,循環一輪是一年。我們華夏民族由于是農耕社會所以崇拜的是太陽歷,也就是農歷,什么時候播種,什么時候下雨,什么時候收獲;農歷上都寫的非常清楚,扯遠了。這段內容很短也很容易,不需要記,以后會慢慢用到。
補充一點,土對應的季節有些說是四季交替時的前后八天,也有說夏季和秋季中間的前后八天,說法比較多,所以還是自我感覺吧,我個人感覺應該是四季的前后八天,因為這樣才能和其他四行數對上
五行之理,有相生、相克制化也。相生者,滋生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術也。春屬木,夏屬火,長夏屬土,秋屬金,冬屬水。春之溫生夏之熱,夏之熱生秋之涼,秋之涼生冬之寒,冬之寒生春之溫。土為四象之母,實生四象,日火生土者,阻其寄富于西南,其時濕盛,故土之氣濕也。水火交蒸,乃生濕氣,長夏之時,火在土上,水在土下,寒熱相逼,是以生濕,所以濕乃水火之中氣也a相克者,制其太過也,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也。木性發散,斂之以金氣,則木不過散;火性升炎,伏之以水氣,則火不過炎;土性濡濕,疏之以木氣,則土不過濕;金性收斂,溫之以火氣,則金不過收;水性降潤,滲之以上氣,則水不過潤。制化者,相生相克,彼此協調,無偏勝偏衰,生圭不息之平衡者也。其生克制化,皆以氣而不以質,成質則不能生克制化矣。
陰陽五行,相輔相成,臺而主宰宇宙間萬物之生長、變化、消亡也。
這是《麻瑞亭治驗集》的第四段,講述的是五行的關系,前面幾段是說陰陽分化為五行,那么五行之間的關系會是怎樣的呢,本段將會介紹清楚。我所寫的確是為自己所寫,近來察看博客,點擊不滿十,且自己點居多,希望能夠在不多點擊率中看到您的留言,一則鼓勵,二則有同道,持也;五行的相生相克,奧妙很多,簡單來說就是,不足則生,過多則伐。我們人體中一是父母所給,二是天地所賜,在我們的身體中孕育,有些東西少了,無法滿足身體需要則向上求,不及,再向上索,舉個例子,陰虛咳嗽:陰虛是腎上陰不足,陰不足向哪求,像金求,金生水,金咳嗽提醒人體,人體受之,藥之;不受,土索之;土之不行,病自愈而身體已下了個等級,為什么,因為土是克水的,土沒有了,自然不克水,咳嗽的“提醒”也沒有用處了,所以咳嗽好了,但你的身體已經降下了一個等級,咸豐皇帝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選擇了“安樂死”,就是在自己身體不好的情況強行淫奢,造成陰虛匱乏,最后死的很慘,人體是優先選擇生殖權的,最后太醫對于這樣的病不好說什么,無奈只能給皇帝喝鹿血,鹿血滋陰,咸豐終因積勞成疾死時31歲,好多人不理解他說他是床上斗士,其實這是一種自殺,當年剛上臺時意氣風發,敢與天下諸強叫板,現在看著圓明園被英法踐踏只能選擇了無奈的死去。清朝皇帝都是國學大師,隨便拿出來一個放在今天都是書法大師。怎不知陰虛的痛處。今天的內容相對簡單,聊點別的也沒什么,只要把相生相克的順序搞對,靈活應用。我有個同事,手腳冰冷,這樣的人容易得陰道寄生類疾病,手腳冰冷就是人體內的火不足,水太多造成的,應該從小腸出發,所以用苦參是有道理的,因為苦參能夠提高小腸溫度,從根本上治療陰道內寄生蟲。還有當人的體內什么東西過度了,相應的東西也會制止的,而制止不了可能會出現大麻煩,當你的一個臟器特別強的時候,記住克他的那個臟器肯定是比較虛弱的,所以你可以補你正在虛弱的臟器以達到治病的目的,比如特別愛生氣,感覺上是你肝火旺,實際是你的肺工作不好,需要補益肺氣,補益肺氣最好的東西是甘肅產的百合,三年一成熟,感覺跟地黃似的,吸取土地養料,產過百合的地,再不好種別的東西,特別補廢氣,地黃是黑的補腎氣,當你的廢氣補好了,你自然就不太容易生氣。如果你經常喝酒可能也會造成你愛生氣的后果,因為過辣傷肺,你的肝這個時候特別伸張,身體特別麻木,而且血往頭上走,木克水,陰血損之,動怒在所難免,如果當你生悶氣的時候,無處發泄,這個時候我鼓勵你喝點酒,別去鬧事,意思是可以順暢一下經絡,不然你的氣郁在肝上無處發泄,久而久之便成了癌,還有最好不要經常喝,酒癮是哪來的,就是這么來的。有酒癮的人別先戒酒癮,應該去運動你的身體,調整你的情緒,達到心神安寧,再來戒酒。順道把煙癮也說了吧,煙癮是刺激人的心臟的,可以把血液調集到心里,思緒集中,毛主席每當用兵打仗時都要續上幾包煙,但是這樣做的壞處就是傷害了你的肺,火克金,金受不了,于是木又盛之繼續供養心臟,當你吃過飯,點上一根煙,火生土,脾胃消化,哇真舒坦。當你不吸煙時你就覺得思緒難以集中,因為讓你安靜的水已經在金損失的情況也所剩無幾,只能再吸煙,血液跑到心臟繼續克肺。最終無法解除,今天的內容就到這吧。
天人相應
天有六氣,風、熱、暑、濕、燥、寒也,為陽;地有五行,木、火、土、金、水也,為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六氣乃五行之魂,五行即六氣之魄。天之六氣化地之五行,地之五行生天之六氣。人與天地相應也,兩精相摶,合而成形,成形之前,先有祖氣,祖氣之內,含抱陰陽,上秉天氣,而生六腑,下秉地氣,而生五臟。臟腑既生則神化,生陽氣以衛外,產陰精以內守,開五官為門戶,骨以立其體干,筋以束其關節,脈以通其營衛,肉以培其部分,皮以固其肌膚。日遷月化,潛滋默長,形完氣足,十月而生,是為人。故《是樞,經脈篇》云: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骨為干,脈為營,筋為剛,肉為墻,皮膚堅而毛發長。谷入于胃,脈道以通,血氣乃行。
這段很精妙,得細細學習,而且作者寫的非常詳實,我們把本段分成兩段,第一段講天有六氣為陽,凡事看不到的都是陽,看得到的都為陰,因而對應到身體是血為陰,氣為陽,氣化為五行,五行生化六氣,怎么理解呢,就是說天之六氣的最終目的就是化為地之五行,五行而極生化為六氣,結合著上幾次的學習內容,實際上就是陰陽互換的具體表現,五行中有陰有陽,這是五行內容對比,但和氣來比,他就是陰的,因為它始終是有形的,而氣是無形的。對于人體來說就是,人之氣無論你愿意不愿意,它都在沿著你的經絡在走,在經過穴位之時時而停時而走,當你收到情緒波動的時候,比如動怒,哀愁,悲傷,恐懼等等這些,你的氣就會相應的進行調整,比如說恐則氣散,怒則氣上,哀則氣下等,當你長期處在某種情緒之中,你的身體就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如果你有意識的進行一些調整還可度日,不然則要生病,這就是氣對人體的影響,最好的方式就是你感覺不到氣的存在便是最好的,最好跟它老死不相往來,你別惹我,我也不惹你,誰做的最好,就是那些高僧大德,他們是不會受外界情緒困擾的,無論是喜,是怒,是驚,他們都能保持氣定神閑。這樣有利于參禪,有利于悟道,你要是老受外界影響的話,你哪來時間去體悟高深智慧呀。第二段是說人是如何形成的,可能不光是人,萬物的生成之理,父之精,母之血在那一瞬間相互迸發,承載者兩家人祖祖輩輩的氣韻,形成之時陰陽交合上應天,形成五臟下應地,陽氣父所給衛在外,陰氣母所養營在內,這是起初,完后十月而生成為人,精生化成腦髓,這就是你一輩子所有精神了,精神精神,由精化神,沒有精則沒有神,父母如果給你的精不多,不要隨便揮霍,給的多要干大事業,創偉業,也別浪費。