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十三經,就是儒家的十三部經典。“經”就是永恒的真理,永遠不變的客觀規律。從宋代開始,儒家十三經才完成定型,主導和影響了中華傳統文化數千年之久,已經深入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主體和核心。下面我們就簡單介紹一下這十三部經典:
一,《易經》
兩千多年來,《易經》一直占據著傳統文化的核心位置,自從漢朝開始,就被列為群經之首。《易經》博大精深,玄奧深妙,很多其他思想和學說都是源自于《易經》,至今仍然風靡世界,影響著中華民族以及世界各族人民的思想文化,易學——已經成為世界級別的專門學問。
二,《尚書》
《尚書》是我們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部歷史書籍。“尚”通“上”,是上古的意思。“書”就是指記錄在竹帛上的古籍。“尚書”就是記載上古歷史的書籍,也有“君上之書”的意思,所以這部書記載的大多數是臣下對君上的一些言論。
《尚書》所記載的歷史,從堯、舜、禹開始,歷經夏、商、周,一直到春秋中期的秦穆公時代,共計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真實反映了這一歷史時期中的社會文化生活、典章制度、朝代更替等等,是后人了解上古社會的寶貴資料。
三,《周禮》
《周禮》是中國歷史上最早、最系統、最完整的一部官方編輯的禮儀典籍。《周禮》涉及內容非常廣泛,大到天文地理、邦國建制,小到河道溝渠、花草蟲魚,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謂無所不包,無所不容,是了解周朝社會文化形態的一部經典之作。
四,《禮記》
《禮記》又稱《小戴禮記》,相傳是由漢宣帝時期禮學家戴圣匯編而成,是一部記載秦漢以前各國禮儀、禮制的著作。它反映了儒家的政治、哲學、倫理思想,是研究古代歷史的重要資料,對后代思想、文學也有一定影響。
五,《儀禮》
《儀禮》原名《禮》,是關于古代禮儀規范、禮儀制度的一部匯編著作,在儒家“三禮”中,《儀禮》成書最早,而且最先取得經的地位,屬于禮的本經。
六,《詩經》
《詩經》由孔子編輯整理,是我國有史以來的第一部詩歌總集,代表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大約六百年間的詩歌創作。在先秦時期,被稱為《詩》、《詩三百》,到漢代獨尊儒術后,儒家將其奉為經典,稱作《詩經》。
七,《左傳》
《左傳》又稱《左氏春秋》、《春秋左氏傳》,既是古代漢族史學名著,又是一部文學名著。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為解釋《春秋》而作,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編年體史書著作。
八,《公羊傳》
《公羊傳》又稱《春秋傳》、《春秋公羊傳》、《公羊春秋》。相傳是由戰國初期的公羊高所著,以問答的形式解釋《春秋》的微言大義。值得一提的是,《公羊傳》本是家學,口口相傳,一直到西漢景帝時期才定稿成書。
九,《谷梁傳》
《谷梁傳》又叫《春秋谷梁傳》、《谷梁春秋》,由魯國人谷梁子所作,與《左傳》、《公羊傳》合稱“春秋三傳”,都是解釋《春秋》的著作。
十,《論語》
《論語》大家都很熟悉,這是儒家學說的精華和源頭,是一部語錄體匯編著作,記載了孔子以及其弟子的言論、問答等等,是孔子思想的集中體現,對我們中華傳統文化影響非常深遠。
十一,《孝經》
孝道可以說是我們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孝經》則是以“孝”為中心,集中闡述儒家倫理思想的一部經典。歷代為《孝經》作注的專著有二百八十部之多,其中唐玄宗李隆基都親自為《孝經》作注,并頒行天下,是“儒家十三經”中,唯一一部由皇帝親自作注的經典。
十二,《爾雅》
《爾雅》是我們中國古代第一部訓詁匯編,不僅對文字語言起到了一定的規范作用,其中還包含了豐富的百科知識,相當于古代的百科全書,為后人研究先秦歷史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可是本書的作者以及成書年代,并為明確記載,至今仍然是一個千古之謎。
十三,《孟子》
《孟子》一書,相傳是由孟子以及其門人所著。《孟子》主要記載了孟子的言論,以及他與其他學派代表人物的辯論,反應了孟子的儒學思想以及他對儒家學說的繼承和發展,千百年來,被奉為儒家重要經典,孟子也被后世尊稱為“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