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62年韓國的上黨郡守向趙國遞交了一份歸降書,此時秦國正在攻打韓國企圖一口吞下上黨郡,因此上黨的郡守馮亭決定帶領5萬韓軍和上黨17座城池歸降趙國。面對這上天掉下的意外驚喜,此時的趙孝成王卻顧慮重重,如果接受這份驚喜那么就等于是對秦國不宣而戰,于是趙孝成王詢問了各位大臣的意見,在聽取了趙豹、趙勝等人的意見后趙孝成王最終決定聽取平原君趙勝的意見接受上黨。
然而在秦國將領王龁的指揮下秦軍很快攻陷上黨進而繼續北進,兵峰直抵趙國的西大門長平,趙孝成王緊急調廉頗為將住持長平防御。廉頗在駐守長平后連設三道壁壘堅守不出企圖讓秦軍士氣消磨后主動退軍。就此兩國便以丹水為界開始了長達3年的消耗戰。
而當時秦國坐擁關中、成都、江漢、河東四大糧倉,而趙國僅有冀州一處糧區,三年下來趙國以無糧草可供前線士兵。無奈之下趙孝成王臨陣換帥啟用趙括替換廉頗。趙括到任后趙軍一改防御為進攻,主動向秦軍發起攻擊,最終40萬趙軍被白起坑殺于長平。史書對此也多有記載。
然而在上世紀90年代,專家在山西省高平市永錄村進行考古時,卻有了不一樣的發現。高平市永錄村是當時長平之戰的古戰場,在這里發現了多處尸骨坑。但專家在對這些尸骨坑進行考古研究時發現半數以上的尸骸頭骨都與軀體分離,而且頭骨都被鈍器擊打造成致命傷,并未見到有活埋的跡象,而且白起殺降的谷口地方狹小根本容不下40萬的趙軍,更不用說秦軍了。因此這個發現足以表明趙軍是被秦軍殺死后草草的掩埋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