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 馮明杰 馮馨郴
筆者收藏了一組“永昌通寶”當十錢,錢徑近3.7厘米(見圖),是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順改元永昌的一種年號錢。“永昌通寶”記載了我國360多年前轟轟烈烈的一場農民起義運動,因此也成為這場農民起義的歷史見證者。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在中國農民戰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
明朝末年,統治者橫征暴斂,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由李自成、張獻忠領導的農民起義軍鋪天蓋地的勢頭,席卷全國,一時震撼了明王朝,并很快推翻了明王朝,李自成被人們稱為“闖王”,成為中國歷史上家喻戶曉的風云人物。
據史料記載,“闖王”李自成率軍從陜北這塊貧瘠的土地上起義。崇禎十六年(1643),他在襄陽稱新順王,同年在河南汝州(今臨汝)殲滅明陜西總督孫傳庭的主力,乘勝進占西安。次年正月,建立大順政權,年號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隨后被清軍剿滅。李自成政權從1644年6月3日登基至1644年10月30日結束,歷時150天,是曇花一現的短命政權。
大順軍在進攻北京時,發出文告揭露明朝腐朽的弊端,起義之初提出“均田免糧”、“割富濟貧”等口號,從而贏得了人民的擁護和支持。在李自成進入北京之初,民間就流傳歌謠“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足見人民對這支起義軍的盼望。
起義軍進入北京以后,逐漸失去了農民軍本色,也逐漸失去了廣大人民的支持。起義軍沒有完整的政治綱領和軍事部署,只滿足于“均田免糧”的口號,并且提出“追贓助餉”,到最后為了追索錢財,造成軍紀的敗壞,競相掠奪錢財,起義軍戰斗力大為削弱。這時北方的滿清軍隊和明朝殘余勢力趁勢對起義軍形成了夾擊之勢,而此時農民領袖們卻在思想上引不起高度重視,反而驕傲輕敵,生活上享樂成風,導致軍心渙散,失去了戰斗力,起義軍形勢急轉直下。四月,明朝叛將山海關總兵吳三桂引清兵入關,與大順軍決一死戰,李自成兵敗如山,退出北京,后輾轉至湖北九宮山,不幸戰死疆場。
清廷定都北京后認定李自成大順朝為“賊”,大順朝所有標識包括“永昌通寶”銅錢也盡在銷毀之列。目前出土永昌通寶不多,傳世的“永昌通寶”銅幣也十分難得。像2010年春拍中的一枚明永昌通寶特厚錢,成交價達到了5750元。如今,永昌通寶已經成為泉界樂于研究的對象,成為錢幣收藏者追逐的目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