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文言詞語例解
A
1.愛
①愛其子,擇師而教之。(《師說》)
②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歸園田居》)
③若愛重份,則如勿傷;愛其二毛,則如服焉。(《左傳·僖公二十二年》)
④國事至此,予不得愛身。(《〈指南錄〉后序》)
齊國雖褊小,吾何愛一牛。(《孟子·齊桓晉文之事》)
⑤愛而不見,搔首踟躕。(《詩經(jīng)·靜女》)
2.安
①風雨不動安如山。(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②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論語·季氏將伐顓臾》)
③時時為安慰,久久莫相忘。(《孔雀東南飛》)
④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論語·述而》)
⑤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左傳·曹劌論戰(zhàn)》)
⑥君安與項伯有故?(《鴻門宴》)
⑦而今安在哉?(《赤壁賦》)
3.案
①舉案齊眉
②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項脊軒志》)
③無案牘之勞形。(《陋室銘》)
④召有司案圖。(《廉頗藺相如列傳》)
B
4.拔
①項莊拔劍起舞。(《鴻門宴》)
②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諸葛亮《出師表》)
【拔擢】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陳情表》)
③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夢游天姥吟留別》)
④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垓下之圍》)
⑤其后秦伐趙,拔石城。(《廉頗藺相如列傳》)
5.白
①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鴻門宴》)
②漢民族傳統(tǒng)喪服的顏色。
③見紅女白婆,填塞門戶。(《促織》)
④唯見江心秋月白。(《琵琶行》)
⑤阿母白媒人。(《孔雀東南飛》)
6.備
①圣心備焉。(《勸學》)
②前人之述備矣。(《岳陽樓記》)
③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杜甫《石壕吏》)
④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鴻門宴》)
7.比
①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齊光。(《涉江》)
②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禪山記》)
【比權(quán)量力】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quán)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過秦論》)
③比肩繼踵
④比去,以手闔門。(《項脊軒志》)
【比及】
⑤可憐體無比,阿母為汝求。(《孔雀東南飛》)
8.蔽
①舳艫千里,旌旗蔽空。(《赤壁賦》)
②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鴻門宴》)
③蔽林間窺之。(《黔之驢》)
④《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論語·為政》)
9.兵
①斬木為兵,揭竿為旗。(《過秦論》)
【兵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兵刃】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孟子·寡人之于國也》)
②趙亦盛設(shè)兵以待秦,秦不敢動。(《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此數(shù)者用兵之患也。(《赤壁之戰(zhàn)》)
10.薄
①慎勿為婦死,貴賤情何?。。ā犊兹笘|南飛》)
②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陳情表》)
③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諸葛亮《出師表》)
11.步
①沛公則置車騎,脫身獨騎,與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等四人持劍盾步走。(《鴻門宴》)
②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勸學》)
③騏驥一躍,不能十步 。(《勸學》)
12.被
(一)bèi ①一日晝寢帳中,落被于地。(《楊修之死》)
②成歸,聞妻言,如被冰雪。(《促織》)
③時上素被疾,至是尤劇。(《子劉子自傳》)
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原列傳》)
(二)pī①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送東陽馬生序》)
②屈原至于江濱,被發(fā)行吟澤畔。(《屈原列傳》)
13.倍
①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鴻門宴》)
②更入更出,其功百倍于常。(《馬鈞傳》)
③焉用亡鄰以倍鄭。(《燭之武退秦師》)
④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14.本
①下合圍以擢本,傍蔭畝而抱規(guī)。(《荔枝賦并序》)
②武曰:“本無謀,又非親屬,何謂相坐?”(《蘇武傳》)
③如有意乎敦本,故微文而妙質(zhì)。(《荔枝賦并序》)
④為人之子孫者,一欲褒揚其親而不本乎理。(《寄歐陽舍人書》)
⑤為是者有本有原,怠與忌之謂也。(《原毀》)
⑥且攜所著書及詩文辭稿本數(shù)冊。(《譚嗣同傳》)
15.鄙
①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為學》)
②孔子鄙其小器。(《訓儉示康》)
③肉食者鄙。(《曹劌論戰(zhàn)》)