想做領導必先養神,神足,則由天助。我說的是別浪費,我個人認為應該排除夫妻正常的性生活,只要別過濫進行,根據個人體質而定。最后呢人就出生了,所有的準備做好以后血氣開始流通整個身體,各個臟腑之氣沿著自己的經絡走,人的元氣沿著周天走,還有奇經八脈相互配合,這時的人是最健康的。但不能保持多久,人吃五谷雜糧,又有七情六欲,作為人來說,一方面得做好自身的免疫,精神足,衛氣很足,這樣的人不容易生病,陰氣是滋養陽氣的,所以陰氣不足則陽氣也強不到哪里去。我舉個很弱智的例子來理解吧,陽氣相當于政府,陰氣相當于人民,人民勞動創造價值,政府管理人民并且保護人民不受到外界侵害,人民如果老被政府剝削,則無法供養政府也許就會成為癌,因為人民已經有了質的變化,如果政府太弱,沒有指定合理的稅收政策,造成人民太強,雖然不會在內部產生癌,但外界侵入在所難免,最好的例子就是北宋,人民富裕,政府很窮,而又受前朝教訓把精銳都留在京城,所以頗受少數民族襲擾。而本朝顯然是第一種情況,各種緣由讀者會想明白的。好了今天就到這里吧。
本段中所講的,各種人體器官,筋、五官、骨、脈等的介紹內容,還是請我們多看一看。對于以后的內容,很重要。
陰陽之間,是為中氣。中氣者,土也,位居中央,處陰陽之交,清濁之間,為氣機升降之樞軸。土分戊己,中氣左旋,則為已上,在臟為脾;中氣右旋,則為戊土,在腑為胃。脾為足太陰,而主升清陽,胃為足陽明,而主降濁陰。脾土左旋,則陰升而化清陽t清陽升于左,則為肝與膽,肝為足厥陰乙木,膽為足步陽甲木;清陽升于上,則為心與小腸,心為二少陰丁火,小腸為手太陽丙火a胃土右轉,則陽降而化濁陰,濁陰降于右,刪為肺與大腸,肺為手太陰辛金,大腸為手陽明庚金;濁陰降于下,則為腎與膀胱,腎為足少陰癸水,膀胱為足太陽壬水。是為人身之五符。五行之中,各有陰陽,陰生五臟,陽生六腑。五行各一,而火分君相,相火在臟為手厥陰心包,在腑為手少陽三焦。所以,中氣實為交濟水火之
樞,升降金木之軸,化生五臟六腑之源也。
五符
對應經絡
對應五行
足太陰
已土
足陽明
戊土
足厥陰
乙木
足少陽
甲木
手少陰
丁火
小腸
手太陽
丙火
手太陰
辛金
大腸
手陽明
庚金
足少陰
癸水
膀胱
足太陽
壬水
心包
手厥陰
三焦
手少陽
這是《麻瑞亭治驗集》的第六段,本段很耐人琢磨,錯別字很多,因為我沒看過原版所以不好改,我水平實在有限,很怕改錯。本人理解這段主要講的是人體各個臟府對應的經絡和五行,特作上表以供參考。
本段開頭一中氣開篇,我感覺這位作者特別喜歡講中氣,大概是在作者眼里中氣非常重要,我們先說第一句話,是說在陰陽升降時,中氣起到一種樞紐的作用,就像一道旋轉門,往左轉陽氣上升,脾管這道門,往右旋陰氣下降,胃管這道門,這明確告訴我們升降的分管領導是誰了,所以以后出了什么問題,就找它的分管領導。上氣找脾,下氣找胃,很明確吧。本段還介紹了有關臟腑所對應經絡、對應十個地支,我在表上也寫了出來,我們知道地支表示時辰、年份等,這對進一步分清楚臟與府之間的關系是非常有幫助的,地支對應的是我們所說的十二生肖,表示年份,也代表月份,最后還表示時辰。除心包和三焦沒有明確的對應外,其他都非常清楚,我在想為什么沒有呢,古人忘了?還有地支中的丑和辰也沒有。我們暫且留下這些問題,以后慢慢體會。
再看最后一句,在心肝升華中,肺腎的降化中,上面為火,下面是水,在水與火的運化中間存在著一種樞紐,就是中氣。
中氣對于人體來講還是不容小視的,它的重要性決定著你是否能過一個快樂的人生,中氣在人體中除了起著運化和樞紐作用外,還承擔著托舉臟腑的重任,有些人不是很重視,就造成了腎下垂、胃下垂、脫肛等等病癥,這些都是中氣不足造成的,怎么才能補足中氣呢,平時要多運動,多曬曬太陽,如果得病了吃黨參、人參,這些都是補氣的。
陰陽之間,是為中氣。中氣者,土也,位居中央,處陰陽之交,清濁之間,為氣機升降之樞軸。土分戊己,中氣左旋,則為已上,在臟為脾;中氣右旋,則為戊土,在腑為胃。脾為足太陰,而主升清陽,胃為足陽明,而主降濁陰。脾土左旋,則陰升而化清陽t清陽升于左,則為肝與膽,肝為足厥陰乙木,膽為足步陽甲木;清陽升于上,則為心與小腸,心為二少陰丁火,小腸為手太陽丙火a胃土右轉,則陽降而化濁陰,濁陰降于右,刪為肺與大腸,肺為手太陰辛金,大腸為手陽明庚金;濁陰降于下,則為腎與膀胱,腎為足少陰癸水,膀胱為足太陽壬水。是為人身之五符。五行之中,各有陰陽,陰生五臟,陽生六腑。五行各一,而火分君相,相火在臟為手厥陰心包,在腑為手少陽三焦。所以,中氣實為交濟水火之 樞,升降金木之軸,化生五臟六腑之源也。
五符
對應經絡
對應五行
足太陰
已土
足陽明
戊土
足厥陰
乙木
足少陽
甲木
手少陰
丁火
小腸
手太陽
丙火
手太陰
辛金
大腸
手陽明
庚金
足少陰
癸水
膀胱
足太陽
壬水
心包
手厥陰
三焦
手少陽
這是《麻瑞亭治驗集》的第六段,本段很耐人琢磨,錯別字很多,因為我沒看過原版所以不好改,我水平實在有限,很怕改錯。本人理解這段主要講的是人體各個臟府對應的經絡和五行,特作上表以供參考。
本段開頭一中氣開篇,我感覺這位作者特別喜歡講中氣,大概是在作者眼里中氣非常重要,我們先說第一句話,是說在陰陽升降時,中氣起到一種樞紐的作用,就像一道旋轉門,往左轉陽氣上升,脾管這道門,往右旋陰氣下降,胃管這道門,這明確告訴我們升降的分管領導是誰了,所以以后出了什么問題,就找它的分管領導。上氣找脾,下氣找胃,很明確吧。本段還介紹了有關臟腑所對應經絡、對應十個地支,我在表上也寫了出來,我們知道地支表示時辰、年份等,這對進一步分清楚臟與府之間的關系是非常有幫助的,地支對應的是我們所說的十二生肖,表示年份,也代表月份,最后還表示時辰。除心包和三焦沒有明確的對應外,其他都非常清楚,我在想為什么沒有呢,古人忘了?還有地支中的丑和辰也沒有。我們暫且留下這些問題,以后慢慢體會。
再看最后一句,在心肝升華中,肺腎的降化中,上面為火,下面是水,在水與火的運化中間存在著一種樞紐,就是中氣。
中氣對于人體來講還是不容小視的,它的重要性決定著你是否能過一個快樂的人生,中氣在人體中除了起著運化和樞紐作用外,還承擔著托舉臟腑的重任,有些人不是很重視,就造成了腎下垂、胃下垂、脫肛等等病癥,這些都是中氣不足造成的,怎么才能補足中氣呢,平時要多運動,多曬曬太陽,如果得病了吃黨參、人參,這些都是補氣的。
脾與胃
脾胃屬土,位居中央,互為表里,官拜倉廩,為人身氣機升降之樞軸。土分戊己,脾為已土,屬足太陰,為生血之本,其性喜燥而惡饅t胃為戊土,屬足陽明,為化氣之源,其性喜潤而惡燥。脾主升清陽,胃主降濁陰。脾升則肝腎隨之亦升,因而水木不郁,胃降則心肺隨之亦降,所以火金不滯。火降以溫癸水則下溫,水升以濟心火則上清,上清下濕,是為平人。胃主受盛,脾主消磨。脾勝濕土主令,故其性濕,胃從燥金化氣,故其性燥。平人燥濕不偏,相互既濟,所lU中氣健旺,胃氣順降則善納,脾氣升運則善磨,水谷精華,化生氣血,養五臟而灌四旁,精盈神旺,身體健強,病無由生。
