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運
五運就是木運、火運、土運、金運、水運的簡稱。實質上是用木、火、土、金、水五行,來描述自然界中的春、夏、長夏、秋、冬五季的氣候模式,周而復始,輪替變化的依次運轉狀態。五運分布在以五為制的氣位上,并且具有不同的時間周期與空間層次,所以《素問·天元紀大論》說:“五氣運行,各終朞(期)日,非獨主時也。”就是說,宇宙間存在著多層次的五運之氣,包括中運、主運、客運、地理五運等等。
1.中運
中運,因上有司天,下有在泉,運居其中而得名。也可稱為大運。由于統主一回歸年而又名歲運。中運是主管一年氣候的五運。《素問·天元紀大論》說:“甲己之歲,土運統之;乙庚之歲,金運統之;丙辛之歲,水運統之;丁壬之歲,木運統之;戊癸之歲,火運統之。”與《素問·五運行大論》說:“土主甲己,金主乙庚,水主丙辛,木主丁壬,火主戊癸。”是相同的意思。
今年是哪一中運主歲,今年的氣候變化和人體臟腑的變化就會表現出與它相應的五行特性。見【表1-5-2】中所示。中運是天干的十年周期,各年氣候特征有固定表現形式,有穩定的氣位時間尺度,在天有五星的顏色顯示,是一種有規律的常態變化。
(1)太過、不及 指歲運有盛衰規律,《素問·天元紀大論》說:“有余而往,不足隨之;不足而往,有余從之。”十天干各分陰陽,以奇數為陽,偶數為陰。凡是陽數代表本年的中運太過,凡是陰數代表本年的中運不及。
《內經》通常以五音“太、少”代稱太過不及。太即代表運太過,少代表運不及。五音建運:木音角,火音徵,土音宮,金音商,水音羽。 xxxx
(2)符號替換 中運是由十天干紀年,在甲子組成的60年周期中,每一年干要出現6次。為了記憶方便,我將十天干一一對應公歷年的尾數,以10位阿拉伯序數取而代之。從此,天干的符號被替換成為年尾數,但是所有天干符號的內在含義原封不動地保留。天氣起于甲,現正在運行的甲子周期起于1984年,即1984年的年尾數是“4”,就是“甲=4”。依次排下去:乙=5,丙=6,丁=7,戊=8,己=9,庚=0,辛=1,壬=2,癸=3。我們把原來的陰陽裝配回去,用“+”代表太過之年,“-”代表不及之年,得到一組新的符號:
【表1-5-1】 天干五運與公歷年尾數對照
五運 | 陽天干 | 陰天干 | ||
大運太過(+) | 年尾數 | 大運不及(-) | 年尾數 | |
土 | 甲 | 4 | 己 | 9 |
金 | 庚 | 0 | 乙 | 5 |
水 | 丙 | 6 | 辛 | 1 |
木 | 壬 | 2 | 丁 | 7 |
火 | 戊 | 8 | 癸 | 3 |
最簡單的聯想記憶方法是:萬物起源于水,“天1生陰水,”(想到是露水不是海水),陰水1生陽木2,陽木生陰火3,陰火生陽土4……依次按照五行相生關系,一陰一陽輪替的方式循環下去。使用年尾數的代數方法,與人方便,與己方便,日久天長(+)(-)被自然記憶成:2、4、6、8、0為太過之年,1、3、5、7、9為不及之年了。請參看[表1-5-1]和《白氏干支60年運氣實用速算表》。
[表1-5-2]
五運 五類 | 土運 | 金運 | 水運 | 木運 | 火運 | ||||||||||
太過 | 平 | 不及 | 太過 | 平 | 不及 | 太過 | 平 | 不及 | 太過 | 平 | 不及 | 太過 | 平 | 不及 | |
五音 | 太宮 | 正宮 | 少 | 太 | 正商 | 少商 | 太羽 | 正羽 | 少羽 | 太角 | 正角 | 少角 | 太徵 | 正徵 | 少徵 |
