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普通的大學生,就讀于山東經濟學院,一所在山東較為知名經濟院校。說實話,從一入學起,我就沒怎么在意這個本科生的名號,與其說在我眼里,倒不如說在人力資源經理眼里我們這些本科生,只不過是一些有著本科學歷的民工罷了。現在社會上各個公司都在喊缺少人才,可是,每當招聘的時候卻又總是打出兩年工作經驗優先的牌子,社會上哪來的這么多有工作經驗的人?面對大把大把的應屆畢業生,有多少企業無動于衷,又有多少企業在苦苦尋找那些有經驗的同志,經驗真的那么重要嗎?在經濟學院學習,多少也知道公司不招大學生的苦衷,可是,就業不只是關系一方面的問題,它是兩方面的事情,如果人人都不招聘大學生,那我們哪來的經驗可談,那又如何去尋找有經驗的人才呢?真要是這樣長此以往得下去,等到公司那些年富力強的員工退休了,又有誰來頂替他們呢。也許,現在的勞動市場上真的是供大于求,可是,企業也不能因為這就能對大學生有這樣那樣的要求阿,不切合實際的事情又有誰能夠做到呢?當然,現在的大學生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可是也不能就為這些缺點就一味的否定我們,如果我們這些大學生,這些80一代真的像某些人說得那樣是垮掉的一代,那中國的未來豈不是危在旦夕?不要聳人聽聞,社會永遠都是向前發展的,達爾文的優勝劣汰理論永遠都是正確的,所以說,我們這些大學生,這些80一代,將看只會創造比現在更美好的未來,只會淘汰那些被社會拋棄的人?,F在的美國就是最好的例子,現在主導美國社會的美國人,不就是那些被稱為垮掉的一代的美國人嗎?
現在都說大學生頹廢,的確,這確是事實,我就是頹廢的一分子,只不過我頹廢的原因,不是因為沉溺于網絡或是其它的一些東西,而是對未來的迷茫,對未來工作的不確定性的迷茫。也許有些人要教育我好好學習了,謝謝你的教育,不過,我們現在學的東西真的有用嗎,進了社會正的會用得著嗎?記得一位老師告訴我們:你們現在在課本上學的東西要比實際至少落后十年,將來你們進了社會還要從新學。哈哈,真搞笑,落后于實際的東西我們現在還學什么勁啊,還不如去學門手藝,至少學會了就能掙錢養家糊口。我發這樣的牢騷不是我為自己不學習找借口,事實上知識改變命運一直都是我堅守的信條,只是現在我不知道該學什么好,學什么才能滿足公司對我的要求,我可不想把我四年的時光去用來學習那些落后于實際多年的東西。真的希望自己能實踐一段時間,在實踐里尋找自己的缺點,知道了自己的不足,才會努力的學習來充實自己,可是,看到學長學姐們都在為找工作忙得焦頭爛額,我們這些在讀的大學生有怎么會有實踐的機會呢?因此而迷茫,因迷茫而頹廢。
在這里,我是小字輩,是一個莽撞的大學生,和在社會上拼打多年的各位家人來說,我的話也許很幼稚,但是它至少是代表了像我一樣的大學生的真實的想法,如果您有什么指導的話,請您得留下您的看法,如果您不想發言的話,至少你能頂一下,要知道,頂一下不會花您多少時間,而我寫這篇文章卻花了3個多小時(第一次因為停電而全部消失了),謝謝。
認真看了你的帖子。能夠把自己的真實想法說出來,本身就證明你是自信的。我想每一個在校大學生和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對未來總有想法,對現實總有不滿。正常的。我們就此好好交流一下吧。
關于目前社會對當代大學生的總體看法。
這些看法五花八門,莫衷一是??偟膩碚f有一種趨向,就是企業界對當代大學生的就業能力的普遍懷疑。這種懷疑來自什么地方?主要來自于和以往大學生的對比。我這里不是說當代大學生缺少什么,或者哪些方面不如以往大學生,比較總是橫向的,社會環境和歷史局限性也使對比產生一些偏差;一些比較占據主流的觀點是當代大學生的專業能力在下降,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對現代社會總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取向、對于人生規劃等諸多方面缺乏系統的思想準備;比較注重個性化,張揚自我,與企業界大多數的企業文化精神有所沖突(中國企業文化的核心思想基本仍舊是“儒家思想”);實踐能力極其不足;……。
