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熊太行
最近電影院的氣氛非常不健康,好多人都被搶寶石的外星人紫薯怪壓迫得喘不過氣來。
更要命的是,你要談論一下劇情,立刻就有外人大聲呵斥:
“不許說!劇透是狗!”
出來看電影,最重要就是開心。
這點上,印度神片《巴霍巴利王2:終結》要友好得多,看完你可以放手劇透:
死啦!壞人死啦!
死得可過癮了!咔嚓大石頭掉下來砸肉餅了!
我的領域是研究各種各樣的人際關系,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個印度英雄傳說當中的家庭關系。
每段婆媳關系的崩潰,背后都有一個態度曖昧、沒有擔當的兒子。
忽略掉王宮這個背景,偏心的媽媽、心懷嫉妒的兄弟和勢同水火的婆媳,都在我們的生活中真實存在。
巴霍巴利王是一個古代印度王子。
△ 力大無窮
因為多山、交通不便,歷史上的印度極少出現極其強大的王朝。不過有些時期會出現一些比較強大的王國,成為霸主。
巴霍巴利王的摩喜施末底國(太拗口,下稱“摩的國”)就是這樣一個霸主國家。
大王朝即使皇帝不給力,靠著官僚機器,也能平安運行一二百年,看看明朝就知道了。
小王國并立的時代,強國即使稍微一松懈,也會導致國家的崩盤。
所以最重要的一點就是:
生兒子。
要生下天神一般的兒子,把政權交到他手里,三四代都這樣,國家的地位就不可撼動了。
摩的國上一代就是兩個王子,哥哥一只手殘疾,性子變得特別偏執,弟弟因此繼承了王位,但是弟弟死后,政權實際上被嫂子控制著。
這位厲害的嫂子被尊為太后。
這個女人不簡單。
大家不要覺得古代的國王、皇帝想殺誰就殺誰,摩的國這種城邦國家有一個龐大的貴族階層,平民的力量也很可觀,可能還有一個商業階層,得罪了任何一個階層都可能挨上一刀。想想龍媽在奴隸制城邦里被暗算就理解了。
一個女人必須擁有鐵腕的統治力,才能維護這樣的平衡。
太后面臨著挑選接班人的問題,孩子們已經成年,她要選出一個繼承王位。
太后訓練和撫養了兩個孩子,一個是侄子和養子巴霍巴利(弟弟),另一個是自己的親兒子巴拉拉德夫德斯(哥哥)。
兩個孩子一起長大。
弟弟有半神血脈,是一個傳說中的超級英雄和戰士,受到群眾的歡呼。
△ 巴霍巴利能馴服受驚的大象
哥哥其實也是強悍的戰士,但他更擅長做一個政治家,他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使用手腕,暗搓搓地去算計別人,操縱別人。
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技能樹,想要兼有二者,實在不太可能。
這就是太后厲害的地方了,她真的同時訓練出了這樣兩個兒子。
遺憾的是,不像雷神和洛基相殺是假,相愛是真。
兩個印度王子最終手足相殘。
一個王國決定繼承人,一定要執行“贏者通吃”的原則。無論傳位于四子,還是傳位十四子,選了他就把權力交給他,他要怎么對他的兄弟,就看他的慈悲。
但當媽的難免有一些妄念,比如希望所有孩子團結友愛。
做夢。
于是太后想到了一件事:
愿賭服輸。
太后把爭奪王位的過程變成了一場巨大的奧林匹克運動會,兩個王子在各個項目中比賽力量和智慧,最后巴霍巴利取勝。
這就是《巴霍巴利王:開端》的主要故事。
此后興奮的母后做了一件事情:
讓已經成為儲君的兒子去附近的國家旅游,見見風土人情。
據說這是他們國家的習俗。
真是一個爛習俗。
一個人一旦被確立為接班人,最重要的就是三件事:
1、知道我們這個國家有多少兵
2、知道我們這個國家有多少錢
3、提拔一批自己可以用的人
每天跟著媽媽處理政務,準備執政,而不是被派出去冒險。
媽媽還做了一個許諾:我會給你找個公主對象,給你講故事。
巴霍巴利王就這么興高采烈地出去旅游了,還帶著母后最忠誠的護衛隊長卡塔帕。
這時候如果哥哥和大爺發動政變,母后就薨定了。
萬幸這兩個人實力還弱,不敢這么冒進。
卡塔帕是個奴隸身份,他發誓忠誠于摩的國王權,誰是國王他就聽誰的。
這是一個幽默風趣的長者,和王子配合練成了一種倆人伙用一把斧頭砍人的舞蹈。
△ 裝傻二人組
他的造型和性格都很容易讓人想到《權力的游戲》里的洋蔥騎士。
看他們倆一起行動,會想起周星馳和吳孟達的組合。
巴霍巴利和卡塔帕遇到了提婆犀娜公主,巴霍巴利一下子就愛上了這個殺壞人很利索的姑娘,于是假裝卡塔帕的傻侄子,混進公主的宮廷,當了公主傻表哥的隨從。
△《射箭上的印度》,這是神話射法,以我有限的射箭經驗,真這么玩,一次發射之后左手的皮就全爛了
將侄子送上王位的寶座后,太后試圖跟親兒子和解:
“巴拉德瓦,我給你蓋了一個宮殿!”