內外感傷,多致燥濕偏勝,偏勝則不能互濟,致使中氣衰而升降失司。脾之清陽不升,則運化遲滯,而病水谷不消,脘腹脹滿;脾之清陽下陷,則脾家虛寒,而病臍腹隱痛,下利)f<r收。脾土不升,則肝腎也郁。肝木左郁,則失其疏泄之常而血病,癥見脘腹痛墜,月事不調;腎水下潤則下寒,下寒則腎失統攝而精病,癥見遺精宮寒,膜膝冷痛。胃之濁陰不降,則受納無權,而病厭食納差,胸脘脹悶;胃之濁陰上逆,則其氣上沖,而病惡心嘔吐,暖氣呃逆。胃土不降,則心肺也滯。肺金右滯,則失其清肅之常而氣病,癥見咳逆痰喘,痞塞不通;心火上炎則上熱,上熱則宗氣不固而神病,癥見心悸心煩,多夢失眠。所以心、肺、肝、腎之病,多因睥胃燥濕之偏勝,氣機升降之逆亂所致。脾胃為后天之本,人之既生,多賴后天,根本既病,焉能不旁及四維?!猶如樹之根干既瘁,未有枝葉之不搖者也。
脾以濕土主令,胃從燥金化氣,化氣謂之從令。從令不敵令之強,因而胃家之燥不敵脾家之濕,所以人之濕氣恒長而燥氣恒消。濕氣旺,故病于脾陰旺而胃陽衰,癥見納差運遲,腹脹便溏,神疲乏力,面色無華,虛煩懶言者,比比皆是;病于胃陽盛而脾陰虛者,除傷寒陽明承氣證外,鮮見之。至于溫熱、疫癘諸疾,邪異而途殊,陽氣恒長而陰氣恒消是其常,則另作別論。
臟腑第一篇(脾與胃),這也是我學習《麻瑞亭治驗集》的第七段,學到這里才體會到一點點實際操作,本段相比前幾段來說很長,但內容很少,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來看,第一節講的是脾胃的主要功能,第二節講脾胃如果失調會有什么后果及其致病原因。
首先看第一節,說過的這里不多重復,我這里發現一個新的內容,就是相生關系中還有相生關系,以前講肝(木)是心(火)的能源,肺(金)是腎(水)的來源,可今天我們看到的是,火克金自上而下,水生木自下而上,這是從人體位置上的相生關系,也是對五行靈活應用,只要脾胃通則上下通常,濁下而清上,脾喜濕潤,胃喜燥熱,所以這兩方面相輔相成各得其所,脾得濕潤主升(濕一般屬陰),胃喜燥熱而降(燥一般屬陽),我個人思想認為:把陽的降下去,把陰的反上來,是不是《易經》中泰卦的解讀呢,陰上陽下,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人體中相應的氣上下通行?胃主承受,而脾主消磨,經過脾的工作,食物變成了泥,菜成菜泥,肉成肉泥,輸送到你的大腸中化,最后變成你需要的營養物質輸送到全身上下。
第二節和第三節主要講的是脾、胃不適的情況,想想還蠻多,人有九竅,外來的病大多都從這七孔九竅,你可以睡覺時不看東西,安靜時不停聲音,但無法不吸空氣和不飲食,于是疾病也就跟著進來了,小孩是純陽之體,情緒上也天真,“自產”疾病很少,除非是先天嚴重不足。其主要病癥就是外邪侵入,首先第一道防線是肺和胃,小孩一般都得跟這兩樣有關的一些疾病。那么我們怎么才能不得呢,肺先放著,我們先看脾胃,脾胃互為表里,是人體內的樞紐、機關,如果你不幸衣服穿的很少被風吹了或是吃了太多冷飲令自己感冒,這時你的脾胃本來很平衡燥、濕狀態就會就會發生一些變化,注意聽,而這些變化會讓你得到各種各樣的疾病,外感是禍首,但燥濕失調才是治病原因,中醫是講究治病從跟上找的,我們來看會造成什么樣的后果,首先是脾、胃這兩位“道臺”大人不干活了,于是:最直接影響是你吃下去的食物不消化了,腹脹、惡心(輕)。如果好好的清陽物質(非常寶貴),因為你的兩位“道臺”罷工而下降,這時你就要跑廁所——拉稀,同時在肚臍眼那里開始疼痛(次輕)。如果你的脾長久得不到上升,你的肝腎功能會受損,左邊腹部就會疼痛,氣郁在此,月經開始不規律(嚴重),腎水滋養不了肝木,自己就沒什么用,就開始把你下面比如陰道、子宮,腰膝關節,弄的很寒涼(非常嚴重、基本就可以說以后和病痛過日子了)。這是清陽上不去,那濁氣下不來如何呢?吃下東西非常難受,從哪來的從哪走,看到飯食就惡心,即使勉強吃下去,胃脹悶很難受(輕)。如果你的胃還有食物殘留,這時你會產生暖氣,非常難聞,這時你就可以基本躺床上了(次輕)。由于你的濁氣下不去,心肺功能就會變弱,右邊就會出現氣滯癥狀,咳嗽鼻塞,痰也跟著來了(嚴重)。最后如果還得不到及時救治,你的心就要病了,由于心為君主之官,不受病,你的神代受,就出現了心里存不住事,心煩,晚上睡不著,勉強睡著也會非常難受。夢多,別以為不嚴重,若得不到大醫治療,命不久矣(超級嚴重)。所以五臟六腑之中,脾胃是比較關鍵的,它是人后天生存之根本,就像是樹干,沒有見過哪個樹干枯萎了樹葉茂盛的,所以我們大家都必須愛護脾胃吧。
脾為濕土,是主;胃性燥熱,從之。所以燥熱氣要稍微弱于脾的濕氣,整體上來說還是溫濕的,如果是這兩位“道臺”鬧意見,不好好干活,那我們就要看誰比較厲害了,如果是脾呢,就會拉稀、面色灰暗、不樂意聽意見和干活。如果是胃大人厲害呢,那除了大便干燥意外,其他的比較難見,最后其他的脾胃病癥,如痢疾等寄生蟲類疾病,由于所看角度不同,這里先不多講。
這篇還是比較精彩的,我就幾乎插不上自己的話,太精彩了,病癥分析的非常通透,順便提一句,肝氣郁,我舅母就是這個癥狀,我那時剛學診脈,就給所有人都診,發現她的脈時有時無,聽聽走走,屬于結脈,查了書才知道她是氣滯,她自己也說左邊肋骨處比較疼痛,當時她去中醫處看了,吃中藥不再疼。想想也許今天學和當時的情況,也許找到了病根。
肝與膽心
脾土左旋,生發之令暢,清陽半升于左,則為肝與膽。肝膽屬木,互為表里。木分甲乙,肝為乙木,屬足厥陰,膽為甲木,屬足少陽。術之氣溫,而主升發,所以肝喜條達,而惡抑郁,為將軍之官,而主營血。
肝木生于腎水而長于脾土,若水土溫暖,則肝氣左升而木榮,生發之令暢,木靜而風恬。而人之生氣不虹者,十之八九,皆困水寒土濕,不能生長肝木,木陷水中,生意幽掄所致。所以然者,五行之理,土生于火而火被水克,水能滅火而火不能滅水,水常旺而火常衰,火衰則不能生土以鎮水,因而水泛土濕,術氣郁陷,生氣不旺。天人一也,人身亦然,故人之生氣,常不旺也。
肝主生,其氣為風,生氣不旺,一旦外為六淫所感,或內為七情所傷,勢必郁怒而克伐脾土,風動而行其疏泄,因而脅肋脘腹作痛,下痢、亡血、失精諸癥悉作。風者,善行而數變,及其傳化乘除,干變不窮,則諸癥叢生。所以百病之起·十之八九,因為生氣不旺,肝氣之郁。故前人謂;風為百病之長,肝為五臟之賊。
這節課我要學的是《麻瑞亭治驗集》中的肝與膽,俗話說肝膽相照,他們倆也是互為表里,什么是互為表里呢,兩種解釋,一種是表里是相對而言的,你在迎戰的時候我為里,你在迎戰的時候我為里,另一種解釋是互相依存、互相依靠的過程,我傾向于第一種,當敵人來的時候我給你物資供應,反之你也會一樣支持我的。乙木為肝、甲木為膽,木整體來說是溫性的,喜歡升發,通達就像《水滸傳》里的英雄形象似的,路見不平一聲吼,不管將來喝稀飯,非常不喜歡抑郁情緒,我們的血都藏在里面,順便提一句,我們睡覺時是魄在工作,白天魄休息的時候是藏在肝里的,在你生氣的時候,氣血都調集起來了,準備發動攻擊,但你的意識不容許你這么做,你只好又收回到肝里,這就相當于你要射精,你的精子被你的力強制壓回到身體內,這對健康非常不利,它在你的體內總是要找出口的,沒有這個出口就繞道了,就漫道遍野、難以收拾了,久而久之這就是癌癥!千萬要注意,最好的辦法是什么呢,還沒生氣時想想身體、盡量不生氣,要射精時就射、別壓抑,如果不想射,這時就應該停下了,不高潮還有意思嗎?當然有,去看看《素女經》吧。
