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紹熙二年冬天,年輕的詞人姜夔冒著風雪去蘇州石湖別墅拜訪著名詩人范成大。范成大一向很看重姜夔,于是“授簡索句”,對他提出了高要求:即不僅要他用詞牌填詞,還要他自己寫新曲做新詞。姜夔號白石,是南宋少有的多才多藝的作家。他不僅能寫詞,也懂音律,所以這個要求對他不算難,他很快就寫出了兩首詠梅賞梅的新詞,意境清幽,詞韻宛轉,范成大讀后非常喜歡,讓家中的歌妓反復演奏,激賞不已。并且將這兩首詞用唐人林逋的詠梅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命名為《暗香》和《疏影》,這兩首詞也是后來成為姜夔的代表作之一。
老詩人實在太喜歡這兩首詞了,覺得演奏、題名還不足以表達自己的心情,于是又將把這兩首詞唱得最好、色藝雙絕的歌妓小紅送給了姜夔。
將侍妾歌妓送人,是那個時代的風氣。當時范成大年事已高,而姜夔時年37歲,正是壯年,佳人堪配才子,小紅的婉轉歌喉正好可以為姜夔的詩詞試唱,這是多么的珠聯璧合啊!
轉眼到了年底,姜夔告別范成大,帶著小紅冒著風雪回鄉。他們駕著一葉小舟,從吳江逶迤而下。經過垂虹橋時,天已經黑了,雪也停了,四周一片潔白蒼茫。小紅低聲唱起了《疏影》,“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歌聲優美深情,姜夔不禁被感染,于是吹簫應和。溫柔的歌聲伴著多情的簫聲,在冬夜中無比詩意浪漫。姜夔情不自禁提筆寫道:
自作新詞韻最嬌,
小紅低唱我吹簫。
曲終過盡松陵路,
回首煙波第四橋。
小紅,這個才貌雙絕、身如浮萍的女孩,在這一剎那間流光溢彩,顧盼神飛,綻放成為宋詞里最美的風景。
作為一個歌妓,小紅的身世應該和那個時代命運相似的女孩一樣吧?少年家貧,或被拐被賣,或輾轉幾處被送入范府做歌妓。只因才貌雙絕,尤其歌唱得好,被范成大矚目,然后又送給了姜夔。遇到年輕多才的白衣秀士,小紅一定是歡喜的,唱著他寫的歌,聽著他的簫聲,一低頭一凝眸,都是風情無限歌妓侍女入詩詞,并不是只有小紅一個,比如白居易就有“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之語。可小紅不同,她不僅是美女,更是可以合奏一曲相思的事業伙伴,是可以共享一首詩詞的心靈知音。風雪夜里,垂虹橋畔,笙歌輕柔,簫聲浪漫,才子佳人,多少旖旎風光。“小紅低唱我吹簫”就如那句“紅袖添香夜讀書”一樣,寄托著琴瑟相和的美好,承載著知情達意的溫軟,讓后人無限向往。清末畫家任伯年就曾以此為題畫了一幅畫:幾株掛雪的松柏下,一葉小舟上,兩人悠然唱和,渾然忘了天地人間。畫面輕靈簡逸,余韻綿長。
只可惜,姜夔雖是才子,卻一生布衣,生活困窘,小紅跟隨他四五年后,就被遣嫁別處了,無人知曉她的結局。她驚鴻一瞥地出現在詩詞中,成為最美的一處風景。
北方麗人:一個喜歡歷史、愛讀書卻不夠優雅精致的女子;一個愛孩子愛教育卻不怎么成功的教師。紅塵中因文字與你相遇,就是我最大的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