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上午,申萬28個行業全面飚紅。領漲行業非銀金融,早盤上漲7.90%;漲幅最小的行業是醫藥生物,上午也實現了0.26%的漲幅。
今日早盤收盤,兩市成交額已達9378億元,上午即接近萬億成交額。投資者激動預期:“今天日內破萬億不難,能破兩萬億嗎?”上一次市場連續萬億并突破2萬億是在2015年。
伴隨上周券商全面大漲,輔以大盤指數瘋狂上漲,“牛市”預期在周末不斷發酵。
觀點激進的券商研究所已經在“深度復盤2015年”、“2014年會重現嗎”。而就在4個月前的3月中下旬,隨著美股不停熔斷,券商們忙著復盤“大蕭條”、“經濟危機”對A股的影響。——雖然沒有明說,但券商選擇的類比研究對象,即已暗示出其對市場的觀點。
不過,也有不少券商認為,當前市場快速上漲的板塊是估值修復,缺乏長期上漲邏輯,不建議追短,A股后續或存在較大見頂回調壓力。
券商積極復盤2014年牛市
近期以券商為代表的金融周期股的大漲,引起業內高度討論的一個話題——市場風格會不會切換?
在主要指數還未大漲的6月,多家券商在自己的下半年市場觀點里預測,下半年是科技成長的行情。而就在中期策略會紛紛召開后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以券商股上漲為始整個金融周期板塊都在跟隨上漲。
聞“瘋”而動的券商則開始以2014年大牛市啟動前夕的市場風格變化為參照系,討論當前市場風格是切換還是反彈。
招商證券在《2014年會重現嗎,大切換會發生嗎》的研報里稱,2014年看似表面的風格之戰,實際是主題投資主導全年。
整個2014年面臨的環境是經濟下行,流動性持續改善,主題投資貫穿全年,上半年以科技主題為主,下半年以政策主題為主,并購重組驅動小票持續表現。在最后的四季度,由于杠桿資金、居民資金加速入市,券商保險大漲,一帶一路和國企改革相關主題大漲,體現了所謂的風格切換。但本質上,2014年全年的風格是持續的,那就是流動性驅動下的主題占優。
相似的宏觀背景下2014和2020上半年A股風格相似。
政策和利率方面,貨幣政策寬松,利率水平下行,流動性好;經濟較為低迷,地產投資和開工進入負增長;科技處于上行周期的中間階段;居民資金開始加速入市,融資余額快速增加;資本市場改革政策頻出。在此環境下,類似2014上半年,2020年上半年A股風格總體偏小盤成長股,僅在3月全球市場大跌期間藍籌抗跌而低估值占優。
差異之處又決定了2020下半年與2014下半年不盡相同,將會呈現輪漲、混合的風格。
2014下半年政策寬松加碼,利率繼續下行,而2020年下半年隨著寬松政策有序退出利率可能緩慢上行;
2014年經濟持續下行,而隨著社融回升2020下半年經濟將逐漸改善,基本面的改善將帶動低估值板塊在下半年明顯修復。
從增量資金來看,2014年以杠桿居民資金為主,但此輪公募、北上資金仍持續有增量資金,并且保險資金也可能增加權益配置,而這些資金的偏好不盡相同。
招商證券稱,綜合基本面、投資主線、增量資金等多個角度,2020年下半年的市場將呈現輪漲的、混合的風格。
方正證券“深度復盤2015年”時稱,2015年成長牛是發生在大牛市環境下的成長風格占優行情,也是移動互聯網產業發展趨勢在2010、2013年成長牛行情上的延續。本輪成長牛發生在經濟觸底前的溫和下行階段以及政策總基調大寬松的背景下,更有利于估值提升。
本輪成長牛行情發生在經濟觸底前的窄幅波動溫和下行以及政策基調大寬松時期。流動性寬松和改革創新政策共同助推成長風格估值。
安信證券認為,本次市場快速拉升,對指數上市貢獻最大的是地產和非銀兩個板塊,類似的情形在歷史上經常出現,尤其是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年初非銀板塊的異動離當前并不久遠,因而瞬間引發了市場對牛市的記憶。
