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文言虛詞研究的創新之作 ——評孟昭連著《之乎者也非口語論》

一、推倒陳說,揭示真相

圖片來自網絡

學術研究的目的是追求真理,揭示事實真相,然受到歷史與現實復雜性、文獻資料或研究方法的限制,許多事實真相始終在漫漫迷霧之中。漢語史上就有很多類似的“迷”,很難理解,也很難解釋,以致長期以來始終成為爭論不休的“無解”或“多解”之題。比如“先秦書面語與口語一致”“古人說話就是之乎者也”之類,雖然近百年來的教科書都是這么寫的,但似乎說服力不強,仍有很多人懷疑這樣的結論。原因也很簡單,這個結論是套用西方語言理論得出來的,而古代并未有相關論述。再如,語言學家還總結出“之乎者也”這些語氣詞有“多功能”的特點,說“一個語氣詞可以表達各種語氣,一種語氣可以用多個語氣詞來表達”,這種結論也讓人很迷惑:既然一個“乎”就可以表達各種不同的語氣,那么古人造出那么多語氣詞的目的何在?語言學家解釋說,這是方言不同造成的。方言不同,語氣詞的發音不同,這是事實。但何以各地方言都用“之乎者也矣焉哉”這幾個字來表現?再者,這些語氣詞常常同時出現在一部經典中,難道先秦文人都有雜用其他方言語氣詞的習慣?事實上,不但語氣詞如此,整個虛詞系統幾乎都是如此,比如表示假設關系的文言連詞,就有假使、假若、假如、設若、設使、倘若、即使、縱然、縱使、如果、即使、即如等,單音節的還有如、而、若、茍、使、令、藉、當、即、則、為、其、詎、自、猶、且、乃、所等,竟多達120余個。面對諸如此類的現象,人們有理由懷疑,如此多的語氣詞和連詞,究竟是方言中的口語詞匯,還是文人的書面用語?除了這些,漢語史研究中還有很多類似的矛盾現象,要么爭執不下,要么避而不談。

近日細讀南開大學教授孟昭連所著《之乎者也非口語論》,發現他獨辟蹊徑,完全拋開西方的那套語言理論,深入挖掘古代兩千多年來的相關論述,從漢語口語與書面語不同表現方法這一獨特角度,重新詮釋了“之乎者也”這些文言虛詞的本質與產生,大膽得出“之乎者也非口語”這一結論,真的是石破天驚,令人耳目一新,閱后深感震撼。本書七章,分節論述,內容充實,結構嚴密,可說無一字虛,無一句假。書名論題,似乎抽象,而所征引大量文獻典籍,蘊含深厚歷史文化內涵,政治經濟教育人情風俗,多有形象畫面。尤其是,作者挖掘出兩千多年來前賢對“辭”的相關論述,使古代漢語的真相,昭然若揭;百年來充斥教科書的“文言文是古代漢語”“之乎者也”就是古人口語等陳說,也就不攻自破。孟教授此一研究成果非有數十年研讀中國歷史文化文獻典籍之苦功,非有數十年淡泊名利、潛心學術并融會貫通之心志,非有獻身學術研究之巨大熱情、精神意志,絕不能措一辭。書中體現出來的學風文風之典范意義尤其具有時代精神。

本書57萬字,中心論題其實就論述了一個字——“辭”。“辭”是什么?功能為何?是如何產生的?作者細致入微地剖析被古人稱為“辭”的所謂文言虛詞的本質,反復強調“辭”在古代書面語中之特殊用途,指出多年來學界對于“辭”理解之誤。孟教授批評王力先生等人關于“辭”(詞)的觀點,指出他們對于“辭”的認識并不準確,把古代“辭”或者“詞”等同于現代所謂“無義理”之“虛詞”不符合實際。以大量翔實資料,嚴密論證闡述“辭”作為書面語而非口語之特殊含義,撥開學術史千年迷霧,意義重大。學術研究以追求真理為目的,不可以所謂權威觀點為結論,孟昭連教授批評權威不意味否定權威之卓越研究成果,乃是在前賢研究基礎上推動學術文化進步,是對權威之愛護、尊重,孟昭連愛權威以德,正說明他對傳統的尊重。

