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書案高度看紅木家具的人體工學問題
紅木家具今后的發展,一方面,從市場的角度講,不斷擴大市場份額,應當是一個努力的方向,為了達到這個目標,紅木家具由貴族化的產品,如何增加一些平民化的色彩,更多地走入現代人的生活,這是一種發展趨勢;另一方面,從科技的角度講,紅木家具作為一種體現傳統的、民族的、有著豐富文化內涵的藝術性用具,如何增加一些現代的氣息,注入現代科技的因素,增加一些現代的功能,也就是說,傳統產品的現代化問題,這也是一種發展趨勢。以上兩種發展趨勢從實質上講是一致的,目的都是讓紅木家具發揚光大,加速發展,在市場競爭中作得更大、更強!
具體地講,紅木家具要走現代化的路,就離不開科技,離不開創新!就必須以人體工程學的理論來指導,采用以人為本的理念,提高紅木家具人性化設計的水平,提高它的實用功能。在這里,我們提出與人體工程學有關的三個具體問題,與業界的同仁、專家們共同探討:
1、紅木家具中書案的高度
(1)現狀
我們作過一個市場調查,目前的紅木家具書案,其高度普遍在80cm左右。桌子的高度,從人體工程學的理論講,應當與使用者的身高相適應,具體說就是與人的坐姿肘高相近或稍低。目前的80cm左右的桌子高度對于中國人來講是不是合適呢?
(2)參照體系
在這里,我們可以用三個參照體系來進行比較。第一是日本。1971年以前,日本辦公桌的標準高度采用74cm。由于屢發種種職業病,于是日本從1971年開始,對辦公用家具進行了三年多時間的研究,然后決定把原先高度為74cm的辦公桌,降低到男用為70cm、女用為67cm的標準桌子高度。這樣一改,就產生了很好的效果,改善了工作條件,減少了工作中疲勞的發生。
也許有人認為,第一個例子不足為據,因為在印象中,日本人比中國人矮,所以我們提出的第二個參照體系是英國。據資料,英國男子平均身高為175 cm,可是英國推薦的桌子高度也僅為71cm。第三個參照體系,是世界上最大的家居用品零售商——瑞典的宜家家居。筆者曾經親自調查過宜家在多倫多(加拿大)、香港、北京這三個城市的賣場,分析了三個地方的宜家商品圖冊,看到宜家所賣的固定高度的桌子(包括寫字臺、辦公桌、電腦桌等),桌面高度為70cm、72cm、73cm、74cm、76cm,全部桌子的高度都在這個范圍之內,但是,以72cm、73cm的偏多。這個數據應當說是有代表性的,宜家所針對的顧客群是全世界的消費者,桌面高度還沒有我們的高。宜家為什么能夠成長為世界級的大企業,是有其內在原因的,其中包括宜家的設計是一流的,強調人性化設計、以人為本。宜家的桌子高度,難道不應當引起我們的思考嗎?
(3)問題的原因
附帶說一句,不僅僅是紅木桌子偏高,而且我國市場上絕大多數的辦公桌、寫字臺,桌面高度多采用76cm,這個高度依然是偏高的。為什么桌子偏高,這有歷史上的原因,在1980年以前,中國的桌子通常采用80cm的高度,以后國家制訂了桌子高度的國家標準,為70~76cm,以2cm為一個分檔,即70、72、74、76cm。但是,我們的桌子高度都是按照標準的高限值——76cm去取值,很少有采用低限值——70cm來取值。為什么會這樣?說明傳統的習慣很頑固,使桌子高度過高成為中國家具界一個積重難返的問題。桌面偏高,人們總是聳著雙肩工作,超過其松弛位置,引起肩部和頸部的不適,對健康不利。
紅木桌子普遍偏高,也有作得比較好的,有一些紅木桌子,下面有10cm高的腳踏板,相當于桌面高度下降了10cm,這樣桌面高度相當于70cm左右,就比較合適了。當然,在加上腳踏板之后,還需要考慮椅面高度的相對變化,因為人的坐姿是個多元的綜合平衡問題。
