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清 惲壽平作品集 故宮博物院藏
本文轉自網易 潮河邊人 的日志
清 惲壽平蓼汀魚藻圖
《蓼汀魚藻圖》軸,清,惲壽平作,紙本,設色,縱135cm,橫62.6cm。
自題:“青山園池蓼花汀上得此景,白云溪外史壽平剪燭戲圖。”鈐“壽平之印”、“正叔”、“以當萬舛”。收藏印“孫氏弘一齋印”、“煜峰鑒賞”、“麓云樓書畫記”、“士元珍藏”。
該幅是惲氏觸景生情的寫生之作。構圖簡潔無遠、中、近景之分,僅繪青山園池的一隅:蓼花、翠竹與湖石構筑出典雅平和的意境,數尾游魚愜意的神態又為全幅平添了幾分生機和意趣。惲壽平在《甌香館集補遺畫跋》曾言:“以古人為師猶未能臻妙,必進而師撫造化,庶幾極妍盡態而為大雅之宗。” 此圖便體現了他這種在傳統的繪畫之外,更注重師法自然的美學思想。在表現技法上,惲壽平采用的是他出古入新創制的“沒骨”畫風,即不用筆勾勒物象的輪廓線,而全以色彩點染而成。竹、蘆 蓼葉及水藻施以濃淡不同的花青、淡赭、淺紅等,每片葉均一筆撇出,缺少輪廓線的束縛,物象更具搖曳多姿的生動性。湖石以淡花青為主調,施用大量的水分暈染,沒有干筆勾線,枯筆皴擦,湖石固然失去了石體堅硬的質感,但其玲瓏剔透的秀潤之美倍增。
惲壽平
惲壽平(1633—1690年),初名格,字壽平,后以字行,又字正叔,號南田,別號云溪外史、甌香散人,江蘇武進(今江蘇常州)人。清代畫家。晚年居城東,號東園草衣、東園客,后遷白云渡,又號白云外史。惲氏是武進世家大族,父親惲日初為崇禎六年(1633年)副榜貢生,拜著名理學家劉宗周為師,成為“東南理學之宗”,名震江南。
惲壽平一生坎坷,飽經困苦。清初遭遇戰亂,年僅12歲的惲壽平隨父遠走浙、閩、粵幾省,風餐露宿,歷盡艱險。后參加了福建建寧王祈的抗清隊伍。順治五年(1648年),閩浙總督陳錦率六萬清軍強攻建寧,15歲的惲壽平堅守孤城。城陷后,與兄皆被虜至清兵營。陳錦無子,其妻見壽平聰明清秀,收為養子。惲壽平雖在總督府生活優裕,但思親之情未絕。五年后,遇靈隱寺方丈相救,才得以與家人團聚。此后,他刻苦鉆研學問,古文、詩詞、書畫無不精擅。
惲壽平生而敏慧,8歲便有詠蓮花之詩。早年承襲家學,擅畫山水,又取法元代王蒙、黃公望、倪瓚,并上溯董源、巨然。后見王翬山水作品,自覺不能超越,恥為天下第二手,于是舍而學花竹禽蟲。他斟酌古今,參以畫史文獻,獨開生面,海內宗之,有“常州派”之稱。其花卉畫仿北宋徐崇嗣的手法,用筆瀟灑秀逸,講究形似,但又不拘泥于形似,頗具文人畫韻味。而其山水畫又以神韻、情趣取勝,與王時敏、王鑒、王翬、王原祁、吳歷齊名,被合稱為“清初六大家”,或稱“四王吳惲”。惲壽平在繪畫理論上亦甚有建樹,后人為其編有《南田畫跋》一書,其中有大量涉及書畫的議論,無不鞭撻入理,見解獨到。
惲壽平崇尚氣節,誓不應科舉。為了生計,變賣書畫也不向權貴低頭。在賣畫生涯中,惲壽平在其甌香館中結識了唐宇昭、莫云卿、莊子純、楊兆魯、笪重光、毛先舒、諸匡鼎等一時名流,相互切磋,共同唱和,尤其與王翬友情彌篤,二人游歷山水,品茗傾談,切磋畫藝,甚為投機。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惲壽平結束了勞碌、貧寒、悲涼的一生。其子惲念祖年方5歲,家貧不能舉喪,幸得王翬、董珙、鄒顯吉等老友鼎力相助才得以安葬。