本書探討“辭(詞)”與“名”“文”“字”之含義和區別,細致生動準確。古人之“辭”或“詞”有特殊含義和用途,與一般所說之“文”或“字”有別。“修辭立其誠”主要是就特殊的“辭”之運用而論,并非泛指所有文字修辭,所以孔子才說“辭達而已”“系辭焉以盡其言”,后世文人也才說“文字之妙,只在幾個助辭虛字上”“虛字乃文章關捩,入門之要訣”,民諺也才說“之乎者也矣焉哉,用得好來成秀才”。可惜的是,后來學者的理解則漸趨于一般修辭學問題,這都是把“辭”誤解為現代意義上的所謂“詞語”的結果。本書揭示古人“辭”之特殊含義,對準確理解古代經典文獻內涵有極為重要之學術價值。書面語中大量運用“辭”,“修辭”已成為一種文士必備之重要文字技術修養,必然對口語產生反作用和影響。“辭”非從口語而來之“文字”,乃是從實詞假借來表達人類思想感情之“語助”,反過來又會影響讀書人之“口語”,使得特殊知識階層口語書面化,語言和文字關系辯證復雜如此,故后世學者在迷霧中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本書對許慎改“辭”為“詞”,為“詞”所下定義做出細致闡述,引證分析,邏輯嚴密,令人服從。許慎“意內而言外”的真義為何?本書首先引王充“出口為言”的論述,釋“言”為口語,而“言外”顯然就是口語之外,亦即非口語。又引徐鍇“在意之內,在言之外”的解釋,與許釋相互印證,仍然可以得出“辭非口語”的結論。作者又分析了許慎將“詞”入“司”部而非“言”部的做法,進一步將“辭(詞)”的“言外”性質揭示得清清楚楚。后學誤以為《說文》將“辭”入言部乃許慎粗疏或錯誤,例如本書揭示清人段玉裁將“意內言外”理解為“意于內,言于外”,就嚴重誤解了許慎之意,把“詞”與一般“文字”等同,失去許慎闡釋“詞”之特殊用意。非但段玉裁,清代幾位訓詁大家如桂馥、王筠、朱駿聲對“意內言外”之訓釋均不得要領,王力從朱說亦未理解“意內言外”之真實含義。作者經過細致的分析指出,“辭”入“言”部并非許慎的錯誤,而是其精心安排。古代亦有理解許慎之意者,惜未受到學界足夠重視,本書對此做出精確辨析,澄清真相,是非立辨。惜近百年來的語言學者,棄是而從非,以教科書或專著形式,代代相傳,誤導國人,這也是做出“古人說之乎者也”“先秦書面語與口語一致”等錯誤判斷的重要原因。

二、尊重前賢,回歸傳統

本書對前賢相關成果,珍惜推揚,不遺余力。《自序》即云呂叔湘、王力、高名凱諸先生所論書面語中有“非口語成分”,自己深受“古人相關論述”啟示方能得出“非口語說”之結論。尤其是對歷代有關“辭”的相關論述,孟教授做了系統的梳理與深入分析。除了將許慎“意內而言外”的定義,作為“非口語說”之理論基石,其他例證如南朝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認為“兮”字雖無實在意義,但能起到“語助余聲”之作用。顏師古批評時人對“嗚呼”“於戲”“於乎”三詞之誤解,并明確解釋為“嘆辭”。柳宗元在書信中論述“助字”,有“疑辭”“決辭”之分類。陳骙在《文則》中論“文有助詞”,分別“言”“文”概念,言指口語,文指書面語。金代王若虛批評歐陽修《五代史論》“助詞虛字亦多不愜”,批評蘇軾用“矣”字有不妥者,甚至專列一節評析其論“辭”。明代胡文煥為元代《助語辭》作序,對“之乎者也矣焉哉”之類語氣詞有“不易用”之嘆。清人袁仁林所著《虛字說》,更是“明確表示當時口語中并無文言語氣詞”,“將口語與書面語分得很清楚”。孟教授特別強調袁仁林所論不僅指他所處之時代,乃是從歷史角度做出之宏觀結論。總之,歷代學者論述 “辭”與“名”“字”之關系,十分透徹明白:“辭”具有非口語之本質特征,與口語性質的“名”“字”有明確區別。如王筠《說文句讀》中之觀點:“詞為意內言外,故屬本部而不入言部也。”孟昭連強調此語看出許慎訓釋之“奧妙”,又贊成徐鍇“對許意心領神會”,均可見其尊重前賢成果之謙虛謹慎態度。

