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對女性職工權益保護日漸完善,但依然有不少企業里的女性勞動者權益受到損害,這些女性職員應當如何維權呢?而企業又應當吸取哪些教訓,完善自身經營管理水平?在近日,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法院勞動爭議庭審結一起女職員產假后離職起訴索賠的勞動爭議案件,法院支持了勞動者的大部分訴訟請求。
馬女士于2014年3月1日入職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約定月工資為3500元,另外每月發放1700元房補,公司未為馬女士繳納社保,2015年2月勞動合同到期之后,雙方未再續簽勞動合同,后馬女士檢查出懷有身孕,到2015年6月,馬女士為了保胎請假回家,2015年10月,馬女士產下一女,但當馬女士產假過后回到公司要求上班,公司卻不讓她進門,馬女士無奈只得回家,等了一段時間后,公司依然不為馬女士安排工作,馬女士于是以公司未為其繳納社保、未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為由向公司郵寄了解除勞動合同通知,后向北京市通州區勞動爭議人事委員會提起勞動仲裁,要求公司支付其醫藥費、房補、解除勞動關系經濟補償金等共計近五萬元。仲裁委只支持了馬女士的部分訴訟請求,馬女士不服,向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庭審中,馬女士主張公司未為其繳納生育保險,導致其無法享受生育保險待遇,且公司不讓其進入大門,未為其安排工作,導致其無法繼續工作,公司則主張馬女士與公司約定了公司無需為其繳納社保,且馬女士是無故曠工,同意支付房補,但不同意其他訴訟請求。
法院支持了勞動者的大部分訴訟請求。判決下達后,雙方均未上訴,現該判決已經生效。
法官講法:
用人單位應當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生育保險,未按照法律規定繳納生育保險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生育保險規定的項目和標準支付女職工生育保險待遇;生育保險待遇包括生育醫療費用和生育津貼。本案中,馬女士在職期間,公司未為其依法繳納生育保險,公司應當支付馬女士相應的生育保險待遇,故公司應當支付馬女士產前檢查費用及生育醫療費用。
關于經濟補償金一節。原告在職期間,被告未為原告繳納社會保險,原告以此為由提出離職,符合法律規定的支付經濟補償金的情形,故被告應當支付原告解除勞動關系經濟補償金。
對于房補,該項訴請不屬于法院勞動爭議案件處理的范圍,但鑒于公司同意支付,法院對此不持異議。
最終,法院作出相關判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