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對其適用作出特別規定,以保證另一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格式條款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采用格式條款訂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
2、格式合同的提供方有提示或說明的義務。《合同法》規定: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應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請對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責任的條款,按照對方的要求對該條款予以說明。
3、免責條款的無效。根據《合同法》第四十條的規定:格式條款凡是具備合同絕對無效條件之一的,一律無效;凡是規定造成對方人身傷害而予以免責的,規定因故意或重大過失給對方造成財產損失而予以免責的條款的一律無效;凡是免除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當事人主要義務,排除對方當事人主要權利的,一律無效。
4、歧義條款不利于表意者解釋的原則。《合同法》規定,對格式條款的理解發生爭議的,應當按照通常的理解予以解釋。對格式條款有兩種以上的解釋的,應當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
5、約定條款優先原則。格式條款和約定條款不一致時,應當采用約定條款。
公平原則是我國《民法通則》所確定的最基本的民事法律原則。《合同法》第39條著重強調“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有著特殊的意義。因為在市場經濟中,能夠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當事人往往占有政治上、經濟上的優勢地位,尤其是因為格式條款是一方當事人在未與合同對方當事人協商而預先自已擬定的條款。這就難免會在有意或無意中揉進不公平的條款內容。
雖然《合同法》盡量體現尊重合同當事人意愿。促進市場交易完成的立法宗旨,但是,對合同當事人的意思表示實行適當的國家干預仍是《合同法》的基本精神之一。格式條教必須符合國家法律規定,仍然是認定格式條款法律效力的基本標準之一。《合同法》第40條規定的“格式條款具有本法第52條規定情形的”。
我國《民法通則》第55條所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應當具備的基本條件之一就是“意思表示真實”。在《合同法》中,鑒于格式條款的預先擬定性和未與合同對方當事人協商的特點。對于承諾格式合同的一方當事人意思表示真實作出了特別的保護措施。
《合同法》第39條規定的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當事人。應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請對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責任的條款,按照對方的要求,對該條款予以說明。”這一規定所體現的立法精神。就是防止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當事人利用自已預先擬定格式條款的有利條件,使用隱含、晦澀的語言來免除或者限制自己的責任。從而使承諾格式條款的一方當事人在“重大誤解”的情況下,承諾格式條款。造成合同的成立并非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的局面。
正如前文所述。格式條款的優點在于提高交易效率。其缺點則是容易導致侵害承諾格式條款一方當事入利益。形成合同權利失衡的現象。基于這一現實。我國《合同法》在規定格式合同制度時。體現了著重保護承諾格式條教一方當事人合法權益的立法精神。
無論是面對廣大的消費者的交通、通訊、醫院、城市公用事業領域,還是在公司、企業之間,只要存在格式條款的地方。那么格式條款的提供者為了減少自己的合同義務和法律責任,或者為了分擔商業風險,往往將一些按照慣例應當由其承擔的合同義務加以免除或者加以限制。
從格式條款的產生原因來看,其具有如下特征:
1、單方制定、不可協商。格式條款的使用者預先將自己的意思表示于文字,與之締結合同的相對方并不參加合同條款的制定,也沒有進行協調的余地,而只能對之表示全部接受或者全部不接受。
2、規格化、定型化。從合同內容方面來說,格式條款的內容為一個整體,不允許變更,除了締約時間、對方當事人和標的數量等,合同雙方主要的權利義務都已經定型化。格式條款一經制定出來,就會在較長的時間內保持穩定,對所有不特定人同等對待。
3、對象廣泛、重復使用。適用對象的廣泛性是指當事人一方將其預先擬定的格式條款適用于與其交易的所有同類交易對象,即只要這些對象與其交易,都以該格式條款作為基礎。反復使用,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多次使用該格式條款,而不是為某一次或幾次特定的交易而專門擬定的條款。
根據法律規定,用格式條款訂立合同的當事人,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不得違反法律法規。以上便是找法網小編為大家帶來對合同格式條款的效力是如何認定的相關知識。若大家還有其他疑問亦或是其他問題,歡迎咨詢找法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