我們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到今天這個樣子,總的價值觀取向是發生變化的,功利主義思潮在商業化社會是有相當的市場的。尤其是目前的市場經濟時期,企業用人觀基本上屬于功利性用人觀,整個企業界都屬于這個用人觀。這當然對沒有社會閱歷的大學生是有挑戰的。因為我們的高等教育還是經院式教育,宏觀管理,加上不斷擴招,教育水平整體下降;當代大學生又沒有完全的自制能力,所以畢業生成為失業生。當然這牽扯到整個國家、社會對于高等教育、對于大學生的引導管理等大問題了,我們不去說它。
談談當代大學生自身。
我們都是從大學校園走出來的。當年畢業也是豪情萬丈,理想宏大,渴望盡快成就事業。但是社會就是這么個情況,現實的東西離想象、離校園文化太遠太遠,更談不上立刻能夠獲得比較滿意的職位、薪水等等(我想大部分大學生都是如此),必須先適應這個社會的現狀,沉入社會底部,調整好己的心態。誰不是曾經的憤青?但是不屈從社會環境的改變,當然不能為環境所容。所以我想第一,是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使自己能夠學會行走于社會之間,融入這個本來你看不起的社會和人際圈子。
我們在校園里都學了些什么?除了專業知識,可能沒別的東西。有的同學可能專業知識都未必學得好。匆忙畢業走進人才市場,當然不能夠立刻找到好的工作。這里我順便提一下,不少同學有這樣一個思想傾向,大一大二不知道社會,無憂無慮,花錢靠家里寄;不懂得專業知識的作用,經常補考;戀愛早;大三為考試而緊張西西,開始為將來迷惑;大四了,開始滿世界找工作,到處碰壁,其結果,以為社會不公。這實際上還是沒有成熟,沒有認識到生存的艱難和壓力。等突然走上社會時候,思想準備是不足的。應該說,我們進大學校園時候起,就應該留心社會學了,應該多到企業里去磨練自己,而不是在課堂上看小說,在網吧游戲,或者和女朋友在一起卿卿我我。
對我們國家的高等教育體制不要過于責怪。不要把責任推到國家教育體制、社會、企業界身上。主觀的原因在于我們大學生自己??赡苣阋f我,誰剛進大學就懂得社會?是的,誰都不懂,但是我們有一個基本的素質,就是當我們到銀行取回家里寄來的生活費的時候,有想到家里父母親工作的辛苦嗎?當我們在網吧游戲時候,我們有想過父母在干什么?他們希望我們用這種方法念完我們的大學嗎?我想,只要我們大學生懂得珍惜父母的給予,我們就會懂得社會,因為誰都有這樣一個感恩的心理,所以,走上社會時候我們就不會怨天尤人,只知道如何樣自己立于社會中,這就是成熟,這就意味著你一定能夠適應社會和進入企業工作。感激所有給予你的,并且用勞動來回報。無論父母的給予還是企業的給予。這是大學生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
談談關于大學生的實踐經驗的問題。
剛才我在上面說到企業的功利性用人觀。這不是企業的錯。商業競爭的殘酷在大學里是看不到的,這涉及到企業的人力成本,任何一個企業都會算這個帳。企業的目的是使用能夠帶來效益的員工,而不是舉辦黃埔軍校。那么我們如何獲得實踐經驗?大學里的教育不能提供足夠的社會實踐。
是的。的確如此。大學不能夠提供足夠的社會實踐。但是這不能說明我們沒有實踐經驗就有充足的客觀理由。任何時候人都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不因為沒有客觀條件,我們就舉步不前。這個理由我不是很認同,說白了我認為當代大學生缺乏獲得實踐經驗的主觀能動性。在目前的大學的宏觀管理下,同學們有的是充足的自備時間,我不知道目前的學生們如何支配這些時間。實際上這應該是很好的社會實踐時間來源。至于方法有很多種,目前學校也在開發勤工儉學、校園創業試驗、校外企業實習基地等,應該條件是具備的。而此種情況下大學畢業生的經驗嚴重不足,我個人感覺這多少有主觀問題在里面。
現在我們最后再談一談即將畢業的同學們的心態調整。
首先趕緊學會基本的社交禮儀和相關知識。我招聘過應屆畢業生。感覺禮儀方面比較欠缺,這首先讓公司的人力資源主管產生懷疑。有的同學連測試題目都答得不好,一些實際工作測試更是提不上。
