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狄梁公碑》是趙孟頫于大德四年(1304)書寫的碑文,時年50歲,正值創(chuàng)作旺期,碑文筆法溫潤凝練,結(jié)體端麗嚴(yán)謹(jǐn),氣韻灑脫遒勁,形神疏放飄逸。碑帖展示了狄仁杰盡忠報國的高風(fēng)亮節(jié),范仲淹效賢為民的情懷文采,趙孟頫灑脫神韻的精湛書藝,堪稱三絕。
《唐狄梁公碑》是仁宗寶元元年(1038)正月十三日,范仲淹被貶,從饒州去潤州任知州,途經(jīng)彭澤拜祭狄梁公祠,被狄梁公功德所感動而書寫。碑文盛贊了狄梁公一生功績,也抒發(fā)了自己報效國家和民眾的家國情懷。
狄梁公,即狄仁杰(607-700年),唐著名大臣,封梁國公。武則天即位任地官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后遭到誣陷下獄,692年被貶為彭澤縣令,任職一年間,江南大旱,農(nóng)田無收,為民請命,奏請減免一切租稅。并逐一審理囚徒300人,辨析冤情,放回度歲開釋。當(dāng)?shù)孛癖娊ǖ伊汗艏o(j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