我想這個打字的人用的十有八九是五筆輸入法,很多字都打錯了。經常把木打成術、把因打成困,呵呵,不管他,我繼續,第二段講的是木氣的形成與不升發的原因,大自然中樹木的生長和繁衍靠兩樣東西,水和土,缺一不可,當木氣不能痛快生發的時候大多數原因都是由于水寒土濕造成的,這里的濕不是一般的濕,是就像沼澤那么濕,樹木在這么濕的土里是無法生存的,這時土又變成了一個樞紐,它由于火而產生,但水可以滅火,火不能滅水,這樣的情況下,火靠產生土來克制水,達到平衡。如果水多到洪水把土都給弄成沼澤的時候,木氣不能升,而火無燃料,土則更少,天人合一,人也是一樣的。
肝在人體中是生發的,如果自身不怎么旺盛,一旦受到六淫或者七情所傷,畢竟往下克脾土,這里需要名詞解釋一下,六淫是指:風、寒、暑、濕、燥、火,七情是指:喜、怒、憂、思、悲、恐、驚。眾生皆苦,為七情所困,六淫所傷,喜有什么不好呢,簡單的說就是氣所動,心所往,于是你就有了空隙,有人鉆,有病鉆,你仔細想想你最高興或者得意的時候,是不是緊接著禍端也出現了呢,“福無雙至禍不單行”,首先是先動了你的情,讓你放松警惕,然后對你下手七情就不對了,過則變成了致病因素,這是個簡單的例子,不一定對,主要為展開思路。
最后是說到,郁怒傷脾土的問題,你生氣的時候會不想吃飯,這時最好不吃,并且要記住“吃飯不生氣,生氣不吃飯”,也請家長朋友們記住,吃飯的時候好好吃,什么話飯后再說,就算是槍斃的罪過也要容下孩子吃完飯。肝的氣是風,上鉆下跳,如果讓它動起來那可不得了,首先是脾胃這兩長官就被束縛住了(木克土),腹部很疼痛,出現痢疾,血氣失亡,精氣不再,導致許多病出現,這都是由于生氣不旺,肝氣郁結,而風亂走,所以古人說:風是許多病的運輸大隊,敵人都是我運過來的,肝是五臟中的臥底。
肝臟既然是臥底,我們就必須把他給伺候舒服了,讓他踏實為我們干活,不要照引敵人來襲,不能讓他生氣,得讓他非常舒服,他喜歡直來直去,如果讓他一時不舒服,他就有可能讓你一輩子不舒服哦。還有就是讓脾胃有個干燥潤澤的環境讓他來生發,水來滋養,別讓水給泛濫了,吃飯往舒服里吃,自然就能筑起堤壩,不讓洪水來泛。在堤壩內,土得滋潤養育出樹木,樹木讓火燒而變成土肥,好祥和的氣氛呀,一旦生悶氣,這一切都將改變。
這段講的清楚了吧,我是非常清楚了,你呢?下次學習內容是。心包與三焦。
包與三焦
心包為相火,屬手厥陰。肝木不郁,則心包從令而化風,木靜而風恬,則不病。手厥陰為病,必因肝木抑郁,心包不從風化,而自現其相火之本氣所致。肝木郁而克土,則中焦壅塞,阻遏水火交濟之路,心包相火上炎,則彌漫于上,而散于外。水不能上承以濟火,故手厥陰為病,在上在外,癥見風熱兼作,火不能下潛以溫水,故手厥陰為病,在下在內,癥見寒濕俱盛。
手少陽三焦以相火主令,膽以足步陽甲木而化氣于相火,平人相火蟄藏,以溫娶水,水得此火溫暖,所以內溫而外清。內溫剛腎臟溫暖,腎溫則秘藏,因而滑遺不作,外清則膀胱清涼,清涼則行其藏令,因而閉癃不生。內溫外清,所以水道通調,《翥問·靈蘭秘典論》云;三焦者,決洼之官,水道出焉,即是此意。
手之陽清而足之陽濁,清則升而濁則降。手少陽三蕉為病,因其不升,相火不能秘藏于腎臟、而陷泄于膀胱,實則膀胱熱澀而閉癃,虛則腎臟虛寒而遺溺。所以《靈樞·本輸篇》云:三焦者……入絡膀胱,約下焦,實則閉癃,虛則遺溺。足少陽膽為病,固其不降,郁而化生相火,相火逆升,彌漫于上,而作胸疇脹悶疼痛,口苦咽燥舌干,頭暈目眩心煩諸癥。三焦相火之陷泄,多囤睥濕,肝木郁陷,風動行其疏泄,沖動相火,因而相火不秘·陷泄于膀胱。膽火之逆升,緣于肺胃不能降斂,胃土不降,礙膽木降路,肺金不斂,收令不行,相火不能下潛而上炎。
膽雖從相火化氣,而本屆甲木,病則兼現其本氣。甲木橫沖,則賊戊土,相火逆升,則刑肺金。肺與大腸相表里,手足陽明,其氣本燥,木火雙刑,故見肺胃燥熱諸癥,兼見大腸約結。但少陽之氣,陽方長而陰方消,其火雖旺,而也易衰,所以病于相火之衰者,也非鮮見。內傷驚悸之癥,即因相火之衰所致也。
結合上兩次學習,我們知道了外邪傷于脾胃導致各種疾病,而情緒變化特別是生悶氣傷于肝而導致各種疾病,所以這兩種是我們生病的關鍵,情緒調整好,啥事都看開點,別讓自己感冒,比什么都重要,百邪不侵。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心包和三焦,心包是火的丞相,君主心不受病,總是找它代受的,它也比較冤,呵呵。我們人體有驅除外邪的自愈功能,但你不能讓自己的肝氣受到壓制,如果你身體里的肝木長的旺盛,則心包工作有動力,它會把體內邪風驅散,木舒服心包舒服,人也很自然沒有病。反之,肝木抑郁心包不去驅趕風邪,正是由于他自己的性格所致。肝木抑郁了以后還會克土,人體表現為吃不下飯了,看過前幾次學習的一定知道,脾土兩位大人這時又不高興了,封路吧,本來我們的宰相大人就為肝木的物資供應不上來而生氣,兩位道臺又把路給封了,好,你封路我占領頭頂,本來腎水是可以救火的,但是由于道臺的封路只能作罷,于是形成的局面就是上火蔓延,下水得不到有效管理四散,你的頭部出現風熱(外),下部下腹部到腿出現寒濕(內)。
膽的工作是為三焦(火)提供物資供應,有句話能解釋,我不知欠當否,“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一般人如果有了三焦火就不要隨便去揮霍,比如說,喝大酒,縱欲,桑拿等等,而使此溫暖變成溫水之工具,水有了溫暖才能清澈,腎臟得以貯藏體內精華(加工地溝油也是靠加溫完成的),膀胱清涼則不會有什么尿不出來的現象。所以三焦這個東西是濕地保護官員,有了它水道很暢通,不會發生嫩江、松花江、長江、江江滜民的這種事了。
三焦屬于清陽應該升騰,如果它有病原因是是它沒有升騰,火未溫于腎臟,腎臟陰冷造成膀胱尿不出尿,或是不小心小便就出來了。如果是膽出了問題,他無法給三焦提供物資保證,使上面的火得以蔓延,導致胸疼,氣短,口苦,舌干等心煩諸證。(后面的有些我實在不懂,所以才能猜測和推斷,很復雜)。三焦的失去控制主要源于兩個原因,脾濕無法成木,木郁而克土,邪風看到了這個漏洞把相火沖散,相火四散,一部分就走到了膀胱上造成膀胱的溫熱,虛熱為小便不禁,實熱為小便尿不出(我想起了《瘋狂石頭》上的保安隊長)。尿都尿不出!。膽火的逆向上升,主要是由于肺和胃,胃大人不在,這門不開,肺大人令牌沒有,膽火只能上而不能下去溫熱腎。
膽是從相火中得到能量,而本身就是木,你給我能量,我給你能源,它和三焦是這種關系,它的相火逆向上升會導致找肺大人要令牌下城,土不給它開門,它只能去找金大人,金與大腸相表里,其不怕火,我真金不怕火煉你來吧,孤膽英雄呀,上去拼命,它一無外援,二無內援,造成金和大腸的損失(咳嗽,腸炎,嚴重時的病很多,西醫名稱很嚇人),但這位孤單英雄也有耗盡自己家最后一滴血的時候,它的衰敗預示著膽氣的終結,重新培養需要很多時間,于是這位孤膽英雄的主人會非常容易被嚇著,不敢看鬼片,睡覺不敢一個人,非要開燈等等,也許你的女朋友這種有做很可愛,但也有可能是她正在生病。好了今天就到這里,最后的幾句我想不到更好的解釋,只能用擬人化的手法寫出來,希望我的學習大家能看懂借鑒一二。