惲壽平傳世作品極多,主要有《紅梅山茶圖》、《梅竹圖》、《玉堂富貴圖》、《桃花圖》、《三友圖》等,筆墨潤秀,神完氣足。其沒骨花卉畫柔美秀雅,開創了一代新風,時人爭相仿效。除了繪畫,惲壽平的書法也非常精妙,被稱為“惲體”。他還精于詩文,被譽為“毗陵六逸之冠”,王嗣衍、孫讜編有《南田詩鈔》五卷,蔣光煦又增輯南田詩稿,題《甌香館集》凡十卷,流傳甚廣。
清 惲壽平靈巖山圖(另開窗口)
《靈巖山圖》卷,清,惲壽平作,紙本,墨筆,縱20.7cm,橫107.2cm。
本幅署款:“毗陵弟子惲格畫並題。”右上方自識:“先香山翁曾爲和尚寫靈巖圖,題其幀首曰:‘此山之趣在背,寺之趣在面,水之趣在天,蓋以側面取勢,令湖光出其上。'惜此圖逸去,無從懸購,今追用此語直寫正峰,自落紅亭以上剪取芙蓉城一片爾,而全形具焉。如須彌山七寶所成,上下四旁,各具一種色,色色不同,所見皆須彌也。呈老和尚鑒之。毗陵弟子畫並題。”
又自識:“昔黃子久畫富春山卷,頗自矜貴,攜行簦曆數年而後成。頃來山中鏡清樓上,灑墨立就,曾無停慮,工乃貴遲拙,何取速,筆先之意深愧于古人矣。壽平格又跋。”鈐“正叔”。引首清弘儲題詩,鈐“ 中吳研山簡石”等印7方。后幅清明曇等6家題跋,鈐“西蠡經眼”等印14方。
清康熙三年(1664年)二月上浣,31歲的惲壽平隨父親明曇云游蘇州,拜訪了當地著名的靈巖山禪寺住持弘儲,時值弘儲60壽誕,惲壽平潛心作此圖,其父撰《靈巖山賦》,以示恭賀。惲壽平的山水畫作品有許多是根據游歷所見而創作的寫生之作。這些作品,并非是對自然物象作純客觀的描繪,而是根據自己的創作需要進行主觀上的審美取舍、提煉、概括等。此圖重點表現的是靈巖山,作者便運用遠近、疏密、高低互襯的美學原理,將靈巖山兩側的景致作陪襯性的淡化處理,由此更好地表現主題,烘托出靈巖山的空靈秀色。此幅當屬惲壽平寫景山水畫中形式美與意韻美相得益彰的典型之作。
清 惲壽平高巖濺瀑圖
《高巖濺瀑圖》軸,清,惲壽平作,紙本,淡設色,縱104.9cm,橫43cm。
本幅自題:“古木垂蘿高巖濺瀑圖。放筆藤花落研池,夜來移石有雲知。開軒長掛南山影,何必東籬泛菊時。毗陵惲壽平。”鈐“園客”、“壽平”、“墨涔”、“南田草衣客”、“正叔仿古”、“遊戲筆墨”印六方。鑒藏印“虛齋審定”、“柏氏家藏”、“孫煜峰珍藏印”、“柏成樑鑒賞章”4方。
本幅近景所繪樹木不多,但富于形態變化,古木虬枝,青藤臨風垂掛,二者穿插盤繞中顯現出條理性。中景泉水潺潺,蘆葦簡約,將遠、中景自然隔開,從而增強了全幅的縱深感及空間感。遠山以淡墨干筆作長披麻皴,筆觸開闊疏朗,顯示出清逸深幽的韻致。此圖不刻意求工、求似,唯求自然天趣,顯示出惲壽平一向所追求的平淡超逸的審美意趣,為惲壽平精品之一。
清 惲壽平汪懋麟像
《汪懋麟像》卷,清,禹之鼎、惲壽平繪,紙本,設色,縱30.8cm,橫185.6cm。
