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D是一個致力于思想傳播的非營利性組織,以簡短、有力的演講而廣為人知。其字母TED分別指技術(Technology)、娛樂(Entertainment)和設計(Design),代表其最初的演講領域。不過,該組織自1984年建立以來,在3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其主題已經涵蓋了幾乎所有領域。
從其觀點與思想傳遞的有效性來講,TED演講被認為是較為成功的典范。而這種有效傳遞觀點與思想的方式對于課堂講授而言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原因在于,這兩者存在較多契合點,表現為:
其一,就其活動屬性而言,兩者本質上是同一種活動,都是為了向他人傳遞知識經驗和思想觀點。由于活動場合的不同,分別是基于穩定師生關系的講授法和基于即時受眾的演講法。
其二,就其活動形式而言,兩者均以口頭講解為主,都是口耳相傳的活動。
其三,就其活動規范而言,兩者都是比較正式的傳遞方式,都追求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效地傳遞更多的內容,其有效性的做法具有共通之處。
1.研究對象。TED演講可按照主題劃分為科技、娛樂、設計、全球問題、科學、商業等6大類別。本研究從這些類別中各選取10個瀏覽次數最多的視頻,剔除3個非演講視頻后,將剩下的57個視頻作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編碼和分析。
2.研究方法。本研究以視頻分析為主要方法,以TED總裁克里斯安德森在其著作《TED TALKS:演講的力量》中所提煉出的四個原則作為基本維度,即“調動觀眾聆聽的興趣”“使自己的思想被觀眾所理解”“使所講內容對觀眾有意義”以及“具有明確的主題與主線”。前兩者側重于演講的具體內容與展現形式,后兩者側重于演講的主題、主線以及整體設計,其基本內涵如表1。
本研究的流程是:分析克里斯·安德森的著作《TED TALKS:演講的力量》中所提到的演講原則→制定視頻觀察框架→選取樣本視頻→制作視頻觀察量表→進行視頻觀察→統計視頻中所運用的策略及頻次→做出分析和結論。
在所分析的樣本視頻中,所涉及的演講策略共24條。將其與上述分析框架對比可發現:第一,這些策略均可歸入這四個維度之中,即TED演講策略在各個維度上均有一定的分布。第二,在每個維度所包含的策略中,都有一個或多個策略被半數以上的演講者所采用(見表2)。
在每個維度所包含的策略數量方面
“使自己的思想被觀眾所理解”這一維度所包含的策略最多
“使所講內容對觀眾有意義”和“具有明確的主題與主線”則較少
第一,注重綜合運用口頭語言和肢體語言等來調動觀念的興趣
第二,設法拉近與觀眾的距離
第三,巧妙運用導入激發觀眾的興趣
這一維度的眾多策略都旨在建立觀眾與演講者之間的信任關系。只有與受眾建立起良好的互動關系,才能有效地闡述思想、展開課程內容。具體策略包括使用恰當的幽默、分享個人故事、與受眾互動、激發受眾興趣等。此類策略的成功使用將打破演講者與受眾之間的壁壘,建立起情感紐帶,為后續的講授鋪平道路。
第一,注重運用信息技術等直觀手段。策略主要包括運用直觀的視、聽覺材料和真人、實物演示等。在前一種策略中,信息技術的運用提升了演講的直觀效果,有利于聽眾理解。在后一種策略中,也有相當一部分以技術展示為核心,展示創新產品或技術的創新性運用。
第二,借助多種實例闡釋其觀點。主要包括正例、反例和類比等方式,運用觀眾所熟悉的實例來幫助其理解。同時,借助相關的故事等,以生動直觀的案例來使抽象的觀念具體化。其中使用頻率最高的策略是“通過所舉正例說明核心觀點是什么(采用率為70.18%)”,在所有24條策略中頻率排名第四。
第三,注重以問題引導觀眾理解。表現為:一是通過提問來喚醒觀眾已有的經驗,建立新舊觀念間的聯系,以促進理解(采用率為33.33%)。二是以問題為核心,引導觀眾逐步探索問題的答案,與之一起建構相應的理解(采用率為49.12%)。部分演講者甚至會用全部的演講時間講述某個問題的發現、探索與解決過程。