“巴拉德瓦,我買了1000頭野生大象給你,你隨便玩?。 ?/span>
真是豈有此理。
就像一套四環邊上的三居室,媽媽給了弟弟,然后對哥哥說:“來我給你買了兩箱小浣熊,你可勁兒吃吧。”
于是大兒子對媽媽說:“我看你像個大象! 媽你在收買我嗎?你太小看我了?!?/span>
太后一下子就慌了。
不收禮物,那就是還憋著篡弟弟的位啊。
其實在舉辦王位爭霸賽的時候,就應該定下給輸者的獎勵:
一等獎是摩的國王位。
二等獎是郊區宮殿一座,外帶小浣熊1000頭野生大象。
輸了就接受二等獎,就平衡多了。
被大兒子冷暴力了一下,老太太害怕了,這個時候她傾向于接受大兒子的一切條件。
于是大兒子就開始玩弄計策。
他發現弟弟假裝傻子潛入了公主的國家當隨從,哥哥立刻開始用計謀:
“媽我要這個公主。”
“好我這就派人去要人!”
兒子終于開出了條件,老太太如蒙大赦,所以她眼中的公主,就跟大象和宮殿一樣,是個物件,很多直男癌家庭都是這樣的。
她也確實有底氣:
那時的印度就是弱肉強食,誰的兵多將猛,誰說話就橫。
所以母后說的是:
“我家兒子看上你國公主了,你國趕緊把公主送來。”
公主也是一個女英雄,神射手,當時就暴脾氣發作:“這老太太覺得自己誰啊!讓那個媽寶男自己來跟我說!”
兩人素未謀面,就已經結仇了。
于是哥哥再用計謀,他攛掇母后命令弟弟俘虜公主,再帶回來。
卡塔帕將軍偏偏還聽了個大概齊,認為母后是在為巴霍巴利求親,勸公主答應下來。
這個時候巴霍巴利剛剛幫公主打敗了前來打劫的蠻族勢力,大家都很欣賞他。
巴霍巴利是個英雄,而母后要求他俘虜公主的命令,其實是亂命。
這個時候,就應該先回到自己的國家,跟母后確認命令,然后發兵來戰或者做一個協調。
但巴霍巴利是一個愚孝的孩子。
和哥哥相比,他要更媽寶一些。
最后公主答應跟著巴霍巴利走。巴霍巴利發誓要捍衛她,無論發生什么事,都不能背叛她。
跳了一路舞蹈(印度片你懂的)之后,他們回到了摩的國。
謎底揭開。
母后大人給了這對情侶兩個選擇:
☉ 巴霍巴利當國王,公主跟哥哥結婚。
☉ 你倆繼續搞對象吧,國家歸你哥了。
這個時候,江山與美人之間,巴霍巴利別無選擇。
公主因為愛他、信任他而被他“俘虜”,跟他來到這里,人生地不熟。
因為王位而背叛公主的信任,大英雄不能干這樣的事。
但是他沒敢明說:“媽媽,我愛公主,我為了她我不怕得罪所有人?!?/span>
他的說法是:
“媽媽,你教過我,說只要遵循正法,對面是天神也要堅持自己的原則啊?!?/span>
這種媽媽的話打媽媽臉的設定,只會讓媽媽憤怒。
△ 所以問題來了,太后眼睛大,還是小燕子格格眼睛大?
巴霍巴利被剝奪了王位。
這件事從頭到尾都不對。
王儲回來面見母后,第一面居然就是朝堂上開大會。
母子相見,當然應該先在飯桌上了。
一進城先大家吃飯,當媽的也看看兒媳婦,這個時候有什么誤會都還有回轉余地。
什么事下面不摸底,直接上會討論,一定會出大簍子。
母后大人最終因為面子上下不來臺,更換了王位繼承人。
媳婦其實更委屈:
我的夫君原本就是國王,如今當了什么將軍,要保他那個哥哥,太委屈了。
更要命的是,在國王的加冕儀式上,民眾和軍隊都表示“只忠誠于巴霍巴利將軍”。
△ 國王哥哥的凝視
這種擁護會讓二把手陷入危險當中。
他哥哥怎么能容他呢?