心與小腸
睥土左旋,清陽全升1上,則為心與小腸。心小釃屬火,互為表里。火分丙丁,心為丁火,屬手少陰;小腸為丙火,幅手太陽。火之氣熱,其性親上,為陽,陽氣清虛之極,則神明出焉,故心主神明,統領十二臟腑。
平人丁火下降,以溫癸水,所以腎臟溫暖,而下毒不生,癸水上承,以濟心火,因而心家清涼,而上熱不作。卜清下溫,陰平陽秘,神旺而精盈,所以健康無病。心者,君主之官,不受邪侵,病則心包代其受邪。心包為相火,困內外感傷,而病上熱者,多困相火升炎,燔灼富城,心液消亡所致,實非心君之病。心君為病,多固橫暴之疾,或病至危篤,而累及神明所致。病機多屆陽氣虛敗,F不根水,上浮外越.宗氣不固,或因陽虛不能行血·而致陰血凝瘀不通,瀕于陰陽離決。陽氣虛敗,則癥見心悸不能自持,油汗如珠,面色觥白,口鼻氣冷,危篤欲脫;血瘀不通,則真心作痛,痛劇欲死,唇青舌紫,真臟脈現,甚則死于反掌之lW。
前人謂:有陽則生,無陽則死。心君為病,既因陽氣虛敗,所以預后不良t死者多而生者少。所以然者,火虛不能生土以鎮水,因而水濕泛濫而滅火,火滅灰冷,生氣全無,焉能不死?!心君為病,陽氣欲絕,自身難顧,無力施恩于它臟,所以《素問-靈*秘典論》云:主明則下安……主幣明則f_官危。
小腸蹦丙火而化氣于壬水膀胱,為受盛之官,功能化物,泌別清濁。平人小腸從寒水化氣,所以內溫而外清。內溫則腎陽克旺,氣化蒸騰,因祈小腸功能化物,泌別清濁,外清則水腑清利,水道通調。小腸為病,則不從寒水化氣,而現其本氣。病于小腸丙火旺者,則熱陷膀胱,致使水腑郁熱不清,而病溺下赤澀;病F小腸丙火虛者,則腎寒不能氣化蒸騰,因而小腸化物無權,清濁不分,同趨大腸,而病瀉泄。小腸雖屬丙火,而與膀胱互為表里,同屬太陽寒水。膀胱寒水主令,小腸從令而化寒者,是其常也,所以病于小腸丙火之虛者,比比皆是。
這是我們學習《麻瑞亭治驗集》的第十段,首先復習一下上次學習,心包是相火可以理解為次火,相當于心火外焰,三焦是分為上焦、中焦和下焦,是把火氣上下傳導的一條高速公路,雖然是高速公路但收費站卻一個都不少,小腸去溫腎,水就蒸騰上來,火得到了克制,如果這條高速路被堵住,兩個原因,一是脾土濕熱阻塞交通,二是肝氣郁而克土。三焦就無法完成運輸任務,我們的心火讓我們的上面非常熱,腎水又令下面非常寒,舉個例子:痤瘡、月經不調。
這節要學習的是心與小腸,他們都屬火,而且是火焰中間的火焰,小腸之火溫暖下腹,相當于元氣那個地方,讓我們的水蒸騰得以通過三焦來克制上面的心火,人體通過這樣的循環達到平衡的狀態,心為丁火,小腸為丙火,火喜歡向上,陽氣如果清虛到最大的時候,陰氣則最盛,我們也就走完了這一生,可以好好休息休息了。所以它的里面住著你的神,管控著所有臟腑。
小腸之火,主要是溫暖下腹部的,腎臟,溫暖腎水上達心臟,以周濟心火,我們的上部就會很舒服,上面的熱也會消散。清氣上升,陰氣很平穩,陽氣保護人體也很周到,神旺,精神氣好,自然健康無病。中間沒有阻塞,四平八穩,人體的生活質量也會很高。心就像人體體內的皇帝,如果有上面病邪入侵,心包這位忠心耿耿的宰相馬上會代為受病,當你的水被阻隔或者小腸溫度不夠,心包火則會上炎,(名詞解釋:燔灼富城,富是錯別字,其實是宮,有時我在想這個打字的真的很不認真,但念及辛苦不說了。意思是火燒了皇宮,皇帝被燒成干尸。)這個病呢多數是由于心包之火燃起,不是由于心神自己點的,除非它神經有問題。心臟的病只有兩種可能,一種暴斃就是一下子喪命,有氣死的,累死的,笑死的,就是說一下子整個天塌了的感覺,另一種可能是病情危重已經危及到了心臟,心包已經無力抵抗。人體病多都數都是因為陽氣衰敗了(主要原因是這里顯然又是打字員的不嚴謹),我猜測應該是下,下面沒有吸取腎水滋養,所以陽氣沒有能源導致衰竭,陽虛后沒氣領血,氣是種力量,血液是物質,當沒有氣的時候血液就會凝結,馬上不久人世。陽氣的敗落,就會見到人體心悸,人體已經不能控制任何器官,神明已經出宮,就算治好也是行尸走肉。這是人會出汗珠如油很黏,那是人體最后的一點精華了,這時已經沒什么用處了,面色慘白,口鼻氣冷,氣體已經不能被肺所溫暖,平常我們的出氣比進氣熱,血瘀在體內憋著,真心需要血而發出召喚,這是已經沒有人聽他召喚,心痛不已,唇清舌紫血已經凝固不動了,臟器發出了自己的悲鳴,這時人死是必然了,這是人體在最后的階段所展現出來的狀態,不可怕,人人都得走這一遭。
前人說的好:有陽氣則生,沒有陽氣就死,這是自然規律,如果心火得了病那就是陽氣的衰敗,死者多而生者少。理由是火只能生土克制水,不能直接滅水,導致了當火虛無力生土時,人體水勢泛濫,心火滅、人氣亡。所以它如果病了,自顧不暇怎么會生土呢,所以它不會病,但一病人就已經快死了。病入膏肓就是這個意思。
小腸的能量取于膀胱,是看倉庫的官員,功能是接受到脾胃下來的食物以后分揀出好、壞,好的留著,壞的丟掉。在正常人的體內,小腸內部溫暖,而外部清澈,看來是個好官,里面很溫暖把腎水蒸騰生化上去,它還有個功能就是把好的東西在倉庫中調用,造肉,造血,造人體所需的各種東西。外頭清,水道通暢。小腸如果病了,就不會蒸騰腎水,它的本性促使它火熱的性格又把膀胱之水弄熱,這是膀胱的水熱而不清,會看到尿出的尿是非常黃,小腸之火如果虛了,腎臟里的水則不會被升騰上去,當然也沒有能力把脾胃交給的食物收藏其中,于是好的壞的都給大腸處理掉,被排泄掉。人體得不到該得到的營養,所以我們看手腳冰涼的人大部分都是非常瘦弱的。小腸屬火,膀胱屬水,“相表里”我個人認為意思是他們都管收集和清除,一個是管物質的,米飯、面條、包子,一個是管水的,湯、冰紅茶、SM時別人的尿等。膀胱寒水是調動這個系統的主,小腸只是奉命行事,如果是小腸正常的升騰寒水是很正常的,如果小腸火虛了以后少量升騰,也不是很少見。
肺與大腸
胃土右轉,收斂之政行,濁陰半降于右,則為肺與大腸。肺大腸屬金,互為表里。金分庚辛,肺為辛金,屬手太陰,大腸為庚金,屬手陽明。金之氣涼,而豐收斂,所以肺喜清涼,而惡燥熱,為相傅之官,而司衛氣。
平人胃氣順陣,相火蟄藏,肺氣右降而金肅,收斂之政行,所以不病。內外感傷,多致脾家濕旺,而肝家郁滯。脾濕肝郁,則膽胃必逆。膽以甲木化氣于相火,卜逆則刑肺金。肺為華蓋,其臟嬌嫩,一被火刑,則失其清肅降斂之常,其氣逆升,而病肺熱。癥見咳逆上氣,喘促痰鳴,黃稠難出,口燥咽干,是為熱痰,重則熱傷肺絡而鼻衄。足太陰脾以濕土主令,手太陰肺從令化氣于濕土,若脾濕素盛,則肺家從令而化濕,脾濕胃逆,肺無降路,勢必匕逆,而濁陰溺漫于上。癥見咳痰清稀,氣短虛煩,咳逆倚息不得臥,是為寒飲。
脾為主令,肺為從令,從令不敵主令之強,所以肺家為病,多從濕化,病寒飲者多,而病熱痰者少。內傷咳嗽,多系寒飲為患。
大腸屬手陽明,以燥金主令,故其氣燥。因而大腸為病,燥傷津液,不能濡潤,癥見便堅而尿利,甚則痞滿燥實俱見,承氣證悉俱者有之。然人之陰氣易長而陽氣易消,故病于大腸濕寒者,亦屬多見。癥見大便溏薄,小腹冷痛,遇寒則痛泄愈加。即使大便初干后溏,或老年性便秘,也系脾濕肝郁、疏泄不利所致,非因大腸燥熱所為,且不可寒涼餞泄。
