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留在我的記憶里
2021 年9月9日,我終于踏上了去新疆的旅途。
這是我夢寐了多年的夙愿,自從于軍兄把那本他自己拍攝編輯的畫冊,“走過新疆”寄來之后,這個夢就一直的在拷問著我,“你何時出發”?去到那個,只在夢中遇見的新疆。
(江布拉克掠影)
今天,夢已成真。
此次出行,依然是2017那年,一同完成西藏雪域高原之旅的我們三人,仍然是三人一車同行。
為這次旅行擔當攻略和策劃行程路線,并承擔了主要駕駛任務的是一位大學退休的教師,更是我多年來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此稱其為A君;擔當副駕駛,并負責每天預定住宿和協助A君確定行車路線,是一位優秀的律師,稱其為B君;顯然像我這樣不懂駕駛,更不會駕駛的人,只能敲敲邊鼓,承擔起三人的財務工作。這樣也就讓我有了時間,在車上用手機的記事簿,記錄這次一路上所見到的心得,寫成“旅行日記”保存下來。
這天早上九點,我和A君就準時
從德陽廣漢市出發,前往成都市新都區接到B君后,就沿著京昆高速(北京至昆明)向北,在四川劍閣轉蘭海高速(蘭州至??冢┫蛭鳎缓蠼浉拭C進入青海,沿著祁連山走廊,翻過當金山口,從星星峽進入北疆。于是,開始了這趟我新疆之旅的首航,期間共歷時45天,自駕行程總計11622公里。
就是回來已近二十余天,特別是看到朋友,發在圈內有關劉寬新老師,用航拍記錄的《情定天山 神游南疆》的視頻后,就更不知道新疆的美,是否能用語言闡述清楚?或者是用畫面來傳遞明白?
到底新疆的這個美,有多深沉?有多炫目?有多么令人難以忘懷?我都不知道。只能把留在眼中的記憶,告訴給我的朋友,那里的朝霞落日是何等的燦爛,那里的秋日染金是何等的壯觀,那里的大漠孤煙是何等的廣漠,以及那里的天,那里的水,那里天高地廣的遼闊,是怎樣震撼著我的心靈。更何況,對于像我這樣第一次邁進新疆門檻的人來說,對于她美的認識,一切都要從“零”開始,因為新疆我才認識她。
(喀納斯臥龍潭金秋)
(在去喀納斯的路上)
(烏倫古湖)
(布爾津的五彩灘)
就像我的朋友于軍,他已經六次踏入這塊熱土,領略過那里春夏秋冬的不同景致,針對過那里各種人文專題的拍攝,當你問他“新疆到底有多美”的時候,他依然會告訴你,“我真的不知道,她到底有多美”!
這次走進新疆是我的第一次,也許是最后一次。除了在這篇旅游散文中記錄之外,還會把一路上每天記錄的旅游日記,以及即時配拍的照片,在我的QQ日記中留存,作為再次回憶起這次旅途經歷中,那些曾怦動過我心房,不能自己的點點滴滴。
從哪里來描述,第一次迎面撲來的景致?我想了很久,是從廣漠無垠、浩瀚無邊的沙海戈壁說起,還是從遼闊無際、天高地闊的草原談及,以及從那浩瀚無邊、碧藍如玉的湖泊著筆,我覺得自己都無法把握。還是讓我從那輪冉冉升起的朝陽,把這場大美新疆的序幕,在那道曙光升起的山坳里徐徐拉啟,讓這場美麗新疆的簡介,能夠盡善盡美地展現給我的朋友們。
(一)朝霞如虹 落日似火
(1)禾木迎輝
九月二十二日早,我們從北屯出發,沿著S319省道,經布爾津縣和五彩灘,在下午近六點(文中所標注的時間,均為北京時間。新疆絕大多數地區,與北京有近兩個小時的時差)才到達靠近蒙古、俄羅斯邊境,我國僅存,圖瓦人居住的三個村莊之一的禾木村。
(禾木村晨曦)
這個村子不大,從游客中心乘汽車,約半個小時左右既可環村一周。從車窗望去,圖瓦人特有的尖頂木質小屋,隨意的散落在道路兩旁,云杉掩映,村落縱橫,秋風習習,煙靄裊裊,一種情愫會不由自主的在你心底油然而生,仿佛讓你感覺到,自己走進了那山色醉人的人間仙境。
進村安排好住宿后,我與A君就亟不可待地登上,村旁山腰處的觀景臺,為明天早上到這里拍日出,選擇路徑和機位做準備。
第二天一早六點半,天色還黑蒙蒙的,我們就急急忙忙地起了床,連洗漱都顧不上,背起攝影包就向觀景臺出發了。