本書分析前賢成果多精辟獨到之見,多發前人所未發。如探討孔子名言“辭達而已矣”之“辭”意,實事求是,令人耳目一新。孔子所說之“辭”非一般詞語之意,而是特殊之“辭”,即許慎所云“意內言外”之“詞”,此“辭”運用恰當與否,關系文章表達思想感情效果,“辭達”“修辭立其誠”,均是要人們恰當地運用“辭”。古人中為“辭”而“辭”的作者不少,否則,孔子無必要呼吁“辭達而已矣”。文字創造是根據人類口頭語言而來,起初用口語表達自己思想感情,把所見所思所聞說出,互相交流、溝通,然后根據口語造出相應文字,記錄人類文明進化成果。然而,由于漢語單音節的特征,以口語表達思想情感,尚有語氣神態聲調抑揚高下之不同,所以書面語單靠實字記錄社會人生內容很難準確表達豐富復雜之思想感情,故必須用特殊之“辭”來輔助與口語對應之文字,以加強表達效果,體現社會人事之深微杳渺,體現人們心理之細微差異。《墨子》所說“以名舉實,以辭抒意”,正是此意。本書還旁征博引前賢典籍,通過對“辭”諸多異名的分析,論述“辭”之非口語本質,并且以“辭非口語”來解釋歷代文人感嘆“虛字難用”的原因,合情合理,極有說服力。正因為“辭”非口語,故先秦經典運用起來時有錯亂,后世如司馬遷、韓愈、蘇東坡等大家,亦不乏運用錯誤的問題。“辭”作為“語助”廣泛運用于古人書面語中,讀書人朗讀背誦詩詞文章,必然會影響其口語表達狀態。某些知識分子雖然滿口之乎者也,但不會改變“辭”非口語的本質特征。

本書論述考證極為抽象之問題,最大特點是以大量事實講話,許多個案考證,細節生動,引人入勝。從古代口語之考察到文言虛詞之“爆發”與迅速“消失”,從“辭”之本質非口語到文言虛詞的產生,從“辭”之繁榮與“言外”觀念的消亡,再到“辭”的加減與替換,直至第七章探討古人修辭為文之法,既有準確的事實與數據,又圍繞核心論題,可謂一“辭”極乎天人之際,萬象歸于本體之理。如論述《春秋》及三傳中之語氣詞問題,就用精確的統計數據,相互比較,在對比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例如作者不但發現“春秋戰國書面語中的常用語氣詞如乎、也、矣、者、焉等,《春秋》中竟一個都沒有”,這種語言現象,2500年來沒有受到學界注意。作者對這種現象進行了細致分析,認為《春秋》沒有語氣詞有三種可能:(1)因文體原因,或作者故意省略。(2)本來有,但在流傳過程中被人刪掉,或傳抄時漏掉。(3)原文本來就沒有,因為那時口語中并沒有語氣詞。本書詳細考察論證,排除前兩種可能性,證實只有第三種可能:那時口語中沒有語氣詞,《春秋》是據實記錄之書面語,較多地保留了口語之原貌。《春秋》中沒有語氣詞,《尚書》中語氣詞亦極為罕見,既不是文體原因,更非在流傳過程中被后學刪除,只是因為當時口語中沒有后來盛行的書面語氣詞。《春秋》原文只有1.6萬余字,記載魯隱公元年至哀公十四年間200多年魯國歷史,其文字之簡練不言而喻。隨著生產力水平和不斷提高,文字不斷進化,社會上使用文字者不斷增多,所表達的社會生活內容日益復雜深廣,文言書面語之“辭”便被文人發明(假借)出來,越來越多地運用于書面文字中。然而作為一種非口語成分,運用多少、如何運用因人而異,很難達到完全統一,故出現《春秋》三傳“修辭”之迥然差異。顯然,相對于有的學者所謂春秋戰國的口語語法“尚未固定”的觀點,孟教授的這個解釋更具說服力。

再如,對文言虛字“也”的分析極為細致深入。“也”是文言中使用率最高之語氣詞,一般語言學家說它具有“多功能”,可以表達多種語氣。本書比較分析考察《詩經》《禮記》《老子》《左傳》《論語》《墨子》《孟子》《莊子》《荀子》《韓非子》《呂氏春秋》《顏氏家訓》《馬說》等大量古代典籍資料,經過比較分析論證,發現“也”只是一個單純的斷句符號,并無語氣功能。對柳宗元、朱熹、陳骙、盧以緯、袁仁林、馬建忠、王力、向熹等人相關論述,辯證分析,肯定其得,否定其失,態度公允。隨著時代變化,后世學者對于“也”字修辭功能的認識并不統一,出現認知上的偏差,許多時候處于模糊狀態,使得“也”字在后世文人的筆下,不但有早先之“斷句”功能,且有了表達語氣之意義。然在《春秋》三傳時代,“也”字只是作為“斷句”符號,其功能相當單純。

