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南方的廣西,流傳著這樣一個關于巴馬的故事:
一位白頭發老爺爺因為挨了爸爸的打,坐在家門口嗚嗚地哭;他的爸爸——一位百歲白胡子老爺爺解釋說,兒子挨打是因為“不聽爺爺的話”;而這位“爺爺”在山上砍柴,已是一百三十高齡。
巴馬地靈人杰,世罕福地仙鄉,是“上天遺落人間的一片凈土”。前有“煙霞養性同彭祖”的藍祥瑤族老人,健康和樂壽高142歲;后有“惟仁者壽”的鄧誠才老人,慈祥仁愛壽高百歲之上,至今巴馬是世界五大長壽之鄉中百歲老人分布率最高的地區,被譽為世界長壽圣地,有世界五壽之尊之稱!
國內外專家學者對巴馬的長壽現象進行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得出的結論是:生態環境好;飲食接近自然;生活起居有常、終生體力勞動;遺傳基因保障;性格開朗樂觀、晚婚晚孕習俗、尊老敬老等。用中國傳統醫學認為的“ 天人合一” 的觀點來解釋,即巴馬壽星之所以生命有序,恒久不衰,得益于人和自然的和諧相依,其中生態環境好、飲食接近自然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
長壽密碼一:生態環境好
巴馬長壽源于它獨特的自然氣能。巴馬有著全世界最高的高地磁,由這高地磁作用產生出的水、陽光、空氣和土壤,形成了巴馬自然獨特的生命自然氣能。
1、地磁好,高地磁,磁力強,活躍程度高。
巴馬母親河——盤陽河下有一條斷裂帶切到地球地幔,產生的地磁達到0.58高斯,是其他地區的兩倍。
人體小周天的氣感運行受地磁場感應輔助。高磁場對人體神經、血液、體內微循環等起調節作用,能消除血液里的血脂。科學研究和臨床實踐表明,一定的環境磁場強度能改善睡眠,延長睡眠時間,增強睡眠深度,對消炎、消腫、降壓降脂、止瀉均有一定的補助療效。長期在高磁環境下生活,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延緩人體衰老。
2、水好,小分子團水,呈弱堿性,氧化還原電位低,富含微量元素。
水,有宇宙血液和生命源泉之稱。中國向來推崇“水者天地之包幕,五行之始焉,萬物之所由生,元氣之津液也。”
眾多的專家學者經過反復考察以后,一致公認巴馬優質的天然水是巴馬人健康長壽的主要因素之一。專家們從深層次化驗分析,巴馬的水還有4個顯著的特征:
一是弱堿性水。經科學測定,巴馬的水PH值一般在7.2—8.5之間,呈弱堿性。弱堿性離子水可以幫助血液和體液維持酸堿平衡,讓身體更有效地抵制細菌、病毒、炎病和疾病;
二是氧化還原電位低。經測定,巴馬的水氧化還原電位在50mv-120mv之間,溶解度高達71%。氧化還原電位(ORP)是測量氧化系統的指標,其電位越高,水里氧化系數越高,說明水里能夠被氧化的物質越多,氧化還原電位越低,氧化物越少,說明水質越好。巴馬的水還原電位如此之低,是還原水,屬特好水質;
三是小分子團水。巴馬是高磁環境,在地磁作用及遠紅外線作用下,眾多的泉水、地下水變成了小分子團水。科學證實,只有小分子團水能通過只有2納米(一張紙厚度的百分之一)的親水通道進入細胞,穿進時把營養和氧帶給細胞,穿出時把細菌和病毒帶出細胞外,從而增強新陳代謝和排毒作用。提高了人體的免疫力,
四是富含礦物質。由于巴馬的水多是山泉水、地下水,因此水中礦物質含量高,有的是高品位的礦泉水,富含錳、鍶、偏硅酸、鋅、硒等,而銅、鎘低,因此巴馬的水被稱為“長壽水”、“仙神水”。
3、陽光好,80%是被譽為“生命之光”的遠紅外線。
高磁場把太陽的紫外線反射回去,射進來的光80%以上是被譽為“生命之光”的4至14微米波長的遠紅外線。