好了,這是《麻瑞亭治驗集》的第十一次學習,前幾講學習的是脾土管上升的,主要是肝木上身和小腸蒸發腎水上升,今天看胃土管下降。胃土向右轉,我們的濁氣沿右側下降,那么你如果下不去什么癥狀,看過前面的知道是右上部不舒服,如果上不來是左下部疼。肺和大腸屬于金,互相依靠扶持,都是管濁氣向下的官,肺為庚金,肺為辛金,順便說一句分清“甲乙丙丁”等有什么好處呢,我猜測就能知道這年大概的情況了,比如說2008年是戊子年,戊是土,子是水,土能克水,應該對于農業生產來說是個好兆頭,對于身體,可能對肝不好的人來說不是個好消息,因為水大濕土反克木(肝)。大概是這樣解釋的,我個人是不主張拿某某事件硬湊的。再比如說,今年是庚寅年,金木,今年肺不好的人要得到一些緩解。當然我這也是個人猜測,如果想了解更多可以找到許多專門的網站,說的是這個意思。肺手太陰經是手經過臂到胸,很短的一條經絡,我們要記住,凡是帶陽的都是在后背走的,帶陰的在身體前面走過。肺是喜歡清涼工作的官,但最易受邪風侵襲的也是它,比較矛盾,我們知道它是在晚上陰氣最重的時候工作,那時也是一天最涼快的時候,凌晨3-5點工作,我記得是這樣,我不確定。它是個組織國家衛戍不對的一官,相當于古代的長城軍團司令,只管防御,不管進攻和圍剿。
我們平常人由于心包經的火藏的比較好,肺氣呢降濁氣的通道秩序井然,把脾胃里的好東西生出的精髓都藏成腎水,土生金,金生水。所以我們沒有病。如果你的脾胃濕肝氣又瘀了,膽氣必然會找金的麻煩,前面講過不再重復,它是比較嫩的,如果被膽一燒,肺必熱,主降濁氣的工作就對不起了,上逆致病,導致肺熱之后還會咳嗽、發燒。氣短、痰濃濁、很黃不易清除,口燥咽干,這叫做熱痰。如果嚴重的話會導致鼻子流血,但流的不多造成血凝,因為濁氣不下,熱升,總得找個出口吧,不可能把頭顱開個口子吧,最軟的組織是鼻嗆,對不起了鼻子,熱血出來以后,有了宣泄,但仍然很熱所以很快凝固(熱癥)。另一方面,你的脾很濕,所以令肺來降濕氣,由于脾胃失和,來降濕氣的肺被胃給擋了回去,只能原路返回,于是濁陰之氣迷茫在上部,咳嗽痰稀,氣短虛煩,咳嗽稍微停會你想休息會吧,對不起馬上咳嗽就又來了(冷癥)。冷熱癥的相同處是脾濕,兩者的區別是肝氣郁還是不郁,如果郁則膽氣上伐,如果不郁則肺陰上逆,造成了上面的陰冷。病癥都是脾胃造成的。
大腸是肺的副官,它的氣干燥。他如果病了也是兩種可能:一是因為津液匱乏、不能潤澤,依照它自己呢,那就干燥主之,這樣就會造成腸炎、潰瘍、痔瘡、便秘等等,同時小便固不住非常多,即使沒有尿也有要尿的感覺,所以奉勸朋友們別沒事損失津液,造成損失最大的一則手淫、縱欲,二則吐口水、流血。人體陰氣是容易長的,因為內畢竟它是有形的嘛,而陽氣就不容易了,它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所以二是平常大腸濕寒、陰氣太重的人,也很多見,大便不能成為形狀,稀湯寡水的,(如果你正在吃飯看我的博客,那很抱歉)。小腹冷疼,如果你是女人正在例假,那疼的可能會更甚,如果是大便剛開始還行,后面才是流淌的,或是老年人便秘,也都是脾濕肝郁、疏通不好所導致的,不是大腸燥熱所造成的,不可以吃寒涼藥,不然會原來越嚴重。最后這段我來稍微解釋一下吧,陰液匱乏容易造成便秘等,但陰易生,陽不易長,所以大腸濕寒的人很多,他們的病癥是大便稀溏,這是由于腎水上升路被阻所致,后面的老年便秘,或是先干后溏都屬于脾濕肝郁,如果再吃陰寒藥,病癥非但不會好,還會更嚴重。
腎與膀胱
胃土右轉,濁陰全降于下,則為腎與膀胱。腎膀胱屬水,互為表里。水分壬癸,腎為癸水,屬足少陰,膀胱為壬水,屬足太陽。水之氣寒,其性閉藏而為陰,所以腎主藏精,為作強之官,主水而生髓。平入水斂于外,火秘于內,所以內溫而外清。內溫則精血溫暖而秘藏,力能作強,而出技巧,滑遣不生,外清則膀胱清利,水道通調,癃閉不作。
然腎之溫暖,實賴君相二火下潛于腎以溫之者也。心腎同屬少陰,心為君火而腎為癸水,少陰君火雖為主令,但水能滅火而火不能滅水,所以君火多虛而癸水多寒,因之腎寒者居多。一旦內外感傷而病作,多系陽虛不能蟄藏,浮越于上,癥見心悸虛煩,健忘失眠,頭目暈眩,或見夜熱毛蒸;虛陽不蟄,而致腎寒,則癥見腰膝冷痛,酸軟無力,滑精遺溺,陽事不用,神疲畏寒,少腹冷痛。
君相火旺,而致水虧,癥見腎陰虛者,也有之,但較之陽虛腎寒者,則為步矣。
膀胱屬足太陽,以寒水主令,所以其性喜涼而惡熱。其氣清涼,則水府清利,全賴君相二火秘藏于腎者也。一旦固內外感傷,而致相火陷泄于膀胱,實則水腑熱澀而閉癃,虛則腎臟虛寒而遺溺。
相火泄露,必致腎寒,無論屬實屬虛,其本均屬虛。所以水府閉癃,故當清利,然當適可而止,以免固過用寒涼,虛其虛而重傷腎陽。
不說這些,我們先學習脾土派吧,從脾土的角度學習先,一招鮮吃遍天嘛,所謂一通百通吧。這次說腎和膀胱,上次說的是胃土有阻,肺是什么情況,現在說下面。胃土好的時候,濁陰降于下方,腎屬于足少陰癸水,膀胱是足太陽壬水,膀胱經基本上全在后背到后腦,這條徑路還是挺長的。水的氣寒冷,本性為避藏,你吃著什么好東西最后都會通過五臟六腑藏到這里來,它越強大越好,所謂“心要虛,腎要足”就是這個道理。它把這些精華煉成髓給我們使用,這里“髓”包括很多內容,有骨髓、腦髓和精子,精子出來時一般是和津液一起出來,保證精子潤滑有沖擊力,所以如果亂淫的話是既傷髓、又傷液,因為傳宗接代有優先權,是不會顧及你身體怎樣都會產生精子和精液優先生殖。根據我的理解,三焦可能在腎臟有溫陽,把相火傳遞過來,所以腎水是內溫而外清,精血由于內溫而秘藏,你的力氣也很大,當然也包括不陽痿,腦子好使,不會出現憋不住尿的情況。外清則膀胱水道通暢,不會出現尿不出尿的情況。
腎的溫暖有賴于心包和三焦,心腎都是少陰,一筆寫不出倆少陰去。心為君火,而腎為癸水,少陰雖然是拿著令牌是名義上的老大,但腎水能滅火,君火不能滅水,這里補充一句,火大了雖然能夠把水燒沒,但水還是存在的,只是蒸發上去了而已,我們身體是相對封閉的所以水只是上去了,不是不存在了。這樣的結果造成我們身體的君火虛(腎寒)者比較多,如果內外得了感冒,陽虛不能(蟄zhé,潛藏不出的意思)溫腎,心包之火就會往上走,心悸、煩悶、失眠,這些干燥癥的癥狀全來了,夜里盜汗。而腎里的寒氣就往下走,腰膝酸軟,拉肚子,陽痿等。
心和心包的火很旺,把腎水都燒干了,造成這后果的原因一則你本來就少,二則你過度浪費,導致腎陰虛,也是有的,但比較得陽虛腎寒的人來說很少。
膀胱是足太陽,寒水主之,喜歡涼,討厭熱。它的氣是很清涼的,這些都有賴于君相心臟和心包的火氣通過三焦都藏于腎臟,一旦內外收到風寒感冒,火泄于膀胱,如果是實火那就會造成尿不出尿的情況,如果是虛火則導致腎虛而憋不住。
相火如果泄露,腎必寒,因為腎是指著心包來為它提供熱量,無論癥狀是虛證還是實證,其內涵就是火虛癥狀,所以尿不出尿雖然是實火造成的,但也不要多吃寒涼的藥,如果多吃會造成更嚴重腎陽不足,直接把腎陽給打下去了,也就是固不住了,適可而止就成。由此可以而知:陰虛的最好治療方法是禁欲而不是六味地黃丸,因為多吃那個有可能對你的腎陽造成威脅,1分鐘就完事,你老婆只能憤怒跟你說“出去!”要是不說找別人更麻煩。開個玩笑啊。這段就學完了,各位有什么感受呢,或者我在學習的講述中有什么錯誤,請寫在評論里,促使我改進。謝謝!
