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肺經----人體的總理
寅時是指凌晨3點到5點,這個時候是肺經當令。
在《黃帝內經·經脈》里邊就是以肺經開頭的。十二經脈在《黃帝內經》里是這樣一個順序:肺、大腸、胃、脾、心、小腸、膀胱、腎、心包、膽、肝。其實,十二經脈是如環無端的,可《黃帝內經》的經脈循行為什么強調從肺經開始呢?
在《黃帝內經》中,把肺經的功能比做“相傅之官”。所謂相傅,就是皇帝的宰相或者老師。在古代社會里,這就相當于姜子牙、劉伯溫等。從人體本身來看,位置高于心臟的就是肺。心為君主之官,肺是相傅之官,很多時候是君主的老師,所以處于君主之上。
寅時是一個很重要的時辰。現在的正月也是從寅時開始的。人體的氣機也是從肺經開始的,那么肺經起什么作用呢?肺經實際上是“主一身之氣”,“主治節”的。凌晨3點到5點的時候,人體的氣血開始從新分配,心需要多少,腎需要多少,這個氣血的分配是由肺經來完成的。所以凌晨3點到5點的時候,應該是人睡得最沉的時候。為什么這樣講呢?因為我們人體從靜到動的轉化,一定是要通過深度睡眠來完成的。這種從新分配的過程,一定要在深度睡眠當中來完。如果這個時候醒來,就說明氣血量不足了,是非常不好的。
為什么老人容易早醒?
在對應的十二生肖中,寅時用虎來代表,而這個時候氣血流注于肺經,而且它主肅降。這個時間段,一般是人睡得最深的時候。比如熬夜,一般熬過一兩點,到三四點鐘最難熬。三四點鐘為什么難熬?因為這個時候為肅降之氣運行的階段,要是再熬,對人體的傷害最大。如果凌晨3點到5點的時候人醒來,是很危險的,往往老人會在這個時間醒來,因為人老了之后,身體的各項機能比以前都差多了,肅降的能力也越來越差了。他已經沒有多少精了,其收斂功能下降,就只剩宣發而沒有肅降,所以老人是容易早醒的。對于我們不到老年的人而言,如果這個時候醒了,或者是出現大汗淋漓的現象,這都是我們身體不好的現象,要趕快去看醫生了。
“諸氣者,皆屬于肺”,氣虛的培補,氣逆的順調,濁氣的排放,清氣的灌溉,都可以通過調節肺的功能來實現。上可舒解肝經之郁結,中可運化脘腹之濕濁,下可補腎中之虧虛。
兩大功能,一個是宣發,一個是肅降;宣發主要是通過發汗、咳嗽、流涕來
表現。肅降功能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通調水道,下輸膀胱;二是推動腸道,排泄糟粕。肺的宣發和肅降的力量來自哪里呢?來自中氣。中氣也就是脾肺之氣。肺經有個穴叫做中府,此乃中氣之府,是中氣匯集的地方,因此為調補中氣的要穴。太淵穴,是肺經的原穴,穴性屬土,土能生金,其補中氣之力最強,按摩,艾灸都有顯效。
中府(募穴;肺、脾經的交會穴) 功用:止咳平喘,清瀉肺熱,健脾補氣。
定位:胸前外上方平第1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6寸。
主治:咳嗽,氣喘,胸中煩滿,胸痛,肩背痛,腹脹,哎逆,喉痹,浮腫。
即肺臟氣血直接輸注的地方,也是診斷和治療肺病的重要穴位之一,那些咳嗽、氣喘、胸痛的肺結核和支氣管哮喘病人,此外常有異常反應,又因其為手、足太陰之會穴,故又能健脾理氣而治療腹脹。
尺澤(肺之合穴屬水) 功用:清熱和胃,通絡止痛。
定位: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肌腱橈側凹陷處。
主治:咳嗽,氣喘,咯血,潮熱,咽喉腫痛,舌干,胸脅脹滿,吐瀉,小兒驚風,肘臂攣痛,乳痛。最好的補腎穴,通過降肺氣而補腎,最適合上實下虛的人,高血壓患者多是這種體質。
尺澤穴是最好的補腎穴,通過降肺氣而補腎,最適合上實下虛的人,高血壓患者多是這種體質。
魚際(肺之滎穴屬火) 功用:清熱,利咽。
定位:手拇指本節(第1掌指關節)上方凹陷處,約第1掌骨中點橈側赤白肉際處。主治:咳嗽,咯血,失喑,喉痹,咽干,身熱,乳癰,肘攣,掌心熱。
少商(肺之井穴屬木) 功用:解表清熱,通利咽喉,蘇厥開竅。
定位:手拇指未節橈側,指甲角外展0.1寸。
主治:喉痹,咳嗽,氣喘,重舌,鼻衄,心下滿,中風昏迷,癲狂,中暑嘔吐,熱病,小兒驚風,指、腕攣急。專治咽喉腫痛的,三棱針點刺出血馬上見效。
10.大腸經——人體血液清道夫
卯時——大腸經當令