《汪懋麟像》由禹之鼎繪制人物,惲壽平補繪背景。卷首淡淡云煙彌漫,汪氏席地而坐,把玩自己所藏的硯臺珍品,旁有圖書相伴,顯示出高雅脫俗的文人趣味。山間遍鋪青草,碧松蒼翠,叢竹散布石間,遠處溪水潺湲,清音入耳。畫家描繪了一個清幽宜人的隱居所在,烘托出像主心儀山林、寄情詩文的出塵心境。
清朝初年,修纂《明史》是一件大事,參與其中的皆為飽學之士,康熙年間的汪懋麟恭列當中,堪稱佼佼者。汪氏自幼潛心詩文,篤志經史,最初從學于宿儒王巖,順治末年從時任揚州推官的王士禛執弟子禮學詩。康熙八年(1669年)進京,被選授內閣中書舍人,遂與聚集京師的文人名士往來頻繁,學識、詩文隨之深博精進,聲名益著。康熙十八年(1679年),左都御史徐元文奉旨監修《明史》,特薦汪懋麟等7人參加編寫。在充任史館纂修官期間,懋麟撰寫傳記若干篇,又為《崇禎實錄》補入若干卷,因記述清晰明了,討論精當嚴密,受到眾人稱許。他專職編寫《明史》的時間不長,由于被調任刑部主事而只能兼及纂修事宜,不免遺憾。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秋,他因事革職,返回鄉里,就此結束了《明史》的編寫工作。
懋麟才氣過人,在史學之外,詩、文、詞、書俱佳。詩出入唐宋之間,兼取眾長,自成一格;古文由王安石而達于韓愈,以氣勢渾厚見長。其詩作雋雅,與同里的汪楫并稱“二汪”,享譽一時。
清 惲壽平雙清圖
《雙清圖》軸,清,惲壽平繪,絹本,設色,縱88.5cm,橫54cm。
本幅自題:“丙寅春甌香閣臨,南田壽平。”鈐“壽平”(朱文)、“惲正叔”(白文)、“將移我情”(白文)、“寄岳云”(朱文)。畫幅右側王翬墨題,鈐2白文印“王翬之印”、“石谷”。收藏印有“展軸神怡”等7方。
本幅是惲壽平55歲時所作。以“雙清”為畫名是因為梅花以“眾芳搖落獨暄妍”的品格而水仙以淡色疏香和清氣逼人的特性同被視為傳統繪畫題材中的“清物”。此圖以淡花青暈染絹地,烘托雙清的花色。梅樹蒼干繁枝,橫斜取勢,其花瓣法南宋揚無咎的畫法,即以墨筆圈線為瓣,線條雅秀雄健,勾勒出花之勃勃生機。水仙法元人趙孟堅的白描筆韻,葉片用筆富于急遲、粗細、頓折諸變化,花兒或仰或俯,或張或合,亦變化多端。作者以活潑多變的表現技法成功地展示出梅花、水仙暗香浮動的美感。全圖不刻意求工、求似,唯求自然天趣,揭示出惲壽平一向所追求的平淡超逸的審美意趣。
清 惲壽平桃花圖
《桃花圖》軸,清,惲壽平繪,紙本,設色,縱133cm,橫55.5cm。
本幅自題:“習習香薰薄薄煙,杏遲梅早不同妍。山齋盡日無鶯蝶,只與幽人伴醉眠。甌香館臨唐解元,壽平。”鈐“壽平之印”、“正叔”、“白云外史”印,引首鈐“寄岳云”印。收藏印有“湖颿鑒賞”、“元和顧子山祕笈之印”。裱邊吳湖帆題記,費念慈題簽。
圖繪一花團錦簇的折枝桃花斜入畫面。筆法輕快疏秀,設色淡雅清麗,充分體現了以沒骨法點染物象的獨特魅力,不僅表現出花之媚,葉之柔,同時表現出春光下桃花含煙帶霧、“習習香薰薄薄煙”的詩意。
清 惲壽平松竹圖
《松竹圖》軸,清,惲壽平繪,紙本,設色,縱135.8cm,橫61.3cm。