北疆九月深秋的黎明,寒氣逼人,朔風獵獵,借著A君手機中的“電筒”照明,拄著在路邊撿來的樹枝手杖,吃力地、摸索著,一步一步拾級而上,登上觀景臺已經是汗滲衣衫、氣喘吁吁、心疲力竭,時間也已經是早晨7點20分左右了。
(觀景臺等待日出的時刻)
山腰的寒風,毫不吝惜的肆虐著,剛才的汗瞬間變成了催冷劑,讓人情不自禁的打了幾個寒顫。很快沖鋒服就被寒風吹透,手指也凍僵了,連設置相機參數時的撥盤,也不聽了使喚,再加上沒有帶三腳架,只有靠在昨天選擇的這塊標有“禾木”兩字的大石頭上,把自己的相機放在豆袋上,作為臨時的“腳架”。就是這樣的地方,也有兩個人擠在這里,等待著太陽升起的那一刻。
這時的觀景臺上已經人頭攢動、熱鬧非凡。專業的攝影人,支好三腳架,安放好自己的長槍短炮,專心致志的準備著拍攝前的各種參數;也有航拍愛好者的數架飛機,已經在黎明的暮色中,嗡嗡地在人頭上翱翔;更多的人是用自己的手機,對準東方山坳里的夜空,等待著那一輪紅日蓬勃而出。
(朝霞初露)
剛剛對面山坳還拖著一抹,淡白微青的狹帶,空氣中還彌漫著夜色深深的凝重,大地還包裹在睡意朦朧之中,一切都還是東方欲曉、微暉初露的時刻。
突然之間,那道狹帶就變成了少女緋紅渲暈的臉龐,黎明的玫瑰色彩,不顧一切的渲染在了這聊寂的夜色中,毫不顧忌地向沉睡的大地,宣泄著千紅萬紫的光芒。此刻,還沒容得我喘口氣來,“彩霞出來了,太美了”,人群激動不已地驚呼聲,瞬間在觀景臺寒冷的黎明中四處廻蕩,凝固在我的耳旁,久久不愿離去。
(燃燒的朝霞)
我急忙抬頭環視天空,剛才還漂浮在眼前的濃云,轉瞬之際,似乎像被人點燃的火苗,穿出火熱的爐膛,在破曉黎明的天空中燃燒,整個東方都被點燃了,烈焰四射、霞光萬道,五彩紛披、燦若錦繡,真應了那句“漫天彩霞漫天虹”,漫山秋色漫山叢的詩句。
所有的人都屏住了呼吸,就像整個世界被冰凍了似的,沒有了一點聲音。人們顧不得什么,只知道用凍僵的手指,按動著快門,甚至連看一看每一張的拍攝效果都來不及,真怕就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漏拍了這平生以來所見,最壯觀的朝霞晨暉。
這景象只在天際中停留了不到七八分鐘,就云煙四散、天際頓開,晨曦的幕幔也拉開了禾木村新一天的到來。整個禾木村都從昨夜的睡夢中蘇醒了過來,青煙繚繞、薄霧輕拂,松林仄徑、野草閑花,都伴隨著禾木河溪流的低吟,哼著晨曲一起歌唱。河兩旁的白樺林也醒了,參天聳立的白樺樹,婷婷玉立,昂然向上,挺直著它高大的身軀,沐浴在晨露的陽光中。
(燃燒,燃燒)
(日照金山)
當東方的朝霞漸漸淡去,我轉過身來,身后高聳的山峰,已被霞彩映上了一層耀眼的金光,猶如高原雪域的“日照金山”一般,被涂上了一層炫目的玫瑰色,宛若狂舞的金蛇,在這阿爾泰山脈蛇走龍行、前來迎賓一般。
(圖瓦人居住的尖頂小木屋)
(睡醒了的禾木村)
旭日東升的景象,只要不是陰雨天氣,幾乎每天都能看到,都能讓人見到它后,有一種蓬勃向上,奔向希望的情愫從心底涌來。但是,這彩霞也會轉瞬即逝,天空又會重現那漂浮的白云藍天,太陽也會一點一點的升上天際,普照著沉睡了一夜的大地,讓眼前的萬物又恢復到往日地喧嘩,一切又都如常一樣平平淡淡。歲月依舊會蹣跚地向遠方走去,時鐘的滴答聲,絕不會因為黎明的燦爛戛然而止,平靜如水的生活,依然會在淡然如初的時光中流逝,瞬間的輝煌總將會被流云沖淡。
生活何嘗不是如此,轟轟烈烈只是短暫的榮華,平平淡淡才是生活的內涵,炫耀漂浮的榮華,很快就會失去全部的本真,如同海市蜃樓一般,瞬間被海風吹得無影無蹤。惟在這平淡的滋味里,你才會品味出五味雜陳的滋味,才會在清淡如水的靜怡中,深深地品嘗出,生活中酸甜苦辣的味道,唯有調味的鹽,才能勾兌出五味俱全的佳肴一般。
但愿這燦爛的輝煌,每次都是為那恬靜如水的平淡,吹響的前奏。在主旋律起伏跳躍的音符中,才真正的排列著,抑揚頓挫,委婉曲折,娓娓動聽,激昂動人,余音繞梁,扣人心弦的旋律。
這決不是說,我只鐘情于那平淡如水的瑣碎生活,而是自己在時時告誡自己,平淡才是一個人生命之中的主旋律。
(即將消失的朝霞)
然而我仍然會記住,今天早晨禾木村的朝霞,...。
(2)賽里木湖的晨輝