三紀之氣 | 敦阜 | 備化 | 監畢 | 堅成 | 審平 | 從革 | 流衍 | 靜順 | 涸流 | 發生 | 敷和 | 委和 | 曦赫 | 升明 | 伏明 |
五星 | 鎮星 | 太白星 | 辰星 | 歲星 | 熒惑星 | ||||||||||
五色 | 黅(黃) | 白(素) | 玄(黑) | 蒼(青) | 赤(丹) | ||||||||||
洛書數 | 五宮、四維 | 七宮 | 一宮 | 三宮 | 九宮 | ||||||||||
河圖數 | 五 | 五 | 五 | 九 | 九 | 四 | 六 | 六 | 一 | 八 | 八 | 三 | 七 | 七 | 二 |
生化過程 | 化 | 收 | 藏 | 生 | 長 | ||||||||||
應臟腑 | 脾 | 肺 | 腎 | 肝 | 心 | ||||||||||
果、畜、 | 棗、牛、倮蟲、 | 桃、雞、介蟲、 | 粟、彘(豬)、鱗蟲、豆、濡 | 李、犬、毛蟲、麻、中堅(核) | 杏、馬、羊、羽蟲、麥、黍、脈 |
(3)五運所系 是與五運相關的代稱及其五運所應之物,特歸納對應于【表1-5-2】中。在閱讀《內經》原文時,讀者會發現古人的語言簡練、豐富而準確,在表達中運的不同特征時,常常用五星的名稱,語意天象和星的代表意義與出現的方位,如太過之年,自然是執政星最亮,遇到不及之年,執政星和己所不勝之星都會出現,這是多么聰明的表述方式啊!用聲音的強弱“太,少”表示運的五行性質和力量的有余與不及;用五色區分所有五運氣化的良莠不齊;用洛書的九宮數,代表受害的方位;用五行所屬的動物、昆蟲,代表高等動物和低等動物在五運的生克作用下,是獲益的一類還是倒霉的一類。中運的太過、不及、平氣三種年景兒,用氣化的三種特征命名,標志著天道的氣化紀律。如水運太過之年名“流衍”,表示水滿出堤壩而妄流的情形;水運平氣之年名“靜順”,好像我們在堤岸上漫步,河水在靜靜地順著河道流淌的安寧景象;水運不及之年用涸流(he干河后的河床),是形容河水減少或出現斷流的樣子。細膩考究的用字敘詞,古人使用的代詞無不體現出來源實踐的觀察,上升為科學理論時對事物定性定量的準確把握,其嚴緊的學風和語言藝術,完美地呈現出中華文明與科學智慧。科學是“骨”,運氣理論在兩千年前就以它的巨人般的鋼筋鐵骨,擎起中華醫藥的棟梁,它在科學上的偉大貢獻會對未來的生命科學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而藝術是“血肉”,《內經》文字表情達意的豐富內涵與美感,那栩栩如生,有血有肉的藝術感染力,只有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隨著你對運氣理論的不斷應用,才能體會它深厚與久遠的文化價值,這何嘗不是對醫者父母心的責任之培養和美麗情懷的熏陶?參考【表1-5-2】。
附上張介賓《類經圖翼》三氣歌①:
敷和發生委和木,升明赫曦伏明火。
審平堅成從革金,備化敦阜畢監土。
靜順流衍涸流水,平氣太過不及數。
中運只有兩種形式:太過和不及。太過之年,氣化先天,可交運于立春節前15天,即大寒節就表現出本年的中運特征;不及之年氣化后天,中運的特征和到來的時間,被己所不勝的運氣掩蓋,應該晚在立春后15天的雨水節才到。所以我認為,中運正是一把“天尺”,可以成為我們判斷本年運氣是否受到六氣的影響,其影響的程度從運氣到來的早晚去分析。平氣年是運氣相互作用,其五行和陰陽的力量剛好達到“半斤八兩”的平衡狀態,因此平氣年不屬于運氣的常態,而是變態中的優化組合形式。