人之陽氣,只宜內藏,不宜外泄。藏則內溫而外清,泄則外熱而內寒。外熱則溲溺不通,內寒則滑遺兼作。娶水溫而王水熱則病,所以腎家為病多寒,而膀胱為病多熱也。
脈  象
飲食入胃,腐化消磨,足太陰散其精華,化生氣血,上歸于肺,游溢經絡,現于氣口,是為脈。氣口,即手太陰肺經之動脈,在太淵之分。
氣血周流,內而灌溉五臟六腑,外而煦濡五官幾竅,四肢百骸,皮肉毛發。所以五臟六腑之堅脆,五官九竅之通塞,四肢百骸之剛柔,皮肉毛發之榮枯,無不形之f脈。《素問·脈要精微論》云:微妙在脈,不可不察,乃至理明言。
今天是學臟腑的最后一段和脈象的第一段,我先來復習一下,麻瑞亭基本上是以脾胃為突破口對疾病、五行進行辯證的,所以陰下陽上是基本的準則,例如有外感、傷風、生氣等外邪傾入,造成脾胃土堵塞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病癥,濁氣不下熱癥,清氣不上寒癥,這是有道理的,在病例篇中,我們會非常清楚的看到各種疾病的治療方法及用藥手段,不外是依據我們先前學習的內容來展開的。這是臟腑的氣機升降圖。
人的陽氣只能藏,不能泄露,如果泄露了以后,泄露一點便減壽一點,我們是靠陽氣來活的,陽氣完了便成了全陰,除非吃點《我是傳奇》里邊的藥丸,不然就只能躺在棺材里了。把陽氣藏著,我們的腎臟在三焦經的溫暖下有活力,外清澈,如果陽氣少了,外面會很熱,內部卻很寒冷,所以腎臟也會有炎癥,外熱以后尿尿不舒服,腎也有可能有結石,這都是外熱內寒所造成的,這里如果不出意外,又是錯別字吧,正確的應該是“癸guǐ水溫而壬水熱”所以腎臟寒,膀胱病就是熱。錯字太錯,恐誤人子弟呀,這可不是小說,希望嚴謹。
脈象
這是總論,說吃下去的食物到了胃里,脾臟把食物精華藏下,生化氣血,土生金,氣血在經絡中運動,氣是看不到的,經絡中走的是津液,血管里走的是血液,氣口(太淵)是手太陰肺經里的一個穴位,感覺一下太淵這個名字就知道,太作可大可小解釋,就是說這個深淵高低起伏可大可小,是肺經的一道重要的中轉,大概位置就是中醫給你看病時常常摸的手腕位置。
在人體中,氣血一則可以給予五臟六腑營養,二則保證五官九竅的使用,四肢的運動能力,還有骨頭和筋的伸縮。所以五臟六腑、五官九竅、四肢骨頭,頭發的光澤、牙齒的健康都有賴于氣血,而我們把脈象弄清楚了,相當于人體情況也就摸的八九不離十了。脈象是象,《難經》里把脈大概分了一下,好像是分成了6種吧,后來的人把脈就分成了好多種,以更明晰的洞察人體情況,更形象也更生動,要是之掌握六種,實在是有點難以判斷,因為有了象,大醫的智慧也能傳承下來。
天地之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入與天地相應,所以人之脈象,與四季相應,箍四季寒熱溫涼而變化。陽氣主生長t故脈現升浮,所以春之脈升,夏之脈浮;陰氣主收藏,故脈現沉降t所以秋之脈降,冬之脈沉。升降浮沉,隨時令而變化,毫發不爽。故《素問·脈要精微論》云:天地之變,陰陽相應……胡陽有時-與脈為期……春日浮,如魚之游在渡,夏日在膚,泛泛乎萬物有,秋日下膚,蟄蟲將去,冬日在骨,蟄蟲周密,君子居室.腫景日:春弦、秋浮、冬沉、夏洪,亦然。弦者,浮升之象;洪者,浮之極;浮者金氣方收,微有降意,而未遂沉;沉者,降之掇。概而言之,春脈沉而微浮,夏脈全浮,秋脈浮而微沉,冬脈全沉。
天地的氣候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所以人的脈象和自然應該是一樣的,順應氣候的變化作出相應的調整,春天的脈就像是魚在游,輕輕地碰你的指頭,稍微一按,魚就藏到水里去了,這是浮脈,如果這個脈在春天很正常,如果是冬天,那你就等著感冒吧,因為氣候不對,你的脈提前浮上來了,這說明你身體氣候發生了改變,感冒是肯定的了。夏天的脈洪,就像是洪水滔天,如果春天的脈還羞羞答答,那么夏天就如牡丹綻放,稍微搭在胳膊上就會有感覺,而且不掩飾,如果在夏天這就是好脈,老年人可能脈象差點,老年人冬天和夏天都不好過,特別是三伏和三九,老人的離開幾率大大增加。秋天是降的脈就像是小蟲子馬上就要冬眠了在外面最后的幾聲鳴叫,外面的氣血同時往回收氣血,收到體內以保證冬天有足夠的資源抗凍,所謂“春夏養陽,秋冬養陰”,說明養陽冬天用,養陰夏天用,張仲景曾經說過,洪者浮脈之極,浮者金氣收斂,但還未沉。到了冬天我們的脈象就變的非常微弱了,按脈就需要用點力了,如果簡單來說就是,春脈微浮,夏脈全浮,秋脈微沉,冬脈全沉。
肺主氣,而朝百詠,故十二經之氣,皆受之于肺。氣為血帥,血隨氣行,故氣口為脈之大會,十二經氣血之盛衰,悉現于此,所阻獨取氣口,可察五臟六腑。故《靈樞·經脈篇》云:經脈者,常不可見也,其虛實也,以氣口知之,所以氣口獨為五臟主也。
氣口即寸口,分寸、關、尺三部。關前為寸,關后為尺,尺為陰而寸為陽,關為陰陽之中氣。心與小腑,候于左寸;肺與大腸,候于右寸;肝與膽,候于左關;脾與胃,候于有關;腎與膀胱,候于兩尺;三焦、心包,均屬相火,隨水下蟄,所以亦候于兩尺。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五臟屬陰在里,六腑屬陽在表,屬性不同,故脈象亦異。浮取而得之者,為腑脈,多現數象,沉取而得之者,為臟脈,多現遲象。所眥然者,陽外而陰內也。仲景日:浮為在表,沉為在里,數為在腑,遲為在臟,即是此意。
為什么可以通過氣口也就是手腕那里摸到我們身體內的情況呢,道理就在這一段,這是學習《麻瑞亭治驗集》的第十五段,肺是主氣的,就跟午門一樣是文臣武將上朝的地方,十二經絡的氣都在肺上得到力量。血液是依靠氣來帶動的,所以手太陰肺經上的氣口(太淵穴)五臟興衰見于此,所以診斷人只要取氣口可知五臟六腑。怎么說才能說得明白點呢,肺是氣的管家,五臟六腑都是從肺那里拿到各自的補給,氣口是肺經的穴位,補給線是否暢通、各位將軍是否拿到自身需要的補給,在氣口上一看就知道了。
氣口分為寸、關、尺,從手指方向向里數,最外面是寸、中間的關、最里面的是尺,寸是陽脈、尺為陰脈,你摸起來就跳動的特別厲害,除非將要去世,不然永遠是雄壯有力,關是陰陽之間的脈,相當于中氣,摸起這個脈相對健康的人來說也能摸到,尺脈為陰,男孩比女孩稍微難摸一點。左手的寸脈,左為陽、陽中之陽,是心和小腸。右是陰,寸是陽,陰中之陽是肺與大腸。左手關脈,左為陽,陽中之中陽,是肝與膽。右手關脈,陰中之中陰,是脾和胃。最后是兩尺,都是腎臟,左邊是氣代表腎臟,右邊是代表命門。至于心包和三焦主要是把能量傳遞到腎水,所以他們也屬于兩尺。補充一句,還有一種說法是,左尺是心包右尺是腎臟。我們尊重作者的寫法,以后以此作為準確論述。
所以黃帝內經上說,善于診脈的人,先看病人臉色然后診脈,先看看是陰是陽,五臟陰在里,六腑陽在表面,性質不一樣,脈象也會不同,比如說浮脈是腑病多數是跳的很快,沉脈屬于臟病多數是跳的很慢,但要視季節不同而判斷,所以陽外而陰內。張仲景也曾經說過,浮脈在表,沉脈在里,數脈在腑而遲脈在臟,就是這個意思。
腑氣內交,臟氣外濟,則陰平陽秘,脈象調勻,不浮不沉。寸脈本浮,一交秋冬,則現沉意,尺脈本沉,一交春夏,則現浮機。腑病則其氣不內交,故脈但浮而不沉;臟病則其氣不外濟t故脈但沉而不浮。
五臟皆稟氣于脾胃。五臟之氣’不能自至于手太陰,必附之于胃氣乃能至。有胃氣之脈,曰常脈。常脈之象,不浮不沉,不丈不小,來去從容,細長和緩,有神有根,呼吸定息,脈來五至。肝脈弦,脈來軟弱輕虛以滑,端直以長。心脈洪·脈來浮大,來盛去衰。肺脈澀,脈來輕虛以浮,來急去散。腎脈況,脈來沉細以搏。脾脈緩,脈來濡緩,不疾不徐來去從容。如是者,均謂之常脈。得常脈者,為平人。