可能是由于昨天接近傍晚,我們才到達賽里木湖景區,雖說是驅車繞湖游覽,但出景區已經是21點多了,加上住宿遇到點麻煩,安頓好吃了“晚飯”,都已快到23點了。
第二天(9月27日)一早, 我還迷迷糊糊的睡在床上,就被A君從夢中喚醒,“快起來,今天有朝霞”!拉開窗簾,果然看到滿天金色的晨暉,已經燃遍了整個東方。不由分說,我一個鯉魚打挺,翻身爬了起來,三下五除二穿上衣服,背上攝影包,就來到所住酒店的大門外。
(賽里木湖的朝霞)
此時,賽里木湖景區的天空中,已經布滿了各色五彩的霞光,只要你一抬頭,這霞光就會把你帶進到夢幻的天堂。在這片美麗的大地上,眼前的萬物,都沐浴在了金色的朝霞里,整個街道、整個房屋都披上了金色的外衣,插在燈柱上的國旗,也在五彩的晨暉中,顯得格外的莊嚴瑰麗。
橘黃色的、緋紅色的、玫瑰色的,還有蔚藍色的、以及常為藍天為伴的白云,都蜂擁而至,急不可待的呈現在了我的眼前。各種耀眼的光彩,陡然之間,就被霞光編織成五彩的錦緞,肆意的渲染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空。
(夢幻的清晨)
(紅日蓬勃而出)
一會兒,那輪鍍金的旭日,就從街對面的樹叢中冉冉升起,宛若鑲嵌在這片云海霞光中的一輪金色的火球,把剛才還是五彩云霞的東方,慢慢地映照成了金黃色。
那輪金色的火球,光耀四海,也在一圈一圈地擴展著,沖破云霞,頓時就把五彩的天空,融匯成了金色的天宇,晶亮耀眼,云蒸霞蔚,整個世界都沐浴在了這金色的晨光中。只一會,它就熾烈成耀眼的白日,把溫暖和光明投射到這塊熱土上,街道蘇醒了、房屋蘇醒了,整個賽里木湖也都蘇醒了。
(旭日東升)
恍惚之間,自己好像才從眼前這五彩繽紛的幻夢中醒了過來。灑在鋪滿金色華彩街道上的耀眼陽光,伴隨著高原瑟瑟逼人的寒風,一股腦的、毫不顧忌的穿透身上所有的衣服,冷得我不住的打顫。
站在這空無一人的街道中,我突然在想,當年玄奘西行印度時,是否曾路過這里?是否也曾如我這般,站在這條道路的中間,遙望著變幻莫測的浩宇,思想著是否自己能用這雙疲憊的雙腳,在這大漠的荒原上,踏著一路的荊棘,沿著一條崎嶇的小路,翻山越嶺,櫛風沐雨,披星戴月,也迎著如這般的朝輝,饑寒交迫,邁向朝圣的路,艱難前行?......。我不知道...
然而,這位智者做到了。他歷時十幾年,行程數萬公里,帶回佛經657部,為當時社會了解西域地區的文化、經濟、人文、地理和歷史,提供了更詳實的第一手資料,以及為中原佛教地傳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也因此成為了我國佛教史上的一代宗師。
玄奘大師為了更深刻的了解佛學,前往與長安相隔萬水千山的印度求學,歷經千辛萬苦,翻越崇山峻林,最后終于圓了自己心中,普度眾生、傳播佛學的信仰。他一生都在為這個信仰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今天我站在這西域的大漠間,面對蒼茫的大地,不住地問自己,你的信仰是什么?......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
信仰是什么?我覺得應該是人生的一種真實的、崇高的追求,他不應該因時間的推移而變,也不該因環境改變而變,更不該以自己的好惡而變。而應該是通過獨立思考后,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中,在自己的價值觀里,確立的一種對待事或物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記得在讀洪明兄,送我的那本《周國平散文集》里,講述著這樣的一個故事:一次,周先生乘船航行途中,由于天氣悶熱難耐,乘客紛紛擠到艙內那個唯一的自來水龍頭前,用毛巾洗臉降溫的時候,一位小和尚,他手拿毛巾,靜靜的等候在一旁,終于輪到他洗臉的時候,一名乘客奪步上前,一把就把他擠開。這位小和尚面無慍色,退到一旁,禮貌地以手示意,連連說道:“請,請”。
就是這一讓一請,頓時讓周先生對這位小和尚肅然起敬。