無論六氣如何影響,五運與臟腑的生理對應關系是穩定的,太過之年是本運相應的五行臟腑和受克(己所勝)的一方臟腑受害;如,火運太過,邪害心肺。不及之年是本年中運所應的臟腑受害,如金運不及,邪害肺金。中運是年與年之間氣候差異的主要因素,也是影響人體體質及其發病規律占50%以上的因素,掌握了中運的常態特征,是下一步研究變態的基礎,也是分析圖像的基礎。不要小看這按年尾數分類的10個阿拉伯數字,許多美國學生就學習了這10個年尾數所包含的有限的運氣“皮毛知識”,用在臨床患者身上,為生日排運之后,就比以往對疾病的認識深入了很多,對病人的體質與本年發病的原因心中有了數,診療的大原則就可以把握住了,因此,記住10個年尾數是推開運氣之門的第一步。
2.主運
(1)主運是一年四季之常態 由地軸傾斜和地球公轉造成的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上下移動的規律,是指每年四季交替的常規氣候,年年如此,固定不變的。無論月亮和五星都改變不了的“天道”,這一點要非常清楚。
(2)氣位與交司 主運與中運的氣位長短不同,中運管一年,主運只管一季。主運每年按照從木運(初運)、火運、土運、金運、水運(終運)的五步進行,每步氣位所主的時間,各占一年的五分之一,為七十三日零五刻。特點與季節的五行特性一致,如一年中的春季,就是木運主事,夏季就是火運主事,長夏是濕土主事,秋季是燥運主事,冬季是寒水之運主事。氣候和人體臟腑的也隨之表現出與主運相應的五行特性變化。例如木運主事時,在氣候變化上與風的作用密切相關,在人體臟腑上就與肝的作用密切相關……其余各運也依此類推。
主運初運的交司時間,是每年的立春日,為了電腦處理方便,我把每年2月4日定為固定的交司日,時間以2月4日0:00AM開始。子、辰、申三年立春日在2月5日,也按2月4日計算。
(3)主運的強弱 隨著中運的太過與不及,主運也有強弱的節律改變。如1998年,年的尾數8=戊,中運是火運太過之年,主運的二運屬火,所以二運為太徵,本著太少相生的原則,太徵是由少角所生,故初運就變成少角。參考以下【表1-5-3】
【表1-5-3】主運五步周期表
主運五步 | 初運(木) | 二運(火) | 三運(土) | 四運(金) | 五運(水) |
公歷交司日期 | 2/4~4/17 | 4/17~6/29 | 6/29~9/10 | 9/10~11/22 | 11/22~2/3 |
客運各年 | 太角 | 少徵 | 太宮 | 少商 | 太羽 |
客運各年 | 少角 | 太徵 | 少宮 | 太商 | 少羽 |
(4)主運的生化規律 《天元紀大論》曰:
“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濕、風。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思、憂、恐。論言五運相襲而皆治之,終期之日,周而復始。”
主運的生化規律就是一年四季之常態下,發生在氣候、物候及人體等的常見規律,是目前臨床常用概念。散見于《內經》多篇大論文章中,詳見【表1-5-4】①歸納的部分內容:
【表1-5-4】
主氣 | 木 | 火 | 土 | 金 | 水 | |
特征 | 發陳 | 蕃秀 | 容平 | 閉藏 | ||
氣象 | 天道俱發,萬物以榮。天氣始開,地始泄,凍解冰釋,水行經通,木始治,肝氣始生。肝氣急,其風疾。 | 天地氣交, | (長夏)經脈皆盛,內溢肌中。 | 天氣以急,地氣以明。金始治,肺將收殺,金將勝火。陽氣在合,陰氣初勝濕氣及體。天氣收,腠理閉塞,皮膚引急。 | 水冰地坼。水始治,腎方閉,陽氣衰少,陰氣堅盛,正陽伏沉。冬者蓋藏,血氣在中,內著骨髓,通于五臟。 | |