本書考察《晉史》引用《世說新語》用減字法和換字法,因《世說新語》是古代紀實筆記“小說”,比較真實地反映了當時口語狀況,所以虛詞較少,《晉史》引用時為符合書面文言規范,便做了相應改動,其主要方法就是增加文言虛詞。《新唐書》刪削《舊唐書》如法炮制,“基本原則就是文言代口語”。宋祁生造文言詞匯,許多形象事實觸目驚心,通過本書分析,可知玩弄文字游戲不良學風文風自古已然。宋祁生造之1600余詞,多不合理,只有“殺人滅口”“自食其言”等少數幾個詞被現代人所繼承運用。本書揭示出諸如此類的語言現象,并加以全新的闡釋,其典范意義遠遠超越一般學者想象,蓋因其所引證之典籍資料,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示范性,可讓讀者自得之、領悟之、想象之,言有盡而意無窮。

三、顛覆之作,影響深遠

《之乎者也非口語論》是數十年來難得的獨創性學術著作。本書包蘊中國社會文化信息極深極廣,所引證之資料極為豐富、嚴謹,論述論證邏輯性極強。理一分殊,核心話題可一言以蔽之,且支撐論題的又有無數抽象形象之證據,涉及經史子集浩瀚典籍。故閱讀本書,不但令人信服“之乎者也非口語”的立論是正確的,且不知不覺走進古代文明博大精深之畫廊,令人望洋興嘆,嘆為觀止。

《史記》被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然其中舛誤難免;《紅樓夢》作者自謂“滿紙荒唐”,假語村言,迷離恍惚。本書雖為驚世力作,學術巨著,某些說法,亦必然引發諸多爭議。如作者引朱子語“《史記》所載,想皆是當時說出”,認為“朱熹得出這種結論毫無根據”。其實朱子主要是就《史記》之文風而言,與《漢書》之“紙上做”加以對比,非謂《史記》文字完全是口語實錄。司馬遷作為史家一樣要用之乎者也之“辭”,朱子只是“從藝術風格上來說《史記》更口語化”而已。

李劍國先生為本書所作的序云,孟教授近年研究文言虛詞可謂“如癡如醉”,幾乎到了“朝思暮想,廢寢忘食”的地步。作為一個大半生從事古典文學研究的學者,他能跳出西方語言理論與研究方法的框框,從一個特殊角度揭示語言學研究的“無明”狀態,并做出全新的解釋。他對文獻資料的挖掘利用,他的思考方法與研究方法,相較于時下通行的有其獨特之處;事實上,他也正是用這些獨特的方法,得出了與語言學者完全不同的結論。對他的這些結論,除極個別語言學者簡單地斥為“外行”外,大多數語言學者保持沉默,或只以“路子不一樣”加以搪塞。然筆者通讀全書后以為,問題絕非如此簡單!《之乎者也非口語論》不但是一部學術研究的創新之作,更是實事求是進行學術研究的典范,其觀點必將對今后的語言學研究產生深遠影響。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孟昭連:再談“之乎者也非口語”
孟昭連:《之乎者也非口語論》
破解“之乎者也”千古之謎
破解“之乎者也”千古之迷——文言語氣詞非口語說
破解“之乎者也”千古之迷(三)
“之乎者也”是古文的標點符號!南開教授的發現有道理嗎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小金县| 和林格尔县| 宿迁市| 潍坊市| 嘉义市| 洛川县| 湖北省| 忻州市| 九江市| 麻江县| 遂昌县| 永城市| 都兰县| 自治县| 余干县| 永川市| 汉阴县| 油尖旺区| 嵊泗县| 江陵县| 大英县| 巴马| 行唐县| 铁力市| 磐安县| 望都县| 宝清县| 大庆市| 布尔津县| 右玉县| 兴隆县| 游戏| 阳城县| 兴文县| 厦门市| 青浦区| 曲阳县| 阆中市| 辽阳市| 沁源县| 措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