16.病
①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扁鵲見蔡桓公》)
②三歲余,王病,賜武馬畜、服匿、穹廬。(《蘇武傳》)
③以夭梅、病梅為業(yè)以求錢也。(《病梅館記》)
④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捕蛇者說》)
⑤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眾。(《赤壁之戰(zhàn)》)
⑥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原毀》)
⑦使其中不自得,將何往而非???(《黃州快哉亭記》)
⑧夫糶,二十病農(nóng),九十病末。(《史記·貨殖列傳》)
⑨古人以儉為美德,今人乃以儉相詬病。(《訓儉示康》)
C
17.察
①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石鐘山記》)
②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齊桓晉文之事》)
③察視風土,物色豪杰。(《譚嗣同傳》)
④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zhàn)》)
⑤察臣孝廉。(《陳情表》)
⑥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禮記》)
⑦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傳》)
18.朝
(一) cháo①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zhí)此以朝。(《項脊軒志》)
②與常侍高堂隆、驍騎將軍秦朗爭論于朝。(《馬鈞傳》)
③項羽晨朝上將軍宋義。(《項羽本紀》)
④逮奉圣朝,沐浴清化。(《陳情表》)
(二)zhāo朝歌夜弦,為秦宮人。(《阿房宮賦》)
19.曾
(一)céng相逢何必曾相識。(《琵琶行》)
(二)zēng①曾祖凱,官至博州刺史。(《子劉子自傳》)
②曾益其所不能。(《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20.誠
①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愚公移山》)
②雖蒙斧鉞湯鑊,誠甘樂之。(《蘇武傳》)
③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tǒng)兵數(shù)萬。(《赤壁之戰(zhàn)》)
21.除
①從至雍棫陽宮,扶輦下除。(《蘇武傳》)
②攘除奸兇,興復漢室。(《出師表》)
③郡之賢士大夫請于當?shù)?,即除魏閹廢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記》)
④尋蒙國恩,除臣洗馬。(《陳情表》)
⑤爆竹聲中一歲除。(《元日》)
⑥除吾死之外,當無見期。(《祭妹文》)
22.策
①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過奏論》)
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韓愈《馬說》)
③策勛十二轉(zhuǎn),賞賜百千強。(《樂府詩集·木蘭詩》)
23.長
(一)cháng
②荊有長松、文梓……宋無長木。(《墨子·公輸》)
③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赤壁賦》)
④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行路難》)
⑤莫如以吾所長,攻敵所短。(《清稗類鈔·馮婉貞》)
⑥因為長句,歌以贈之。(《琵琶行》)
(二)zhǎng①孰與君少長?(《鴻門宴》)
②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師說》)
③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 。(《史記·陳涉世家》)
24.稱
(一)chēng①先帝稱之曰能。(諸葛亮《出師表》)
②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史記·陳涉世家》)
③手把文書口稱敕。(白居易《賣炭翁》)
④不以千里稱也。(韓愈《馬說》)
(二)chèn 稱心快意,幾家能彀?(《與妻書》)
25.乘
(一)chéng①公與之乘。(《左傳·曹劌論戰(zhàn)》)
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過秦論》)
③自京師乘風雪。(《登泰山記》)
④乘彼垝垣,以望復關(guān)。(《靜女》)
(二)shèng
②比至陳,車六七百乘。(《史記·陳涉世家》)
③以乘韋先,牛十二犒師。(《左傳·崤之戰(zhàn)》)
④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鴻門宴》)
26.恥
①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fā)背沾衣也。(司馬遷《報任安書》)
②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師說》)
27.出
①千呼萬喚始出來。(《琵琶行》)
②鐵騎突出刀槍鳴。(《琵琶行》)
③于是率諸少年結(jié)束而出。(《清稗類鈔·馮婉貞》)
④蜀山兀,阿房出。(《阿房宮賦》)
⑤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柳宗元《捕蛇者說》)
⑥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師說》)
⑦昔作女兒時,生小出野里。(《孔雀東南飛》)
⑧予出官二年。(《琵琶行》)
28.辭
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鴻門宴》)
②辭樓下殿,輦來于秦。(《阿房宮賦》)
③無傷也,請辭于軍。(《段太尉逸事狀》)
29.從
①張良是時從沛公。(《鴻門宴》)
②從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門。(《孔雀東南飛》)
③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鴻門宴》)
