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中醫(yī)智庫”,即可體驗“中醫(yī)智庫”,獲取更多中醫(yī)知識、養(yǎng)生食療方、名家醫(yī)案。
地骨皮
【性用概要】
擅清肺熱地骨皮, 虛勞骨蒸功效奇; 肺火郁結(jié)咳嗽除, 血熱妄行煩渴濟。
又名杞根、地骨、枸杞根,山杞子根。為茄科落葉灌木枸杞的根皮。其味甘、淡,性寒。入肝、腎經(jīng)。具有涼血退蒸,清泄肺火之功。因本品甘寒清降,善清熱涼血,既能清虛熱,善降肺火,故適用于陰虛發(fā)熱、汗出骨蒸及肺熱咳喘、煩熱消渴等癥。此外,對陰虛火旺或血熱妄行所致的吐血、尿血、咳血,亦有涼血止血之功。然其性寒而降,凡脾胃虛寒及表邪發(fā)熱者,忌用:用法:水煎服;用量:6~15克,大劑量可用至60克。
【臨證配用】
地骨皮-浮小麥
地骨皮入血分,善清虛熱,偏治有汗之骨蒸勞熱;浮小麥善祛心經(jīng)虛熱而止汗。兩藥合用,心腎并補,養(yǎng)陰斂汗。對陰血不足所致的骨蒸發(fā)熱、心煩盜汗有很好療效。
地骨皮-銀柴胡
地骨皮甘寒清潤,瀉腎火,去伏熱,療骨蒸;銀柴胡甘寒平和,益腎陰,清血熱,退虛熱。兩藥相配,既能清退虛熱,又無苦燥傷陰之弊。相須為用,功效更著。常與秦艽、鱉甲等配用,治陰血虧虛所致的骨蒸潮熱有很好療效。方如清骨散。
地骨皮-麥冬-小麥
地骨皮涼血清熱,麥冬、小麥養(yǎng)陰生津。相配有生津止渴,退蒸除煩之功。主治陰虛生熱所致的唇干口燥、虛熱消渴、骨節(jié)煩熱等癥。三味相合,即《千金方》之枸杞湯。
地骨皮-青蒿
地骨皮甘寒清降,涼血退熱;青蒿苦寒芳香,善清陰分伏熱,引邪外透。兩藥相合既清且透,退熱除蒸,療效卓著。《本草綱目》說:“予嘗以青蒿佐地骨皮退熱,屢有殊功,人所未喻者。”《本草害利》謂:“以青蒿佐之地骨皮,退熱至有奇效”常用于溫病后期低熱不退以及陰虛潮熱骨蒸等癥。方如秦艽鱉甲散:外感發(fā)熱邪伏不退者,亦可配用。
地骨皮-丹皮
兩藥皆有涼血退熱之功。丹皮兼能活血散瘀,地骨皮又能涼血止血。《要藥分劑》謂:“地骨皮瀉腎火,丹皮瀉包絡(luò)火,總治熱在外無汗而骨蒸。”兩藥相合,一動一靜,既清且散,對熱伏血分、陰分所致的低熱不退、潮熱骨蒸等癥有很好的療效:又因兩藥相合,有涼血止血之功,故亦可用于血熱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尿血等癥。
地骨皮-骨碎補
地骨皮清熱涼血,瀉腎火,去伏熱;骨碎補補腎止痛,降浮火,強筋骨,二藥甘寒與苦溫并用,平調(diào)寒熱,補瀉兼施,相輔相成,共奏補腎清熱止痛之功,治療腎虛火浮所致的牙痛有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