風 | 東風、溫風 | 南風、陽風 | 西風、涼風 | 北風、寒風 | ||
助人體 | 肝、足厥陰、筋、爪、目、魂 | 心、手少陰、血、血脈、舌、神 | 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足太陰、肌肉、唇四白、口、營氣 | 肺、手太陰、毛、皮、鼻、魄 | 腎、足少陰、發、骨、二陰、精 | |
脈象 | 微弦、中規 | 微鉤、中矩 | 微耎弱 | 微毛、中衡 | 微石中權 | |
氣在五輸 | 滎 | 腧 | 經 | 合 | 井 | |
氣在五體 | 毛、經脈、頭、脈 | 孫絡、脈、 | 肌肉、舌本、肉 | 皮膚、皮毛、分肉 | 骨髓、溪、骨、筋骨 | |
助五谷 | 麥、麻 | 麥、黍 | 稷、粳米 | 黃黍、稻 | 大豆、豆 | |
助五果 | 李 | 杏 | 棗 | 桃 | 栗 | |
助五畜 | 犬 | 羊 | 牛 | 雞 | 豬 | |
助五菜 | 韭 | 薤 | 葵 | 蔥 | 藿 | |
助五嗅 | 臊 | 焦 | 香 | 腥 | 腐 | |
助五味 | 酸 | 苦 | 甘 | 辛 | 咸 | |
助音色 | 角、青 | 徵、赤 | 宮、黃 | 商、白 | 羽、黑 | |
病 | 五臟 | 肝病 | 心病 | 脾病 | 肺病 | 腎病 |
體位 | 病氣在頭、 | 病氣在藏 | 病氣 | 病氣 | ||
死期 | 脾病死 | 肺病死 | 腎病死 | 肝病死 | 心病死 |
3.客運
在《內經》中沒有“客運”一詞,只有“客勝”,形容歲運加臨于主運氣位,產生不同的變化情況。現在已經約定俗成稱為客運了。
(1)初運與中運的五行同行
例如《素問·六元正紀大論》中,用公式排列出客運的五步順序:
“太陽 太商 太陰 庚辰 庚戌 其運涼,其化┄┄”
(司天)(中運) (在泉)(2000) (1970)
“太商 少羽 少角 太徵 少宮”
這是庚辰、庚戌年的中運、客運的表示方法,第一行“太陽”、“太陰”分別指辰戌之年太陽寒水司天和太陰濕土在泉;中間的“太商”就是中運庚所代表的金運太過之年(主一年時間)。第二行,先言“太商”,即金運太過之年的初運(主73天),與中運的五行同行,其余四運則按五行相生關系依次推移。
“陽明 少商 少陰 寒熱勝復同,┄┄”
“少商 太羽 太角 少徵 太宮”
與上述相同,在乙酉、乙卯年時,第一行,“陽明”和“少陰”,即陽明燥金司天和少陰君火在泉;中間的“少商”指中運,代表金運不及之年(主一年時間)。第二行,先言“少商”即金運不及之年的初運(主73天),與中運的五行同行,其余四運則按五行相生關系依次推移。
例如2004年的中運是土運太過,年尾數4=甲(+),那么,客運的初運就是土,用宮音,因為太過之年,所以初運用太宮。其后是太宮生二運少商,三運是少商生太羽,四運是太羽生少角,終運是少角生太徵。如果是1979年,年尾數9=己(-),為土運不及之年,故初運用少宮,二運太商,三運少羽,四運太角,終運少徵。其余年依此類推。參看【圖1-5-3】五運客運圖所示。
(2)十年周期
中運是十年為一周期,客運也是十年為一周期,年年不同,如客之來去。客運的氣位與主運同步,在一年中分為五步,每一步仍然為七十三日零五刻,客運的交司時間與主運相同。參看【圖1-5-3】五運客運10年圖。
主氣 | 厥陰風氣 | 少陰君火 | 少陽相火 | 太陰濕氣 | 陽明燥氣 | 太陽寒氣 |
每年 | 初之氣→ | 二之氣→ | 三之氣→ | 四之氣→ | 五之氣→ | 終之氣→ |
