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歷史上,誕生過許許多多的國家, 而國家與國家之間,矛盾總是必不可少的,倘若遇到一個有野心的君王的話,或許便會有很多小國被滅,并建立起一個超級大國。在世界歷史上,唐朝和阿拉伯帝國都可以稱得上是超級帝國。而更有有意思的是,這兩個王朝所在的時間還比較接近。
那么,人們便會有疑問了,這兩個國家之間難道沒有沖突嗎?其實是有的,它們曾經發生過沖突,當時,實力強大的阿拉伯帝國曾試圖東征,入侵大唐帝國,不過,經過了唐朝名將高仙芝的努力,他徹底斷了阿拉伯帝國東征念頭。
事情發生在公元750年,此時的唐朝早已經成為了西域的霸主,各個國家紛紛俯首稱臣。當然也有例外,比如吐蕃便是其中之一。
吐蕃是一個位于青藏高原的封建國家,這個國家經常給唐朝找麻煩,并且還唆使小勃律,把唐朝通往安西四鎮的“絲綢之路”給切斷了。斷了“絲綢之路”,便無法進行正常的商貿,唐朝自然很憤怒,于是派遣名將高仙芝前往征討小勃律。
高仙芝不愧為一代名將,連戰連捷,沒多久便將小勃律消滅了。在后面的日子里,還有幾個不聽話的小國,都落得了和小勃律一樣的下場。不過,在這里面,有一個石國的小王子溜走了。
這個小王子也是一個有好口才的人,他來到了阿拉伯帝國,并成功說服對方出兵幫助他復國。高仙芝聽到了這個消息之后,決定先下手為強,于是派出了2萬唐軍,并裹挾西域各國組織的聯軍,經過一番長途跋涉,在怛羅斯與敵方10多萬精銳部隊遭遇,聞名世界的“怛羅斯戰役”由此爆發。
面對著遠勝自己的兵力,高仙芝毫不畏懼,憑借唐朝先進的武器和優秀的作戰技巧和實力,與對方大戰了5天都不分勝負。而在這個時候,早有異心的唐朝聯軍葛羅祿部突然臨陣倒戈,高仙芝無奈之下只能撤退,部隊損失殆盡,僅余數千人。但是奇怪的是,阿拉伯帝國并沒有他選擇派軍出擊,從此也不敢再次東征。
其實,阿拉伯帝國之所以沒有追擊也是有理由的,因為在這場戰爭之中,阿拉伯損失7萬余人,而唐軍損失不到3萬人,阿拉伯帝國的將領知道,倘若將高仙芝等人逼到了盡頭,或許他們的戰斗能力還會提高,而自己的損失也會更加嚴重。顯然的,阿拉伯帝國自然也是不希望這種情況發生的。況且,這不過是大唐帝國的一小部分兵力罷了,倘若真的惹怒了對方的話,或許下一次的對手便是幾十萬大軍了。
正是因為這場戰爭,阿拉伯帝國對唐朝的軍事實力有了新的認識,并因為畏懼,從此不敢繼續東征。
參考資料:《資治通鑒》、《唐會要·卷九十九·康國》、《中亞通史古代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