也許一個人的信仰不明確,但他的一舉一動會告訴人們,他的信仰、他的價值觀,就是在于用愛的智慧,去理性省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讀罷,掩卷沉思,希望自己也能夠成為有這種信仰中的一員。
然而,仍然感謝老天,給了我又一次與朝霞相擁的機會。只可惜,今天的日出,沒有準備,沒有到湖邊拍攝,更沒有來得及仔細的構思,或許準備得更充分些,它會留給我更深的印象。
(3)北屯的晚霞
有了朝陽,就不能沒有晚霞。
9月21日,從烏倫古湖又回到北屯,這個昨天我們就入住的“金廷國際酒店”。我很幸運,在北屯所住的酒店后院,就拍到了熊熊燃燒的晚霞。
昨天A君就告訴過我,這里的晚霞不錯,有機會可以拍一拍。錯過了昨天的機會,再不能錯過今天,我自己告訴自己。
于是吃過晚飯,就收拾起攝影器材,獨自一人來到樓下,尋找一個可以拍攝的場景。遺憾,由于對這里不熟悉,也不知道哪里能夠找到合適的前景和中景,那里還能夠有更合適的拍攝地點,無奈只能選擇酒店后院的空地,架起三腳架,在地上擺放著100到400的大白,16到35的廣角,24到105的中焦,以及自己常用的24到70的變焦,甚至ND鏡和灰鏡都鋪在了地上,就是想起高健老師告誡我的:若你覺得自己可能不能再到這里拍攝,遇到滿意的拍攝景致,把你能夠有的,所有鏡頭盡量用上,不給自己留下任何的遺憾。
一切準備就緒,大約近20點左右,西邊蔚藍色的天空還掛著幾片白色的云朵,西沉的落日,悄無聲息地跌落在,天邊厚重的云霧里。
(夕陽西墜)
可才過去幾分鐘,西邊地平線上,剛才還是絳紫色的天空,瞬間就被耀眼的霞光撕開了一道長長的裂口,順著天邊的地平線,出現了一抹耀眼的霞光,把剛才還是絳紫色的天邊,染成了燦然的金黃。
(等待,等待)
四周,萬籟俱寂、曉夜如絲,似乎那落日西沉的聲音,都會在這夜空中,輕輕地傳到你的耳旁。低垂的夜幕,遮隔了北屯大地燈紅酒綠的喧囂,讓眼前的一切,都似乎在靜悄悄地等待,等待那晚霞織就的五彩錦緞,掛在這萬籟寂靜,夜空如洗的浩宇,以及那一幅光耀寰宇、動人心弦的綺麗畫面,陡然之間出現在你的眼前。
不一會天邊的那道裂口越來越大,好像要斗轉乾坤,將這黑夜變成火一般鮮紅,火一般強烈的黎明。真的,又過了一會,那道金色的彩練,越來越寬,越來越艷,由金黃竟變成了通紅通紅的火焰,在遠處的房屋和樹叢中熊熊燃燒,遠遠望去,就好像滾滾的烈焰,已經吞噬了整個天邊。
(夕陽無限好)
(秋色烈焰共歡)
在我拍攝的這個位置,雖然無法看到西墜的那輪紅日,是何等的壯觀。但是我能感覺到,此時那輪落日,一定在血色的晚霞中涌動,正把斑駁陸離、五光十色的云彩,織成那光照環宇的霞光。
人們都說“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不知此句是贊美,還是感嘆?黃昏過后,時空即將落下帷幔,眼前的春華秋實,都會在帷幔后,等待著又一個朝霞日出的時刻。
(紅日沉淪)
(靜夜如斯)
人生何不如此!驀然回首,時光已經悄無聲息的走到了歲月的前頭,我們的人生旅途也近黃昏。但是,翻開發黃的日歷,你也許會突然發現,自己也曾駕馭過生命的航船,經過風雨,渡過險灘,到達過理想的彼岸,度過“無限好”的時光。今天不過是把自己的航船,開回到了家的港灣,迎接另一種挑戰,期待著把夕陽的絢麗渲染得更加的輝煌。
20點50左右,夜幕仍然在變幻著天籟的顏色,夜色更加的凝重,空氣里夾帶的陣陣寒意,也不知什么時候突然襲來,感到全身瑟瑟發冷,我知道自己該收工了。
(二)哈薩克牧民轉場
對于“牧民轉場”這個詞,還是這兩年我從A君口中,以及于軍兄到新疆拍攝轉場專題后才陸續得知的。特別是看了于軍兄編輯的《新疆 醉生夢死又一會》的美篇,才對新疆哈薩克牧民,每年的轉場情景和歷史淵源,有了一點概念和認識。
哈薩克牧民的轉場,已經有了上千年的悠久歷史,逐水草而居的老祖宗早就知道,要想有膘肥體壯的牛羊,要想有馳騁千里的駿馬,必須要有肥沃繁盛的草場,必須要給草原休養生息的機會,你才能有茂盛的牧場,提供給牧放的牛羊駿馬,才能使自己過上殷實溫飽的生活。于是就有了這一年數次,依照牧草生長周期,有序地為牲畜轉移草場的大遷徙,人們稱之為 “轉場”。