2/4-4/5 | 4/5-6/5 | 6/5-8/5 | 8/5-10/5 | 10/5-12/5 | 12/5-2/4 | |
風季 | 熱季 | 火季 | 濕季 | 燥季 | 寒季 | |
氣象 | 風化 | 熱化 | 火化 | 濕化 | 燥化 | 寒化 |
令行之常 | 撓動,迎隨 | 高明焰,曛 | 光顯,彤云,曛 | 沉陰,白埃,晦暝 | 煙埃,霜,清勁,凄鳴 | 剛固,堅芒,立 |
作用所歸 | 施于太陰 | 施于陽明 | 施于陽明 | 施于太陽 | 施于厥陰 | 施于少陰少陽 |
德化之常 | 風生,終為肅 | 熱生,中為寒 | 火生,終為蒸溽 | 濕生,終為注雨 | 燥生,終為涼 | 寒生,中為濕 |
毛化 | 羽化 | 羽化 | 倮化 | 介化 | 鱗 | |
布政之常 | 生化 | 榮化 | 茂化 | 濡化 | 堅化 | 藏化 |
下承之氣 | 金氣承之 | 陰精承之 | 水氣承之 | 風氣承之 | 火氣承之 | 土氣承之 |
氣勝發病 | 風邪肝病 | 熱邪心病 | 火邪心病 | 濕邪脾病 | 燥邪肺病 | 寒邪腎病 |
2.客氣
由歲氣決定三陰三陽六步氣位,加臨于主氣氣位之上的,稱為“客氣”。客氣是五運六氣學說中所指的“六氣”,是與中運共同產生影響的第二大力量。
(1)歲氣 歲氣以歲支符號所代表。主司一回歸年(公歷2月4、5日至下一年2月4、5日)。歲氣即每年的客氣,分主上下各半年。上半年客氣叫司天,下半年的客氣叫在泉。
(2)司天在泉 “司天”,是專指統治本年的客氣名稱,執政上半年,也影響下半年,由初之氣、二之氣、三之氣組成。“在泉”是專指下半年執政的客氣名稱,承接上半年司天之氣的作用,由四之氣、五之氣、終之氣組成。。
(3)氣位與排序 其氣位的時段,起止均與主氣相同。客氣最大的特點是排序和周期。
周期:“周天氣者,六朞 為一備。”(《素問·天元紀大論》)說明客氣六年為一周期。
【圖1-5-4】十二歲支化三陰三陽 |
排序:不是一年四季氣候的自然輪替,而是嚴格按照先三陰再三陽的排序。其方法是將歲支的十二個地支符號排成圓周,以180度相對的符號為一對。按陰陽的比例不同,再劃分為三陰三陽六組符號(如【圖1-5-5】所示):巳亥(一陰)、子午(二陰)、丑未(三陰)、寅申(一陽)、卯酉(二陽)、辰戌(三陽)。每一組算一個氣位。三陰三陽互為上下,決定著一年之中上半年與下半年的客氣相互感召的關系。三陰三陽之氣,按照每年司天的不同,加臨于主氣六步氣位之上,變換著不同加臨結果。
《素問·六元正紀大論》中有一段對五運六氣非常精辟的闡述:
“帝曰:天地之數終始奈何?岐伯日:悉乎哉問也!是明道也。數之始,起于上而終于下,歲半之前,天氣主之,歲半之后,地氣主之,上下交互,氣交主之,歲紀畢矣。故曰位明,氣月可知乎,所謂氣也。帝曰:余司其事,則而行之,不合其數何也?岐伯曰:氣用有多少,化治有盛衰,衰盛多少,同其化也。帝曰:愿聞同化何如?岐伯曰:風溫春化同,熱曛昏火夏化同,勝與復同,燥清煙露秋化同,云雨昏瞑埃長夏化同,寒氣霜雪冰冬化同。此天地五運六氣之化,更用盛衰之常也。”
三陰三陽的關系,它們永遠是一陰對一陽;二陰對二陽;三陰對三陽的關系。在運氣理論的原文中凡論到三陰三陽時,一定分上下,“上”,明確了,“下”就定了。《素問·天元紀大論》中鬼臾區曰:
“子午之歲,上見少陰;丑未之氣上見大陰;寅申之歲,上見少陽;卯酉之歲,上見陽明;辰戌之歲,上見太陽;巳亥之歲,上見厥陰,少陰所謂標也,厥陰所謂終也。厥陰之上,風氣主之;少陰之上,熱氣主之;太陰之上,濕氣主之;少陽之上,相火主之;陽明之上,燥氣主之;太陽之上,寒氣主之。所謂本也,是謂六元。”
