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江羅,悅讀專欄作者,一個較真的理工男。公眾號:江羅(ID:LF1992JL)微博:@江羅1992
愛 我 就 按 住 我
這是江羅的私人微信,長按可加我為好友
最!近!沒!人!加!我!
>_
1
去年八月份,跟老大出去采訪,對方是一位知名的旅行攝影師。我們吃完中飯就起程,本以為能提前過去,但不料中途堵車,遲到了半個小時。
原以為對方會生氣,但出乎意料的是,我們來到酒店時,發現他安靜地坐在窗臺,布好茶點請我們落座。
在此之前,我想象藝術家應該是扎著辮子,神情充滿不羈,放浪形骸之類的模樣。但初見后,才發現他與想象得截然不同。他長得很普通,目光親切,言談溫柔得體,讓人如沐春風。
老大向他解釋遲到的原因,他接著話題也開始抱怨市中心的擁堵。這讓我們懸著的心安穩落地了。漸漸地,我們的交談少了份拘謹,多了些親近。
在剛畢業的那會兒,他聽從家人的意見去了一家當地的報社工作。但漸漸地,他喜歡上了攝影,也一心想把攝影學好。于是,萌生出辭職的打算。
在此期間,他與家人溝通過。但他們并不理解,認為那僅是單純的照相,苦口婆心地勸他別不務正業,學著成熟現實一點。他對我們說,當時陷入了魔怔,一心想把這件事做下去。
最后,他不顧家人反對,毅然將工作辭掉了。之后,跑到朋友的照相館一邊打下手,一邊自學彌補匱乏的專業知識。為了買專業攝影設備,他花光了幾乎所有的積蓄。
有一次為了采景,他徒步從四川走到拉薩。夜里遇到狼群,當時已經心灰意冷,認為死路一條了。但突然看見遠處有一道火光,他激動地大聲呼救,恰巧被帶著獵犬巡邏的當地人救了,僥幸死里逃生。
他對我們說:“如果當時認命了,錯過了那道火光,也許我就沒有今天了。”后來,他也碰到過來自其它方面的困難,每當想放棄時,都會想起那一夜在淤泥里的奔逃。
最終,一咬牙一跺腳,又硬著頭皮走了下去。這一熬,五年過去了。他參加了數次國內大賽,并取得一定的成績,在圈內小有名氣了。之后,為了拓展視野,他開始游歷世界。三年里,他去過數十個國家,作品頻頻登上世界舞臺。
聽完他的故事,感受著他的魅力,不由得讓我想起一句話:“你的氣質里,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和愛過的人。”
因為曾在淤泥里打過滾,拼命掙扎過,所以深刻地明白努力的含義。那一刻,我清晰地明白在每一份成功背后,都有數不清在黑夜里艱難的掙扎。
臨近離場之際,他意味深長地對我們說:“現實就像一個泥潭,有人選擇沉淪茍且現實,也有人跨過泥潭面向遠方。如果想要出眾逃離泥潭,就必須努力變得優秀,這個世界才會回報你更多的財富與尊重。”
2
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只有過不去的人。
大四快畢業那會兒,寢室樓外傳來一聲巨響打破了我們對未來的美好向往。隔壁班的一位同學因為掛科等原因拿不到畢業證,家里人也斥責他荒廢了四年光陰。經受不住壓力的他,縱身一躍從二十樓跳了下去,徹底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從此定格在二十三歲,以及我們的回憶里。
在那一刻,我的心咯噔一下,突然感慨萬千。一方面,那一跳讓我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另一方面,未來的殘酷朝著我們撲面而來。但不管如何,也不要放棄自己。生命不是游戲,說不玩就不玩。要知道,人生只有一次,沒有重來。只要活下去,就有希望的可能。
人這一生,總會遇到一些看上去難以逾越的坎。但如果你一味待在原地,沉湎在挫折的泥潭里,將永遠都得不到長進。
去年四月,小蘭研究生復試落敗。那段時間她整日郁郁,想死的心幾乎都有了。有一次,我問她考研的目的。她回復我說將來想去高校任教。
既然你有目標,并且那么清晰,那眼下的失敗也不過是短暫的不順。人這一生,不可能事事都順利。畢竟“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要知道殘酷才是人生的常態,你得學會去面對并且接受它。
經過我的開導,小蘭發了一條動態:“如果你有夢想,就要捍衛它。當人們做不到一些事情的時候,他們就會對你說:你也同樣不能。如果你有理想的話,就要去努力實現。”
前幾天,小蘭通過了復旦中文系研究生復試,她專程電話感謝我一年前對她的激勵。其實,這何嘗不是一種對自己的激勵。周圍的朋友變優秀了,自己也沒有理由選擇去逃避了。
小蘭的經歷告訴我,轉機往往把握在努力改善的人手中,當一步步往前走時,你才會擁有柳暗花明擺脫腳下淤泥的一天。
顧城曾說:“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人生也是如此,即使身處逆境,也不能失去對未來的向往。
你現在的苦其實并不苦,苦的是放棄了自我看不到希望。盡管前路困難重重淤泥遍布,但你也不要放棄自己。咬牙堅持走下去,你將會收獲不一樣的精彩。
3
前一陣子,有幸參加了一場互聯網創業分享大會。在會場中,我記錄了一個有趣的觀點:IQ好的人只能教書,EQ好的人可成大事,AQ好的人才能成為人上人。
IQ、EQ我們都知道,分別是智商和情商。但AQ很多人或許就不清楚了,它其實是Adversity Quotient的縮寫,簡稱逆境商或挫折商。
有時候,衡量一個人的高度,不在于IQ、EQ有多高,而在于AQ有多么堅韌。AQ高的人,面對逆境時往往會把它當作激勵自己前進的動力。一個人的AQ越高,越擅長化危機為轉機。
因此在某種程度上而言,你對待逆境的態度,將決定了你這一生究竟能走多遠。
最近,朋友圈瘋傳有關“逃離北上廣”的文章。讀完那些文章,我心中感慨萬千。他們逃離的不是一座城市,而是基于對現實的逃避,一種對自我未來的懷疑。實質上體現了一個群體面對逆境挫折的態度。
我承認這個世界是不公平的,有人生于貧窮的農村,有人生于繁華的都市,還有人一生下來就坐擁百萬資產。你畢生努力的目標,也極有可能是某一些人的起點。但那又怎樣,難道這就是你自甘墮落選擇逃避,用別人的優越來懲罰自己的理由么?
這是個充滿變數與機遇的時代,逆襲的事情無時無刻不在發生。有人靠著寫作一舉成名,成為暢銷書作家。有人靠一個新穎的點子,立馬融資上千萬。還有人靠開網店發家致富,跨越所謂階層的壁障。
我們在看到別人光芒萬丈的同時,也要相信自我奮斗的力量。如果你不逼自己面對現實與挫折的殘酷,你將永遠不知道自己會有多么的優秀。
逃避是根本不能解決問題的,反而會加劇你的貧困。因此,你要把眼前事做好,才能熬過暫時的困厄。
不管當前處境如何,你始終要相信自己也可以過得精彩,享受鳥語花香的溫暖。
愿你縱踩淤泥,也要心向光明。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