2、書案中間抽屜的厚度,這關系到桌面下的容膝空間
(1)現狀
我們在對紅木書案、梳妝臺的市場調查中,看到從桌面到中屜底面的距離,一般都在18~20cm左右,這個距離過大了,已經對容膝空間有妨礙了。
(2)參照體系
從人體工程學的理論來看,從桌面到中屜底面的距離,最好不超過12cm,否則會導致大腿在中屜下受壓或根本放不到桌子下面去的狀況。現在的新式辦公桌比傳統桌子的中屜要淺得多,這是新老辦公桌在結構上的明顯區別。
我們還是拿宜家家居的辦公桌中屜的厚度來進行比較。筆者曾經把北京宜家賣場的全部辦公桌中屜都測量了一遍,發現其所有辦公桌中屜的厚度(包括電腦桌鍵盤托板及其上部空間的距離)全部不超過10cm。若再加上桌面的厚度,全部不超過12cm,符合人體工程學理論的要求。
在這里,存在一個打破傳統觀念的問題。人們總希望在抽屜中塞進更多的東西,讓抽屜有更多的收納功能。殊不知,收納功能過強了,容膝空間就不足了。所以,在設計時還是要強調全面考慮、綜合平衡。在抽屜的設置上,必須提倡淺抽屜,拉開后一目了然。
(3)誤區
以上的問題,可以引發我們的思考,為什么紅木家具盡管是按照古典圖譜加工的,卻還會出現不符合人體工程學理論的不足之處?這是因為傳統產品有其歷史局限性。古代科學技術的整體水平只是停留在經驗階段,不能上升到理論的高度,所以古代產品在設計上有一些盲區,存在著不合理的一面。傳統需要繼承,但是,又不能被傳統所局限,劃地為牢,限制了自己的發展,所以對傳統要一分為二,要突破,要創新,要推出新產品。只有這樣,紅木家具才能不僅僅作為一種擺設、一種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而是擴大了功能,提高了實用價值,才可能更多地走進現代人的生活,因而提高了紅木家具的市場份額,達到了發展的目標。例如,在古代,椅子的作用,其重點并不在于支持人體,而在于象征身份。現代紅木家具最好能把這兩種作用融合起來,符合使用目的,才能算是真正的好家具。
歐美國家往往把家具的舒適性和健康放在美觀造型之前,我國在家具人體工程學方面的研究很少,家具設計主要關心造型和材料,對人體工程學的研究不太關心,這就是我國家具與國外家具的根本性差距,也是影響我國家具質量和售價的關鍵因素。
3、關于一項新產品的建議
(1)市場需求與現實問題
過去,人們在對紅木書案的使用上,僅僅是用來讀書寫字。現在不同了,社會已經進入了電腦時代,人們還要在桌子上使用電腦,這就給紅木書案提出了新課題。在現在的桌子上面使用電腦(包括臺式電腦和筆記本電腦),從使用效果上看,久坐會使人感到非常不舒服,長期之后還會誘發頸椎病、肩周炎、鼠標手、干眼癥、腰酸背痛等等,通常稱為“白領職業病”,成為困擾許多年輕白領的頭疼問題。
(2)分析
為什么會產生這種現象?原因在哪里?以前,社會上對于這種隱患的分析,一直局限在“培養健康的工作習慣”和“設計一把好的椅子”這兩個角度,實際上,卻遺漏了一個主要的病因,這就是桌子的缺陷,目前的桌子設計不能完全地符合人體工程學的原理。人體工程學要求,工作只要持續一定時間的,都需要把臂托、背墊安置妥當,讓操作者能夠安穩、舒適和松弛地工作。但是,在現在的桌子上使用電腦時,卻達不到這個要求。我們可以通過對于人的操作姿勢所做的三個方面的觀察來說明問題:
第一方面要觀察雙肘。操作鍵盤和鼠標時,都是持雙肘及前臂懸空、沒有依托的不良操作姿勢。