司天和在泉是互為對應的,據上述理論列表如下,背記這個表格十分必要。
【表1-5-6】
司天 | 巳亥厥陰 | 子午少陰 | 丑未太陰 | 在泉 |
在泉 | 寅申少陽 | 卯酉陽明 | 辰戌太陽 | 司天 |
(4)左右間氣 在司天前后還有司天的左右間氣,在泉的前后也有在泉的左右間氣。
![]() |
【圖1-5-7】歲會關系圖
![]() |
3.太乙天符
定義:中運與司天之氣、歲氣的五行屬性、來氣方位皆相同,正如《素問·天元紀大論》所說的“三合為治”的情況,才能稱為“太乙天符”。請看【圖1-5-8】太乙天符關系圖和【圖1-5-10】所示:
【圖1-5-10】太乙天符關系圖
|
4.同天符
定義:中運為(陽干)太過之年,與在泉之氣的五行屬性相同,稱為“同天符”。顧名思義其運氣同化的力量與天符之年相同,但是發生在下半年的在泉執政時段。參看【圖1-5-11】同天符關系圖,及【圖1-5-13】《類經》同天符同歲會圖。
5.同歲會
![]() 【圖1-5-12】同歲會關系圖 |
定義:中運為(陰干)不及之氣,又與在泉之氣的五行屬性相同,叫做“同歲會”。參考【圖1-5-12】同歲會關系圖,及【圖1-5-13】《類經》同天符同歲會圖。
白氏干支60年運氣實用速算表
我們在多年的臨床實踐中發現,真正有用的運氣表格不是大而全,不是把古書里那些連字典上都找不到的字也搬上來的歸納表,而是一眼就能找到關鍵要害,明確關系,清楚表達陰陽五行力量的,標志性、符號性表格。不僅提醒自己,也能讓病人懂,讓外行人懂。筆者從運氣推算的環節中,抽取出對主運、主氣影響最重要因素:中運、司天、在泉和歲支(歲氣)共四個要素,編成了《白氏干支60年運氣實用速算表》。
速算表包括了120年的運氣組合。起算的時間從公歷的每年2月4日開始,至2月3日結束,立春節在2月4日或是5日的差別忽略不計。中運五行旁邊的“+”代表陽干,屬中運太過之年;“-”代表陰干,屬中運不及之年。歲支五行旁邊的“+、-”,也是陰陽屬性的代表符號。司天執政上半年,在泉執政下半年,“初氣終三氣,天氣主之,四氣盡終氣,地氣主之”(《素問·至真要大論》)。為了強調運氣同化引起的五行偏頗,重點突出,在運氣同化的命名下面特別打上“*”。司天和在泉特別注明三陰三陽量化符號,是為了不熟悉經絡的人,在了解六經與六氣的關系時,建立起天人感應的統一命名,相關定位,整體聯系的架構,這在解釋經絡測量圖時常常用到。《速算表》沒有加入左右四間氣,是因為客氣的三陰三陽非常對稱,只要知道司天的陰陽五行,一定可以知道在泉,左右間氣也按照三陰三陽對應關系推就行。如果遇到復雜的情況,可以參考附表。速算表的使用,需要有運氣學說最基本的概念為指導,在下面的各個章節中都會引用到,讀者可以從中增加使用的熟練程度。《速算表》的目的僅在于快速查閱、原則準確、便于應用、與人溝通一看就懂。
其實,運氣理論討論的多層次陰陽五行中,主運和主氣是最穩定的層次,連三歲的孩子都知道的四季春、夏、秋、冬的變化順序,顯然是最重要的,但也最不需要提醒,所以不必掛上去累贅,心里知道就夠了。客運周期,在內經中沒有涉及具體的影響,推算中也不是重要因素,所以客運周期也沒有必要收錄在內。剩下的中運、司天、在泉和歲支是百姓從來都不知道的,也被中醫久違多年,是陌生的周期規律,但又是運氣推算不可缺少的重要層次和周期,是非收錄不可的因素,我們需要盡可能將它們做簡明而詳細收錄。如陰陽標志、五行屬性、執政時間、氣位方向、陰陽的量化、同化后的偏重程度,與現行公歷對應的年月等等,缺一不可的要素信息,都包括進表格里。