④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廉頗藺相如列傳》)
⑤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師說》)
⑥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孔雀東南飛》)
⑦弟走從軍阿姨死。(《琵琶行》)
⑧樊噲從張良坐。(《鴻門宴》)
⑨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二十里耳。(《鴻門宴》)
⑩合從締交,相與為一。(《過秦論》)
①知已知彼,百戰(zhàn)不 殆 ?!吨\攻》
②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六國論》
③軒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護者。《項脊軒志》
④思而不學則殆 ?!墩撜Z》
30.得
①賣炭得錢何所營?《賣炭翁》
②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阿房宮賦》
③沛公曰:“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薄而欓T宴》
④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遏~我所欲也》
⑤意氣揚揚,甚自得也?!豆荜塘袀鳌?nbsp;
⑥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岳陽樓記》
⑦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此言得之。《六國論》
⑧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吨G太宗十思疏》
31、當
①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赌咎m詩》
②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鴻門宴》
③應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冻鰩煴怼?/font>
④當此之時,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哆^秦論》
⑤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犊兹笘|南飛》
他日汝當用之?!俄椉管幹尽?nbsp;
⑥遙想公瑾 當 年,小喬初嫁了。《赤壁懷古》
⑦陰陽易位,時不 當 兮?!渡娼?/font>
32、道
①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二十里耳?!而欓T宴》
②復道行空,不霽何虹?《阿房宮賦》
③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鴻門宴》
④尋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鈷潭。《鈷潭西小丘記》
⑤雖小道,必有可觀者也?!墩撜Z》
⑥彼與彼年相若,道相似也。《師說》
⑦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師說》
⑧師道之不傳也久矣?!稁熣f》
⑨臣之所好者,道也。《庖丁解?!?nbsp;
⑩何可勝道也哉!《游褒禪山記》
33.獨
①脫身獨去,已至軍中?!而欓T宴》
②幽獨處乎山中?!渡娼?nbsp;
③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杜c朱元思書》
④獨夫之心,日益驕固。《阿房宮賦》
⑤飄飄乎如遺世獨立。《赤壁賦》
⑥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陳情表》
34、度
①吾忘持度 ?!多嵢速I履》
②生之有時而用之無度。《論積貯疏》
③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此度?《離騷》
④卻有一段自然的風流態(tài)度。《林黛玉進賈府》
⑤置之度外
⑥眾里尋他千百度。《青玉案·元夕》
⑦因自度此曲?!丁磽P州慢〉序》
⑧猿猱欲 度 愁攀援《蜀道難》
⑨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哆^秦論》
⑩度我至軍中,公乃入?!而欓T宴》
35.惡
①無惡不作。(成語)
④境界危惡,層見錯出,非人世所堪?!丁粗改箱洝岛笮颉藩?/font>
⑤惡有不折其用,而獲墜傷之患者乎!《鞭賈》
⑥惡!是何言也?《孟子》
⑦所惡有甚于死也?!遏~我所欲也》
⑧表惡其能而不能用也。《赤壁之戰(zhàn)》
⑨陵惡自賜武,使其妻賜武牛羊數(shù)十頭?!短K武傳》
36.封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②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段迦四贡洝?nbsp;
③未有封侯之賞?!而欓T宴》
④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毒┛诒惫掏压拧?/font>
⑤籍吏民,封府庫?!而欓T宴》
⑥一封一封雪白的細絲錠子?!斗哆M中舉》
37.復
①師道之不復可知矣?!稁熣f》
②不敢出一言以復?!端蜄|陽馬生序》
③輕攏慢捻抹復挑。《琵琶行》
④復道行空,不霽何虹?《阿房宮賦》
⑤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38.非
①非禮勿言?!墩撜Z》
②覺今是而昨非?!稓w去來兮辭》
③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逍遙游》
④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師說》
⑤非我莫能為也 。《屈原列傳》
39、負
①負戴者雖其土人?!兜郎酵び洝?nbsp;
②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廉藺列傳》
③秦貪,負其強,以空言求璧。《廉藺列傳》
④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读A列傳》
⑤不知彼而知已,一勝一負 ?!吨\攻》
40、固
