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遇到一個家長跟我吐槽,孩子班上同學過生日辦了一個非常氣派的Party,現在孩子整天嚷嚷著自己的生日也要過成那樣。
她說:“孩子都這么大了,怎么就不知道大人賺錢的辛苦呢?” 我跟她說:“可能孩子根本不知道貴和便宜是怎么一回事呢。” 這位家長仔細想了想,好像的確是這樣,因為她很少會和孩子談錢,認為只要孩子好好學習就好了。
關于“錢”這個話題有我想說的一件事:和孩子談錢,并不單單是教TA如何用錢,背后有遠超錢本身的意義。
錢的教育,藏在細節里
沃倫·巴菲特的故事大家一定耳熟能詳,在成為名震天下的“華爾街股神”前,他的投資理財經歷可以追溯到小時候:在6歲時賣可樂,以及挨家挨戶地銷售零食和雜志……
巴菲特是一個成功的商業巨賈,那他作為父親,是怎樣教育孩子的呢?會怎么跟孩子談錢?
比起他的財產,他的生活顯得異常簡樸,3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也沒有從父親那里獲得太多的捷徑。
在孩子們小時候,家里裝了一臺老虎機,專門用于消耗他們的零花錢,巴菲特說這樣控制了他們花錢的數額,同時也讓他們知道了賭博的危害。另外,3個孩子都需要通過做家務來獲得零用錢,不希望他們不勞而獲。
小兒子彼得回憶說,兄弟姐妹們從小都是買耐穿的衣服,而不是名牌。大家只有很少的零花錢,并不是伸手要的,而是通過給家里做雜務掙的。如果借了幾塊錢坐車到市區去,剩下的零錢還得帶回來。
最好的教育是潤物細無聲的,關于錢的教育也是一樣,并不是天天掛在嘴邊說的,很多日常生活中的細節,都是好時機。
金錢觀是家庭教育一個極其重要的部分,它隱含了每個家庭的價值觀,這是學校或財商訓練班無法傳授的。但是,在孩子真正到達學習理財的年齡前,不少家庭可能已經把或正確或錯誤的價值觀、人生觀演示給TA看了。
和孩子談錢要趁早
有人問巴菲特,父母在教育孩子理財時,犯的最大錯誤是什么?
巴菲特答:
“有時父母會等到孩子十幾歲時才開始跟他們談論理財——實際上父母本可以在孩子上幼兒園時就開始理財。”
以前我曾看到過這些孩子關于“錢”的新聞:▼
· 父親挪用兒子3千元壓歲錢被起訴:
· 一篇小學生作文表達了自己對錢滿滿的癡迷:
“我對金錢那么愛,那么癡迷,為什么他就不能到我手里來呢?為什么我需要吃那么多苦,用那么多功才能得到錢呢?我對他情意綿綿啊,可他呢,卻連看也不看我一眼。”
· 孩子吐槽媽媽化妝品太費錢:
很多時候大人會把這些事當一個笑話來看,覺得錢這個話題跟孩子不值得一提。我們覺得跟孩子談錢很俗,恰恰相反,不跟孩子談錢更俗。
· 小學生賒賬百元吃零食,家長氣到砸小賣部
· 9歲男孩看直播,趁父母不注意打賞主播近3000元
· 17歲高中生為新款手機賣掉自己一個腎臟換得2.2萬元
孩子還小不懂事花巨額打賞主播,認為這是孩子熊、調皮的表現,忽略了對孩子的金錢教育,在長大后,這關乎著TA的未來。處理不好生活和金錢的關系,一輩子將會受制于金錢。
如果你不教孩子金錢的知識,將來有其他人取代你。其他人是誰?也許是債主,也許是奸商,也許是警察,也許是騙子。
——《窮爸爸富爸爸》
教孩子認識錢,意義遠在錢之外
電視劇《人民的名義》曾火爆朋友圈,很多人都對處長趙德漢這個角色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清楚地記得自己的受賄金額兩億三千九百九十九萬五千四百元!
面對滿滿一冰箱的錢,他卻說:
“我一分錢都沒花,我們家祖祖輩輩都是農民,窮怕了。”
在這背后有一根本原因是,在兒童時代沒有得到家長的良好指引,即使在成人后當上了部委的處級干部,名利雙收,但依舊未能收獲正確的人生觀。
其實教孩子認識錢的意義,遠在錢本身之外,我們究竟該怎么跟孩子談錢呢?
? 區分想要的和需要的
談及財商就一定會講到需要和想要的區別,這些概念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可以形成。
曾問起一個孩子什么是需要和想要,他是這么說的:
“需要就是不可缺少的,想要就是一種愿望。比如說我需要喝水,我想要買玩具。”
孩子如果擁有這種平衡能力,是很多家長想看到的。
試著在金錢上讓孩子看到界限感和大人的底線,比如可以試著這樣做:讓孩子知道可以花的錢就這么多,買了這個后,就不能買別的。
父母劃清自己的界限,孩子經歷多次的索取未果后,就會思考,之前花的錢是不是花得值得呢?是自己需要的東西,還是只是自己一時興起想要的東西。
? 怎么回答“我們家有錢嗎?”
關于錢是如何賺到、花掉、投資的,很多父母在潛意識里都不想對孩子坦白。
這里有一個我認為是家長給孩子的最好回答是這樣的:“我有錢,你沒有。我的錢是我自己努力奮斗得來的,將來你也可以通過你的勞動獲得金錢。”
從中我們可以獲得這3個信息:爸爸有錢,但這錢是爸爸的,不是你的;這錢是通過努力得來的;要是你也想要錢,也要通過自己的付出來獲得。
在06年時,巴菲特在全球富豪榜上排名第2,當時他做了一個決定,把370億美元的財產捐給了基金會用作慈善事業,占個人財富的85%。
他認為億萬財富不能給人帶來附加的能力和成長,而會消磨人的激情和理想。只有樂觀、自信、勇敢、勤加思考的性格更有利于收獲豐富的人生。
因此就像我前面說到的,巴菲特在教育自己孩子時,并不是提供金錢上的滿足,而是更注重培養他們自立自強的能力。
與其糾結于自己家有多少錢,給孩子建立起正確的財富觀和人生觀才是更重要的事。
? 過度炫富和哭窮都會養出心窮的孩子
有些家長可能是為了培養孩子的勤儉節約,故意在孩子面前哭窮,說“我們沒有錢。”
孩子看中同學的新款文具盒,但家里已經有很多款文具盒了,家長不想給孩子買,于是說:“媽媽沒有錢買。”
這樣的“哭窮”會模糊了孩子的眼界,孩子會產生自卑,小時候不敢去交朋友,長大后不敢去追求自己喜歡的事物。長此以往,會陷入死循環,那時就真的是“沒有錢了。”
那我們可以這樣跟孩子說:
“別人有的你沒有很正常,你也有很多別人沒有的東西。”
喜歡“炫富”的家庭,容易培養出一個任性、囂張跋扈的孩子;而經常“哭窮”的父母,容易把孩子打造成一個自卑、敏感的性格。
教會孩子勤奮、自立和尊嚴比教會他們賺錢的技巧更加重要。因為,錢所代表的從來不是一個單純的數字增減,其中的善惡美丑才是我們養育孩子過程中不可繞過的首要環節。
關于錢的教育從來都與貧富無關,聰明的父母,從不會向孩子炫富,更不會哭窮,給孩子建立一個健康的人格和心態,這才是最重要的。
來源:父母堂(askjane)聚中外百位專家解育兒難題,提供線上父母微課堂,每天播送寶寶原創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