表格看似簡單,用后會發現正是它的簡單通俗,才能與外行人溝通。比如,我們的診所隨著病人數量不斷增加,時辰、病種、體質與發病年關系的信息不斷擴大,運氣的影響在12條經絡井穴、原穴上的變化,等等更多的層次和復雜的問題交織在一起,面臨著對信息的提取、歸納、分類、統計等許多新問題,我們必須請計算機專家來幫助,針對我們的要求設計軟件。軟件專家建議需要統計學專家設計統計程序,這樣一來新的問題出來了,而且難辦得很,是什么呢?1)得先讓專家們懂運氣推算;2)讓專家們了解我們的工作程序和需要統計分析的東西;3)軟件設計必須要在原有已經存在的經絡測量數據基礎上進行;4)專家要我們給出清析原則,即1+1=2,以便編輯、輸入計算機能懂的語言;5)分析結果還要讓計算機說出現代人、外行人能懂的語言。完成這樣高難度的翻譯工作,從古到今,從中醫運氣到百姓,從人到計算機,每一步都牽涉到復雜的運氣的知識,靠什么與人與溝通?靠什么讓計算機懂得古人發現的偉大規律?就靠這個最簡樸,要素齊全的表格。
讓我們簡稱《白氏干支60年運氣實用速算表》為“速算表”。用這個表幫助您閱讀《內經》原文,凡是遇到農歷“年號”、“天地”、“上下”、氣運、太過不及、太少、運氣同化等關系概念時,向表中掃一眼對原文的認識和了解就增加了許多,不至于糊里糊涂溜過去,也不用花很多時間去想。我把速算表獻給讀者,希望能幫助您在學習運氣理論時有效率、有質量地讀懂原文。
速算表在臨床上的應用是它最大的價值,尤其是使用現行公歷,不需要推算農歷年號相當于哪一年?十二生肖是屬什么的?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xxx確定患者出生年的運氣組合(決定體質),發病年的運氣組合(提出病因)以及今年的運氣組合(疾病如何轉歸)。有助于臨床的中醫病因診斷,尤其是尚未確診的疑難病;無西醫檢驗指標的未病;無癥狀不被察覺的已病。速算表讓您迅速得到120年的運氣信息,有助于按照《內經》的扶抑原則制定出針灸中藥的理法,可以快速把握住平衡運氣的“用神”。用神是四柱推命的專用詞,我的用神之意指陰陽五行中牽一發而動全局的關鍵臟腑經絡,看得準,才能針到痛止,藥到病除。
在美國行中醫,與患者初診時的溝通很重要,美國人希望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中醫是怎樣診斷和治療的?針灸通過什么力量使得病人減輕痛苦,如何達到養生保健目的的。在交談中我們會把速算表上患者的出生年一欄和今年的一欄給他們看,解釋他們病歷夾的顏色(按照出生年尾數的五行分顏色)。然后解釋中醫是根據陰陽、五行對天地和人體給予統一的劃分,以他們出生年的氣候因素作為體質與誘發疾病的前提,以臨床癥狀和西醫檢驗報告作為佐證,體質與現病和參,來確定病因和診斷。接下來,讓患者從《速算表》中看看目前的天氣候多了那些五行(邪實)?病人身體又少了某些五行(正虛)?中醫不僅需要對抗現病,還要治療本虛。因此,治療疾病要按照發病的因果關系,找到本源,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病痛,從體質上制定終生的保健計劃。有了《速算表》的幫助,給病人以信任感,不是醫生現編的嚇唬人的信口開河,表上說的氣象與現時的氣候一樣,表上的五行顯示的體質與自己的癥狀感覺一樣。因此,他們相信靠這樣“科學公式計算出來”的疾病,一定還可以計算出治療的方法,難怪中國的醫藥為什么能流傳這么久遠,而且有如此神奇療效的原因。