①自以為關(guān)中之固?!哆^秦論》
②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栋⒎繉m賦》
③臣聞求木之長者.必 固其根本?!吨G太宗十思疏》
④原告固是不依。《紅樓夢》
⑤余固知謇謇以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峨x騷》
⑥昔三后之純粹兮,固眾芳之所在。《離騷》
⑦固將愁苦而終窮?!渡娼藩?/font>
41.故
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游褒禪山記》
②鄉(xiāng)園多故?!秷髣⒁徽蓵?nbsp;
③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墩撜Z》
故壘西邊?!冻啾趹压拧?nbsp;
④君安與項伯有故 ?《鴻門宴》
【故人】(1)故人西辭黃鶴樓。《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知是故人來?!犊兹笘|南飛》
⑤明經(jīng)義諳雅故者。《祭妹文》
⑥今將軍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李將軍列傳》
⑦暮去朝來顏色故?!杜眯小?/font>
⑧前已降及物故。《漢書·蘇武》
⑨故作不良計。《孔雀東南飛》
⑩故遣將守關(guān)者?!而欓T宴》
11、此物故非西產(chǎn)。《促織》
12、大人故嫌遲。《孔雀東南飛》
13、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而欓T宴》
14、猛志故常在?!蹲x山海經(jīng)》
42.觀
①余觀夫巴陵勝狀。《岳陽樓記》
②古之人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游褒禪山記》
③因入京師,觀太學?!稄埡鈧鳌?nbsp;
④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 ?!队伟U山記》
⑤出游于觀 上?!抖Y記·大同》
⑥今臣至,大王見臣列觀?!读A列傳》
⑦不隸于宮觀之籍。《復庵記》
43.歸
①后五年,吾妻來歸 ?!俄椉管幹尽?/font>
②守拙歸園田。《歸園田居》
③吾妻歸寧?!俄椉管幹尽?nbsp;
④臣請完璧歸趙?!读H藺相如列傳》
⑤眾士仰慕,若水之歸海?!冻啾谥畱?zhàn)》
44、蓋
①日初出大如車蓋?!秲尚恨q日》
②員徑八尺,合蓋隆起?!稄埡鈧鳌?/font>
③枝枝相覆 蓋 ,葉葉相交通?!犊兹笘|南飛》
④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队伟U山記》
⑤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队伟U山記》
⑥蓋實兼學會與地方議會之規(guī)模焉。《譚嗣同傳》
⑦前狼假寐,蓋以誘敵?!独恰藩?/font>
45、顧
①顧野有麥場。《狼》
②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冻鰩煴怼?nbsp;
②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鴻門宴》
③人之立志, 顧不如蜀鄙之僧哉?《為學》
④顧蓄劣物終無所用,不如拼搏一笑?!洞倏棥?/font>
46.國
①見犯乃死,重負國。《蘇武傳》
②夫六國與秦皆諸侯?!读鶉摗?nbsp;
③登斯樓也,則有去過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对狸枠怯洝?nbsp;
④逝將去女,適彼樂國 。《碩鼠》
47、過
①人往,從軒前過 ?!俄椉管幹尽?/font>
雷霆乍驚,宮車過也?!栋⒎繉m賦》
②有過之而無不及(成語)
③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豈敢盤桓?!蛾惽楸怼?/font>
④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秳駥W》
⑤大母過余。《項脊軒志》
48.何
①信臣精卒, 陳利兵而誰何 ?《過秦論》
②不然,籍何以至此?《鴻門宴》
③今日之事何如。《鴻門宴》
④隱隱何甸甸?!犊兹笘|南飛》
⑤爾牧來思,何蓑何笠?!对娊?jīng)》
49、恨
①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蛾惿媸兰摇?nbsp;
②商女不知亡國 恨 ?!恫辞鼗础藩?/font>
50、胡
①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哆^秦論》
②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國胡以相恤?《論積貯疏》
③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兮?《伐檀》
51、患
①不患寡而患不均。《季氏將伐顓臾》
②夫禍患常積于忽微。《伶官傳序》
③疾諸侯之所大患 ,固不在戰(zhàn)矣。《六國論》
52.或
①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寡人之于國也》
②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对狸枠怯洝?nbsp;
③越人語天姥,云霞明滅或可睹。《夢游天姥吟留別》
④殘賊公行,莫之或止。
M
77、彌
①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軸。(《滕王閣序》)
②奉之彌繁,侵之愈急。(《六國論》)
78、莫
①桓楚亡人,莫知其處。(《項羽本紀》)
②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琵》)
③至莫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石鐘山記》)
④何不樹之無何有之鄉(xiāng),廣莫之野?(《逍遙游》)
①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赤》)
②南取百越之地。(《過秦論》)
③奈何取之盡錙銖。(《阿》)
④還必相迎取。(《孔》)
⑤青,取之于藍。(《勸學》)
⑥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游》)
⑦終老不復?。。ā犊兹浮罚?nbsp;
80、去
①欲呼張良與俱去。(《鴻門宴》)