巴馬日照時間長,達1531.3小時,長壽老人常年在陽光下勞作、活動,因而獲得遠紅外線輻射特別多。遠紅外線被人們稱為生命之光,進入人體前要受到皮膚的反射,反射率平均為0.34。根據匹配吸收理論,遠紅外線作用于皮膚后,絕大部分能量均被淺層皮膚吸收。被吸收的能量轉化為熱能,引起皮膚溫度升高,刺激皮膚內熱感受器,通過丘腦反射,使血管平滑松弛,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強。另一方面,由于熱能作用,引起血管活性物質釋放,血管張力降低,淺小動脈、淺毛細血管和淺靜脈擴張,血液循環加快,血液循環得以改善。
4、 空氣好,被稱為“空氣維生素”的負離子高達90000——25000個/立方厘米。
高磁場作用于空氣中的電子,不斷產生負氧離子,巴馬空氣中的負離子含量特別高,最高的是“水晶宮”中,檢測到每立方厘米9萬個,其次是百魔洞,檢測到每立方厘米2-7萬個,巴盤村、西山百力坳、林覽坳每立方厘米2-5萬個,其他地方均在每立方厘米0.3-1萬個之間,遠遠高于城市的含量。
空氣負離子對促進人體健康非常有益,并有空氣維生素、大氣長壽素等美稱,它之所以對一些疾病有輔助治療和康復作用,是負離子對人體各系統的直接生理影響的結果。
對呼吸系統的影響。負離子能改善肺部換氣功能,通過生化反應,消除呼吸道炎癥,緩解支氣管哮喘,起到止咳、祛痰的作用。
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負離子有明顯的擴張血管的作用,可改善心肌功能,增加心肌營養,所以對高血壓,冠心病,心腦血管硬化等有一定的療效。
對神經系統的影響。負離子能調節和改進神經系及大腦皮層功能,使腦力活動加強,保證腦組織獲得更多的氧,所以對神經衰弱、失眠、偏頭痛等有很好的療效。
對消化系統的影響。負離子能抵御胃腸功能紊亂、復發性口腔炎、痙攣性便秘等。
此外,負離子在進入人體后,能使氧自由基無毒化和使人體體液呈弱堿性,給人體延遲衰老提供了良好的內環境。
5、土壤好,水土中微量元素含量合適、比例適當。
在對長壽的自然因素調查中,專家的注意到土壤中微量元素的檢測。檢測結果,巴馬各類土壤中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十分豐富而齊全。尤其錳含量高達524-6566毫克/公斤,其次為鋅,高達19-524.2毫克/公斤。
這些元素在土壤、水分的物質循環和交換過程中被農作物所吸收和富集,而后又以食物的形式以一定的含量和組合被人類和動物吸收。從現實的生活中人們可以清楚看到,同一個玉米品種同一個種植季節同一種種植方法,在石山地區種出來的和在土山地區種出來的,在長壽地區種出來的和在非長壽地區種出來的,其品位大不一樣,前者維生素、氨基酸含量特別高,味道特別好,種植其他作物也有如此不同效果。同樣,同一類畜禽,在不同的地方飼養,由于飼養的飼料和水是當地的,其畜禽肉類的味道也明顯差別。
此外,研究表明,高錳、鋅、鉻,低銅、錫的土壤分布與心血管發病率呈負相關,而與長壽老人密度呈正相關。
錳被長壽學家稱為抗衰老的元素,世界衛生組織認為錳對心血管有保護作用,是人體多種酶的激活素。鋅被稱為生命的火花。鋅與體內80多種酶活動有關,是維持機體正常代謝所必需,與DNA復制有關,所以,普遍認為,巴馬土壤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是巴馬人健康長壽的基本要素之一。通過化驗,巴馬百歲老人頭發中鋅和錳的含量是其他地區老人的10倍。絕大多數巴馬的百歲老人都是無疾而終,鮮有腦血管、心臟病和癌癥。
神奇的土地是大自然賜予巴馬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不老仙丹”。
由此看來,上帝幾乎把世界上最好的生命資源都放到了巴馬。人類健康的 4 大要素水、陽光、空氣、磁場,巴馬都占全了,而且是全世界上最好的。正是這獨特的自然環境,給了巴馬人長壽不衰的生命能(自然氣能)。這種生命能培育出的長壽食品和藥食同源的草本植物,養育了巴馬一代又一代百歲老人,他們一生很少生病,直到百歲還能參加勞動。
長壽密碼二:飲食接近自然
“火麻茶油將菜炒,素食為主鋅錳高;地下河水元素多,空氣清新人不老;晚婚晚育勤勞動,常享桃李野葡萄;知足常樂心清凈……”在巴馬,廣泛流傳著這樣一首民謠,它揭示的正是巴馬的長壽秘訣。