美國人,以他們的文化背景和思維方式得出的結論,是所有質樸的百姓對陰陽、五行、運氣等的來自于大自然本來規律的樸素認識,其實中醫自己如果回到古人的時空想問題,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其他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從患者身上我看到《速算表》把中醫講不清,理還亂的復雜問題,簡單化、通俗化、公式化了。
《白氏干支60年運氣實用速算表》說明:
此表以天道運氣學中的天干地支五行屬性為綱,以三陰三陽為目,高度概括了運氣學說的內涵。在運氣學中,天干以五數為周期而化合為:甲己為土、乙庚為金、丙辛為水、丁壬為木、戊癸為火;地支以六數為周期化合為:子午為君火、丑未為土、寅申為相火、卯酉為金、辰戌為水、巳亥為木。
古人觀察天道是以觀測者為中心的視運動,并以觀測者所在地為地平坐標(按地支分為十二等分)而定方位,于是就有了地平五方的天干地支五行屬性是:東方甲乙、寅卯為木,南方丙丁、巳午為火,西方庚辛、申酉為金,北方壬癸、亥子為水,中央戊己、丑未辰戌為土的規定。
古人并以地平方位來定天道的運動行程(天道的圓周運動沒有方向性。或以天上的二十八宿定日月行程。),當天道運行到地平坐標的五方正位時的特殊點位(指子、午、卯、酉、丑未辰戌的五方正位),就稱其為天符(天為司天,符為符合。同為天道層次。)、歲會。如:戊午、戊子、戊寅、戊申年,丙戌、丙辰年,丁亥、丁巳年,乙卯、乙酉年,己丑、己未年,此十二年的運與氣五行屬性相同就是天符年。而歲會則要求歲運的五行屬性要與歲支對應的地平五方正位五行屬性相同(但運氣的歲支五行屬性并不受地平五方五行屬性的影響),如丁卯、戊午、乙酉、丙子、甲辰、甲戌、己丑、己未八年,即天地會之意,是天地兩個層面的結合。戊午、己未、己丑、乙酉四年既是天符年,又是歲會年,則稱為太乙天符年。同天符、同歲會同此道理,而以在泉為主。
《白氏干支60年運氣實用速算表》
(專利保護)
【速算附表1】主氣每年六步周期表
主氣 | 初之氣→ | 二之氣→ | 三之氣→ | 四之氣→ | 五之氣→ | 終之氣→ |
公歷月日 | 2/4-4/5 | 4/5-6/5 | 6/5-8/5 | 8/5-10/5 | 10/5-12/5 | 12/5-2/3 |
每年 | 厥陰風木(主風氣) | 少陰君火 | 少陽相火 | 太陰濕土 | 陽明燥金 | 太陽寒水 |
【速算附表2】客氣六年六步周期表
六氣 | ←左間氣 | ←右間氣 | ←司天 | ←左間氣 | ←右間氣 | ←在泉 |
公歷月日 | 2/4-4/5 | 4/5-6/5 | 6/5-8/5 | 8/5-10/5 | 10/5-12/5 | 12/5-2/3 |
子午 | (三陽) | (一陰) | (二陰) | (三陰) | (一陽) | (二陽) |
丑未 | (一陰) | (二陰) | (三陰) | (一陽) | (二陽) | (三陽) |
寅申 | (二陰) | (三陰) | (一陽) | (二陽) | (三陽) | (一陰) |
卯酉 | (三陰) | (一陽) | (二陽) | (三陽) | (一陰) | (二陰) |
辰戌 | (一陽) | (二陽) | (三陽) | (一陰) | (二陰) | (三陰) |
巳亥 | (二陽) | (三陽) | (一陰) | (二陰) | (三陰) | (一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