這個時候應該趕緊政變,軟禁老太太,慢慢哄。春秋時期的鄭莊公那樣,倆兒子變成一個了,老太太自然就要倚靠這個孩子了。遺憾的是巴霍巴利心太軟,太孝順了。
不久公主懷孕了。
按照當地風俗,所有人都來送上禮物和祝福,這個時候國王哥哥宣布了他的禮物:
解除巴霍巴利的將軍職位。
注意了,這種充滿行為藝術的做法,其實是一種不安的表現,試探為主。
尤其國王安排的新將軍,還是一個咸豬手臭流氓,根本不能擔起重任。
無論真是為了自己的安全,還是僅僅出于策略考慮,巴霍巴利都應該立刻接受這個決定,而且搬出首都,去邊境生活。到公主的國家依托堅固的城池,其實能夠自保。
但是巴霍巴利擔心哥哥會對母親不利,沒有做這樣的決定。
這點大家要注意了,一個人結了婚,一定要把配偶和孩子的優先級往前排,成年了、成家了,還總是首先當一個兒子,這是不對的。
大家可以想象公主的失望,不戰、不和、不走,那就是要等死了。
是孕期的激素使然,或者是一直被壓抑的那種破壞力,公主說出了自己的心里話:
“你是我的丈夫,你今天給我帶來了什么禮物?我要你去奪取摩的國的王位,用王位做禮物來獻給我!”
雖然這有逼著丈夫做決定的意思,但是這話說得太過分了。
婆婆不替兒子做主,媳婦不替丈夫表態,這是一個家庭最后的體面。
鼓動手足相殘,鼓勵弒君篡位,公主雖然說出了許多民眾的心聲,但是明著這么說,就是給敵人以口實。
這是把母后往敵人那邊推,如果說過去的母后仍然在兩個兒子之間糾結和搖擺,兒媳婦的這個表態,讓她硬起了心腸。
巴霍巴利僅僅是到公主被咸豬手總司令性騷擾的時候,才終于拔刀殺人。
太后剝奪了巴霍巴利的王族身份,把他廢為庶人。直到此時,巴霍巴利仍然不反、不走。
雪上加霜的是,公主的表哥中了巴霍巴利他大爺(手有殘疾的那位)的計策,去替巴霍巴利刺殺國王,這件事完全激怒了太后,太后允許國王下令殺死巴霍巴利。
天下沒有不死之人。
我們講《關系攻略》,最重要的就是安全。
有的人覺得小人的進攻不算什么,只要能力強,什么都不怕。
那就應該看看巴霍巴利王的下場。
半神之體的英雄,一個人能面對千軍萬馬,卻最終死于陰謀和朋友背后捅下的一刀。
卡塔帕將軍奉命(他的誓言讓他必須忠于國王)哭著殺死了自己最尊敬和愛戴的王子,然后他聽到國王說出了自己的陰謀。
原來巴霍巴利是被冤枉的。
老頭把王子的血涂在太后的手上。
“我們都有罪啊,我們都殺了自己親人。國王才是壞人。我們都中計了?!?/span>
△ 感覺卡塔帕和太后真的像老兩口子
已經掌握了軍隊的國王開始屠殺,太后也遭了毒手,死前,她在水中高高托舉著剛剛出生的孫子(巴霍巴利的孩子)。
25年之后,卡塔帕找到了小巴霍巴利王。
這個孩子肩負著殺死他大爺,拯救他媽媽,給爸爸、奶奶、舅舅等人復仇的重任。
后面那段大場面戰爭很好看。
△ 小王子發明了人間大炮
最終壞人死了,年輕的國王重新執掌了國家。
這種曲折,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公主遭遇了25年的囚禁,國家遭受了25年的蹂躪。
最終都城仍然卷入了戰爭。
孝順這種美德,當然是個好東西。
但在考量一些事情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小家庭的感受。
不違背母親
不傷害哥哥
不奪取王位
這三條都不應該凌駕在“讓我、妻子和孩子安全”之上。
事實上,婆媳之間的關系緊張和互相鄙視,都是因為巴霍巴利一直在回避和拖延——就像大多數婆媳矛盾之間的兒子一樣:
不用做什么吧,事情應該能自己變好。
絕對沒可能。
而其實最簡單的一個方案就是:
搬出去,小兩口自己住。
只要還能擁抱彼此,就沒有任何解決不了的問題。
— END —
熊太行:人際關系洞察家,得到 App《關系攻略》專欄作者,《西游記》深度研究者。前雜志主編。原創自媒體「就叫熊太行也行」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