(轉場途中)
牧民的轉場一般都隨季節的變化,春季轉秋季牧場,或者冬季轉夏季牧場,也有高山牧場,轉低處牧場的情況,多的甚至一年中隨著季節的變換,能夠有四次轉場的情況。而轉場的距離,少則幾十公里,多則數百公里,乃至上千公里之遙。牧民在轉場時,也有牲畜固定的遷徙路線,稱其為“牧道”。
于是在這一條條古老的牧道上,就有了那些風煙蔽日,浩浩蕩蕩,艱苦卓越,讓人贊嘆不已,扣人心弦,氣勢磅礴的轉場畫面。而且這一題材,也就成為了近些年來攝影人,不懈追求的創作源泉。
(轉場途中)
在阿爾泰地區,牧民每年一般兩次,五六月轉夏季牧場,九十月轉秋季牧場的轉場經歷。
我們這次在從喀納斯前往烏爾禾魔鬼城的路線抉擇中,不愿再走經賈登峪回到布爾津的老路,A君選擇了從喀納斯到哈巴河的一條縣道。沒想到就是這次無意的選擇,讓我們在布爾津縣葉格孜托別鄉境內,意外的與哈薩克牧民的秋季轉場不期而遇。
一開始,是一隊轉場的牛群,在公路上慢悠悠地向前行進,我們的車也緩緩地跟著,不敢按響喇叭催促,怕驚擾了眼前的牛群。只好停停走走,走走停停,跟在它們的后面,不敢越雷池一步。數百頭各種顏色、大小不一的牛,在這條公路上不緊不慢地前行。整個牛群,都沒有引起我們太多的注意,甚至我都下了車,跟著它們走了一段路程。
等我上了車,又繼續行進的時候,突然A君對著后視鏡,激動地喊著:快看,轉場的羊群來了。
果然,在車窗的左后方,數百只褐色的綿羊,在路旁的山坡上卷起滾滾地煙塵,遮云蔽日,黃煙滾滾,鋪天而來。一位哈薩克婦女,騎在馬上拉著韁繩,全神貫注地照料著坡上的羊群,一條小狗跟前跟后的忙碌著,整個轉場的羊群,前不見頭、后不見尾,全都在煙塵中時隱時現,就像萬馬千軍的隊伍,直向我們撲來。
(轉場的羊群)
(煙塵蔽日)
A君趕緊把車停在安全的路旁,我端起相機,跳下車來,趕到公路的左側,對著迎面而來的羊群拍攝。
這羊群剛剛從我的鏡頭前,消失在前面揚起的滾滾濃煙中,后面的一隊牛群,就亟不可待的跟進而來。牛群在一位騎馬的哈薩克漢子帶領下,出現在了前面的山坡上,牛群一字排開,氣勢如虹,那陣式猶如萬馬奔騰,狀似排山倒海,以千軍擁沓、勢不可擋之勢滾滾壓了過來。
牛群鋪天蓋地的從山坡上蜂擁而至,身后揚起的塵煙,瞬間就遮住了遠方的藍天,就連近在眼前的山嶺溝壑,都變得模模糊糊,失去了先前的模樣。
(轉場牛群)
(希望之路)
“哞...,哞...”,牛群低沉的叫聲,在這空寂的山谷中廻蕩,宛如大提琴深沉的旋律,在維也納金色的旋頂大廳上回旋,讓人聽起來是那樣的激動和震撼。
你看過春秋戰國時期的“火牛陣”嗎?牛角上綁著尖刃的刀戒,尾巴被點燃的火灼燒著,牛群被后面的武士吆喝著,猶如決堤的洪水,一瀉千里,勢不可擋。而今天這牛群的陣仗,就如同書中描繪的一般,也如那滾滾的洪滔,洶涌澎拜,氣壯山河在我眼前出現。
(前往新家)
(途中)
我站在這群牛要通過的牧道中間,把相機放得低低的,對著遠處的牛群拍攝著,......哈薩克漢子也躍馬揚鞭,來的我的鏡頭前,讓我的影像里,也留下了這位大哥珍貴的身影。
(你好!哈薩克大哥)
當我把用手機拍攝的,當時轉場的畫面,發到朋友圈的時候,有朋友告訴我們:你們真幸運,遇到了這難得的哈薩克牧民轉場的機會。
是的,我們是幸運的。
在這古老的牧道上,遇到了哈薩克人千年不變的遷徙輪回,也親眼目睹了馬背上民族,艱辛頑強的生活方式,更跟著他們的腳步,在滾滾飛揚的煙塵中,把我們的思緒帶進了,這最原始的生命記憶之中。
我沒有走進過哈薩克人的生活之中,不知道在這漫長艱辛的轉場路上,他們要遇到多少艱難困苦,要越過多少高山峻嶺,要趟過多少河流險灘,還要經受多少狂風暴雪,以及我不知道的辛酸和勞頓。
但是,在每一位轉場哈薩克漢子的臉上,你看不到一點退縮和畏懼的神色。無論是騎在馬上的哈薩克婦女,還是騎著摩托車開路的年輕人,或者開著汽車、拖拉機的駕駛員,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自信和堅毅的笑臉。因為他們知道,每一次這樣大規模的遷徙,就是一次走向美好生活的開始,就是哈薩克人用汗水,甚至用生命擁抱明天的贊歌。