卯時是指早晨5點到7點,這是大腸經當令的階段。有些人說早晨要養成排便的習慣,其實這個習慣不用養,這是人體氣機的一種自然走勢。早晨5點到7點的時候,排便時人體很正常的一種現象。古語里把早晨叫做開天門。5點到7點的時候天亮了,這就叫天門開。那么相對而言,地戶也要開,地戶在中醫里也就是指魄門,魄門就是肛門。
中醫里還有句話叫肺與大腸相表里。所謂表里是什么呢?表里是一種關系,就好像夫妻。丈夫在外面忙著的時候,妻子就應該把家里照應好;如果丈夫在外面特別忙,那妻子也相對比較忙。肺為里,為妻;大腸為表,為夫。
大腸與排便有關,當排便不通暢的時候,應該憋一口氣而不是拽拳頭。如果大便變細,或者出現其他問題,實際上這是氣出了問題。。這個氣就是肺氣,它可以推動著大便下來。現在一提起便秘,大家一般都把它和排毒的概念放在一起,其實便秘的真正危險在于它有可能造成心臟病的突發。下面一使勁,上面會空掉,所以中醫問診非常強調問大小便,實際上是在問心肺的功能。
便秘與拉稀
大腸經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津”,津就是往外滲透的力量。便秘和拉稀都涉及一個“主津所生病”的問題。便秘時什么現象呢?便秘就是肺氣過實。津的力量過強,把里面的液都滲透出去了,那么就會形成便秘。如果津的力量特別弱時,就會拉稀。津的力量的強與弱,和別的臟器也密切相關,如脾陽的運化能力和腎火的溫熙能力等。所以,中醫治療便秘和拉稀都是從津的功能入手。
陽溪穴。翹起拇指,拇指根與背腕之間有一凹陷,凹陷處即為穴。此穴最善緩解頭痛及眼痛酸脹,但若用按摩法,一定要閉目,掐按一分鐘。才能有效。此穴名為陽溪,是指陽氣像溪水般周流不止,所以此穴最善通經活絡。可以有效防止腦中風和高燒不退等癥
合谷(大腸之原穴) 功用:鎮靜止痛,通經活經,清熱解表。
定位:手背第1掌骨與第2掌骨間,第2掌骨橈側中點處。
主治:(主治面部一切疾病——面、口合谷收),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鼻衄,鼻淵,齒痛,耳聾,喉痛,指攣,臂痛,口、眼歪斜,咽喉腫痛,胃痛,熱病無汗,多汗,上肢病變。
手三里。曲肘取穴,在肘橫紋頭寸下2寸。提起足三里,向來聲名顯赫,而手三里卻默默無聞,其實經絡歌決中。肚腹三里留,這個三里,也包括手三里在內的。此穴也善治胃腸病,與足三里并用,效果更佳。此穴善治腰膝痛,不論是急性慢性。都可點按此穴,可即使緩解癥狀。手三里善消腫止痛,對于頭面腫、牙齦腫、肩臂腫都有療效。此外手三里還是治療鼻炎的要穴。手三里課增強體質,是人體的強壯穴,所以平日也可多揉以健身。
曲池(大腸之合穴屬土) 功用:清熱和營,降逆活絡。
定位:肘橫紋外側端,屈肘,尺澤穴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
主治:發熱,高血壓,手臂腫痛,肘痛,上肢癱瘓;熱病,咽喉腫痛,腹脹,吐瀉,齒痛,癮疹,癲狂善驚。
迎香(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交會穴) 功用:祛風通竅,理氣止痛。
定位:鼻翼外緣中點旁,鼻唇溝中。
主治:鼻炎,鼻塞,口、眼歪斜,鼻衄,鼻息肉。
11.心經——人體的君王
心經從腋下沿上臂內側后緣,向下到肘內,沿前臂內側后緣,到腕后豌豆骨部進入手掌內后邊,沿小指的橈側處于末端,接手太陽小腸經。
午時是指11點到13點。這個時候是人的陽氣達到最盛,然后就開始向陰轉化,陰氣開始上升。心是人體的君主之官,所以疏通心經,讓它的氣血暢通對身體的整體調節很重要。心經當令的時候是午時一陰生,在這種陰陽交替的關鍵時刻,人們最好處于休息的狀態,不要干擾陰陽的變化。這就是我們所講的心腎相交的問題。心和腎相交替能力越強,人就顯越精神。心得神明為神,腎的神明為志。深度睡眠的時候就是指心腎相交的時候。睡得不實和多夢就是心腎不交。
極泉 功用:寬胸寧神。
定位:腋窩頂點,腋動脈博動處。
主治:心痛,咽干煩喝,脅肋疼痛,瘰癘,肩、臂疼痛,胸悶,心悸,氣短,四肢不舉。極泉治冠心病、肺心病的名穴,極泉在自我保健中主要用于三個方面的疾病:冠心病和肺心病的預防治療及頸椎病所致的上肢麻木,此外,還可以用于心絞痛發病時的輔助治療。