這段主要講了脈象的常態,五臟六腑的脈借助于胃氣的力量推動達到手太陰,我們的脈從外到里分別是(寸、關、尺)寸脈是最大的,跳動最厲害的,輕輕一搭就能感覺得到,尺脈最深,要稍微用點力才能感覺得到,夏天還行,冬天要用點勁才能摸到,因為它在冬天貓起來了。腑氣內交和臟氣外濟,這句話我思考好久,想了個還算說得通的說法,如果說的不對請看官指點,意思是腑氣負責只是一套系統的事,臟氣則負責外濟方面的事,相當于一個負責內政,一個負責外交,腑只管系統內的事,膽病了就對不起肝了我們就各奔東西吧,這時脈象也很浮,臟是管外交上的事,肝病了,我腎好著,馬上去救!腎虛弱了,我的肺是好的,馬上去增援。如果肝病了,心臟也支撐不了多久,因為臟病不外濟,只有各求多福吧。其脈象沉。
五臟的氣借助著胃氣的力量沿著肺經走到了寸關尺,為什么來這呢,上回說了是因為肺乃氣帥,氣所致之,所以多少要來一趟,這是能量獲取的過程也是能量使用的過程。有胃氣的脈是正常的脈,那正常的脈是什么樣子的呢?(不浮不沉,不丈不小,來去從容,細長和緩,有神有根,呼吸定息,脈來五至),這里注意作者重點介紹了各個臟腑脈象特點,上回我們說過左手是心、肝、心包,右手是肺、脾、腎,肝脈弦,弦的感覺就是波動琴弦的感覺,由于肝是個直性子,所以它的脈一定是直來直去、滑動迢達的。心的性格是喜歡熱鬧的,它的性格很火嘛,所以是洪大毫不遮掩的。肺比較羞澀了其脈象比較虛而浮,和心脈的區別是心脈很有力量,雖然氣勢上是有的,但以快速和浮大為主。腎就更羞澀了,冬天你基本摸不到,要用指頭摳下去興許還能摸到點。脾脈像個大老爺,晃晃悠悠的走道,來去從容不迫。要是你的脈都是這樣的,那你就是很健康的。我個人感覺中醫是經驗學科,不在于你學了多少知識,在于你給多少人看過病,看過的越多醫術也越高,當然也有好些濫竽充數的,年到80~90歲混吃混喝有的是,把中醫說的玄之又玄而似曾相識,讓你大把掏銀子。沒事經常摸摸家人的脈,只有摸得多了自然也就懂了,干說沒用的。
若邪氣盛而精氣衰,胃氣敗竭,四維失養,瞇無胃氣,則真臟脈獨現,或弦,或鉤,或毛,或石,而均堅硬不柔。真臟脈現,病多危篤,難以救挽。所以然者,脾胃為后天之本,四維之母,母氣虧敗,子氣必虛,故脈現真臟。脈以胃氣為本,故前人渭: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
細脈為腎之本脈,濡脈為脾之本瞇。腎為先天,脾為后天,先后天之氣旺,則脈現細儒。換言之,細濡脈為有胃氣之脈,亦即常脈,所以平人之脈,均現細濡之象。脈現細濡,雖病也較易治,預后亦佳。若先天之氣衰,則脈之細象不顯,若先天之氣絕,則瞇之細象不現;若后天之氣衰,則脈之濡象不顯,若后天之氣絕,則脈之濡象不現。脈不現細濡,即是無胃氣之脈,真臟之脈,多屬危候,或為不治之癥。
今天這段是說在人沒有胃氣力量推動的真臟脈象,如果遇到這樣的脈象,大夫基本上就回天無力了,因為陰沒有了好解決,氣代表的是陽,陽沒了拿什么來補,要能補身體早就通過自身的新陳代謝補上了,真臟脈象已現補什么都來不及了。
后來又說到了細脈為腎之本,以前說過尺脈代表兩個腎臟,比較難摸,一來它隱藏的比較深,二來就是因為它的本脈就是細脈。右手的關脈是脾脈它的脈象是比較濡的,怎么解釋呢,感覺就像蝸牛的蠕動,當然因人而異,大小伙子和老年人的濡肯定是不同的,憑的就是個感覺,一種抽像思維。腎為先天之本,是祖先、父母給你的,脾胃是后天是本,是自己造的,好也是你造的,壞也是你作的。脾土克制住腎水,讓它慢慢釋放,頤養天年,如果克制不住,要嘛洪水滔天,要嘛干旱少雨,就跟咱三峽似的,說段我對三峽工程的理解吧,長江是以水釋放致大海,以加熱形成水蒸氣形式回到上游,周而復始形成了一套系統(跟人體的小周天是一個意思),可現在呢有了三峽后下游澇,三峽上游旱,個人認為這是因為在三峽大壩擋住了水(陰),現在那里的水是相對靜止的,以水來滋養氣,以氣來帶動水,打個比方就是你現在把手腕系個血液動力手表發電,你的血液動力來源于心臟,于是加重了你心臟的負擔,你阻攔了血液供給,心臟就得給你加壓以保證末梢神經不會壞死,就形成了高血壓,你發的電也就得不償失,當然現在的高血壓大都是因為肥胖導致的血管壁堵塞。由此可知,長江為順利到達大海,不斷為自己加壓,但血液(江水)沒有增多,如此重復的加壓只能換來一個結果“心臟無血可用”,長江上游就干旱,這是必然的,不是水少了而是壓力大了導致的無血可用,長江上的湖泊是天然的泄洪場所,相當于人體的穴位,人通過刺激穴位達到泄洪的目的,或者是湖泊郁堵通過針灸來治療。長江上的天然湖泊越來越小,但人造三峽雖然能夠達到一些湖泊的作用,它是以牟利發電為目的是蓄力的,湖泊是泄力的,目的不同,結果自然不出所料。可以確定的是長江上游的無水情況會越來越嚴重的。
我們說回來,如果脾和腎是細濡脈,這是正常的,要是有病也能馬上治愈,如果先天尺(腎)脈細象不顯則表示先天之氣已經快衰竭了,如果關脈的濡象不顯那后天之氣也就絕了,因此我們得知這就不是有胃氣保障的脈象了,是真臟脈,準備后事吧。
五臟之脈,心肺均浮,肝腎均沉,脾胃居浮沉之間。所以然者,心肺屬陽,心為陽中之陽,肺為陽中之陰,肝腎屆陰,肝為陰中之陽,腎為陰中之陰,脾胃居中,處陰陽之間,陽浮而陰沉,故其脈居浮沉之間。人身之陽主潛降,陰主承,故陽脈雖浮,而內含降意,所以浮而微沉,陰脈雖沉,而內含升機,所以沉而微浮。沉而微浮,所以陰不走,浮而微沉,所以陽不上越。若寸脈但浮而不沉,為陽氣上逆,聽不下交干陰,若尺脈但沉仰不浮,為陰血下陷,而不上交f陽,則水火分離,上熱而下寒,諸癥叢生。升降陰陽之權,在于中十,上氣沖和,則脾土左升,肝腎亦隨之溫升,而化清陽,胃土右降,心肺亦隨之清降,而化濁陰。陰陽交濟,所以寸脈浮中而有沉意,尺詠沉中而含升機。
這一段說的還是脈象跟內臟之間的聯系,五臟的脈象心和肺是浮的,肝和腎是沉的,脾胃居于沉浮之間。在五臟中,分為了陽中之陽心,陽中之陰肺,陰中之陽肝和陰中之陰腎,脾居于陰陽之間,其實這非常好記,只要按照他們的位置來記就行,長在上面的是陽,長在下面的是陰,為下輸送養料的是陽中之陰,為上輸送燃料的是陰中之陽。脾位于中間,是調和各種關系的大通道。人的陽氣位于上位浮,但它要降,所以摸上去浮而微沉,陰脈雖然沉,但它要上去,所以內有升機,所以摸上去是沉而微浮。若是寸脈你摸到的是浮而不沉,說明這病人上火了,發燒馬上就會跟著來。如果你摸到的是沉而不浮,這病人是陰血下陷,下腹冰冷,小心拉肚子或者關節痛,婦女同志應該更加注意。水火分離之后,我們之前學習過,誅癥叢生,升降陰陽之功能,在于中土,上氣沖和脾土左升,肝腎能夠上升為清陽、胃土右降心肺之能下降化濁陰,陰陽交換在寸脈中的浮中帶沉有所體現,而尺脈是沉中帶有升機。希望能親自摸摸感受一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百病皆由土濕
易醫玄經:(二一)實證脈學
五行生克篇
中氣——黃元御(黃芽湯)
在變為噦
《虛不受補之“四開法”》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元阳县| 苏州市| 鄂伦春自治旗| 中江县| 沾化县| 驻马店市| 抚松县| 临安市| 松滋市| 昭通市| 张掖市| 乌海市| 武义县| 额尔古纳市| 洪泽县| 扶余县| 葵青区| 叶城县| 理塘县| 商丘市| 淄博市| 天台县| 吴忠市| 雅安市| 焦作市| 友谊县| 尉犁县| 新安县| 双城市| 双柏县| 嘉定区| 时尚| 禹州市| 余姚市| 宜兰市| 广南县| 泰顺县| 夏河县| 醴陵市| 怀安县| 西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