本幅右上自題五絕一首并款署:“徒倚白云外,盤桓陶徑深。相看惟石友,同有歲寒心。甌香館制,白云溪外史壽平。”鈐“南田草衣”白文印,“壽平”、“寄岳云”朱文印。收藏印有:“仲麟鑒藏”白文印、“婁東陸愚卿愿吾氏祕篋圖書”朱文印。
此圖所繪松、竹、石是文人畫家慣寫的題材。因惲氏晚年自號“白云溪外史”,題畫詩中首句“徒倚白云外”當為實寫。“盤桓陶徑深”出自陶淵明《歸去來辭》,表達了作者擬學陶淵明而歸隱白云溪之意。所繪松竹蒼勁秀麗,畫面所呈現出的明潔秀逸正是畫家晚居時悠然淡逸心境的寫照。
清 惲壽平 高巖喬木圖軸
《高巖喬木》圖軸,清,惲壽平繪,紙本,設色,縱217.3cm,橫97.2cm。
本幅自題:“高巖喬木,擬北苑太守。文徵仲嘗言:見北苑畫山得半幅,即董宗伯所藏《溪山行旅》是也。其行筆如龍,若于尺幅中雷奔電激,神氣沉郁,橫絕古今,筆奪化權,網象莫測,非學者率爾可知。墨池研臼之功,書誠有之,畫亦宜然。甲寅三月為雪翁老父臺先生鑒,毘陵惲壽平。”鈐“東園外史”白文印、“壽平”朱文印。收藏印有:“海陽孫氏蓮叔珍賞書畫印信”、“蓮叔審定”、“無上妙品”共三方。
“甲寅”是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惲壽平時年42歲。
據款題而知,此圖是作者為前輩楊瑀(雪翁)所作。圖繪叢樹繁密、山巒疊嶂和木橋清溪的江南景色。此圖雖自題是仿董源《溪山行旅圖》之作,實際是借古人筆墨來表現作者的胸中丘壑。通篇筆墨松秀,格調淡雅,設陳布勢注重結構,于大處求山水之“勢”,于細微處得樹石之“趣”。因此,繁多的物象紛披而又統一。此為惲氏中年難得的山水畫精品之作。
清 惲壽平山水花鳥圖(另開窗口)
《山水花鳥圖》冊,清,惲壽平繪,紙本,設色,縱27.5cm,橫35.2cm。
每圖各有惲壽平題識,分別鈐“壽平”白朱文印、“正叔”朱文印、“壽平”白文印、“惲正叔”白文印、“壽平印”白文印等。每圖各有乾隆皇帝題詩一首。鑒藏印有:“乾隆御賞之寶”、“淳化軒”、“石渠寶笈”、“臣龐元濟恭藏”、“虛齋至精之品”等二十余方。
本圖冊第三開、第十開分別署年款“乙卯秋”、“乙卯十月”。
“乙卯”為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此作應為惲壽平43歲時作品。
此山水花卉圖冊分別描繪鵝群、荷花、山水、古木寒鴉、牡丹、喬柯急澗、夜雨初霽、菊花、蘭花蝴蝶花、溪山行旅等。全冊為作者臨仿宋、元、明諸家。山水以宗董源、巨然、米芾、趙孟頫諸家為主,秀骨清幽,富有文人書卷之氣。花鳥以宗徐崇嗣、趙昌、沈周諸家為主,重視寫生,力求形似,如第五開的牡丹,技法靈活,宗法徐崇嗣的沒骨法,同時又強調“與花傳神”,力去華靡,追求“澹雅”,不刻意求工,唯求自然天趣,揭示出惲壽平一向所追求的平淡超逸的審美意趣。
清 惲壽平富春山圖
《富春山圖》軸,清,惲壽平繪,絹本,設色,縱168cm,橫69.2cm。
圖繪林木蔥茂、山巒起伏的雄秀景色。此圖是作者仿元黃公望《富春山圖》畫意之作,線條勾勒粗獷,筆勢瀟灑而秀潤。淡墨皴染,墨色透明而不失凝重,顯現出作者對黃氏筆墨技法的嫻熟運用能力。