巴馬長壽老人常年吃的是玉米、稻米為主食,副食有紅薯、芋頭和蛋類,經常食用的蔬菜品種十分豐富,可分為豆類、家菜、野菜、筍類和瓜類等5種。
各國醫學專家考察巴馬壽星的飲食結構后發現,他們“粗、雜、素、淡、鮮”的飲食中,具有低熱量、低脂肪、低動物蛋白、低鹽、低糖、高纖維素、高維生素的“五低兩高”特點,這符合根除現代“富貴病”的壽膳飲食結構。
當地旅游部門推薦的“百歲老人每日食譜”:玉米粥、火麻湯、苦脈菜、紅薯葉南瓜苗、貓豆 ...... ;“百歲老人特色食譜”:巴馬“香豬”、盤陽河“水下人參”油魚以及“合渣菜”。“合渣菜”又稱“長壽菜”,此菜將黃豆磨成粉或漿狀,配以各種蔬菜一鍋煮,這種湯營養豐富,可口潤腸,,可吃菜也可喝湯,既有豆香,又有菜鮮,滋味很棒,營養一流。
火麻湯,是將火麻籽打碎浸水取汁來煮菜。巴馬民間有諺語:貴州有天麻,廣西有火麻。天麻以入藥為佳,而火麻則以入菜味美清香深受長壽老人的喜愛。
火麻仁富含不飽和脂肪酸、蛋白質、卵磷脂、油酸、亞油酸、亞麻酸等,其脂肪酸中含亞油酸和亞麻酸共達 76.4%,是目前常見食用植物油中不飽和脂肪含量的最高者之一。在功效上,火麻仁可將體內多余的脂肪、膽固醇等有害物質排出體外,既能排毒減肥,又可養陰滋補腎肝。長期食用,不僅對慢性神經炎、便秘、高血壓和糖尿病等有顯著療效,還有養心益血、延年益壽之功。火麻仁可榨成火麻油,被壽鄉人們稱為“長壽油”,是唯一能夠溶解于水的油料。
巴馬縣珍珠黃玉米產于幾個獨特氣候和特殊土質的石山鄉村,系傳統老品種,顆粒小、圓且硬,生長期長,沒有施用農藥和化肥,不受任何污染。營養豐富,比一般大米含的蛋白質高,食用易于消化,產熱量很低,含不飽和脂肪。所含的賴氨酸、鎂元素、纖維素、胡蘿卜素等,不但具有治癌、抗癌和防癌作用,經常食用,還能增強人的腦力,有益于健康和美容。巴馬人以玉米熬粥,當地群眾稱之為“長壽粥”或“黃金食”。
長壽密碼三:因天之秩、起居有常
中國古代醫書《黃帝內經》曰:“因天之秩,起居有常。”就是指人們要依大自然的變化而有規律的生活、要有良好的習慣。“起居律”直接關系到疾病的預防、健康的保障,對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延年益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當我們來到巴馬,漫步盤陽河畔,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幅“安逸、規律、恬淡”的生活畫卷。巴馬人日出而作沐浴自然,日落而息享受安寧,以“平靜的心理、豁達的眼光、溫和的舉止”面對日復一日的生活,他們“耕作不輟,平淡寡欲,無為而樂”,浸潤在怡然自得 的心境中,達到了人與自然和諧統一。
長壽密碼四:性格開朗樂觀
絕大多數長壽老人開良朗樂觀,一般都做到“三不”:
一“不”即不過度憂愁,不過度悲傷,獲驚喜不癲狂,遇打擊挫折不悲傷;
二“不”即不與人爭吵,不暴怒,寬容、忍讓、豁達;
三“不”即不嫉妒別人,不算計別人,與人為善。
“三樂”:
一“樂”即知足常樂,對物質生活無過分要求;
二“樂”即助人為樂,行善積德;
三“樂”即一生求樂,保持心情輕松愉快,追求家庭和睦,鄰里團結,營造融洽生活環境,享受生活。
長壽密碼五:終生體力勞動
終生從事勞動,是巴馬長壽老人共同的生活習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百年如一日,習以為常。生產勞動使他們常年暴露于山野,沐浴于大自然之中,肌肉發達,關節靈活,筋骨強壯。到了晚年,由于多年形成的習慣,他們仍閑不住,要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保持活動不停。據研究,勞動和活動能增加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防止血管硬化.