在人類的早期進化過程中,人從四肢著地的動物,進化到兩條腿直立行走,從而擴大了視野,并且空出雙手來使用工具,這是一種進步。但是,這個進步也要付出相應的代價,即頸、肩、上肢的“結構設計”方面暴露出一個先天的弱點,上肢懸吊在肩部,需要頸部、肩部的肌肉群收縮,才能維持上肢的活動。在辦公桌上操作鍵盤和鼠標時,持雙肘及前臂懸空、沒有依托這樣一種固定的、強制性的操作姿勢,必須長時間地聳肩用力,使得頸、肩部的肌肉無法處于自然、放松的狀態,而是持續地處于靜態施力的緊張狀態,負擔過重,導致肌肉的疲勞與疼痛,使人感到不舒適,長時間工作后極易誘發累積性損傷,導致頸椎病、肩周炎等白領職業病。舉例來說,一個人在懸肘操作鍵盤的時候,如果操作的力量需要0.2 kg,那么他所需要付出的力量就是0.2 kg嗎?不對,因為他在操作鍵盤的同時,還要懸吊起總重6 kg的二條手臂(這是體重70kg的人,其手臂的重量),因此,他所付出的力量是6.2 kg,遠遠大于0.2 kg,這樣看來,目前操作鍵盤是件很累的事情。
第二方面要從側面觀察腰背部。使用電腦時,由于是懸肘操作,必然持上身前傾的坐姿,導致人的腰背部脫離了椅子的靠背。
從人體工程學的原理來看,椅子靠背對人體的支承,在坐姿工作中是至關重要的,尤其是工作椅的腰靠對腰椎的支承,對于維持脊柱的自然彎曲形態,避免腰椎嚴重后凸,減少腰部的壓力,起的作用非常大,可以降低疲勞,使坐姿工作比較舒適。椅子靠背盡管重要,但上身前傾的坐姿卻顛覆了椅子靠背的功能,使椅子雖然存在著靠背,工作時卻不能發揮作用,形用于虛設。其結果是上身的平衡就要全部由脊柱來承擔,增加了腰背部肌肉的負擔,必然造成腰酸背痛。工作時間久了,或者是腰肌放棄維持挺直姿勢而塌腰駝背,坐姿演變成過度前傾;或者是為了緩解腰痛把手腕抵在桌沿而引發腕管綜合征(鼠標手)。上身前傾的坐姿不僅造成腰背疼痛,另外還有一個更為嚴重的間接的后果,即導致頭部下垂,眼睛過于靠近顯示屏,視距過近,易產生干眼癥,視覺疲勞,視力下降,最后形成近視,這種間接后果對于青少年學生的傷害非常嚴
重。
第三方面要觀察手腕。因為鍵盤有一定厚度,操作鍵盤時必須要持手腕上翹的不良操作姿勢,無法保持手部的順直,易引發腕管綜合征(鼠標手)。為什么在目前的桌子上使用電腦時存在著以上三個方面的缺陷?原因是在最初設計電腦桌時,設計思想不是以人為本,而是以物為本。因為最初的是電腦是貴重物品,首要需要保證的是完成工作、是電腦的正常運行,這是首要的任務,而人的舒適與健康只能作為第二位的考慮了。
(3)一個新產品(專利技術)的介紹
桌面工作要達到舒適、健康的目的,首先是解決合適的雙肘支承的問題。國際上的人體工程學界對此問題進行了二、三十年的研究,國內研究這個問題也至少進行了十幾年。在此過程中,比較好的解決方案是采用“支肘板”這種桌面結構。這實際上是一種凹形桌面的結構,即桌面不是采用傳統的矩形的形狀,而是寬松地包圍到身體的兩側,這樣,雙肘可以支承在身體兩側的自然位置,同時,人的腰背部可以向后依靠在椅子的靠背上,使椅子的優良功能得以發揮出來。目前,“支肘板”的技術已經發展到第四代產品,即“抽屜連接支肘板”(專利技術)的桌子結構。這種新產品不僅在功能方面非常突出,體現出桌子的人性化設計,能解決目前的寫字臺、電腦桌這二大類桌子的隱性功能缺陷,有預防白領職業病的效果,使坐姿桌面工作舒適、健康;而且它的結構非常簡單,可以很方便、很簡捷地應用到各種桌子上,達到一桌二用(寫字臺、電腦桌)的效果。
如果把這種桌子結構移植到紅木書案上,對于提高紅木桌子的實用功能,是非常有益的。尤其是在當前全世界面臨經濟危機的情況下,抓住機會,走創新之路,開發新產品,增加賣點,這對于開拓國內市場乃至國際市場,都有具大的現實意義!
以上是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衷心希望諸位專家、同仁批評指正,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