②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迢》)
③為漢家除殘去穢。(《赤壁之戰(zhàn)》)
④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原毀》)
⑤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示兒》)
⑥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短歌行》)
⑦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雨霖鈴》)
⑧胡皆引兵而去。(《史記》)
⑨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
(《永遇樂》)
81、期
(一) qī
①匪我愆期,子無良謀。(《氓》)
②期山東為三處。(《項羽本紀》)
③造飲輒盡, 期在必醉。(《五柳先生傳》)
(二) jī
①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鄒忌》)
②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nèi)無應門五尺之僮。(《陳情表》)
(一) qí
①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游》)
②出奇制勝(成語)
(二) jī
①每奇日,未嘗不視朝。(《資治通鑒》)
②以為李廣老,數(shù)奇,毋令當單于。
(《史記》)
③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核舟記》)
①賀卿得高遷!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孔雀》)
②兄弟并為郎,稍遷至栘中廄監(jiān)。(《蘇武傳》)
③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過秦論》)
84、請
①若弗與,則請除之。(《左傳》)
②公子聞之,往請,欲厚遺之,不肯受。
(《信陵》)
③乃請賓客,約車騎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軍。(《信陵》)
④晉鄙不授公子兵,而復請之。
(《信陵》)
⑤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 。
(《送》)
⑥事急矣,請奉命求救于孫將軍。
(《三國志》)
85、窮
①阮藉猖狂,豈效窮途之哭?。ā峨罚?nbsp;
②圖窮匕見(成語)
③復前行,欲窮其林。(《桃》)
④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滕》)
⑤皆棄不取,獨來窮山中。(《方山子傳》)
①警勸之道,非近乎史,其將安近?
(《寄歐陽舍人書》)
②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 。(《逍》)
③日本志士數(shù)輩,苦勸君東游。(《譚》)
①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卻。(《心術(shù)》)
②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余里。(《過秦論》)
③卻之為不恭。(《孟子》)
④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聞》)
⑤醫(y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詠田家》)
⑥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夜》)
⑦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早春》)
①彼與彼年相若也。(《師說》)
②若入前為壽。(《鴻》)
③今若斷斯織也,則捐失成功。(《樂》)
④曾不若孀妻弱子。(《愚》)
⑤君既若見錄。(《孔雀》)
①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赤》)
②瞻顧遺跡,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項》)
③先生如其指,納狼于囊。(《中山狼傳》)
④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師說》)
⑤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者,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孟子》)
⑥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鴻》)
⑦如太行王屋何?(《愚》)
①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勸學》)
②素善留侯張良。(《鴻》)
③善假于物也。(《勸學》)
④齊將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記》)
⑤先主曰:“善!”于是與亮情好日密。
(《隆中對》)
91、身
①常以身翼蔽沛公。(《鴻門宴》)
②于其身也,則恥師焉。(《師說》)
③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伐無道,誅暴秦。
(《陳涉世家》)
④且以汝之有身也。(《與妻書》)
92、勝
(一)shènɡ
①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已判矣。(《六國論》)
②而與之競火器,其何能勝?(《馮婉貞》)
③此時無聲勝有聲。(《琵琶行》)
④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岳陽樓記》)
(二)shēnɡ
①沛公不勝杯杓,不能辭。(《鴻》)
②何可勝道也哉?。ā队巍罚?nbsp;
☆現(xiàn)統(tǒng)讀shènɡ。
93、師
①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師,叩關(guān)而攻秦。(《過秦論》)
②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師說》)