款題:“捲廉風雨過山窗,筆底流云撲酒缸。怪是眼邊嵐翠合,卻疑身在富春江。戊申秋杪仿一峰富春圖意,惲壽平。”鈐“壽平”朱文印、“正叔”白文印。鑒藏印有“嘉慶御覽之寶”等。
“戊申”是清康熙七年(1668年),作者時年36歲。
清 惲壽平 罌粟花圖
《罌粟花圖》扇頁,清,惲壽平繪,紙本,設色,縱16.2cm,橫50.5cm。
扇頁有自題:“苕華閣戲作。南田客壽平。”鈐“叔子”朱文印、“南田草衣”白文印。
此圖以惲壽平出古入新所創立的“沒骨”法描繪盛開的罌粟花。花瓣、葉不用墨筆勾勒輪廓線,而全以色彩點染而成,頗具搖曳多姿的嬌嬈之美,達到了他所追求的色、光、態、韻俱佳的藝術境界。惲氏的這種注重形似,但又不以形似為滿足的沒骨寫生法,不僅博得清皇室的喜愛,成為清代院體花鳥的正宗,同時也贏得了市民階層的喜好。不過,以賣畫為生的他,生前其畫作并沒有受到市場的追捧,58歲病故時,因家貧無力治喪,是王翚為他料理的殯事。
清 惲壽平香林紫雪圖
《香林紫雪圖》扇頁,清,惲壽平,紙本,設色,縱17.7cm,橫53cm。
扇頁有自題:“香林紫雪,云溪壽平。”吟首鈐“吹萬”朱文印、“園客”白文印。又自題:“春暮東皋園池,賞藤花天半,紫云飄漾,好風吹香,落英繽紛,真奇觀也。戲寫一枝,以為娛樂。”鈐“壽平”白文印。
此圖與現藏南京博物院的紫藤畫扇(年款“壬戌”,惲壽平時年50歲)同名,并且畫風、書風相近,由此推斷無創作年款的此畫也應是惲氏晚年之作。這是一幅對景寫生圖,作者通過繪紫藤飄揚的形態,暗示出無形的風和“好風吹香”的詩意。全圖明凈的色彩,嫻熟的運筆,均顯現出作者敏銳的觀察力和精于細節表現的繪畫本領。
清 惲壽平劍門圖扇頁
《劍門圖》扇頁,清,惲壽平繪,紙本,設色,縱17cm,橫52.9cm。
扇頁有自題:“庚戌夏六月同虞山王子石谷、陸子翰如,從西城攜筇循山行三四里憩吾國,乘興遂登劍門。劍門,虞山最勝處也。未至拂水半嶺,忽起大石壁,盤空而上,如積甲陣云騰地出,亦如扶搖之翼下垂也。石壁連延中陡削勢下,絕若劍截狀,辟一牖若可通他境地者,因號為劍門云。余因石谷命畫劍門,且屬作記,戲題游時所見,約略如此。”鈐“壽”朱文圓印、“正叔”白文方印。
“庚戌”是清康熙九年(1670年),惲壽平時年38歲。
由自題而知,此圖是惲壽平與同擅繪事的好友王石谷、陸翰如同游虞山劍門,被劍門陡峭險峻的山勢所震憾,惲壽平受王石谷之托以繪畫的形式記下了此行,因此這是一幅最真實地反映虞山劍門風貌的寫景圖,也是惲壽平早年交友與交游的紀實圖,對研究惲壽平的社交活動具有重要的意義。  此圖畫幅不大,作者為了展示劍門石壁“盤空而上”的氣勢,沒有從山腳下畫起,而是僅繪了石壁的一部分,省略的山頂和山腳給人更多的向上伸展和向下探底的想象空間。同時,作者運用比對的藝術手法,將他與友人在山崖處游覽的舉止亦畫在圖中,借此襯托出山體的高聳峭撥。圖中山石連皴帶染,設色明媚淡雅,筆法松秀,顯現出惲壽平山水畫靈秀清逸的特點。
清 唐苂 惲壽平 紅蓮綠藻圖軸
《紅蓮綠藻圖》軸,清康熙十年(1671年),唐苂、惲壽平繪,紙本,設色,縱135.7cm,橫59cm。