長壽密碼六:晚婚晚育風俗
巴馬的居民都有晚婚晚育的習慣,尤其是長壽家庭。十七、八歲開始談戀愛,但要到二十七、八歲才真正結婚。巴馬有兩種習俗極為獨特,一是婚后不落夫家。舉行結婚儀式后,女方只到夫家勞動,極少在夫家睡覺,直到懷孕生孩子才定居在夫家。這就自然形成晚育。二是夫婦生了第一個小孩后,就開始同屋不同床,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夫妻性生活的頻度。他們自稱“夫妻分床,日久天長”,哪怕“裸浴”雖同河而浴相距甚近,但決不雜泳。這種習俗很符合中醫長壽養身的“欲不可絕”“欲不可縱”理論。
長壽密碼七:遺傳基因保障
眾多的調查資料顯示,在巴馬長壽老人身上,遺傳表現明顯。在長壽老人家庭中,一般都有長壽代表,百歲兄弟、百歲姐妹不稀奇。
長壽密碼八:尊老敬老
尊老、孝老是長壽又一“法寶”。
良好的尊老敬老風尚是壽星們得以延年益壽的因素之一。巴馬尊老敬老蔚然成風,代代沿襲,像“備棺”、“補糧”續壽這些習俗都是例證。
人生七十古來稀。人上了年紀,生理官能衰減,免疫力差,頭痛腦熱是經常的事。但老人卻有老人們的看法,認為上天安排給他一生的"糧食"就要吃完了,人生之路快走到盡頭了。為了安撫老人,子女們就要張羅為老人"補糧",用這種方式消除老人的后顧之憂,祈望老人延年益壽。經濟條件好的家庭,每幾年就安排給老人補一次糧。
"補糧"要選擇吉日舉行,請道公根據老人的"生辰八字",按五行生克的原理來確定"補糧"的日期。如:老人的生日屬金,那就要選擇土日來進行補糧,因為是土生金,用土來輔佐金的不足,使其金旺,以此類推。
擇定吉日后,孝主(老人的子女)即通知所有宗親,包括已出嫁的女子,屆時要全部出席補糧儀式。已出嫁的女兒,孫女要給老人準備壽衣、壽服、壽鞋等禮物,女婿、孫女婿還要給老人獻上錦旗,上題"壽比南山"、"壽享遐齡"等祝壽用語。 子孫們給老人補上的這些錢和糧,日后由老人根據需要自行安排享用,不能送給第二者共享。
給老人"補糧",不僅是晚輩從物質上關心長輩,更重要的是給老人精神上的安慰,實質上起到了精神療法的作用。心理上的健康可戰勝生理上的不足,有句俗語說"有命不怕病",這些受"補糧"過的老人,認為生命已得到延續,無憂無慮,愉快地生活,過好每一天。
生活在這樣一種濃郁的尊老氛圍,老人們心情愉快,自然延年益壽。
巴馬,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成為世界唯一長壽人口持續增長的地區。有人感慨:在不可抗拒的生老病死,生命輪回的面前,上至帝王將相,下至販夫走卒,訪仙尋藥、吞丹飲露孜孜以求的益壽延年之夢,在這里的人們看來,原來不過是平凡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春來花開、秋到果熟一樣,一切都是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