③吾師道也。(《師說》)
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師說》)
⑤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師說》)
94、使
①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
②送元二使安西。
③妾不堪驅(qū)使。(《孔雀》)
④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阿》)
⑤宮使驅(qū)將惜不得。(《賣炭翁》)
⑥使六國各愛其人。(《阿》)
①逝將去女,適彼樂土。(《碩鼠》)
②貧賤有此女,始適還家門。(《孔雀》)
③處分適兄意。(《孔雀》)
④而吾與子之所共適。(《赤》)
⑤適冬之望日前后。(《與妻書》)
⑥適得府君書。(《孔雀》)
⑦少無適俗韻。(《歸》)
①視事三年。(《張衡傳》)
②今日之事何如?(《鴻門宴》)
③共事二三年,始爾未為久。(《孔雀》)
④享國之日淺,國家無事。(《過》)
⑤吾得兄事之。(《鴻》)
⑥著我繡夾裙, 事事四五通。(《孔雀》)
97、書
①不能竟書而欲擱筆。(《與妻書》)
②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史記》)
③撰長書以為贄,辭甚暢達。(《送》)
④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木蘭詩》)
⑤每假借于藏書之家。(《送東陽》)
⑥《書》曰:“滿招損,謙受益?!保ā读妗罚?nbsp;
⑦或憑幾學書。(《項脊》)
(一)shǔ
①名屬教坊第一部。(《琵琶行》)
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
(《扁鵲》)
③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與妻書》)
④吾屬今為之虜矣。(《鴻》)
①常有高猿長嘯, 屬引凄異。(《三峽》)
②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
③衡少善屬文。(《張衡傳》)
(一)shuō
①說盡心中無限事。(《琵琶行》)
②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鴻》)
③說不喻然后辨。(《荀子》)
④作《師說》以貽之。(《師說》)
(二)shuì
(三)yuè
(《論語》)
(四)女之耽兮,不可說也。(《氓》)
100、少
(一)shǎo
①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九》)
②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秋水》)
③君慷慨神氣不少變。(《譚》)
④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赤》)
(二)shào 沛公曰:“孰與君少長?”(《鴻》)
101、涉
①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山中》)
②今少卿抱不測之罪,涉旬月,迫季東。(《報任安書》)
③不虞(料想)君之涉吾地也。(《左傳》)
④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shè)而常關(guān)。(《歸》)
⑤幼而讀書,好《楚辭》,諸子及經(jīng)史多所涉獵 。(《復庵記》)
102、識
(一) shí
①識眾寡之用者勝(《孫子兵法》)
②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論語》)
③新婦識馬聲,躡履相逢迎。(《孔雀》)
④素為李裕德識拔。(《舊唐書》)
⑤自是學識更日益進。(《譚》)
(二) zhì
①《西域志》稱沙河阻遠,望人馬積骨為標識。(《徐霞客傳》)
②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論語》)
103、是
①覺今是而昨非。(歸》)
②是時桓楚亡在澤中。(《項羽本紀》)
③安能辨我是雄雌。(《木蘭辭》)
④無乃爾是過與?(《季氏》)
104、孰
①而五谷以時孰 。(《孟子》)
②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廉頗》)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師說》)
④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鄒忌》)
105、數(shù)
(一)shǔ
①劉表治水軍,蒙沖斗艦乃以千數(shù) 。
(《赤壁之戰(zhàn)》)
②漢王數(shù)之,項王怒,欲一戰(zhàn)。(《項羽本紀》)
(二)shù
①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shù)。(《春夜》)
②騎千余,卒數(shù)萬人。(《陳涉世家》)
③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數(shù)矣。(《天論》)
④今夫弈之為數(shù),小數(shù)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學弈》)
⑤重屯累厄,數(shù)之奇兮。(《子劉子自傳》)
(三)shuò
(四)cù
106、率
①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顧汝也。
(《與妻書》)
②率疲弊之卒,將數(shù)百之眾,轉(zhuǎn)而攻秦。(《過秦論》)
③六國互喪,率賂秦耶?(《六國論》
①以私害公,非忠也。(《左傳》)
②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鴻》)
③項王乃疑范增與漢有私,稍奪之權(quán)。
(《項羽本紀》)
④丹不忍以已之私,而傷長者之意。
(《荊軻》)
⑤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①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孔》)
②纖纖擢素手。(《迢迢》)
③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陋室銘》)
④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鴻》)