市場瘋漲,已有券商“拉警報”
財信證券認為,倉位再平衡導致的風格臨時切換,周期股目前是估值修復邏輯,中期的估值收斂完畢后仍大概率維持中小盤風格。
銀行地產在業績確定性相對更高、估值遠遠更低的對比下,當市場存在調整需求時就成為了溢出的流動性最好的去處。但這種修復在房地產長期邏輯存在疑問的背景下,很難獲得更高的市場估值,因此注定了是反彈的節奏。
券商板塊反彈給人些許牛市的味道,但下半年大概率還是以科技成長為主線走出牛市行情。
上周市場欣喜的看到成交量持續超過1萬億水平,券商板塊作為自身周期強化的強周期板塊,板塊走出系統性行情,但往后走接力的板塊更為重要。短期看,房地產、部分商品、具備行業優勢、估值低的周期股仍然有估值繼續修復的邏輯,但后續動能較為乏力。比較可能的情況是,在估值普遍修復后,再次進入窄幅震蕩、股指均衡調整的區間,待二季報陸續出來后,行業板塊的業績格局分化市場再進行方向選擇。
銀河證券認為,經濟基本面修復是支撐市場上行的主要動力,7月迎來解禁高峰,減持壓力較大,新三板精選層打新,存在資金分流風險,同時臨近中報披露期,存在業績披露不及預期風險。短期不建議追漲金融周期板塊,更多需選擇基本面或超預期的個股,而非過多關注市場風格的轉變。
業內目前關注的兩個問題:第一,本輪快速拉升短期來看還能走多遠,第二,當前是風格切換還是全面牛市的開始。
華創證券認為,市場表現映射經濟復蘇預期驅動,但時間節奏上或即將進入通縮對抗效果驗證時點。宏觀層面預計經濟實際表現難以支撐當前復蘇預期進一步升溫,市場層面料將體現為盈利估值矛盾加大,風險偏好有轉折風險。短期A股新高,主要由券商地產權重板塊滯漲補漲帶動,并未看到所謂熱度擴散形成風格切換的周期全面接力走強局面。市場整體驅動更趨集中于少數行業板塊。短期或仍有新高,但七月中旬過后建議保持謹慎。
6月29日至7月3日,市場整體放量上行,上證指數累計上漲5.82%,收于3152.81點,3月初以來首次回歸3000點以上。
上周,科技、醫藥股抱團有所瓦解,醫藥生物、電子、計算機等前期熱門行業漲幅靠后,成為拖累創業板震蕩調整的主要原因。市場風格切換,在白酒、金融、地產等金融藍籌股上漲的帶動下,上證指數在周內自3000點以下啟動,最終突破3100點。
上周,資深學者余初心發表了《正確認識應對非常事件的貨幣政策》一文,余初心認為,今年以來人民銀行在特殊時期采取的特殊政策達到了政策預期效果。政策工具的適時退出目的是“退空轉”,適時退出意味著前期隔夜利率持續低于1%的狀況很難再現,DR007逐漸回歸到逆回購利率附近。
余初心發文引起業內人士高度關注,其觀點是否代表央行下半年試圖收緊貨幣政策的預期?
但盡管業內人士在關注這一影響A股走向的關鍵因素,市場參與者的熱情和市場走向似乎并未關注到這一問題。
華創證券認為,雖然近期央行頻繁進行貨幣政策預期管理,但短期流動性仍有寬松慣性,疊加資本市場深化改革對風險偏好的提升以及北上資金的持續流入,共同構成行情魚尾階段上行邏輯。而行業估值極端分化下,估值極低且指數權重較大的大金融板塊受到追捧,造成了魚尾階段的股指加速上行。而當金融藍籌板塊股指修復后,A股后續或存在較大見頂回調壓力。
華創證券稱,后續更應該關注動能弱化風險。1)指數的進一步上漲并非是市場熱度進一度擴散形成的,而是少數滯漲權重的發力,具體而言是券商和地產,相對動能進入月度和周度雙重弱勢的行業進一步增多。2)風格切換并不能得到支持。從周期板塊,如采掘、鋼鐵、有色、建筑看,并未形成領漲強勢格局,相對于結構相對強弱的博弈,少數板塊驅動的市場上行難以延續,是相對更為主要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