有人說:哈薩克是馬背上的民族,世界上走路最多的是哈薩克人,世界上搬家最勤的是哈薩克人。
他們永久的家在那里?我不知道,想來他們也不知道,我只是心中默默地叼念著:祝愿他們在每次的轉場中,能夠尋覓到永遠的歸途,那個,屬于他們自己心中,那個溫暖的家。
(三)生命的贊歌—胡楊
據資料顯示,世界的胡楊中國占了67%以上,中國的胡楊新疆占了90%以上,這兩個“以上”,讓我知道新疆是世界上生長著胡楊最多的地方。
第一次認識胡楊,也是從于軍兄那本《走過新疆》開始的,當在這本影冊里,第一眼看到生長在沙丘上的那棵孤獨的胡楊時,我就被它生命的頑強震撼了。于軍兄這樣描述著:這似乎不是一棵樹,也不是一幅畫,這是生命為生存而拼死搏斗的過程,這是一曲生命的贊歌。
(生命的頑強)
就這樣我認識了胡楊。也渴望有一天,能夠走進胡楊林,去擁抱那片燃燒著希望,與不屈的頑強生命。
經過果子溝和霍爾果斯市后,到達新疆的伊寧后,我們又經獨庫公路,過巴音布魯克大草原,于9月29日傍晚到達庫車縣。第二天一早,就從庫車縣出發,中午到達輪臺縣的“塔里木胡楊林景區”。
到達這里已經是中午時分,我們在景區外吃了午飯,就購票進入了景區。在這里才看到,這時輪臺的胡楊,還是綠葉參天,一派勃勃生機的景象,這里的管理人員告訴我們,要到下月底左右,這里的胡楊才能夠被寒霜染黃。
雖說沒有看到那片金黃燦爛的胡楊壯觀景象,但綠色的胡楊依然讓我感嘆,它扎根在凄風荒蕪的大漠戈壁,生長在干旱惡劣的浩瀚沙漠,以自己特有的頑強的生長方式,昭示著生命的力量。
(輪臺胡楊林)
(輪臺胡楊之家)
就這樣,以為自己這次新疆之行,只能看到這綿延不斷,郁郁蔥蔥的胡楊林,只能領略到它們生死交替,頑強不屈的精神,作為一種記憶,留在我對胡楊模糊的記憶中。
然而,轉機出現在意想不到事情上,甚至自己連一點思想準備都沒有。
當我們第二天穿過522公里長的沙漠公路,到達南疆的民豐縣后,依然按計劃從民豐前往和田縣,在10月3日離開和田縣,在沿吐和高速(吐魯番到和田)到喀什市,欲參觀那里的人文和歷史,并記錄一些這類的影像的時候,在經過葉城縣的防疫檢查站時,被檢疫人員告知,由于新疆霍爾果斯出現疫情,我們不能前往喀什,只能選擇倒回和田,或就地隔離這兩種方式時,無奈斟酌后,我們選擇了后者。
于是就有了在葉城被“醫學觀測隔離”的14天。
10月17日,在葉城進行14天的隔離時間結束后,我們于當天中午近13點,辦理完各種手續,允許開車離開葉城縣,然后依然沿著吐和高速出發,決定當天到阿克蘇住宿。
由于疫情發生突然,打亂了我們原定的旅行計劃,放棄了再到喀什的打算,到達阿克蘇的第二天,又得到烏魯木齊也出現了疫情的消息。于是B君提議,不從甘肅經西寧和蘭州回川,而直接從青海進入四川的想法。于是A君決定在庫爾勒轉向南,走G218國道,經若羌然后走G315國道到青海,翻越喀喇昆侖山和阿爾金山,直接進入四川阿壩回到成都的這條路線。
也就是這樣的抉擇,以及那14天的醫學觀測隔離,我們才有了機會,在這條國道上與胡楊林的邂逅。
G218國道,是一條沿著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的公路,同時塔里木河也是沿著這條公路,最后消失在阿拉干和若羌縣的沙漠境內。
(沙漠公路旁的沙丘)
(浩瀚沙海)
離開阿克蘇后,為了不再遇到什么意外,我們沒有選擇住在庫爾勒,而是選擇了當天住在這條G218國道上的尉(yu)犁縣。有關這個“尉”字的讀音,能夠得到正確地糾正,原為是一次問路引起的。
當我們在過檢查站詢問一位警官,有關尉(wei)犁縣住宿情況的時候。這位警官一本正經的告訴我們,這里不是尉(wei)犁縣,而是尉(yu)犁縣的時候,我還半信半疑,覺得是不是因為地域口音的緣故,發音不同而已。結果在字典中才知道,當讀新疆這個地名時,它就讀尉(yu),而讀河南尉縣地名時,就該讀尉(wei),這便也是一點語言知識的小小收獲吧!