⑤秦伯素服郊次。(《崤之戰(zhàn)》)
⑥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伐檀》)
109.湯
(一)tānɡ
①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送東陽馬生序》)
②臣侍湯藥,未曾廢離。(《陳情表》)
③湯之問棘也是已。(《逍遙游》)
(二)tànɡ
疾在腠里, 湯熨之所及也。(《扁鵲見蔡桓公》)
(三)shānɡ
110.涕
①出門登車去, 涕落百余行 。(《孔雀東南飛》)
②目淚下落,鼻涕長一尺。(《僮約》)
③憑軒涕泗流。(《登岳陽樓》)
111.徒
①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師說》)
②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無傳焉。(《齊桓晉文之事》)
③甿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過秦論》)
④帥徒以往。(《左傳》)
⑤能遇食即飽,能徒步走數(shù)百里。(《徐霞客傳》)
⑥徒手遇蜥蜴,變色而卻步,人之情也。(《心術(shù)》)
⑦妾不堪驅(qū)使,徒留無所施。(《孔雀東南飛》)
⑧天下匈匈數(shù)歲者,徒以吾兩人耳。(《項羽本紀》)
⑨召令徒屬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保ā蛾惿媸兰摇罚?/font>
W
112.為
(一)wéi
①一人去為市,一人臥。(柳宗元《童區(qū)寄傳》)
②冰,水為之,而寒于水。(《勸學》)
③以故法為其國與此同。(《呂氏春秋·察今》)
④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范仲淹《岳陽樓記》)
⑤昔人云:“將以有為也?!保ā丁粗改箱洝岛笮颉罚?nbsp;
⑥子墨子解帶為城。(《墨子·公輸》)
⑦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鴻門宴》)
⑧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游褒禪山記》)
⑨因為長句,歌以贈之。(《琵琶行》)
⑩初為《霓裳》后《六幺》。(《琵琶行》)
B11時子纓為相。(《鴻門宴》)
B12吾屬今為之虜矣!(《鴻門宴》)
B13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晏子使楚》)
B14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孔雀東南飛》)
B15何以伐為?(《論語·季氏將伐顓臾》)
B16禮之用,和為貴。(《論語·學而》)
B17惟弈秋之為聽。(《孟子·學弈》)
B18嘔啞嘲哳難為聽。(《琵琶行》)
(二)wèi
①非不賢也,為其不可得而法。(《呂氏春秋·察今》)
②視為止,行為遲。(《莊子·庖丁解?!罚?nbsp;
③為擊破沛公軍。(《鴻門宴》)
④合從者為楚,非為趙也。(《毛遂自薦》)
⑤為之奈何?(《鴻門宴》)
113.無
①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勸學》)
②茍富貴,無相忘。(《史記·陳涉世家》)
③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師說》)
114.亡
①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陳涉世家》)
②追亡逐北,伏尸百萬。(《過秦論》)
③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師表》)
④假令仆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何以異?(《報任安書》)
⑤孔子時其亡也,往拜之。(《論語》)
⑥河曲智叟亡以應。(《愚公移山》)
115.王
(一)wánɡ
①三十日不還,則請立太子為王。(《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妃嬪媵嬙,王子皇孫。(《阿房宮賦》)
(二)wànɡ
①沛公欲王關(guān)中。(《鴻門宴》)
②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鴻門宴》)
116.望
①吾令人望其氣。(《鴻門宴》)
②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鴻門宴》)
③先達德隆望尊。(《送東陽馬生序》)
④若望仆不相師,而用流俗人之言。(《報任安書》)
⑤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赤壁賦》)
117.微
①微言大義(成語)
②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隆中對》)
③微斯人,吾誰與歸?(《岳陽樓記》)
④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滕王閣序》)
⑤自秦孝公以來,周室卑微,諸侯相兼。(《史記》)
⑥東坡現(xiàn)右足,魯直現(xiàn)左足,各微側(cè)。(《核舟記》)
⑦侯生下見其客朱亥,睥睨故久立與其客語,微察公子。(《信陵君竊符救趙》)
⑧從數(shù)騎出,微行入古寺。(《左忠毅公逸事》)
⑨煙濤微茫信難求。(《夢游天姥吟留別》)
Z
145、 至
①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勸學》)
②色愈恭,禮愈至。(《送東陽馬生序》)
③吾至愛汝。(《與妻書》)
④年之至日常為客。(杜甫《冬至》)
146、置
①沛公則置車騎,脫身獨騎。(《鴻門宴》)
②項王則受璧, 置之坐上。(《鴻門宴》)
③內(nèi)外多置小門,墻往往而是。(《項脊軒志》)
④嘉木異石錯置。(《愚溪詩序》)
⑤鄭人有且置履者。(《鄭人買履》)
147、中
①于是項伯復夜去,至軍中。(《鴻門宴》)
②漢建安中。(《孔雀東南飛》)
③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愛蓮說》)
④及日中則如盤盂。(《列子·兩小兒辯日》)
⑤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過秦論》)
①射者中,弈者勝。(《醉翁亭記》)
②木直中繩, 輮以為輪。(《勸學》)