此圖是唐炗(音光)與惲壽平聯手為祝王翚40歲誕辰所作。唐炗繪荷花,惲壽平畫荇藻。荷花與荇藻皆采用了沒骨法,透露出輕盈飄逸與濕潤的感覺。微風中,仿佛蓮葉與荷花的清香淡淡而來。水塘里荇藻則用一筆點畫。狀物形神兼備,風格清新淡雅。
本幅款署:“石谷兄長于辛亥二月初度,寫此祝贈,毘陵唐苂”。鈐“唐于光”朱白文印、“字子晉”白文印。惲壽平題二則。本幅內還有王時敏、王鑒、笪重光詩、題。“辛亥”為清康熙十年(1671年)。
收藏印有“虛齋至精之品”等三方。
清 沈韶、惲壽平 公牧坐聽松風圖軸
《公牧坐聽松風圖》軸,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沈韶、惲壽平合作繪制,紙本,設色,縱128cm,橫59.3cm。
本幅右側中部沈韶款署:“辛酉瑞月華亭七十六叟沈韶。”下鈐“沈韶之印”。左上有惲壽平題詩一首,并識:“辛酉秋戲補松石流泉并為公牧先生題照。毗陵南田惲壽平。”下鈐“壽平”、“惲正叔”印,首鈐“南田小隱”印。 此圖由沈韶畫人物肖像,惲壽平補繪山水樹石。圖繪一老者懷抱小童坐于松下石上,身旁兩小童侍立,身后一株屈虬古松斜向立于畫中。人物安排于松樹之下,似在靜聽松聲。此圖表現的雖是文人雅逸之態,但多了些世俗的趣味。畫中主人公著白袍、朱履,戴儒巾,儼然是明代文人的典型裝束,面相慈善而不乏莊重,頜下有須,眉目傳神,頗具風彩。三名小童則略顯臉譜化,但其玩皮之態仍表現得非常生動,特別是懷中小兒手持撥郎鼓玩耍的形態,刻畫得極為生動,使全圖于寧靜的氣氛中顯現出一絲動感。
“辛酉”為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沈韶時年76歲,據此推知沈韶當生于明萬歷三十三年(1605年)。沈韶具體卒年尚未見記載,但此圖是目前所見其最晚的作品。惲壽平創作此圖時為48歲,正值其繪畫藝術創作鼎盛的時期,而沈韶此時已是晚年,其畫藝已臻頂峰。二人配合默契,珠聯璧合,通幅給人以清淡雅逸之感,實為一幅精美的山水人物肖像畫杰作。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清代沒骨花鳥之巔峰——惲壽平的“常州派”
明末清初王鑒山水畫賞析
故宮館藏:明清名家扇面山水賞析
清代早期惲壽平二十七幅繪畫作品賞析(下)
趙左的山水畫作風格繼承了元朝畫家的傳統
八大山人的甲戌年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州市| 宝应县| 耒阳市| 涟源市| 绥阳县| 定安县| 韶关市| 唐山市| 安新县| 积石山| 工布江达县| 于田县| 柳州市| 四平市| 徐汇区| 宁陕县| 平武县| 锡林浩特市| 炎陵县| 巨鹿县| 长寿区| 梅河口市| 临夏市| 南康市| 台湾省| 武陟县| 葵青区| 汝州市| 闻喜县| 保定市| 奉贤区| 册亨县| 新巴尔虎右旗| 阆中市| 邢台市| 庆云县| 固原市| 乌兰浩特市| 家居| 桐乡市| 阿鲁科尔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