10月19日早上九點半,我們吃了早飯就驅車離開尉犁縣城,沿著G218國道前行。道路兩旁的棉田,白花花的一片,雪白的棉桃正待棉農采摘,道路兩旁不時有裝著整車棉花的卡車從公路上駛過,看來這一帶是新疆棉花的產區。
越往前走,眼前的戈壁大漠的景致也越來越明顯,鹽堿化的沙地,表面泛出一層厚厚的白霜,沙化和鹽堿讓這片土地顯得格外的荒涼和貧瘠。
遠處的沙丘里,不時能夠看到一棵棵倔強的胡楊,頑強的頂著風沙的襲擾,屹立在沙海里的景象,也不時從我們的眼前掠過。
當過了的31團后,胡楊樹離我們也越來越近,越來越多,越來越茂盛。南疆深秋的寒霜,把胡楊的楓葉一片片染黃,漸漸地染成了金燦燦的一片,綻放成燃燒的火焰,那么燦爛、那么輝煌、那么淋漓盡致,那么讓人神魂顛倒。
胡楊,是荒蕪大漠中獨特的自然生物,也因此在這無際的沙海里,形成了我國大西北特有的自然風貌。每年吸引著無數的游客和攝影愛好者,如朝圣般虔誠地如期而至,陪伴著它守候這晚秋,最浪漫、最華彩、最熱烈的時光。
早在清代就有詩人這樣描述胡楊:“矮如龍蛇多變化,蹲如熊虎踞高崗,嬉如神狐掉九尾,獰如藥叉牙爪張...”。的確,胡楊樹干有著千姿百態的造型,高可修枝拂云,低能及地探水,闊如經幡蔽日,彎似虬行龍繞。它既生長著梧桐的楓葉,也挺立著白楊般筆直的枝干,更有松樹那樣歷經風霜寒雨的軀體,也便讓它有了楓葉的燦爛,白楊的風格,以及松樹的品質。于是引來無數文人墨客,以胡楊三千年的生命禮贊,謳歌著一曲又一曲,蒼勁而悲壯,空寂而坦蕩,寧靜而又熱烈,詮釋生命的贊歌。
沿著公路兩旁,胡楊蔓延著,長度竟延伸達一百余公里,剛燃燒完眼前荒蕪,沒過多一會,又一片燃燒得金黃的火焰,會從車窗外飛進,不得不讓你又停下車來,走進這片胡楊林,再一次來到它的身旁,近距離的擁抱這沙漠綠洲的守護神,感謝它用自己軀干的力量,筑起這道阻隔風沙腳步的長城。
也不知道什么時候,塔里木河就來到了我們的面前。在一處停車拍攝胡楊林的時候,A君告訴我,那邊有一條河,可能水有些深,要注意安全,千萬不要下到灘涂里去。
按照A君所指的方向,不遠處果然有一條河面約有三四十米左右寬,河床里清澈的流水,靜靜地從樹叢邊流過。后來A君告訴我,這就是我國著名的一條內陸河,由帕米爾高原,喀喇昆侖山脈和天山山脈融化的雪水,在進入塔里木沙漠后,匯聚成這滔滔的塔里木河,流經茫茫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最后消失在浩瀚的沙海之中,這是我國唯一的一條內陸河。
(塔里木河)
我真奇怪,在這沙漠的深處,居然還有如此豐沛的水源,像母親的乳汁一樣,滋養和哺育著這里世世代代,勤勞善良的各族人民。
它也毫不吝嗇的付出自己的所有,滋養著這片土地上的萬物,甚至將自己最后的一滴乳汁,也無怨無悔地奉獻給這片廣袤無際的大漠。
就在快到河流消失的阿拉干附近,河邊依然是蘆葦叢生,水鳥翱翔,楊柳倒映,金光欲燃,放眼環顧,四周黃橙橙的一片,恍惚之間,你會疑似自己夢回江南。
千年的佇立,千年的不屈,千年迎風冒雪,千年低吟酣暢,生似燦爛的華彩,死如不朽的泰山,披著歲月的光華,歷經千古的磨難,走近它,你就會讀懂生與死的故事,你就會領悟,一歲一枯榮,一樹一世界的真諦。
人終將老去,走完自己的輝煌和坎坷,告別自己的親人和朋友,這便是自然規律。胡楊沒有扎根幾十米,甚至上百米,乃至上千米的根系,牢牢的抓固在深深地沙海里,它會有“死,一千年不倒”的軀干嗎?我想不會的。無論是誰,想要留給這個世界點什么,他不把自己的“根”,牢牢地扎在幾千年傳統的文化土壤中,不把自己置身于人民這片沃土里,最后終究不過是云煙過眼,倏忽即逝的曇花一現。
歷史已經證明,歷史還將繼續證明。
(四)路邊采擷
喜歡旅游的人常說“風景在路上”,不知是不是在說,好的風光不一定非要走進景區,許多景致都是與你邂逅相遇,不期相擁的意外收獲?