③你自己只覺得中了一個相公就“癩蝦蟆想吃起天鵝肉”來!(《范進中舉》)
①足下躡絲履。(《孔雀東南飛》)
②行人駐足聽。(《孔雀東南飛》)
③鼎足之形成矣。(《赤壁之戰(zhàn)》)
④則積蓄足而人樂其所矣。(《論積貯疏》)
⑤民人以給足富。(《西門豹治鄴》)
⑥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鴻門宴》)
⑦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為戒。(《諫太宗》)
⑧愿馳千里足 ,送兒還故鄉(xiāng)。(《木蘭詩》)
⑨人賤物亦鄙,不足迎后人。(《孔雀東南飛》)
⑩位卑則足羞。(《師說》)
149、知
①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論語·為政》)
②孰為汝多知乎?(《兩小兒辯日》)
③莫道前程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④三年而知鄭國之政也。(《呂氏春秋·長見》)
①小知不及大知。(《逍遙游》)
150、志
①詩言志,歌永言。(《尚書·舜典》)
②《齊諧》者, 志怪者也。(《逍遙游》)// “博聞強志”
③《項脊軒志》
④尋向所志 ,遂迷。(《桃花源記》)
151、 再
①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曹劌論戰(zhàn)》)
②庭中始為籬,已為墻,凡再變矣。(《項脊軒志》)
①曾造雁山絕頂否。(《徐霞客傳》)
②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公輸》)
③因造玉清宮,伐山取材。(《雁蕩山》)
④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原列傳》)
⑤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望岳》)
153、致
①寧南南下,皖帥欲結(jié)歡寧南,致敬亭于幕府。(《柳敬亭傳》)
②其存君興國而欲反復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屈原列傳》)
③以致天下之士,合從締交,相與為一。(《過秦論》)
④家貧,無從致書以觀。(《送東陽馬生序》)
⑤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勸學》)
⑥女行無偏斜,何意致不厚。(《孔雀東南飛》)
⑦是我于花之未開,先享無窮逸致矣。(《芙蕖》)
⑧及過,泚固致大綾三百匹?!抖未笪疽菔聽睢?/font>
①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zhì)于齊。(《觸龍說趙太后》)
②有復言令長安君為質(zhì)者。(《觸龍說趙太后》)
③形者神之質(zhì)。(《神滅論》)
④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黑質(zhì)而白章。(《捕蛇者說》)
⑤質(zhì)勝文則野。(《論語》)
⑥君不如肉袒伏斧質(zhì)請罪,則幸得脫矣。(《廉頗藺相如列傳》)
⑦乃令張儀佯去秦,厚幣委質(zhì)事楚。(《屈原列傳》)
⑧質(zhì)明已失其所在。(《徐霞客傳》)
155、治
①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陳情表》)
②明于治亂,嫻于辭令。(《屈原列傳》)
③不效則治臣之罪。(《出師表》)
④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扁鵲見蔡桓公》)
⑤此為救死而恐不贍,奚暇治禮儀哉?。ā洱R桓晉文之事》)
⑥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于吳《赤壁之戰(zhàn)》
⑦同心一意,共治曹操《赤壁之戰(zhàn)》
156、諸
①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鴻門宴》)
②乃賞成,獻諸撫軍
③王嘗語莊子以好樂,有諸 ?(《莊暴見孟子》)
①淫侈之俗,日日以長,是天下之大賊也。(《論積貯疏》)
②是賊天下之人也。《墨子》
③忍能對面為盜賊 ,公然抱茅入竹去。(《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①遂及大亂,舉族東遷。(《子劉子自傳》)
②士大夫之族 。(《師說》)
③雖然,每至于族,吾見其難為。(《庖丁解牛》)
④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阿房宮賦》)
⑤云氣不待族而雨。(《莊子》)
⑥族庖月更刀,折也。(《庖丁解牛》)
159、卒
①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過秦論》)
②庶劉僥幸,保卒余年。(《陳情表》)
③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游褒禪山記》)
④卒然問曰:“天下惡乎定? ”(《孟子見梁惠王》)
160、走
①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扁鵲見蔡桓公》)
②棄兵曳甲而走《寡人》
③水出于山而走于海。(《呂氏春秋》)
④驪山北構(gòu)而西折,直走咸陽。(《阿房宮賦》)
⑤飛沙走石。
⑥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再拜言。(《報任安書》)
①淮左名都,竹西佳處。(《揚州慢》)
②發(fā)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陳涉世家》)
③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琵》
④虛左,自迎夷門侯生《信陵君》
⑤旁門左道。
⑥左右欲刃相如。(《廉頗藺相如列傳》)
⑦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游褒禪山記》)
162、坐
①項王則受壁,置之坐上。(《鴻門宴》)
②楚人坐其北門。(《左轉(zhuǎn)》)
③王曰:“何坐?” 曰: “坐盜。”(《晏子使楚》)☆副有罪,當相坐。(《蘇武傳》)
④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山行》)
⑤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蜀道難》)