這么重要的穴位,怎么知道通沒通呢?胳肢窩的中心位置,就是極泉穴,大拇指點按撥動這個穴位,會發現有很多小筋,就要撥動這些小筋,如果有電麻感直通到手指,說明這條經絡很暢通。如果只痛不麻,說明這條經絡有淤堵,要進行敲打。如果啥感覺都沒有,那就要非常注意了,這是心臟供血不足的兆頭,而且有心梗心絞痛的趨勢,一定要打通這條經絡。極泉穴也有救命的功效,如果一個人突然供血不足,馬上按極泉穴,血液能以極快的速度供給給心臟。
少海(心經之合穴屬水) 功用:理氣通絡,益心安神。
定位:屈肘,肘橫紋內側端與肱骨內上髁連線中點。
主治:心痛,肘、臂痛、麻,瘰癘,頭項痛,腋脅痛。
神門(心經之原穴屬土) 功用:益心安神,通經活絡。
定位:腕部,腕掌側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肌腱橈側凹陷處。
主治:心痛,心煩,驚悸,怔忡,健忘,失眠,癲狂,胸、脅痛,心悸,目黃,掌中熱,嘔血,便血,頭痛眩暈,癡呆,癲癇。
少府(心經之滎穴屬火) 功用:清心瀉熱,理氣活絡。
定位:在手掌面,第4、5掌骨之間,握拳時,當小指尖處。
主治:風濕性心臟病,冠心病,心絞痛,心律不齊;癔病,肋間神經痛,臂神經痛;遺尿,尿潴留;陰道及陰部瘙癢癥,月經過多。
是個治療先天性心臟病的要穴,另外舌頭如果起泡,按摩這個穴位有奇效,因為心開竅于舌,舌如果有什么癥狀基本都與心臟有關。還可以治療陰道瘙癢,女性朋友可以試試這個穴位。另外對中風說不出話,要按摩這個穴位。
少沖(心經之井穴屬木) 功用:清熱熄風,醒神開竅。
定位:手小指末節橈側,指甲角外展0.1寸。
主治:心悸,心痛,胸、脅痛,癲狂,熱病,中風昏迷,吐血,便血。
12.小腸經——安心安神、舒筋活絡的關鍵
未時是指下午13點倒15點,這個時候是小腸經當令。西醫認為小腸是主吸收的,中醫里說小腸是“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小腸的功能就是先吸收被脾胃腐熟后的食物的精華,然后在把它分配給各個臟器。
它從小指的外則向上走,沿著胳膊外則的后緣,到肩關節以后向脊柱方向走一段,然后向前沿著脖子向上走,到顴骨,然后到耳朵。
有的人脾氣很急,總是心煩氣燥,動則就要與人爭吵嚷嚷,中醫認為是心火亢盛,由于火氣太大,無處宣泄,就拿小腸經“撒氣”了。結果小腸經就會腫脹,硬痛。順著小腸經就會牽連到、耳朵,喉嚨、脖子、肩膀、肘臂、腕子、小手指。造成這些地方或疼痛,或麻木。
小腸經就好比一面反應心臟能力的鏡子,通過了解心臟和小腸經的表里關系,我們不但能預測心臟的功能狀況,還能夠用調節小腸經來治療心臟方面的疾患。所以,很多時候,上臂內側松松垮垮的肉,不是靠減肥和練習啞鈴彎舉就能能夠解決問題的。好好關注你身體里心臟的晴雨表-小腸經吧!
循著小腸經按搈可以放松上肢肌肉,疏通經氣,不但可以用來疏解疲勞,在做治療時也經常作為剛開始的放松手法來應用。另外,小腸經因為它的循行跨過腕,肘,肩三個關節,所以在操作時對關節兩側俄穴位進行點按,可以對關節的屈伸不利和周圍軟組織疾病有較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后溪(小腸之俞穴屬木;八脈交會穴通督脈)功用:清心安神,通經活絡。
定位:手掌尺側,微握拳,小指本節(第5掌指關節)上,掌橫紋頭赤白肉際處。
主治:頭、項強痛,目赤,耳聾,咽喉腫痛,腰、背痛,癲癇,瘧疾,手指及肘、臂攣急,盜汗,熱病。
天宗穴能治電腦病---天宗穴在進行肩背部軟組織損傷的治療和保健中可以說是必用的穴位。點,按,揉此穴會產生強烈的酸脹感。可以放松整個肩部的肌肉。--隨著電腦的普及和職業的需要,長時間的伏案工作或電腦操作會讓人覺得整個身體發困。頸肩部僵硬,發緊,也就是現在經常被人提起的頸肩整合癥。這時,就要天天敲小腸經了,做時要加上一分鐘的擴胸遠動,再加按一分鐘的天宗穴,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就出來了。取穴時一手下垂。另一手從肩關節上方繞過,向下順著肩骨往下走。它的位置相當于肩胛骨的中線上中點處,點按時感覺非常明顯。
聽宮(小腸、三焦、膽經交會穴) 功用:聰耳開竅。
定位:面部,耳屏前,下頜骨髁狀突后方,張口呈凹陷處。
主治:耳鳴,耳聾,聤耳,齒痛,癲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