在這次新疆行的旅程中,就有不少讓人難以忘懷的美景,與我們擦身而過。那些難忘的美景,有的可以停下車來,記錄下這一瞬間;但是,更多的是,路旁不能停車,有的無法停車,所以依然錯過了很多機會,留下不盡的遺憾。
在這“路邊采擷” 部分里,我想主要是把在行車途中拍攝到的,自己以為還可以的片子,匯集在這里,作為最后的點點滴滴奉獻給朋友們。
對于這些片子,我就不做過多的描述,只簡單的介紹一下當時的拍攝情況,以及需要介紹的相關資料,以饗諸友,盼諒。
(1)沿額爾齊斯河
(額爾齊斯河從大峽谷流出)
額爾齊斯河,是新疆北部最主要的河流之一,也是我國唯一一條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源于阿爾泰山西南坡,山間兩支河流是它的源頭,喀依爾特河和庫依爾特河,兩河匯合后稱其為“額爾齊斯河”。在我國境內,它將卡拉額爾齊斯河、克蘭河、布爾津河、哈巴河和別列則克河匯入后,自新疆東南向西北奔流出我國境內,注入哈薩克斯坦境內的齋桑湖,再向北經俄羅斯的鄂畢河注入北冰洋。全長4248公里,在我國境內有546公里長。(以上資訊來源于百度)
因此,在流經北疆境內時,沿途留下來許多旖旎迷人的風采,比如那首不知唱哭了多少癡心戀人,唱醉了多少相依情侶,憂傷的“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的可可托海,就在這額爾齊斯河旁的大峽谷之內。在這五彩繽紛、斑駁陸離的金秋時節,額爾齊斯河會留給了人們更多意想不到的美麗。
(額爾齊斯大峽谷的秋景)
(額爾齊斯河流過可可托海的秋景)
(從富蘊縣去往大峽谷途中)
(布爾津河在五彩灘流過)
(2)在一些景點內的片子
雖說許多景點,并沒有拍攝到多少如意的片子,甚至沒有能留下一點記憶,就好像沒有到過那里似的。出現這樣的結果,也許是因為去的季節不對,也許是因為到達的時間不適合攝影,也許是自己對攝影的悟性還不夠,......??傊屛覀兎艞壛嗽谝恍┚皡^內拍攝的念頭,走馬觀花,一過了之。但是,也有一些地方的風光,很值得回味、也很值得記憶,所以,在這里以同樣的方式,呈現給朋友們。
(江布拉克景區)
(江布拉克景區)
(可可蘇里景區)
(烏倫古湖)
(禾木村觀景臺晨曦)
(喀納斯月亮灣)
(喀納斯換乘中心小景)
(白哈巴村掠影)
(白哈巴村掠影)
白哈巴村掠影
烏爾禾魔鬼城
烏爾禾魔鬼城晚霞
烏爾禾魔鬼城晚霞
賽里木湖
(3)路邊點滴
最后將在路邊拍攝到的一些景致放在這里,作為在新疆這段旅程的最后配圖。以下圖片均按時間順序排列。
(去往額爾齊斯大峽谷途中)
喀納斯景區門外的公安派出所
(果子溝大橋)
國 門
巴音布魯克草原
獨 庫 公 路
獨 庫 公 路
獨 庫 公 路
沙 漠 公 路 旁
沙 漠 公 路 旁
(五)結束的話
我還是想說,對于新疆的美,我無法用語言來描述,也無法用影像來傳遞,只有你踏上了這塊熱土,才能似乎夠懂得,什么叫做浩瀚無際,什么叫做天高云淡,什么叫做震撼人心,......
當我在禾木村,面對朝霞如火的天宇,那片彩霞讓我驚嘆不已,似夢似幻,連自己都不知道;在遇到哈薩克牧民轉場時,那蔽日如煙的宏大場景,那千軍萬馬的浩蕩隊伍,頓時就會使你忘卻塵世間的一切煩惱和焦躁,你會情不自禁地問,自己的那點苦痛和憂傷,比哈薩克人轉場時遇到的艱辛還大嗎?在面對大西洋那最后一滴眼淚時,你會忍不住懷疑自己的眼睛,賽里木湖的水是真的嗎?當你踏進廣袤大漠的那一瞬間,你會突然感到,人類的渺小,生命的可貴,尊重自然就是拯救人類自己的內涵;當你走進胡楊林,面對無數生與死的瞬間時,你一定會在心底刷新,自己對生與死的理念;......
新疆,走進心里的新疆,就這樣留在了我的記憶里。我不知道還會不會再來,但我知道,我會記住你,大美的新疆!
最后用周國平老師的一段哲理,作為自己這篇“新疆,留在我的記憶里”作為結尾。
在這個沒有上帝的世界上,誰敢說自己已經貫通一切歧路和絕境,因而不再困惑,也不在需要尋找了?我將永遠困惑,也永遠尋找。困惑是我的誠實,尋找是我的勇敢。
是的,對美的困惑,也需要我永遠的尋找!
草稿結于 2021年11月19日傍晚
完 稿于 2021年11月26日傍晚
文 字:胡 洪
攝 影:胡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