第四,將觀點建立在數據的基礎上。有38.60%的演講者采用了數據圖表等形式呈現某項研究或調查的數據,并對數據加以解讀,以增強其觀點的說服力,并降低觀眾理解的難度。
第五,善于運用邏輯推理。演講過程中會注重以問題的探索過程為線索有邏輯地將材料進行組織。無論是演講還是課堂講授,讓受眾充分理解講述的內容都是核心目標。因此這是TED演講策略最為豐富的維度。
除綜合使用不同的說明方法進行闡述之外,TED演講者還注重使用不同的信息傳遞手段。如使用信息技術輔助、使用直觀的實物演示或將肢體語言與口頭語言緊密結合。多種信息傳遞渠道的綜合使用為受眾提供了理解內容的多種角度,有利于演講目標的最終達成。
第一,注重運用個人鮮活的經驗。
第二,注意演講內容的新穎性。
第三,注重演講內容的啟迪性。
1.教師需要在特定原則的指導下創造和運用講授策略
前文數據已經表明,樣本視頻中的TED演講者所使用的策略幾乎可全部歸入四大演講原則之中,且每個原則之下的策略都得到了演講者的高頻使用。
這可能一方面反映了演講策略的創造有其規律可循,另一方面也表明有意識地以這些規律來指導演講具有重要意義。
實際上,自2001年克里斯·安德森接任TED以來,他也正是依據這四個原則來對大多數的TED演講者進行培訓的,而這些演講的成功也在很大程度上證明了遵循正確原則的重要性。
2.教師應注重建立與學生之間的情感紐帶
無論是演講,還是講授,目的都是要向他人傳遞一定的知識或思想。而有效的傳遞,必須以建立起與接受者的之間的信息通道為前提。TED演講者十分注重建立與聽眾之間的情感紐帶。哪怕時間非常短暫,他們也會不遺余力地運用相關的策略來做到這一點。
比如,通過走到臺下去接近與聽眾的距離,通過適當地暴露個人的情況獲得聽眾的信任等。從教學上來看,建立情感紐帶在“親其師,則信其道”的古老規訓即已體現。
3.教師應靈活運用鮮活的個人經驗
演講者通常是在講述自己的感悟、發現和發明等,即使這些內容是基于前人的知識而產生,也是他們用自己的生命進行的獨特領悟,是融入了其生命的個人知識,是有血有肉的知識。只有這種令其生命有所感動的知識,才會使聽眾有一種代入感,從而觸動其心弦。這種觸動,來自于人們對于生命改變的一種渴求,是一種需要用生命體驗喚醒的渴求。
然而,在課堂講授中,很多教師只是在轉述他人的知識。學生難以從深層理解這些知識的意義,也難以領悟這些知識如何轉化為其內在的個人知識。高校課堂講授的變革必須扭轉這種情況。
4.教師應重視喚醒學生的已有知識
演講與講授都是要向他人傳遞自己所知道的知識。
TED演講者似乎都深諳心理學研究所揭示的規律,即“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結為一條原理的話,那么一言以蔽之:影響學習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么”。
因此,他們在演講中往往并不急于傳遞自己所知道的內容,而是運用諸多策略去喚醒聽眾所知道的內容。其方法要么是通過舉例、類比的方式喚醒聽眾熟悉的生活常識,要么是逐漸深入地提出一個又一個問題,像蘇格拉底所用的“產婆術”一樣,帶著聽眾回顧自己已經知道的相關知識,從而最終從熟悉的碼頭擺渡過去,直至演講者所要呈現的觀點,最終完成自己所需要的傳遞。
5.教師應不斷優化傳遞信息的手段
與課堂講授比較類似,TED演講者用以傳遞信息的常見手段主要有三種:一是口頭語言;二是肢體語言;三是媒體素材。
也許是因為TED的每場演講通常都限定在15分鐘左右,所以演講者會想方設法將這些手段運用到極致,以便更有效地傳遞信息。
比如,在口頭語言方面,他們會充分運用幽默、自嘲、例子、比喻等多種方式來增強其效果;在肢體語言方面,他們會關注每個細節,使每個動作都能傳遞其態度和傾向,增強其感染力;在媒體素材方面,細察這些視頻可發現,演講者特別擅長于借助信息技術直觀地呈現照片、數據、圖表、視頻、動畫等多種媒體素材,以增強其視覺沖擊力。
(原文刊登于
(原文刊登于《江蘇高教》2018年第7期第55-59頁。本文作者:毛齊明,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華中師范大學中小學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