其二,對薪水的期望值。這必須調整自己的心態。很多公司要求同學們填寫期望工資。我的經驗是“按照公司規定”幾個字。實在要填的話,請寫上“社會平均水平某某元”。此前肯定要對該職位的薪水水平做一個了解。這樣用人單位覺得你會比較務實。容易接收你的求職申請。而不是真的按照你的真實想法,寫上幾千幾千,那是不現實的。
看得出樓主是位積極進取的人。從一個已工作的人的角度提點建議:
1)大學里學的是什么?是學習新知識的能力(老生常談了)。課本上的知識是有些過時了,但它是現在“應時”知識的基礎。有了基礎,有了能力,還怕不能適應職位的要求?不要強求老師都能把最新的知識帶進課堂,而是要自己去發現。因為世界本來就是日新月異的,“時髦”的知識在四五年后也會過時了。
2)做事如做人。多利用大學的有利時間、資源打下人文基礎,確定為人處世的準則,為進入社會做好準備。
我也是一名大學生、、、可能比樓主還要迷茫、、
不過現在我已經隨遇而安了、、我是一個唯心主義者、、
我認為意識比存在重要、、也認為環境比內因重要、、但同時我也不否定內因的重要性、、
迷茫是正常的、、不過千萬不要陷入迷茫這個陷阱、、
看過一篇文章叫:讀懂一本書、、學會一件事、、
其實、、我們不用太過于急功近利了、、
我們要做的、、首先是知道我們要的是什么、、然后要有欲望去實現我們要的、、接著是在過程中享受一切、、不管是迷茫還是折挫亦或是成功的喜悅、、享受她、、
人生、、不外乎是生老病死、、沒什么可怕的、、留芳百世的人也有、、遺臭萬年的也不少、、只有我們知道要的是什么、、接著去追求就夠了、、
有時也不煩:迷茫一下、、怡情也好啊、、
有一則小故事:一個老人給一個年青人三個字:不要怕、、然后告訴年青人等他去城市闖蕩回來再告訴他另三個字、、后來、、年青人回來了、、可是老人家也逝世了、、不過他還是留下了三個字給他、、:不要悔、、
還是一句話、、、、人生不外乎生老病S、、
1:語言:最重要的是交流的工具沒有學好,可能大家以為是英語,其實感覺最重要的是漢語!其次是英語,然后是日語,統統沒學好!
2.個人修養沒有達到自己滿意的水平!
3.數理統計沒學好!
4.邏輯學沒學好!
看了4樓發言,感覺您應該是畢業多年的大學生吧,真的,現在的學校和當初不一樣了,很功利,可能是現在的大學都忙著擴招的原因吧,招的學生越多,圈錢也就越多,可是怎樣安置那些擴招進來的學生們,卻沒有人過問。就拿濟南市的高校來說吧,不是忙著貸款建新校區,就是忙著迎接這個或那個評比,又有幾個學校能安心于教育和科研呢,再不然,就是貪污,拿買正版的錢來進盜版的書,我們就碰上這種事,一學期的書費300,可發下來的書錯字連篇,更搞笑的是,我們用的會計學基礎課本,竟然是1995年出版,1995年9月第一次印刷的,哈哈,十年前的紙張都變黃的書學校竟然也能搞到,真是服了。在課堂老師告訴我們,學校管理購買課本的幾個人,因為貪污被檢察院給起訴了,可是,學校領導么過幾天就把這幫人又都領出來了,這是什么事啊。還有很多很多發生在高校里的事情,是社會上所不知道的,什么事都有,千奇百怪的,在我們學校就有強奸保研這一說,不說了,說多了傷感情,這種事不是一個兩個學校的事,是全國大學都會發生的事,沒辦法,我們管不了,現在只能管好自己,其他事,由著他們去吧。
剛畢業或即將畢業的時候有這樣的想法是很正常的,在大學這座象牙塔里基本上與社會絕緣,感受不不到外面世界競爭的殘酷。動手能力差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外面世界的思維方式似乎和學校里面不太一樣,剛出來的時候感受到強烈的人情冷暖。大學時候也存在競爭,但是外面世界的競爭更具有功利性這一點我并不反對。找到的工作與自己預期的相差太遠,要不眼高手低,根本就找不到工作,現在社會是一個很浮躁的社會,商業性的思想造就商業性的行為,許多人也因此被眼前的得失所迷惑,不能將目光放遠一些,但是最基本的事情還是要做好:踏踏實實地做事,勤勤懇懇地做人。如果你真的有理想的話,就用你實實在在的行為將你理想的基石打造的堅固一些。
你可以學習你需要學習的任何東西,以為你自己達到任何你想要的東西
你能成為什么或能成就什么唯一的限制是你自己頭腦的框框
----我相信,每一個人在他/她的一生中會做出一些令人驚嘆的事業
----我相信,每一個人在他/她的內心中深藏著無限的潛能
----我相信,每一個人今天會比昨天做的更多更好,明天會更好
以上是我的基本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